构建闽北乌龙茶产业升级的动力机制分析

2024-04-15 20:17伍洁
新农民 2024年9期
关键词:产业转型发展战略

伍洁

摘要:闽北乌龙茶历史悠久,经过数多年的沉淀,早已形成一种产业。目前,在特定的宏观背景下,闽北乌龙茶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即将迎来新一轮的转型。为此,我们对处于发展瓶颈的闽北乌龙茶产业发展的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力机制做了分析。福建是乌龙茶的故乡,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为该省乌龙茶产业升级带来一些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乌龙茶产业的转型升级也为即将到来的大规模改革带来曙光,本文主要针对闽北乌龙茶发展现状、特点及当前形势,通过对乌龙茶产业发展机遇分析,提出了关于乌龙茶产业升级动力机制的构建分析和前景展望。

关键词:发展战略;茶叶产业;产业转型

乌龙茶因其制法精致,泡法洒脱等颇具盛名,闽北乌龙茶不负众望,在众多乌龙茶中脱颖而出,闽北乌龙茶的主要是武夷岩茶。武夷水仙和武夷肉桂两类大宗茶也深受大家喜爱。大红袍更是国茶的代表。武夷岩茶产业升级的动力机制研究非常必要,发展好闽北乌龙茶,对促进闽北乌龙茶产业升级,包括对福建自贸区的建设、对闽北地区的发展、对武夷山市的经济创收都具有重大意义。

1 研究目标

分析闽北乌龙茶发展情况表明,造成连续多年经济发展不畅、徘徊的原因之一可能是产业结构的影响。因为传统经济增长变弱导致了经济增长缓慢。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大力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结构调整,让新经济变得有动力、有实力、有吸引力是十分正确的。

改革需要产业升级。这就需要把产业升级与动力机制联系起来了。茶叶贸易在中国经济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茶产业升级的动力是至关重要。茶产业升级如果没有动力驱动,升级只能纸上谈兵,茶产业发展需要一场变革,需要一种动力机制[1]。

目前,只有做好茶产业,把茶产业做强、做大。让茶产业的源头产生一种原动力,促使他进步,升华,走向发展的快车道。正如一杯乌龙茶,只有经过浸泡之后才能品尝它的醇香,只有经过焙火后的茶才有内涵。

2 茶产业升级的基础

产业升级具体地说就是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的协调发展和结构优化;产业升级不仅是结构优化,还要提高产业效率。产业升级必须引进先进技术,技术创新才能引导产业的不断升级。产业的升级如同运转的火车,既需要源源不断的动力来驱动,动力是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采取激励机制。技术创新就如同原材料和原动力一般,需要不断进步不断更替,茶叶行业也是一样。目前,茶产业供求关系出现失衡,追求高质量和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是目前的重点,解决供求问题,选用先进技术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推动茶产业走向发展的康庄大道[2]。

3 闽北乌龙茶发展现状分析

3.1 闽北乌龙茶产业发展特点

闽北乌龙茶现在发展势头旺盛,潜力无穷。它的先天优势有:闽北独特的地理位置;是便捷的交通要道;武夷山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优势;建瓯、建阳独特的乡土文化,乌龙茶的独特风味等。福建也是著名的特种产茶区,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闽北茶叶企业以诚信品质,实价作为经营理念,通过改变传统茶叶经营模式。推行品牌意识,以推动可持续发展,如武夷岩茶和武夷大红袍已位列中国十大名茶,大红袍品牌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武夷肉桂茶连续两次获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金骏眉”获上海世博会名茶评优“红茶类”金奖。随着品牌效应的提高,加工企业集中度也不断提高,形成了一批骨干型的龙头企业。如建瓯市龙山茶业有限公司,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山茶业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的发展有力地带动了整个产业的升級。产品换新步伐加快,新产品正成为茶叶市场的亮点。具体情况是普通红茶中低档红茶市场比例下降。高档红茶占有率上升。花茶在经历了长足发展后数量在减少。绿茶快速增长,保健茶生产扩大。市场稳定,茶产业结构朝优质、有机特色方向发展。总体结构在优化[3]。

随着茶叶市场的繁荣,茶叶销售网点也在不断扩张,在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还向国外发展,形成了以日本等东南亚为主,俄罗斯等欧美国家为辅的外销市场。产品销往全世界各地。茶叶出口额达几个亿元。

3.2 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3.2.1 茶产业分散生产和分散经营

茶园分布虽然比较集中,但农户分散经营,各自为政。大批新生的民营茶叶企业和加工运销大户,尚没有大资本运作,多数处在创业期。一些茶企业在茶叶新产品开发与深加工标准化程度不高,茶企业缺乏资金的支持,发展后劲严重不足,由于家庭作坊式加工,规模小,普遍机械化水平不高。

3.2.2 重视数量,轻视质量

茶园产出水平低,影响了茶叶质量及机械化采摘和修剪的推广,村级茶叶加工企业规模小,粗放经营管理,在企业建设方面投入资金少,加工厂房简陋,设备陈旧老化,绿茶缺乏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不高。家庭手工制作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大部分茶企营销人员只注重茶叶的色、香、味、形,忽视制茶原料的质量[4]。

3.2.3 缺乏管理和技术人才

茶叶的发展规划和综合利用考虑不足,管理人才与市场营销人才奇缺,创新人才几乎没有,制约了龙头企业的发展。多数茶叶企业没有专业的营销队伍。缺乏一线的生产技术人员,茶叶加工简单,品种多少科技含量。茶叶多但标准不统一、真正有影响力的品牌不多。有的茶企,由于茶叶专业技术人员太少,工作经费缺乏,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茶产业的发展,多数茶企没有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茶叶营销几乎以中间茶商,茶叶店及茶庄为主体,各干各的,甚至相互挤兑。进行价格恶性竞争。行业内部产品竞争没有形成统一的茶叶价格定位机制,消费者对茶叶难辨真伪,假冒伪劣商品比比皆是,给整个茶叶行业带来不良影响,伤害了客户对闽北乌龙茶的信心。

忽视卫生条件。以致茶叶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长久不能得到解决。有关监督部门缺乏有效监督,也制约了茶产业的做大做强。

茶叶的生产制作对于气候土壤有特殊一些要求。其产量高低,品质的好坏与天时、地利有关,容易受季节性自然天气的影响,气候性风险大,政府应针对这一风险性及时帮助茶企或茶商分担风险,而针对此项的商业保险仍处于真空地带。

3.3 乌龙茶产业发展机遇分析

3.3.1 政策

为了增强茶产业综合竞争力,福建省出臺了一系列文件,进一步提升福建省茶产业发展水平,到

2018年,将全省茶园面积稳定在24万hm2,毛茶产量40万t基础上,立足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条,做响品牌,提质增效,实现茶产业年产值超千亿元的目标。第一,建设生态茶园,提升茶叶品质;第二,推广茶业机械,降低生产成本;第三,拓展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第四,构建监管平台,确保质量安全;第五,创建经营模式,拓展发展空间;第六,强化服务保障,增强发展能力。另外,福建自贸区建设,为了将茶产业发展上去,给别的产业一个领航标,政府也同时大力支持福建自贸区茶产业的建设[5]。

3.3.2 资金

在福建省政策的支持下,各地政府对乌龙茶产业越来越重视,金融支持不断上新台阶,有些单位为茶业生产担保基金注入一定比例的风险补偿金。还设立省级农业贷款担保基金,另外随着以股市为首的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茶企登陆新三板输入新鲜血液。更多的茶企正在申请加入,并且期许登陆创业板或中小板。金融资本对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不断增强。

3.3.3 设施

闽北乌龙茶原来是散户经营,机械化程度不高。大多采用人工采摘,加工设备简陋。后来,有了资金的支持,许多农户添加了采茶机、修剪机等设施。有的茶企还引进了机械化自动生产线。随着人才的不断引入,闽北地区在乌龙茶发展方面一定更上一层楼。

3.4 闽台乌龙茶产业资源整合

3.4.1 历史渊源

台湾与大陆一衣带水,唇齿相依,在人缘、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天然的联系。近年来,伴随着海峡两岸经济建设的加快,一些台商先后到福建发展茶产业,两岸人民都爱茶,发展茶叶经济,推广茶文化。茶已经成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新纽带。福建茶文化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条件。台湾地区的茶文化产业发展也与大陆有关,早期台湾茶叶不论品种和技术几乎全来自福建,闽台地理条件都适合茶叶生长,茶文化是人们在茶叶生产,消费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闽台两地冲泡乌龙茶的茶具、茶艺表演基本相同、两地也曾隆重举办过茶王赛。所以,乌龙茶是闽台的传统产业。

3.4.2 资源整合

首先,要加强茶产业品牌建设,以前乌龙茶的企业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并没有一个好的龙头老大,没有一个好的品牌带动;可与台湾一起合办一个大品牌企业。台湾有冻顶乌龙良性系品种茶叶,与大陆的铁观音,肉桂,大红袍乃天作之合,可形成一个跨越海峡两岸的大品牌,在闽台茶行业优势互补上,拥有天时,地利,人和,可以创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

4 乌龙茶产业升级前景展望

4.1 发挥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

福建省是产茶大省,茶叶总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20%;尤其是乌龙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国乌龙茶的产量与价格。随着东南亚经济的日益繁荣,乌龙茶市场再次出现购销两旺。

随着电商的兴起,微信平台的产生都促进了乌龙茶市场的发展。同时,乌龙茶的品质也日益往品牌上发展,出现了许多大品牌的茶叶企业。

加工是产业化的关键环节,也是提升产业能力,提高发展的重要环节。依靠农业龙头企业整体谋划加工布局,创建乌龙茶品牌,引进加工工艺,规范工艺流程,推进技术创新。将乌龙茶作为对外推介的名特产品,抢占国内市场,瞄准国际市场。从营销方式看,通过开门店,参加各种展销会,举办产品推介会等方式多渠道营销。最终使乌龙茶走出山门,挺进大超市,远销海外。

政府应抓好配套设施建设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帮助解决企业用地融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等问题,支持茶企申报市级、省级、国家级行业龙头企业,申报省级驰名商标,申报国家级品牌产品,让乌龙茶产业成为带动一方经济发展,致富一方百姓的实体经济支柱。

4.2 积极应对绿色技术堡垒

面对各种绿色贸易壁垒的存在,政府应该从多个角度,采取各种手段,突破绿色壁垒。(1)充分利用WTO平台,加强国际合作。(2)树立绿色观念,大力发展绿色生态茶叶。发展绿色生态茶叶是打破绿色壁垒的有效途径。绿色茶业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乌龙茶出口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环境与经济的双赢政策,茶农和乌龙茶出口企业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要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强化绿色营销管理。具体做法是:第一,利用“企业+基地”的形式建立生态茶园基地,要对茶叶农药残留、重金属、有害微生物进行有效控制,从源头上把关质量。加大科技、资金的投入,实行集约化经营,控制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减少对茶叶富集化效应,进而控制茶叶的重金属含量。加强茶树植保和茶园田间管理。第二,引进先进技术,提高优化质率,对低效茶园进行深度改造,提高优质率。第三,重视茶叶清洁化生产和卫生质量达标工作,自觉严禁购买高毒高残留农药、激素和化肥,逐步形成乌龙茶生产无公害化,无标准化。第四,采用绿色包装,节约资源。主要是大力使用纸包装,以纸代塑、以纸代铁,以纸代木。减少传统包装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迎合西方发达国家消费者的环保消费理念,扩大乌龙茶在国外的销售量。

乌龙茶产业技术升级换代可以增强乌龙茶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转变茶叶经济发展方式。如今,乌龙茶龙头企业可以全程自动化、智能化、清洁化生产,这将大幅提升企业产能,提供国内外所需要的标准化批量产品。

参考文献

[1] 万里.关于“文化产业”定义的一些思考[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1(1):17-20+24.

[2] 朱子琦陈津许德翔.闽北乌龙茶产业经济圈建设与发展探析[J].科技经济市场,2022(6):37-39.

[3] 郝英奇,刘金兰.动力机制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发展趋势[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50-56.

[3] 杨梅仙.“金骏眉”商标路在何方?[J].中华商标,2013(2):33-34.

[4] 范春梅.闽台茶文化交流合作现状、对比分析及发展对策[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5.

[5] 张昆.传播先行实现民心相通——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国家传播战略[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5(9):64-74.

猜你喜欢
产业转型发展战略
我国产能过剩现状及对策分析
濉溪县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
铜川市产业转型问题研究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需处理好三大关系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民航运输企业的发展探究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发展战略研究
关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从财务角度分析公司发展战略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