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中怎样立于不败之地

2024-04-15 20:11易中天
北方人 2024年3期
关键词:将领司马懿爱民

易中天

怎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要讨论这个问题,最便当的办法是先看看哪些将领容易犯错误,容易被打败。有哪些呢?五种:拼命的、怕死的、暴躁的、自尊的、心软的,《孙子兵法·九变》分别称之为必死、必生、忿速、廉洁、爱民,实际上是五种致命弱点。孙子认为,有这五种致命弱点的人,都不适合带兵打仗,至少不能成为优秀的将领,因为他们很容易被敌人利用。

比如第一危“必死”,意思是还没上战场,就不打算回来了。有人会说,这不是勇敢、视死如归吗,怎么不对呢?要知道,战争追求的不是“必死”,而是“必胜”。打仗也不是去“送死”,而是“杀敌”。更何况,不怕牺牲,就难免鲁莽;不懂得保护自己,就不可能消灭敌人,反倒被敌人消灭。这就叫“必死可杀”。

第二危叫“必生”,就是还没上战场,先想着要活着回来。这就与前一种刚好相反,却同样要不得。战争是一定会死人的,能活是“幸存”。怕死,就别当兵。所以孙子说,贪生怕死,就可以俘虏他。因为你一打过去,把他打疼了,打怕了,打败了,他肯定投降。这就叫“必生可虏”。

不过,求生是人的本能,只要有一线希望,大多数人都是想生还的,哪怕是“侥幸”。只有被逼入绝境,置于死地,才会拼死一搏。所以,高明的将领有时也会故意这样做。比如公元前204年韩信攻赵,就曾“背水为阵”,因此,汉军将士无不以一当十,最终大获全胜。

韩信这一招来自《孙子兵法》,“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但这一招只有高手才能用,因为他把“必死”和“必生”统一起来了,还“反其道而用之”。你不是怕死吗,那我就让你先“死”,把你放在“死亡线”上。这个时候,怕也没用了,只能拼命战斗。这样一来,“必生”就变成了“必死”。而且,这个“必死”不再是弱点,而是优势。它的结果也不再是“可杀”,而是“不可杀”。所以,我们看问题得讲辩证法,不能认死理。

第三危叫“忿速”,就是急躁、暴躁、易怒。你一刺激他,他就跳起来,像只好斗的公鸡。孙子说,这样的人,可以戲弄他,叫“忿速可侮”。怎么戏弄?设计。什么声东击西、调虎离山、打草惊蛇、欲擒故纵,都用得上。因为忿速之人的特点是做事不过脑子,这就好对付了。

第四危叫“廉洁”,这里的“廉洁”是“好名”。廉洁之人多半爱惜羽毛、看重名誉,对于他们来说,名誉往往比生命还重要。孙子说,这样的人,就可以羞辱他,叫做“廉洁可辱”。羞辱他,又怎么样呢?很可能会像忿速之人一样跳起来,从而中计。

显然,忿速之人也好,廉洁之人也好,都可能由于对方的刺激而沉不住气,甚至失去理智。只不过,对付羞辱,恐怕更难。因为忿速之人多半是大老粗,廉洁之人则多半是士大夫。士大夫可是最要脸面的,“士可杀而不可辱”嘛!于是,羞辱士大夫就成了战争中难以抵御的“心理武器”之一。比如公元234年,司马懿迎战诸葛亮,两军对峙一百多天。诸葛亮多次挑战,司马懿不理不睬,诸葛亮就把女人的衣服给他送去了。结果司马懿勃然大怒,上表魏明帝,请求皇帝批准出战。魏明帝当然不准,还派卫尉辛毗手持杖节守在军营门口,这才算止住。所以,杜牧注《孙子兵法》时就说,以司马懿的聪明、睿智、沉稳,尚且“不胜其忿”,何况一般人呢?

不过这事也有两说。仍据《晋书·宣帝纪》,诸葛亮就认为司马懿的“请战”是做秀。诸葛亮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要真想打,还用得着“千里而请战”?此说如果成立,那就是诸葛亮按照“廉洁可辱”的规律刺激了司马懿一下,司马懿呢,则假装受到刺激,趁机做了一把秀。但不管怎么说,一个优秀的将领确实应该“进不求名,退不避罪”,过于看重名声,也是会被人钻空子的。

第五危叫“爱民”。爱民为什么不好?因为爱民,就有顾忌,敌人就可以利用这个心理不断骚扰,甚至以民众为人质进行要挟。这就叫“爱民可烦”。

这一条也麻烦,爱民不好,难道置人民群众的生死安危于不顾就好?所以,现在翻译《孙子兵法》的人,就只好想方设法打圆场。比方说,翻译为“过于爱民”“溺爱民众”“只知爱民”“所谓爱民”等等。这就是“你不懂他的心”了。依我看,孙子的意思其实是“不能心软”。战争残酷,胜败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来不得半点心慈手软。

或许有人会问,你说的,就能代表孙子的心思吗?我认为能,因为有《孙子兵法》的其他说法为据。在《九地篇》,孙子讲了“将军之事”,也就是统帅军队的原则。这些原则,可是一点都不心软的。比方说,要蒙蔽士兵的耳目,让他们对军事行动一无所知;率领他们奔赴战场,要像登上高楼却撤去梯子一样,让他们没有退路;率领他们深入敌后,要像射箭一样,让他们一直往前冲……请问,这里面可有些许爱心?

或许有人会说,此处没有别处有。在哪儿?在《地形篇》。没错,在这一篇,孙子确实说了“视卒如婴儿”“视卒如爱子”的话。但他同时也说,如果过分厚养却不能使用,一味溺爱却不能指挥,违反纪律也不能整治,那就等于娇惯出一个骄横的儿子,是不对的。为什么不对?因为“不可用也”。

战争是极其残酷的事情,作为三军统帅、高级将领、军事长官,只能铁石心肠,不能婆婆妈妈、黏黏乎乎、拉拉扯扯、磨磨唧唧。同样,作为军事学家,孙子的态度也只能是理性的。

理性,是《孙子兵法》的灵魂。孙子那些脍炙人口的名言,比如“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比如“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等等,也都贯穿着理性精神。不过我更看重的还是他的“将有五危”。因为正如《作战篇》所言,真正懂得用兵的将领,是民众命运的掌握者、国家安危的主宰者。统帅和将领的心理素质不好,有可能就是军队和国家的灭顶之灾,正所谓“覆军杀将,必以五危”。所以,这是根本。抓住这个根本,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其他的,都是技术问题。

(摘自上海文艺出版社《中国人的智慧》)

猜你喜欢
将领司马懿爱民
李爱民美术作品
败而不伤才能笑到最后
触摸俄罗斯
司马懿何以能绝处逢生
老谋子司马懿
司马懿晒书露马脚
Thirty-Six Stratagems三十六计
一部颇具特色的将领传——《彭雪枫传》评介
国民党将领观摩八路军打伏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