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晨昊
乡村振兴“新战场”是退役军人“换道不换心”“退装不褪色”的重要承载。河南省信阳市是退役军人大市,现有退役军人约30万人,在农村工作或生活的退役军人及军属约56万人,占全市乡村常住人口的18.8%,在推动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基础和优势。他们中涌现了一大批带领群众改变村容村貌、增收致富的排头兵,在投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敢闯敢试、攻坚克难,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生力军。
擦亮乡村振兴“红招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要求引导和鼓励包括退役军人在内的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就业。2023年,农业农村部等九部门推出“我的家乡我建设”活动,提出鼓励引导退役军人回乡定居,当好产业发展指导员、村级事务监督员、社情民意信息员、村庄建设智囊员。
信阳市日前召开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座谈会,总结梳理促进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的做法,进一步鼓励引导退役军人在乡村振兴“新战场”上再建新功。信阳市是革命老区、兵员大市,革命战争年代全市人民踊跃参军、积极拥军,不怕牺牲、接续奋斗,创造了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的奇迹,这里“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走出了3支主力红军、349位开国将军,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
退役军人受党和军队教育培养多年,政治坚定、吃苦耐劳、勇于奉献,愿意为党和国家利益奉献一切,综合素质较高。特别是农村籍退役军人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情感,有建设农村、改变家乡面貌的内在动力。信阳市在农村工作或生活的退役军人及军属,担任村(社区)“兵支书”“兵主任”的有576人,“兵委员”创办实体产业313个,其中规模千万元以上的有6个。
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和退役军人事务部等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促进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信阳市结合实际出台了《关于促进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的意见》等实施细则,重点发挥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的优势,发挥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群体作用,擦亮乡村振兴“红招牌”。制定退役军人及军属投身乡村振兴规划,遴选创业典型,加大扶持力度,形成品牌效应,激发退役军人及军属群体整体投身乡村振兴的热情。在农村工作或生活的退役军人脱去军装后发挥所长,投身乡村振兴“新战场”发光发热,肩负“四种角色”、发挥“四大作用”,展现了退役军人的“硬核力量”。
筑牢服务保障“新阵地”
信阳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要求,傳承和弘扬军民团结、双拥共建的优良传统,不断拓宽退役军人在乡村振兴领域就业渠道,开辟绿色通道,引导支持退役军人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支持退役军人创办领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一批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使之成为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聚焦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强化政策引导、创新支撑和要素保障,吸引有资金、有技术、懂市场、能创新的退役军人返乡创业,支持其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就业增收。鼓励退役军人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帮助更多年轻退役军人变身“农创客”,办好休闲农业、文化体验、电子商务等新业态,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注重从退役军人党员中培养选拔村党支部书记,推荐政治过硬、群众认可的退役军人担任乡村法律服务调解员,充分发挥他们的管理经验和专业技能,推动信访维稳、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等工作取得实效。加强退役军人志愿者队伍建设,组织退役军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引导他们在服务奉献中发扬风格、赢得尊重。
政策赋能,释放活力,切实发挥信阳职教资源优势,鼓励职业院校围绕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推出一批实用性强的培训项目,让返乡入乡退役军人在乡村振兴中更好发挥作用。加强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信息对接,强化协调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塑强市县乡村四级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围绕政策咨询、帮扶救援、权益保护等方面,推动多维度精准化服务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让退役军人更有成就感、获得感、归属感。
目前,信阳市在农村工作或生活的退役军人及军属560 273人,3 649名村(社区)“两委”中担任“兵委员”的退役军人1 144人;“兵委员”创办实体产业313个;在农村的军属创办实体产业1 287个;在信阳市工作或生活的红军后代929人,其中在农村生活或工作的188人,主要集中在新县、潢川县、商城县、光山县、固始县等5个县。共有革命烈士后代12 312人,其中在农村生活或工作的8 599人,主要集中在新县、平桥区、固始县、光山县等4个县区。他们不忘军人本色,发挥特有优势,在乡村振兴建设中主动担当作为,为实现“美好生活看信阳”品牌目标书写了新篇章。
当好红色基因“传承人”
新县有着许多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红军后代及革命烈士家属。刘小妹、罗传德、张爱华、吴世友等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县时接见的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代表。
为充分发挥这一独特的红色资源优势,将红军后代和革命烈士家属中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党员组织起来,新县于2020年5月成立英雄山党支部,组织开展红色历史挖掘、红色资源保护、红色文化宣讲等工作。目前,该支部有党员12人,其中革命先烈后代2人,老将军、老红军后代7人,从事大别山精神研究的人员3人。他们以大别山干部学院、县委党校为主阵地,以授课、报告会、专题讲座等方式,开展宣讲1 000余场,受众20万余人次,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2021年,党支部被评为全省第一批省级示范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并入选全省党建创新案例。
何桂英是罗山县铁铺镇何家冲村妇联主席,也是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何家冲传奇人物何大妈的曾孙女。何大妈是何家冲一位普通妇女,当时,国民党要抓红军战士余占海,何大妈为了证明他是自己亲人,当场起了毒誓,并忍受剧痛刺瞎了自己的右眼,最终救下了这名红军战士。在何家冲村何氏祠、银杏树下,何桂英作为义务讲解者,经常为游客讲述何大妈护红军的感人故事。她还以曾祖母为榜样,带领全村妇女积极向上、向好、向善,2020年何家冲村被命名为河南省家风家教示范基地。
商城县伏山乡里罗城村党支部书记陈启鑫是开国少将陈明义的侄子,2015年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号召,55岁时毅然放弃城市安逸生活,申请来到陈明义将军的出生地里罗城村工作。8年来,陈启鑫逢人必讲“金刚台三年红旗不倒”红色故事、推介红色名片、开发红色资源,为把里罗城打造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景点、红色教育示范地鞠躬尽瘁。在他的带动下,里罗城建设全面开花,先后被评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国家森林乡村”“全国文明村镇”“2020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第六批河南省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基地”等。
做好引领发展“排头兵”
信阳市在农村工作或生活的退役军人和军属主动发挥对党忠诚、作风过硬、战斗力强等优势,积极参加村“两委”干部选拔,涌现了一大批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得到组织信任和群众普遍认可的“兵支书”“兵主任”“兵委员”,先后有4人当选为市人大代表,26人次受到国家和省市表彰。
他们既当好创业致富“领头雁”、美好乡风“示范者”,又是见义勇为精神的践行者、志愿服务的排头兵和优良家风的传承者。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市出台的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优惠政策,积极投身农村传统产业,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发掘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重价值,在联农带农、富民兴乡中实现自身价值。
注重聚拢乡贤助力乡村建设。固始县郭陆滩镇青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许义昌为了开发利用好村里荒山荒坡等资源,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吸引本村外出务工能人王雨春投资500万元回村创办石磨抹茶有限公司,建设石磨茶村,产品畅销国内外,解决了50余名群众就业问题;引进固始新城园林有限公司、采青公司,流转8个村民组土地3 000亩,投资3 500万元建成青峰村油茶种植基地,种植油茶、香橼、杜仲等经济林;成立青峰村劳务合作社,采取以工代赈、以奖代补等方式整合本村闲散劳动力投工投劳参与产业发展,带动400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年人均增收1万余元。
注重发挥优势助力农民增收。新县千斤乡杨高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传礼是信阳市表彰的第一批“最美退役军人”。他坚持对古民居、古银杏进行保护,全力发展全域旅游,杨高山村先后被评为“中原银杏第一村”“中国景观村落”和新县全域旅游九镇十八湾之“银杏小镇”;依托杨高山银杏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贫困户+基地”模式,吸纳51万元到户增收资金入股,实现102户贫困户分红全覆盖;发展吊瓜、茶叶种植,建成120亩品种桃种植基地、100亩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和120亩香菇种植基地,带动50余名群众就业;建成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村集体年收入5万元以上,实现组组通水泥路,全村饮水全部达到安全标准,宽带和无线网络全覆盖。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信阳市鼓励退役军人把军队的好传统、好作風、好品质传承弘扬下去,发扬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军人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和公德意识,带头遵守乡规民约,积极投身农村公益事业,示范引领文明好乡风。加强典型选树和宣传,充分发挥榜样模范作用,让农村群众学有榜样、行有典范、做有标准,坚持初心使命,勇敢担当,为实现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贡献智慧与力量。
[责任编辑:李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