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首菊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文本解读往往聚焦于“我”通过一次悬崖险境而感悟到面对困难要坚持和冷静的道理,但文章的巧妙之处并不在于此处的以小见大,而是将“走”的丰富哲理蕴含在心理困境、悬崖困境的缠绕交织之中。探析“走”蕴含的深层意蕴,要先认识到悬崖困境、心理困境之间巧妙的关系,明白“走”的不只是悬崖路、心理路,更是人生路。“走”不是一个简单的动作,而是丰富的人生哲理的寄寓体,指引“我”在人生之路上行走。梳理双重困境之间的内在张力,分解“走”的动作,方可感知“走”的哲理意蕴,为文本解读带来别样的途径。
一、缠绕交织的双重困境
文中存在双重困境,一重是自我心理困境,一重是悬崖困境。它们存在巧妙的榫卯关系,使“我”困顿于双重困境之间,造成死局。直到父亲出现,他教会“我”“走”的方法,成为撬动死局的支点,逐一瓦解双重困境。
“我”的第一重困境是自我心理困境。身体的孱弱、母亲的警告造成“我”长达八年的不自信。“我”决心和小伙伴一起攀爬悬崖,这成了“我”突破心理困境,开始“走”的第一步,但这也是造成第二重困境的原因。正是因为“我”去爬悬崖了,才会造成被困悬崖。“我”的悬崖遇险实际是“我”心理发展行走中的一步,“我”开始觉醒心理困境突破意识,因而才会去爬悬崖。表面上“我”的困境是被困悬崖,实际上“我”最大的困境还是心理困境。
为突破心理困境迈出“走”的步子,却再次被其掣肘而造成悬崖困境。要突破悬崖困境就要再次“走”,挑战心理困境。悬崖成功脱困也可再次为突破心理困境助力。两重困境缠绕交织如同榫卯一般,它们相互牵制又互相成就,走下悬崖的勇气就成了破除双重困境的关键。然而问题在于,“我”的心理困境十分强大,“我”鼓足了勇气爬悬崖,却没有走下悬崖的勇气。所以父亲的到来至关重要,“我”在父亲的安慰鼓励下才再次衍生了行走的勇气,再次迈开“走”的步子。
其实,悬崖上的每一次勇敢都是突破心理困境的一小步,“我”在无意中已经将心理困境分解。第一步是爬悬崖,却导致了悬崖困境;第二步是鼓足勇气下悬崖,最终解除了悬崖困境;成功解除悬崖困境带来的勇气,则是“我”突破心理困境的第三步。悬崖困境实际是突破心理困境的必然一环。任何困境在本质意义上都是生命个体发展的一环,生命个体就是在不断的困境突破中进步、成长。“走”就穿插于此,既是走下悬崖,也是走出心理困境,更是走向生命的不断进取。
二、在“走”的动作分解中看人生哲理
“走”只有简单的抬脚、落脚两个动作,但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抬脚之前,要有开始走的勇气与行为;落脚之时,是行动的證明;抬脚再落脚,是一步一步的坚持,是走好当下的智慧。在重复的抬脚落脚之间,路,就已经被走出来了。走过了当前的路,走向的是人生更远的路。
(一)开始走:直面困难的勇气与行动
“我”被困悬崖的真正原因并非悬崖高不可攀,而是——不走。“我”害怕在行走的中途手软无力,最后掉下去摔死,所以“我”既没办法往上爬,又不敢向下走,只有被困在悬崖上哭泣。
但文中多次交代客观条件,证明悬崖困境并不是绝境。提出爬崖建议的内德说“我们很久没有去爬悬崖了”,“很久”一词说明小伙伴们并不是第一次爬悬崖,这悬崖对小伙伴们来说并不是不可攀爬,而“我”即使身体不如其他小伙伴,或许也可一试。这在好友告诉父亲“我”被困悬崖,而父亲独自一人来救“我”也可说明。文中出现了母亲这个人物,母亲警告“我”:“我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强壮,而且不能冒险。”可见,母亲对“我”十分关心,生怕“我”冒险,而在后面的营救中,只有父亲出现。如果“我”的困境是险境,那来救援“我”的人定然不止父亲一人,母亲也会前往。综上所述,悬崖遇险并不是真正的绝境,“我”被困的真正原因是不敢下来,所以父亲没有采取其他的救援措施,而是叫“我”“走”。父亲让“我”下来,“我”却说不行——掉下去会摔死的。即使有父亲在场陪伴,“我”还是害怕,可见“我”心理困境的重压使“我”缺乏行走的勇气。父亲意识到了这一点,便以安慰的口吻说,能爬上去就能爬下来。他鼓励“我”,给予“我”勇气与信心,而不是勒令“我”必须走。父亲接着指出“我”即将迈出的第一步,“我”回答道“看到了”。这三个字代表“我”内心的尝试,意味着“我”在父亲的鼓励下终于有走下悬崖的勇气。“我”按照父亲的指示,迈开了第一步,“往后移动,用左脚感受岩石”。
“我”跟着小伙伴们去爬悬崖,看似是不听母亲警告的大胆行为,实际上是“我”打破心理困境的第一步。即使“我”很怕,但是“我”还是去了。这并不是什么顽皮行为,而是“我”的第一次勇敢。如果“我”不尝试走这一步,就永远无法突破内心的不自信。虽然“我”再次由于心理困境而导致被困悬崖,但在父亲的安慰鼓励下,“我”走下悬崖,最终成功脱困。“我”的双重困境都在开始“走”之后得到突破。如果“我”不去爬悬崖,就不会有心理困境的突破;如果“我”不开始走下悬崖,就会一直被困。人生许多事情也是如此,只有开始“走”,才能有结果;如果不迈开第一步,那将永远停留在原地。面对困难,我们首先要有直面困难的勇气与行动。或许开始走的一步得不到预想中的结果,但是“行则将至”,困难在勇气与行动之下都将被战胜。
(二)小步走:分解困难的智慧与坚持
“我”虽然迈出了第一步,但是剩下的路还很长,这长长的路被父亲分解为无数个小步——“移动你的右脚”“现在松开左手”“抓住小树干”。就这样一步一步,每次只有简单的动作,而且父亲从来不给“我”停下来思考的机会——“只想着接下来这步,不要想别的”。父亲不让“我”停下来思考是帮“我”避免恐惧心理的制约。“我”被困的根本原因就是恐惧,而将长路拆分为简单的动作,是“我”可以触及且不害怕的。当巨大的困难被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指令,长长的悬崖最终被“我”一小步一小步克服。
父亲指导“我”走下悬崖的过程,蕴含着将困难分解的智慧与坚持。“我”在父亲的引导下走一步再走一步,是“我”战胜困难的坚持。在悬崖上抓住树干,向左移动,是“我”现实的脚步在一步一步突破悬崖困境,悬崖脱困事件则是“我”突破心理困境的脚步。在悬崖遇险这一事件中,“我”存在三次勇敢,它们是“我”突破心理困境的每一小步:决定攀爬,拥有前所未有的勇气是一步;再次迈开脚步向悬崖下走的勇气是一步;成功脱险带来的勇气与信心又是一步。“我”无意间分解了强大的心理困境,将心理困境分解为三次尽力而为的勇敢,“我”的心理困境就是这样一步步突破的。
从悬崖一步一步坚持向下走,“我”获得了神奇的生命体验,脱困的成功为“我”带来解决困难的智慧。“走一步,再走一步”,需要将巨大的困难分解为具体的每一小步,并且要有“再”的坚持。遇到难题,徒有面对困难的勇气是不够的,还要不断积累经验、获取智慧、坚持向前,将困难分解为可解决的行动。不要去远观困难带来的恐惧,而要做好当下的事情,一次一次,一步一步,再大的困难也会在微小的坚持下逐渐被解决。
(三)走得远:生命不断进取的意义
令“我”惊讶的是,成功脱险后,“我”没有劫后余生的庆幸和后怕,而是产生了巨大的成就感,“我”为拯救自身于危险中感到自豪,这份成就感为“我”带来了莫大的信心与勇气。“我”还收获了分解困难的智慧,这些收获则循环成为“我”生命中不断进取的勇气支撑与再收获。“我”也在文中说到,“此后的生命中许多困难时刻,我都能轻松应对”。
“走”是父亲教给“我”的脱困方法,是“我”得出的人生哲理。“走”的意义重大,不仅具有现实意义,更赋予了生命不断发展、进取的意义。走得远是行走的必然结果,生命本来就是行走的过程,生命个体在行走中历经一个个困难,走过的每一段经历都有其特殊的意义。正是这些经历才构建了丰富的人生,生命个体在一步一步的行走中发展、成长,生命在不断行走的基础上繁荣生花。
【参考文献】
[1]罗晨.《走一步,再走一步》:“心理”的文学呈现——兼谈教学内容的选择[J].读写月报, 2022(26):20-22.
[2]乔淼·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人生态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2(14):156-157.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