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勤练、常赛”县域一体化体系的建构与实施

2024-04-14 18:20伍书春潘飞昊
中国学校体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县域全县体育教师

伍书春 潘飞昊

《〈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强调体育与健康教学要“通过深化体育教学改革,转变教学观念,全面把握‘教会、勤练、常赛的内涵与要求,使其成为常态化、规范化、系统化的教学组织模式”。笔者所在的金湖县是一个人口小县,每年入学学生数在2500人左右,93%以上集中于县城,且乡镇离县城较近。在对全县调研中发现,“学、练、赛”一体化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教学内容连贯性不够,“教会”的内容比较散乱;“勤练”实效性不强,学校体育特色不明显;“常赛”机制不规范,学生缺少参赛机会;学校和体育教师对“学、练、赛”理解不深,实施动力不强等现实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全县从2020年9月开始采用“县域一体化构建与推进”的策略推动“学、练、赛”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主副结合”,统筹“教会”安排

从县级层面明确专项运动技能主副搭配的内容体系,让学生从三年级到九年级围绕某一个运动项目进行连续性、系统性学习,同时兼顾其他运动技能,作为副项进行大单元学习。

县教育主管职能部门明确要求全县小学体育教师必须根据自己的专项特长,结合学校场地条件和大部分学生选择意向,从球类(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五个常见项目中选择一项,作为自己任教班级的主要运动项目进行教学;初中阶段由学生自选项目,采用部分课时选项走班教学的方式。如,以排球为主项,三年级第一学期约78%的课时用于排球项目的学习,三年级第二学期至六年级每学期安排约44%学时用于排球项目的学习。七年级第一学期每周安排2节课进行选项走班教学,课时占比约67%,七年级第二学期至九年级每周安排1节课实施选项走班教学,课时占比约33%,确保学生有机会延续自己主项运动技能项目学习的时间。

在此基础上,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多种运动项目,在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学期都安排一项副项运动项目,涵盖学生喜爱的水上运动(游泳)、田径类(短跑、中长跑、跳高、跳远)、新兴体育类(花样跳绳)、体操类(支撑跳跃、技巧)、中华传统体育类(长拳)、球类(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在初中阶段,则安排水上运动(游泳)、中华传统体育类(太极拳)、田径类(中长跑)、新兴体育类(花样跳绳)作为副项内容。

为了保证主副项运动技能的大单元教学计划得以顺利制订和实施,县级教育主管职能部门特别明确了每学期主副项技能教学课时数。其中游泳教学根据各学校实际情况,由县统筹安排,利用周末和假期到指定地点进行分批次集中学习,不占用校内体育课时数(表1)。从县级层面提出明确的内容选择范围,既方便基层体育教师组织教学,也便于县级统一督导、检查、评比。

实施专项运动技能“主副结合”,符合《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实施选项教学并按水平进阶的要求,体现了长线衔接的策略。以表1中的排球主项为例,从三年级到九年级,学生连续7年进行排球学习,总课时数达到336个课时,充分落实《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保证学生初中毕业时掌握1~2项运动技能的要求。

二、“縣域统筹”,破解“勤练”障碍

“勤练”的障碍主要来自场地、师资和时间。县域整体推进“学、练、赛”后,各学校报送困难清单,县教育主管职能部门统筹解决,无法解决的问题由县教育部门向县政府汇报,申请帮助协调解决。

根据学校场地实际,积极争取政府支持,通过新建、改造、修缮和添置等方式拓展学校运动场地,丰富体育运动器材。同时,协调部分学校附近由政府出资建设的公共体育场馆用于学校体育锻炼,或通过政府出资租用校外体育俱乐部场馆帮助学校拓展“勤练”空间。近三年,全县共投入1000余万元,用于学校体育场馆的改造和器材的更新,协调公共体育场馆近15000m2,租用校外体育俱乐部场馆近4000m2在指定时段供学校使用。

对于“勤练”面临的体育教师人数不足、教师执教水平不高等师资问题,县教育主管职能部门通过“县管校聘”工作机制,根据教师专项特长,有计划、有目的地整合调配全县体育教师,确保全县体育教师专项技能得到充分发挥,且工作量基本均衡,同时鼓励学校通过外聘校外俱乐部教练员等方式补充学校师资力量,确保落实“勤练”。针对教师执教能力不足的问题,县教育主管职能部门除了定期邀请专家为体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之外,还联合人社部门设岗,特聘高水平退役运动员承担全县主要运动项目的师资培训与县队集训工作,努力实现规模较大的学校形成2~3个体育特色项目,规模较小的学校形成1~2个体育特色项目。

对于“勤练”还需要有充足的时间做保障,县教育主管职能部门结合“双减”要求,全县统一构建“一至九年级每天校内上午大课间30分钟、下午大课间30分钟、每天体育延时服务30分钟、学生在家锻炼30分钟”的模式。其中,校内1.5小时练习时间充分使用了校内外的场地资源,外聘校外俱乐部教练员和特聘教练员深度参与其中。

此外,县教育主管职能部门统筹安排学校在假期开放体育场馆,设置公益性体育指导员服务岗位,组织学生假期进校进行体育锻炼打卡活动,周末100分钟、暑假2000分钟、寒假1000分钟(所有打卡单次不得低于30分钟,保证“勤练”的连续性)。

县域统筹帮助学校解决实际困难,提出统一要求,让学校少了顾虑、轻了负担,也明确了责任和义务,让学生“勤练”有了更大的空间。

三、“多级竞赛”,构建“常赛”体系

《指导纲要》明确提出:“面向全体学生,根据体育教学内容合理组织每堂课上的教学比赛,结合体育课堂教学组建班队,要周周打比赛,周六周日可组织全校体育比赛,以赛促练,掀起体育锻炼的浪潮,使学生享受竞赛乐趣、更加牢固地掌握专项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素养。”因此,县教育主管职能部门在要求学校和体育教师完成上述校内和课内比赛的基础上,围绕学校特色项目设计金字塔式的县域竞赛体系(图1)。

图1 县域多级常赛体系

1.县域技能测试赛

每年组织小学三年级和四年级各班级参加全县技能测试赛。参赛队员由县教育主管职能部门统一从班级学生中随机指定(一般为班级人数的50%),并统一组织测试人员到各学校进行测试,测试内容围绕该班主项技能项目比赛所必需的运动技能进行测试。以排球为例,重点围绕发球和垫球进行,确保学生能够尽早掌握初始比赛能力,体验比赛的乐趣(表2)。

2.县域班级联赛

每学期组织一次全县小学五年级、六年级各班级参加的全县相同主项项目班级联赛,为控制参赛规模,规定如果一所学校班级数大于3,必须通过校内联赛产生3支队伍参加县域班级联赛。县域班级联赛参赛队员采用班级任课体育教师选定与县教育主管职能部门随机指定相结合的方式产生,两种方式产生人数比接近1∶1。

3.县域年级联赛

每年组织一次全县五年级(含)以上各年级校際年级联赛,项目为本年级特色体育项目,参赛队员为各学校各年级代表队。

4.县域校际联赛

每年组织一次全县各组别、各项目校际联赛,参赛队员为各学校特色项目学校代表队,此比赛为全县最高水平比赛。

为保证上述比赛顺利进行,全县统一规定每周五下午为全县小学赛事窗口期,每周六下午为中学赛事窗口期,所有联赛都在赛事窗口期进行,基本做到班级比赛课课有、校内比赛周周有、县域比赛月月有。

县域“金字塔”式比赛体系既有针对所有学生的技能测试比赛,也有面向班级、年级、学校运动队的联谊比赛,在重视技能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升竞技水平,发掘学生潜能,从而提升全县整体竞技水平。同时县域比赛也促使学校完善校内“常赛”机制,“倒逼”体育教师上好每一节体育课。以此确保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各层级的比赛中,使体育比赛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重要平台,参与体育比赛成为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核评价是推动“学、练、赛”体系落到实处的根本,县教育部门明确各项比赛中20%的代表队为一等奖、30%的代表队为二等奖,对一等奖队伍的教练员颁发优秀教练员证书。各代表队根据竞赛成绩获得相应奖励系数,根据奖励系数参与全年奖金分配(表3)。每年对各学校在系列体育比赛中的成绩进行汇总统计,对排名靠后的学校进行约谈并组织“诊断性”的体育教学视导与体育工作督导。

在比赛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获得体育特招生的资格,优先保送高一级学校;体育教师所带运动队获得2次一等奖或者5次二等奖,可以在职称评审和岗位晋级中优先获得申报资格。通过这些激励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全县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提高了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县域全县体育教师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宁陵县举行中小学跳绳比赛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