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指向

2024-04-14 17:59:15蒋昌宏杨景钦
关键词:价值观文化

蒋昌宏, 杨景钦

(兰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在2023年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1]。习近平这一论述不仅为党和人民提出了新的文化使命,同时也为建设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提供了实践指向。

一、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

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对自身拥有的文化资源、文化传统、文化精神与文化身份等所产生的归属意向、优越情感与心理认同[2]。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人民情怀。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正大步迈向全球舞台中央,逐渐成为世界的焦点。对中国而言,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一)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

强化党的领导是确保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阶段,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习近平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3]我们党必须着力加强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阵地的领导,进一步复盘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与挑战,巩固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成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精神支持。

首先,必须加强党对新闻媒体的领导。新闻媒体是连接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在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沟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们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媒体舆论工作紧密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宣传报道,始终传递正能量,不偏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切实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

其次,必须加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文艺不仅是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于引领社会主义时代风尚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娱乐圈风波不断、乱象横生。中央网信办秘书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娱乐明星网上信息规范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严把娱乐明星网上信息内容导向,建立负面清单,禁止娱乐明星网上信息含有宣扬畸形审美、低俗绯闻炒作、虚假不实爆料、诱导非理性追星等内容[4]。我们要推动文艺创作形成正确的导向,积极培养一批优秀的艺术家,鼓励他们创作优质文艺作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艺作品中得到深入宣传和表达。

再次,要加强党对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我们要加强对各类思想道德教育和培训的组织领导。针对近几年个别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暴露出来的不良习气,要加强监督,开展形式多样的自查自纠,确保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风清气正。同时,我们还需做好针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引导广大青年群众增强集体意识、荣誉意识和责任意识,培育共同奋进、共同成长的良好价值观。

最后,要加强党对网络文化工作建设的领导。当前,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获取、发布和传递资讯的重要渠道,在政治、经济、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健全网络舆论监管制度,加强对网络文化产品和网络传播行为的管理,积极推动网络文化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倡导网络空间形成良好的思想文化氛围,确保网络空间纯净明朗。

进入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的宣传文化思想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实现了系统性重塑和历史性变革[5]。在新征程上,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牢牢掌握话语权,坚持群众路线,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发展,实现文化思想的新发展、新跨越。

(二)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在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过程中,意识形态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仅是能够汇聚全体人民共同信仰和精神力量的纽带,而且会对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首先,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所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即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6]。这一理念要求我们在制定各项政策和决策时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利益和福祉。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只有将人民置于各个决策的中心地位,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关爱人民的利益,才能够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让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分享社会发展成果。

其次,需要紧密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开展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在各个领域持续推进。这就要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与时俱进,及时反映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经验,不断创新发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行,与时俱进地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人民提供正确的思想引导和行动指南,更好地引领人民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再次,需要坚持改革创新。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开拓新的理论和实践,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习近平在杭州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欢迎宴会上的致辞中指出:“浙江坚持改革开放,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正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7]亚运会作为杭州举办的又一项国际盛事,不仅是一场运动竞技的盛会,也是一次开放包容的文化盛宴,更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只有勇于改革创新,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变化,才能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密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与改革创新,我们一定能够建设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当今社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已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重要议题。文化事业涵盖了文化传承、文化保护和文化创新等多个方面,而文化产业则包括影视、音乐、艺术和旅游等多个领域。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还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繁荣进步。

首先,需要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支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创新。这涉及增加对文化机构的资金投入、提高创作者的待遇及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化创新活动中去。公众的参与尤其是民间自媒体的参与,意味着来自不同群体和各行各业的声音都可以得到表达,能够提高文化传播内容的多样性。比如,知名短视频博主李子柒,通过古法风格发布内容丰富的原创视频,向世界讲述真实质朴的中国故事。

其次,创造更有利的环境来促进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例如,降低税收负担、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更好的市场机制等。还需要关注如何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消费者来参与和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比如,可以加大海外受众市场调研,这有利于了解文化产品在海外的“落地”情况。建议由外事侨务办主导,与高等教育机构、驻外企业及相关组织合作,多手段调研文创产品在海外市场的受欢迎程度及国际主流媒体的报道反馈,以便更全面地了解文创产品在海外的传播状况,为文创产品的海外推广提供有力的参考和决策支持。

再次,加强人才培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需要有专业的人才进行管理和运营。比如,湖南立足三湘大地,鼓励支持文化创新,推动湘绣、浏阳烟花、醴陵瓷器、安化黑茶等文化产业“学—研—产”融合发展,培养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提升湖南文化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使其做强做优,走向世界。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关键在于加强人才培训和教育体系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水平,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鼓励跨学科合作等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

政府应该加大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投入和支持,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和创新机制,以激发文化创新创业的热情和活力。我们每个人也应该积极参与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中,努力为社会的文化繁荣作贡献,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秉持开放包容,建设文化强国

开放包容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石。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国秉持着开放包容的态度,致力于建设文化强国。习近平强调:“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8]我们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通过开放与合作,不断汲取外来文化的营养,使之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推动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只有秉持开放包容的理念,我们才能真正建成文化强国,为人民提供丰富多样的精神食粮,使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一)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新闻是传递信息、观点和事态发展的重要工具。如今,新闻传播的力量越来越强大,它不仅影响着公众的认知和思考方式,还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技术的发展,新闻的传播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因此加强新闻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显得尤为关键。

首先,媒体机构应始终保持独立客观的立场,不受政治或商业势力的干扰。在当下的信息时代,媒体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不仅是新闻的传播工具,更是塑造社会舆论的重要力量。媒体机构质量评判的重要指标在于其传播能力、引导能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大小。为了提升这些关键能力,媒体机构需要始终保持客观的立场,不受政治或商业势力的干扰,通过调查、采访和分析收集全面的信息,避免片面或偏颇的报道。只有这样,人们才能从媒体获取真实可信的信息,提高新闻的公信力。

其次,媒体机构应该创作和传播具有积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在当今社会,媒体机构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创作和传播的新闻内容直接影响着公众的认知和行为。然而,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媒体机构追求利益最大化,忽视了社会责任的履行。媒体机构应该关注社会公益与社会责任,通过创作和传播具有积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宣传社会公益事业,增强公众的社会责任感。例如,正面报道有关环保、健康和教育等方面的新闻,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个人的全面发展。通过报道成功的案例和积极向上的故事,媒体可以为社会树立榜样,激励更多人追求积极的人生目标。

再次,媒体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编辑和新闻报道制度,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和专业规范。为了确保媒体机构能够担负起引导社会舆论、传递真实信息的责任,建立完善的编辑和新闻报道制度是至关重要的。媒体机构需完善职业道德准则,明确编辑人员和记者的行为规范;切实贯彻落实审查机制,对新闻报道进行事前审核,确保内容符合客观真实的要求,并阻止不当信息的传播;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编辑和记者行为的监管,确保他们遵守新闻伦理和专业规范。此外,媒体还应积极倾听公众的反馈意见,及时解答疑问,增加公众对媒体的信任。

着力提升新闻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对于塑造社会舆论和推动社会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立高效的传播渠道、保持独立客观的立场、创作具有积极价值观的内容以及建立公众信任度,媒体机构可以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社会发展和进步作贡献。

(二)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国际传播在全球舞台上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富有多元文化的国家,我们应该积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通过促进文明的交流和相互学习,向全球展示真实、多元、全面的中国形象,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作贡献。

其一,提高传播内容的质量和多样性。在大量信息和不同文化碰撞的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提高传播内容的质量和多样性尤为重要。在选择国际传播内容时,应关注城市发展和国际热点话题;注重深度报道,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动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更多具有思想性和价值观引导作用的内容,让观众得到更丰富、更全面的信息。

其二,拓宽海外新闻机构的合作空间。秉持开放包容精神,拓宽海外新闻机构的合作空间,是提升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的必要举措。需要积极推动海外新闻机构与中国媒体的合作,共同打造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传播环境。通过举办交流会议、研讨会、设立联合采访等形式,邀请海外新闻机构的代表来中国交流,分享彼此的经验和见解。同时,我们也可以积极参与国际新闻组织和机构的活动,加强与其合作,推动中国媒体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比如,中国记协组织的“二十大后看中国·走进内蒙古”中外记者联合采风体验活动,向世界展示了真实立体的中国风貌。

其三,利用新媒体技术拓展传播途径。传统媒体为主导的对外传播渠道已经无法满足当今信息时代的需求,需要与时俱进,灵活运用新兴媒体技术,不断探索创新传播方式和形式,更好地满足公众的需求,实现对外传播的时效性和全球化。一方面,加强国内数字技术赋能运用。以人民网、新华网和央视网为标志的主流媒体机构,正在积极推动数字新技术在全球传播领域的应用。央视网与华为、中国电信等知名企业合作,共同研究国际传播手段的技术创新,首次引入了“5G+VR”和“5G+4K”等前沿技术,实现了4K信号在海外的实时回传直播。另一方面,借助海外社交平台的传播优势。海外社交平台具有广泛的受众基础,是推动国际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如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Tik Tok等已经成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通过在海外社交平台上发布正面、真实、有吸引力的内容,打造出积极向上、开放包容的国家形象,能吸引更多国际用户的关注和认同,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增进国际友谊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当积极投身其中,通过各种方式传递中华文化的魅力,借鉴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共同构建一个和谐、包容、互利共赢的世界。

三、坚持守正创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守正创新,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由之路。守正,意味着我们要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创新,是一种进取的精神和追求卓越的态度。习近平强调:“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9]今天,我们更需要保持对创新的热忱和勇气。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要敢于突破陈旧的思维模式,勇于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只有创新,才能不断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发展,使我们站在时代的前沿。

(一)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于统治地位,具有引导、指导作用的价值理念,与社会主义的本质息息相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中国共产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代表了中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和人类进步的共同愿望,同时也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的基础和动力。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神实质,并以其为指引,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在教育引导方面应有所加强。教育是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的关键手段。以青少年教育为例,家庭是孩子最初接受教育的地方,家长应该成为孩子的楷模,积极传承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家长与孩子的对话及家庭共同参与的活动,让孩子深刻领悟和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内在含义。同时,学校有责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各个学科和教学环节中,以教育引导的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其次,需要加强党性教育宣传。党员干部应坚定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以人民为中心、以公共利益为重、以诚信为基石等方面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社会各界应该积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推广力度,通过多种方式,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和理念,进一步提高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对其价值追求的重视程度。

再次,要完善相关的法令和规章制度。政府有必要加强立法工作,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保护和约束力。制定和实施这些法律法规,有助于推动全社会普及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民形成积极向上、文明进步的社会风气。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严格约束和规范,可以有效减少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从而保持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就要推动各族人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0]。通过教育引导、家庭教育、社会宣传、法律法规约束和党性教育等多种方式和途径,不断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建立文明、和谐、进步的社会环境。

(二)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11]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瑰宝。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型和创新性发展,即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和革新,赋予传统文化全新的时代内涵和价值观念的表达途径。这需要我们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内涵,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和创新性的作品。同时,也需要注重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点,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文明的融合与发展。

其一,传承创新思维。传统文化是一个宝贵的资源库,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智慧和独特的价值观念。在推动创新发展的同时,需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和理解,并将其与现代社会需求相结合。例如,甘肃开展的“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与简牍博物馆“线上+线下”推广等活动,成为展现丝绸之路古代文明的重要典范。培养年轻人的文化自觉,通过学校教育、媒体宣传和社会实践等途径,加强年轻一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其二,扶持传统文化研究和学术机构建设。支持传统文化研究和学术机构的建设发展,鼓励学者深入研究传统文化,从中发现并挖掘出有创新性的思想和理念。比如,兰州大学利用自身独特地理优势,深度挖掘甘肃敦煌文化宝库,建设成为敦煌学研究高地。通过扶持传统文化研究和学术机构建设,能够有效地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使其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活力和魅力。

其三,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力度。加强与世界其他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文化资源,可以为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注入新动力。比如,湖南坚持守正创新的理念,积极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积极促进与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的友好交往,开展了多个中外文化交流项目,如支援孟加拉国的联合考古项目,以加深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湖南还连续多年承办全球华侨华人春节联欢晚会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竞赛,先后组织了30多批次外媒采访活动,通过他们的镜头和笔触,让世界感受湖南发展,体验中华文化。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新时代文化建设实践中凝结而成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12]。新征程上要推进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基础和支撑的中国式现代化,通过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新的活力。只有坚持守正,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才能保持文明的根基;只有不断创新,将新思想、新技术融入实践中,才能使文明不断前进。

猜你喜欢
价值观文化
文化与人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的价值观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金桥(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谁远谁近?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学习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