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娜尔
(民族出版社,北京 100013)
图书出版是一个涉及多个阶段和角色的复杂过程。编辑需要对作者作品内容进行审核、编辑加工,使作品满足图书出版的要求。作者需要根据编辑建议,调整作品内容,修改作品。由于编辑、作者所处的位置不同,沟通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意见,容易引发矛盾,影响图书出版和图书质量。因此,图书出版编辑应当学会运用沟通技巧,和作者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渠道,时刻保持良好的沟通合作关系,使图书能够顺利出版。
在图书出版的过程中,作者和编辑是平等、互助、合作的关系。作者和编辑只有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才能使图书顺利出版,所以作者、编辑需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作者的劳动成果需要通过编辑的再加工、审核,转化为可流入市场的图书产品,而编辑需要利用作者的劳动成果完成出版任务,获取劳动效益,二者的目标基本一致,都是为图书顺利出版而服务[1]。可以认为,图书出版编辑是作者的“伯乐”,从海量的稿件中筛选出优质的作品,其行为是对作者的肯定与支持,而作者选择与编辑合作,代表着对编辑人员的信任。在图书出版的过程中,作者、编辑都是影响图书产品产销的主体,良好的沟通是推进图书出版策划工作的前提条件。所以,图书出版编辑需要加强与作者的沟通交流,发挥作者潜能,激励作者潜心创作,共同打造优质的图书产品。
作者是图书出版行业生存的根基,根据图书出版流程,作者和图书编辑的沟通内容主要集中在三方面:
编辑和作者需要就书稿中的质量问题进行沟通,修改稿件中不符合出版要求的文字或内容,共同把好图书的质量关。
图书出版包括内容编辑、选题策划、内容布局、封面设计等工作。出版编辑还应与作者沟通图书设计相关的问题,比如图书选题、图书装帧、段落布局、内容设计等工作[2]。编辑和作者需要确保图书内容布局、装帧设计、选题符合出版要求,并且对读者具有吸引力,使读者能够产生阅读兴趣。
图书出版涉及非常多的琐碎工作,各个阶段都有时间要求。编辑、作者应当针对书稿出版进度、编辑进度展开交流,使图书能够在预期时间内出版。
在图书出版的过程中,为了和作者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有效沟通,图书出版编辑需要结合出版工作各个环节的内容,明确各个阶段和作者沟通的侧重点。
1.投稿选题阶段
投稿选题阶段,图书出版编辑应当与作者展开充分的沟通交流。比如,图书出版编辑可以结合作者的投稿内容,调查分析市场上同类图书的销售情况、销售量,评估该书稿的实际价值,并根据调查结果,给予作者建议。选题策划时,图书出版编辑同样需要和作者保持沟通交流,提前熟悉选题相关的专业知识,协助作者理清创作思路,积累更多的想法和灵感,确保选题质量。图书出版编辑就图书的选题策划方案和作者进行沟通时,沟通重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1)编辑人员应与作者沟通交流,确定选题方案和出版形式。比如,按照传统出版方式印刷书籍,还是联合应用数字出版技术,编辑出版电子版图书。作者在创作图书时,会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所以会认为图书选题策划时的事情过于繁琐。对此,编辑可发挥自身的专业能力,给予作者适当建议,为其收集相关的资料[3]。比如,出版数字图书时,编辑可自己整理、收集数字出版内容,给作者看数字图书样品,鼓励作者用更多的形式出版图书,挖掘书稿潜力。
(2)图书出版、策划制作期间往往需要统一排版,根据出版标准调整书稿内容的体例和格式。在选题策划阶段,编辑人员就应当与作者沟通相关的细节,避免在收稿后要求作者更改各章节体例,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比如,编辑可在作者正式写作、编辑书稿前,与其沟通相关事项,并为作者提供具体的示例,从而节约收稿后修改的时间,使书稿整体质量符合出版要求。
2.稿件审核阶段
图书出版编辑在收到作者的初稿后,应当尽快审核,并与作者保持沟通,确认好书名、作者姓名、书稿内容完整性等问题。
收稿后,编辑需要先审核书稿的内容,评估书稿内容是否完整、流畅,质量是否符合出版要求。随后和作者沟通交流,给出补充、修改建议,和作者沟通后,确定书稿完整、内容清晰后定稿,推进后续的出版流程。编辑收到稿件后,若发现问题,需要立即和作者沟通,避免过一段时间后出现大量修改或内容调整的建议,否则不仅会拖慢图书编辑的审核进度,还会影响作者情绪,容易产生矛盾。确实需要修改时,应当仔细向作者说明原因,并在修订时表明修改建议,将意见标注清楚,避免重复劳动,确保稿件修改效率[4]。
另外,在图书出版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更改书名、图书署名的情况,导致出版工作延缓,影响图书出版效率。因此,在稿件审核阶段,编辑在强调书稿内容质量的前提下,需要提前和作者就书名、署名问题及时沟通。书名是图书的灵魂所在,由“正书名”“副书名”“并列书名”组成,书名的设计不仅应当符合作者的创作主题,还应当考虑图书的后期营销。编辑需要有营销意识、产品意识,提前和作者沟通好书名以及作者署名。
3.装帧设计阶段
装帧设计是在编辑人员和作者确认好书稿内容,而且完成审稿、定稿工作后,就图书开本、装帧设计进行沟通,包括封面形式、封面设计。对此,编辑人员可与作者沟通,了解作者有无特殊要求,共同商定书稿的篇幅设计、封面设计等工作。通常情况下,图书出版时,编辑人员会设计3 至5个装帧设计方案由作者选择,作者如果不满意,会与编辑沟通,说出自身建议。但是这种情况会导致前期的设计工作失效,耽误图书出版进度。所以,在装帧设计前,编辑就应和作者沟通交流,确认封面设计细节,使作者能够对最终的设计方案满意,从而顺利推进图书出版流程。
4.图书出版阶段
图书出版阶段是编辑和作者沟通的重要环节,在整个出版周期内,编辑需要多次和作者沟通交流,有序地完成书稿加工、校对图书样品、印刷数量、图书定价等工作。
(1)书稿加工环节是图书出版中耗时较长、事情较多的阶段,编辑人员需要逐字逐句地阅读书稿,多次确认书稿质量。对于部分专业类书籍,图书编辑、加工编辑专业能力有限,而且图书书稿内容繁杂,加工时发现问题时,需要和作者及时沟通,不得随意更改,避免引起错改风险。发现问题后,编辑人员应详细记录书稿内容、问题信息,及时和作者交流、修改后,方可更改书稿。加工过程中,编辑需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随时记录书稿加工过程。加工过程中,不要隔三差五地与作者联系,而应将发现的问题整理、修订成文件后,再和作者沟通,听取作者建议,确实需要修改时,应同时更正原稿件、纸稿,保障图书原件的一致性。加工问题解决后,将下一出版流程提前告知作者,同时预测图书的审阅校样时间,让作者可以提前安排日常计划,预留审阅校样时间[5]。
(2)作者审阅校样是在图书出版过程中,按照原稿排版加工后,印刷出纸质图书,分别交由作者、校对人员审阅。通常情况下,出版期间需要交由作者的校样包括三个,校对、审读环节作者都需要校样。校样时,编辑需要在邮寄校样前向作者说明如何审阅、批注、修改,并与作者保持沟通,及时了解作者的反馈信息、校样进展,避免因作者延误而影响图书出版的效率。
(3)图书定价、正式印刷时,由于作者不熟悉图书市场情况以及图书产品的定价规则,所以编辑人员应综合考虑市场因素、成本因素、营销因素,确认定价、印刷数量后,向作者说明图书市场价格、作者稿酬的计算方法,作者了解相关情况并且没有意见后,再正式印刷、定价。
(4)图书出版后,编辑同样应该和作者保持沟通,使作者了解图书上市时间、销售情况等信息。在此过程中,作者可通过朋友圈、微博、自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宣传推广图书。另外,图书出版后,还会涉及图书重印、加印、支付剩余稿酬或其他稿酬的情况,或者作者想要购买图书、保持后续合作。这时,编辑人员需要和作者积极沟通,商量后续事宜,争取做到有始有终,合作共赢。
1.提前了解作者
为了和作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编辑人员应当提前了解作者,通过深入了解作者来实现有效沟通。编辑人员应当在选题策划、组稿环节,大致了解作者的性格特征、工作背景,或者通过阅读作者以往作品、搜索作者相关信息等方式,了解作者为人处世的态度、行为习惯或性格特点。随后,通过对作者的了解,和作者沟通交流。比如,对于为人刻板、严肃的作者,编辑在与作者沟通时应注意语言严谨,注重交流时的礼仪、礼貌。对于同龄作者,可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拉近彼此距离,与作者建立情感共鸣,为后续沟通打好基础。
2.充分尊重作者
在沟通过程中,图书出版编辑应充分尊重作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以及为人处世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编辑在与作者合作、沟通的过程中,应当把握好边界感,尊重作者的要求和习惯,给作者留下良好印象。在和作者面谈时,编辑应当注重服装、行为、谈话时的礼仪,做到穿着得体、说话礼貌,用最佳的态度和作者沟通交流。交谈过程中,应当在输出自身观点的同时,听取作者观点,相互尊重。另外,编辑人员应突出自己的专业水准,使作者能够信任出版社,相信出版社的水平,乐于和出版社建立合作关系。为了给作者留下好印象,编辑可赠送本社的精装图书,拉近彼此距离,使其通过图书产品了解出版社的出版质量,更加信赖出版社。
3.欣赏倾听作者
在图书出版的过程中,编辑和作者需要长时间沟通交流。在尊重作者的基础上,编辑应当学会欣赏、倾听作者,注意交流时的措辞,学会运用语言艺术。编辑和作者都是为图书顺利出版而努力,因此需要保持良好的合作,所以编辑需要先肯定作者的能力,学会欣赏作者的作品,对作者的作品可给予充分的欣赏和赞美。给出修改建议时,还应注意措辞,在表明意见的前提下,应当用礼貌、委婉的语言提出建议。比如“您是不是可以考虑下这样……”“虽然这部分的内容很好,但是为了……,我们是不是可以……”,用一些相对委婉、迂回的语言使得作者接受编辑的建议,及时修改作品。另外,编辑应当多倾听作者的观点、建议,并配合礼貌的肢体动作,如点头、鼓掌、认真记录作者建议,让作者感到出版社对自己意见的重视,从而积极和编辑人员沟通交流,实现有效沟通。在沟通过程中,编辑可将自己置于一名听众的角度,认真倾听作者说的话,让作者体会到出版社对他的理解,同时可以捕捉关键信息,提取关键内容,调整沟通策略。
4.活用催稿技巧
催稿是出版编辑和作者沟通时容易产生矛盾的环节,但是对于图书顺利出版非常有必要。所以,为了确保编辑和作者的有效沟通,编辑人员需要活用各类催稿技巧。很多作者都是兼职写作,平时会比较繁忙,编辑在催稿时,应当根据出版要求,在预留拖稿空间的基础上,先向作者明确各个阶段的交稿时间,随后采取定期催稿的方法,有规律地向作者催稿,询问书稿的编辑、创作进度,潜移默化地影响作者、引导作者,使其养成良好、规律的交稿习惯。另外,在催稿时,图书出版编辑应当学会换位思考,积极地为作者解决写稿时存在的问题。对于不同的作者,图书出版编辑应当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不论是知名作家、新人作家,都应做到同等对待,不谄媚、不骄傲、不功利,有耐心地与作者沟通。
5.注重后续沟通
图书正式出版后,编辑应当及时检索图书的相关信息,采集图书相关的市场数据,和作者保持联系,便于作者根据市场反馈、读者反馈内容,完善、修改作品,或者再次出版作品。可以根据市场信息,重新策划选题,鼓励作者积极创作,保持创作热情。另外,图书出版编辑在图书出版的过程中,应当持续关注作者需求,养成良好的后续沟通、合作的习惯,时刻关注图书市场动态、作者作品动向,寻求新的合作机会。比如,在图书展销活动中,编辑应当善于发现潜在的约稿对象。当发现符合后期选题策划方向的同类作者时,可主动与其交谈、联系,为下一次合作创造条件。
综上所述,为了提升图书出版质量,打造精品图书,在图书出版过程中,编辑人员应当注重和作者有效沟通,在和作者互动交流时,应当善于倾听,学会换位思考,用灵活的沟通技巧使作者理解图书出版的要求,避免和作者产生矛盾。另外,图书出版编辑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在和作者互动交流时,应当提取关键信息,深入地了解图书、感知图书内涵,从而确保图书出版内容符合作者的实际表述,减少因沟通不到位造成的失误,保障图书的出版质量,为图书产品的营销、畅销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