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戎
(广西广播电视台,广西 南宁 530022)
新闻是向大众传播信息的主要渠道,采编作为新闻产品制作的关键步骤,与新闻产品的质量关系紧密,行业提出“四力”概念,需作为新闻采编工作的指导思想。新闻采编人员应正确认知工作的重要性,关注新闻行业的发展趋势,以打造新闻精品为目标,不断探索在工作中践行“四力”的策略,提升工作素养,坚守舆论阵地。
增强脚力,就是要深入基层,前往新闻事件发生现场,获取最新的新闻素材与资料,顺利完成新闻采编工作,也是保证新闻质量的基础。保证新闻内容的真实性与时效性,是精品新闻的重要特征。提升新闻采编人员的脚力,实现新闻采编人员与大众近距离沟通,通过实地采编,真实了解大众的思想动态,丰富可用新闻素材,通过制作的新闻产品,完整展现发生的新闻事件,方便大众了解时事新闻。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迅速,降低新闻采编人员提升脚力的难度,新闻采编人员还可通过互联网,与相关人员展开深入沟通,记录沟通内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工作开展搜集更多素材,实现增强自身脚力的目标[1]。
眼力就是新闻采编人员的眼光,决定新闻采编工作质量,体现在新闻采编主题的确认、新闻素材筛选方面。增强眼力使新闻采编人员眼光独到,能够紧追时事热点,确定新闻采编主题,围绕主题完成其他工作,制作出内容更符合大众阅读兴趣、影响力较大的新闻产品,完成打造新闻精品任务。眼力的增强使新闻采编人员综合素养提升,收集新闻素材后,能够准确识别素材中有价值的信息,清除素材中虚假不实的信息内容,通过打造的精品新闻,向大众传播真实信息。信息技术也可用于增强新闻采编人员的眼力,借助信息技术替代人工,完成信息的识别与筛选,优选具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开辟新闻采编人员看待新闻素材的角度,深入开发新闻素材的利用价值,既能够保证新闻产品的质量,又可以减轻新闻采编人员的工作压力。
脑力就是新闻采编人员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在新闻采编工作中,以弘扬正确的思想观念为目标,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观点,按照唯物主义思想,探析事物的本质,明确新闻在社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打造的精品新闻,把握舆论的发展方向。新闻采编人员要将群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关注群众的新闻获取需求变化,善于从新闻事件中发现问题,探析问题的成因,并以新闻的方式解答问题,体现“新闻服务于群众”的理念,使群众信任新闻内容,巩固新闻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借助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先进技术,有助于增强新闻采编人员的脑力,辅助新闻采编人员理清工作思路,并将先进技术用于开展工作,使用互联网作为工作平台,支持新闻采编工作的顺利开展,打造精品新闻,凸显新闻传输价值观的功能[2]。
笔力就是新闻采编人员的写作能力,也是工作人员职业素养的体现。采编人员的写作能力,会影响新闻的可读性,如新闻采编人员笔力较差,制成的新闻产品可读性差,无法激发大众的阅读兴趣。为此,新闻采编人员应关注笔力的提升,改变新闻写作风格,展现文字的魅力。笔力的增强需要脑力的支持,当新闻采编人员逻辑能力强,撰写文章的过程中,思路更为顺畅,文章可读性强,而且容易被大众理解,领会精品新闻蕴含的精神,起到向大众传播党的思想观念的作用,引导社会的舆论发展方向。新闻采编人员良好的笔力,使新闻成为党的传声筒,提升新闻产品的质量,既向大众传播党的思想观念,又可倾听大众的心声,帮助大众理解党的思想观念,宣传与解读相关政策,增强新闻的影响力。
1.深入基层
为了增强脚力,新闻采编人员应扩展采编方式,深入基层完成采编工作,践行“四力”中的脚力,亲自前往事件发生地,与事件相关人员近距离沟通,记录与群众沟通的内容,并抓拍现场照片,这种方式采集的新闻素材,真实性得到保证,拍摄的图片视觉冲击力强,有助于采编人员打造精品新闻。深入基层开展新闻采编工作,采编人员更容易确定新闻采编的主题,识别报道该事件的关键素材,在处理新闻素材过程中,挖掘新闻素材的潜在利用价值,基于报道新闻事件的特点,转变新闻采编工作的开展思路,以更为新颖的方式,向大众展现真实的新闻事件,调动人们了解新闻内容的兴趣。例如,广西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策划推出系列报道《振兴之路——广西新村振兴调研行》,党中央做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成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该系列报道贯穿全年,综合广播采编人员以“走转改”的方式深入广西50 个乡村开展调研采访,深刻反映十年来广西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成效、经验和亮点,以一个村、一群人的小切口反映大主题,采写出《扶绥打造辣木产业服务生态养殖 拓宽农民增收致富路》《三江侗族自治县:小小油茶籽 做出大产业》《孙顺伟的“大富大贵”梦》等鲜活的报道。可见,深入基层完成采编工作有助于提升新闻采编工作质量,拓展新闻采编人员的思路,寻找更为合适的采编角度,收集丰富的新闻素材,降低采编人员打造精品新闻的难度[3]。
2.运用媒体平台
现代社会,新闻采编人员增强脚力的方式较多,不一定局限于前往现场,也可通过互联网媒体平台,搜集有关新闻事件的资料,了解群众的真实思想观念。媒体平台用户数量庞大,为采编人员与群众沟通创造机会,并可通过媒体平台,关注群众的思想变化,实现监控舆论的目标。新闻采编人员要转变思想认知,了解新媒体平台的信息传播特点,学习不同媒体平台的使用方式,如抖音、快手、微博等,灵活运用各类媒体平台,与群众保持沟通,调整采编工作的开展方式,突破采编工作的空间限制与时间限制,减轻采编人员的工作压力,控制完成采编工作投入的成本。以广西某采编人员为例,该采编人员负责国家大型会议的跟踪报道,但受到环境的影响,无法及时前往会议现场完成新闻采编工作。为此,该采编人员巧妙运用媒体平台,与参会人员取得联系,在会议休息期间,了解参会人员的感受,顺利完成新闻素材的采集,如期发布新闻报道,保证了新闻内容的时效性。该采编人员的工作成果,被用于地方台新闻节目会议相关报道,报道中穿插参会人员接受采访的视频,展示参会人员听取会议精神后产生的感悟,帮助群众及时了解会议精神,明确会议与自身生活的关系,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大幅度提高,打造的精品新闻被群众广泛接受。
3.线上采访
媒体平台发展迅速,拓展了线上采访的渠道。相较于线下采访,线上采访无明显的摄像装置,被采访者感受到的压力较小,采访过程中更容易保持放松的状态,真实表露自己的心声,使采编人员获取的新闻素材真实可靠,丰富了打造精品新闻的可用素材,凸显采访在新闻采编工作中的重要性。但是线上采访要求采编人员具有较高强沟通能力,并在采访开始前,合理规划线上采访的流程,设计采访内容,通过采访事件相关人员,补充采集的新闻素材。采访中,需注意观察被采访者的情绪,及时调整采访内容,以免被采访人出现抵触心理,不配合采访工作,影响新闻采编的工作质量。由于线上采访不可控因素较多,实际工作中需要依据新闻采编的主题,判断是否适用该采访模式,确认采用该采访模式后,识别可能受到的干扰,制定应对干扰的方案,保证采访正常完成,新闻采编人员与被采访人沟通顺畅,获取采编人员想要得到的新闻素材。新闻采编人员需正确认知,媒体平台交流与线上采访仅可作为应对突发情况的采编方式,完成采编工作的主要方式依旧为深入基层,不应被线上采访取代,延续新闻采编行业的优良传统,只有新闻采编人员亲临现场,才能获取最真实的信息,能够反映事件实际情况的新闻素材,新闻报道内容时效性强。
1.采编主题
在践行“四力”过程中,新闻采编人员要注意确认采编主题,新颖的题材更容易激发大众的阅读兴趣。因此,在完成采编工作的过程中,采编人员要了解群众的兴趣爱好,把握时事热点,避免设置老旧的采编主题,保持群众了解新闻的热情,扩大打造精品新闻的影响力,向群众准确传达新闻报道的核心思想。新闻采编人员应重视练习眼力,端正完成采编工作的思想,准确把握时事热点,从群众的角度看待新闻事件,调整报道的切入点,通过新闻向群众传达事件的真实状况,使群众了解事态的发展,以新颖的主题为基础,开展新闻采编工作,采集的新闻素材更容易被群众接受。负责报道广西某地区自然修复状况的采编人员,转变报道的主题,从人类与猴群的关系展现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变化,这种思路下打造的精品新闻,题材新颖,能够激发群众的阅读兴趣,在了解新闻的同时,真切感受新闻报道背后蕴含的真实意义,新闻报道获得行业奖项。由此可见,科学设置新闻主题,更容易实现打造精品新闻的目标,深入发掘新闻素材的深刻含义,提升新闻的价值,扩大新闻报道的受众群体[4]。
2.运用新技术
为了实现提升新闻采编人员眼力的目标,采编人员要重视新技术的应用,借助新技术拓展采编人员的工作思路,帮助采编人员开发数据信息利用价值,细化采编人员分析问题的层次,基于现代社会人们的信息获取习惯,掌握更受群众关注的实时热点,作为新闻报道的切入点,赋予新闻报道更高的价值。大数据技术具有极强的信息处理与分析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收集相关信息,同时引入无人机等先进设备,用于采集数据信息,丰富采编人员完成工作可用数据信息,展示不同类型数据的变化趋势,采编人员通过数据的变化,可了解某领域的发展趋势,开拓采编人员的工作思路。例如,广西发布有关春运的新闻报道,采编工作即以数据为基础,通过汇总历年春运境内春运信息,了解每年春运期间,骑摩托车回家人员数量,发现该数量连年下降。基于实际情况,分析该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采集的新闻素材得到充分利用,新闻报道中内容展示了时代的变迁,体现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并通过新闻报道展现出人们的幸福感。在新闻采编工作中,工作人员的眼力训练至关重要,应作为工作重点,组织面向采编人员的培训工作,传授采编人员识别新闻关键信息的方法,深入采集新闻素材的利用价值,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打造精品新闻。
新闻采编人员的思考能力决定新闻稿件的质量,如果采编人员思考能力较差,会导致新闻的权威性下降,不能发挥向群众传递思想观念的作用,不利于引导舆论导向。全媒体时代,采编人员更要重视提升脑力,坚持党的领导地位,承担新闻的思想宣传责任,通过新闻报道潜移默化影响群众的思想观念。考虑到不同新闻报道的影响,判断各类新闻报道的发布时机。需要保证内容时效性的新闻报道,应及时发布;适合缓发的新闻稿件,要适当拖后发布时间,使新闻报道发布后,产生的社会影响与预期相符,实现控制舆论的目标,凸显新闻采编工作的社会价值。此外,还要确定新闻报道的发布规模,合理设计新闻报道的篇幅,重要新闻事件占据较大篇幅,无关紧要的新闻报道适当缩减篇幅。在新闻报道中,要避免以说教的形式传递信息,坚持真实再现新闻事件的原则,以容易被群众接受的文风完成新闻事件的转述,潜移默化影响群众的思想观念。例如,广西某村书记在自然灾害中遇难后,广西新闻频道介入后续报道,作为思想教育的案例,前后发布40 余篇相关报道,包括该村书记的生平事迹、遇难经过等,同时采访其亲属与好友,采访中采集的新闻素材较为真实,不存在夸大事实的情况,新闻报道的感染力更强[5]。
表达能力是新闻采编人员应具备的基础素质,在践行“四力”过程中,采编人员务必要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增强自身的文字驾驭能力,能够按照新闻报道的主题,分析不同新闻报道的受众群体特征,灵活调整语言表达风格,确保撰写的新闻稿件简单易懂,方便受众理解新闻稿件的内容,扩大新闻报道的传播范围。标题的选取是考验采编人员工作能力的主要方式,在设置新闻标题时,可尽量增添新闻标题的趣味性,打破人们对新闻标题的刻板印象,消除新闻报道与人们生活之间的距离感,新闻报道更容易被人们接受,阅读兴趣显著提升。例如,在广西五菱汽车相关报道中,新闻采编人员改变新闻标题,设置标题为《广西“神车”究竟有多神》,而且改变文体风格,以诙谐幽默的语气撰写文章,新闻内容更加生活化,为新闻报道吸引更多受众。这种表达方式使新闻报道更加年轻化,将流行语等引入撰写的新闻稿件,打造的精品新闻富有生命力。也可在其中插入表情包、弹幕等,增添新闻内容的趣味性,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夯实新闻在社会发展中不可动摇的地位,提高新闻采编工作质量,坚守舆论阵地,引导舆论正向发展。
综上所述,新闻采编人员在制作新闻产品时,要发挥重要作用,决定新闻产品的质量。只有采编人员践行“四力”,才能保证打造新闻产品质量达到预期。新闻采编人员需关注行业的发展趋势,不断学习新知识,将“四力”看作统一的整体,系统化思考践行“四力”的方式,调整新闻采编工作的完成模式,打造新闻精品,推动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