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楠
(山西广播电视台,山西 太原 030000)
自20 世纪50 年代起,媒体公信力研究在国外大众传播研究中脱颖而出。我国关于媒体公信力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2001 年左右,媒体开始调研受众对于媒体的信任程度。近年来,媒体公信力的相关研究呈现出较为平稳且研究越来越深刻的趋势,其相关方面的研究数量和内容都很丰富,但是由于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其分析研究,所以对于媒体公信力的定义还未达成统一。
现在使用最多的一种概念认为:媒体公信力是指新闻媒体具有的一种被社会公众信赖的内在力量,其实质就是受众和新闻媒体机构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履行社会契约、承担社会责任而展现的信任力和责任力。通过媒体公信力,我们可以判断、衡量出媒体的影响力大小,也可推断出其在整个行业中的地位。对于绝大多数媒体来说,媒体公信力就是其能够占据市场,赢得受众,在最大程度上获取经济利益、社会效益,在众多竞争者中能够脱颖而出、站稳脚跟的一把利刃。
媒体公信力作为一种被社会公众信任、喜爱的内在力量,其内容的真实性、形式的亲和性、导向的正确性、原则的底线性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如今这种信息高速、海量传播的信息膨胀时期,传播载体众多,传播途径也多种多样,虽然信息源数量众多,但其范围又相对模糊。传播载体的丰富多彩为流言、假消息的传播提供了温床,在原来只有一个信息源的传播年代,人们接受、获取的资讯没有什么渠道去检验其直伪,因此权威的宣传机构在漫长的一个历史时间段内,都在掌控着信息来源。在如今这个充斥着多种新型媒体的传播年代,网络、手机等已经占据了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这个情况下,想要有效地控制信息发布,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媒体多元化发展不仅给广大受众带来了可供选择的不同信息源,同时也伴随着众多没有科学依据、没有事实根据以及确定消息来源的信息,为流言的传播提供了渠道。强化媒体公信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流言起到阻滞、限制的作用。
媒体公信力可以说是媒体的生命,较强的媒体公信力会增加媒体的生命力,反之则会对媒体产生致命的打击。正如人会生老病死,媒体也面临着同样的情况,会经历兴起、繁荣、衰落等过程,在媒体生命的“循环”过程中,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延续其生命力,使之兴盛的时间更加长久。如果一个媒体的媒体公信力不断降低,那么它的受众黏性不可避免地会减少。受众对媒体的信任感缺失、受众规模的缩减等,都会使媒体的传播效果大打折扣,从而使媒体陷入到公信力下降造成的恶性循环之中。由于这种影响是持久不间断的,不仅对媒体会造成重创,严重的可能会引起社会动荡不安。除此之外,重建媒体公信力也是一个极其困难的过程,会耗费媒体很多财力、物力、人力、时间等资源,所以媒体自身公信力的塑造十分重要,其不仅关系着媒体在受众心目中的地位与定位,更与媒体本身的利益息息相关。
1.过度追求经济利益
任何一家媒体机构,都面临着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这个天平。偏向任何一方都会使天平失衡。为了实现经济效益,媒体往往会追求快、爆、乐。快是指独家新闻快速发布,旨在抢占先机,往往忽视了新闻的客观性、真实性,例如有关媒体对于袁隆平先生逝世的报道,为了优先发布新闻就胡乱发稿,丧失了受众的信任与关注。爆是指爆炸性、轰动性的新闻。这类新闻往往有很强的故事性、趣味性,事件的发展是曲折离奇的,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冲突与反转,这种新闻最易引起讨论,给媒体带来流量,从而最受媒体欢迎。乐是指娱乐化。人们如今的物质生活可以说是基本得到满足,因此对于精神生活上的追求越来越大,人们通常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关注各式各样的娱乐性新闻,来为自己的生活增添色彩,这也导致媒体报道方向偏离、自身公信力下降。
2.媒体从业人员素质不够高
由于媒体机构不断地追求经济利益,想尽一切办法来吸引读者的兴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媒体从业人员的观念。媒体从业人员常常以夸张、低俗等方式来组织、发布信息,或为追求收视率和话题度而炒作某些新闻。这类行为是媒体从业人员丧失道德底线的结果。除了道德底线层面的缺失,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缺失也是一大问题。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媒体从业者,成为消息传播中的一环。然而,不是所有人员都学习过相关专业知识或经历过相关专业技能培训,从而使整体素质有所下降。
1.后真相时代削弱了用户对信息“准确”的追求
“后真相”一词,最早出现在1992 年美国《国家》杂志的一篇文章中,随着2016 年出现美国大选、英国脱欧等一系列政治事件,“后真相”正式被牛津词典推选为年度热词,它代表的更多是真相的态度,而不是真相本身,情绪的反映更加重要。这是一种畸形的舆论形态,人们更在意的是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有没有被表达出去,自己的情感可不可以被宣泄、真相以及信息是否准确变得微不足道。
“后真相”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当前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对媒体伦理造成了破坏。现在,网络舆情来源广泛,用户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接受丰富的信息,也可以在平台上发布各自的意见。我国网民用户规模非常大,互联网普及率很高,网络舆情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加之传播渠道增多,因此很难追究事情的直相。用户习惯了反转的新闻,当出现不合心意的新闻,甚至会坐等反转,等待合乎心意的真相。
2.多维传播格局导致信息良莠不齐
目前,传播主体呈现大众化特点,传播信息呈现碎片化的特点。相关方面的数据资料表明,网络碎片化新闻消息的70%以上来源于社会媒体,并非来源于传统的媒体。网友往往把自己所谓的“亲眼所见”或者“亲耳所听”视为事实,并将它们发布到自己的个人社交账号上,例如微博、微信和各类论坛,以博得关注度。部分媒体觉得这是非常难得的资料,能够造成很大的轰动,因此未加思考和甄别就转发使用,最后导致以假乱真。
20 世纪60 年代出现的“新闻专业化”、20 世纪90 年代出现的“新闻专业主义”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为了应对现代传媒市场化、商业化过程中出现损害媒体公信力的问题,坚守新闻专业主义无疑是题中应有之义。新闻专业主义是新闻从业者应当追求的职业理想和操作理念,其核心在于强调媒体是社会公器,表述的是一种价值追求,使新闻工作者将责任内化,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虚假新闻、有偿新闻,从而提高媒体公信力。因此,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应该成为新闻传播者的共识。
现阶段的新闻在发展过程中有着两种发展趋势:一是自媒体新闻,使得公信力逐渐下降;二是传统媒体虽然有良好的公信力,但是因为其新闻的上传速度较慢,所以不能被人们接受。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信息数据传递速度逐渐加快,人们在生活中想要获取信息的最关键因素便是速度。传统媒体的时效性不如自媒体,但在专业性解读方面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因此,传统媒体可以通过对重大新闻事件深入了解,理性思考和分析,从而揭示该事件的意义和影响,通过分析和评论等方法,最大程度预测事件的未来发展并做出权威判断,取得受众的信任,从而增强本身的媒体公信力。
首先,要把提高自媒体人的新闻素养放在首位,平台也应加大管理力度,应该适当提高,避免有人在自媒体平台恶意造谣,削弱自媒体平台的公信力。其次,要让自媒体的意见领袖发挥积极作用,将意见领袖的专业性与自媒体即时交互的优势相结合,最大限度披露事件的细节,带动平台舆情向多元化的积极趋势推进,从而帮助社会大众从多方面展开深入反思,并理性对待事情,对自媒体产生黏性,增加信任,从而提高媒体公信力。
内容永远是焦点。“内容为王”是媒体立足的根本。新闻真实不仅是细节真实,还包括过程真实。在报道新闻的过程中,媒体机构应制订核查新闻事实的相关条例,媒体从业人员也应提高核查新闻事实的自觉性。对于新闻事实的核查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新闻的真实性,减少出现反转新闻、假新闻等情况,而且也体现出媒体对于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以及对于社会公众利益的保护。在“消息满天飞”的时代,我们必须要看到,一切违反新闻传播规律的做法都是站不住脚的,必定会受到惩罚与谴责,在历史的潮流中消失殆尽。作为新时代的媒体,要努力做好时代的“把关人”,让事实和真相接受公众的推敲和检验。
在如今的环境下,各种新闻热点事件、话题层出不穷,各种媒体应加快融合,应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的优势,将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变为传播优势。传统媒体应该追时事、抓热点,利用好热点话题,通过主动设置议题,来引导受众关注某件事,进而引导舆论走向,使传统媒体占领舆论高地。在焦点事件中,面对混乱的舆情,传统传媒必须要保持足够的定力,始终秉承主流意识形态,及时掌握最准确的舆情走向,以自身的正确观点、有质量的新闻报道来占据舆情的制高点,并承担传媒喉舌责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公信力是媒体的立身之本,健全媒体的外部监督制度以及相关的法律,对于提高新闻媒体公信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个新闻媒体在大众心目中影响力的程度并不相同,作用也不同。健全媒体的外部监督制度就是要高度重视大众的意见,积极推进舆论监督,积极主动地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监督。此外,必须保证受众的话语权,让受众能说话、说真话、说实话,充分保障受众的合法权益。尤其要及时跟踪反馈报道的问题,还要如实向受众反馈解决问题的结果。应以各种方式收集反馈意见,畅通信息反馈渠道,严格监督媒体及从业人员。法律是立国之本,法律对于国家、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闻传播行业同样需要法律的制约与监督。
早在1996 年,国外就已开始用法律法规来规范媒体的传播秩序。在我国,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传媒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应随之产生,借助法律的力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协调社会关系,规范传媒行业的发展十分重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约束机制,用法律法规来维持媒体的传播秩序,规范媒体从业者的行为,是提升媒体公信力的有效措施。
现阶段,我国在互联网行业的法律法规还没有特别明确的要求,新出台的网络法规也是在2020 年刚刚实施,自媒体新闻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缺乏相应的监督和管理,导致部分自媒体在运营过程中仍然传递虚假的社会信息以及新闻,导致媒体的公信力持续下降。所以要想提升新闻媒体行业的公信力,让行业有良好的发展状态,就必须合理监管自媒体新闻。相关工作部门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自媒体新闻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其账号所有人到相关部门报备,确保在发生问题的情况下,可以及时找到人员并进行处理。一旦发现其发布虚假或不实新闻,并且带有不良的引导方向,就要对其进行处罚。在这种严格的管理之下,可以确保自媒体新闻的质量得到良好提升,从而带动整个媒体行业的社会公信力有所回升。
互联网已成为民众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因此培养大众合理看待媒体信息的意识,是亟待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应当引导广大受众增强自身的媒体意识和理性的批评意识,理性对待来自媒体的信息,对一些具有热度、争议的信息,多问一些为什么、是什么。受众应在参与媒体事件过程中不断反思,以控制好自己在社会媒体上和群众中的言论,从而增强社会道德、责任意识。大众媒体素养的提升增强了受众对于信息准确的要求,也使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减少了误解与偏差。这对于媒体来说,不仅更明确了受众的需求,也能更好地引导舆论,减少各类新闻事故,从而树立自身的形象。
新闻媒体要想提升其公信力,就要强化舆论监督管理功能,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影响社会前进方向的负面舆论,还会有一些其他国家的不法分子企图蛊惑、欺骗我国人民,从而使我国的社会发展受到阻挠。这时候,需要媒体站出来,对于整个社会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在社会出现舆论的过程中,新闻首先要判断其准确性,并且要根据其发展源头和社会传播范围予以制止,在新闻媒体上发声,确保社会不受到舆论的影响。要主持公平正义,打破网络和社会上的舆论僵局,从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得以健康发展。
公信力对媒体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媒体公信力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积月累才能完成的,需要媒体做出全方位的努力。任何一件不起眼的小事都可能损害媒体公信力,媒体必须要清楚认识到这一点,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这是提高媒体公信力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