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严雪晴 周修岚 曹智清 潘弟 冉炼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引擎,探究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风险和防控对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文献研究法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进行分析,然后运用田野调查方法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面临的风险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存在诸多风险,风险叠加延缓与阻碍冷链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表明要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健康发展必须加强风险管理。最后,从冷链物流技术创新、冷链物流人才培养、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构建和政策风险应对与预警机制建立等方面提出风险防控对策,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
1.1农产品发展现状。2022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牛、马、驴、骡、骆驼等大牲畜年底头数为10486.8万头,猪年底头数为44922.4万头,羊年底只数为31969.3万只,肉猪出栏头数为67128万头。2021年,我国粮食产量达68284.7万t,茶叶产量为316.4万t,水果、烟叶、棉花、油料、糖料、麻类及桑蚕产量分别为29970.2万t、212.8万t、573.1万t、3613.2万t、11454.4万t、21.1万t、78.2万t。2021年,我国肉类产量达8990.0万t,奶类产量为3778.1万t,水产品总产量达6990.3万t,蜂蜜、禽蛋、绵羊毛、山羊粗毛、山羊绒分别为47.3万t、3408.8万t、35.6万t、2.3万t、1.5万t。
1.2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2022年《中国物流年鉴》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突破4586亿元,同比增长19.66%。随着国家支持冷链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落地,冷藏车、冷库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冷链产业成为连接城乡双向流通体系、推动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繁荣兴旺的重要抓手。2021年,我国冷库总容量超过1.96亿m3,冷藏车保有量超过34万辆。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虽然发展速度迅猛,但是各地发展水平与发展程度参差不齐。我国现有冷链物流企业多以中小企业为主,大型龙头企业为数不多,冷库规模普遍较小,冷冻冷藏基础设施不完善,冷链技术比较落后。从区域发展情况看,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呈现出东强西弱与城强乡弱的空间特征与发展态势[1]。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冷冻冷藏设施先进,中西部内陆地区冷冻冷藏设施较为落后。东部地区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及规模远胜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规模大,中西部地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相对匮乏,大部分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2],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2.1技术风险。农产品冷链物流活动的顺利进行是以制冷、保温保鲜技术为前提的。当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全程控湿控温技术仍然落后,大多数企业难以达到冷链标准,直接导致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耗损率倍增。我国每年水果蔬菜在冷链过程中耗损率高达20%~30%,远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5%的耗损率。近年来,我国冷链研发技术获得较大进步,但是应用在冷藏冷冻设施设备的技术水准亟需提升,冷链全程监控和冷链溯源等技术亟待提高。3S(GPSGISRS)技术、RFID技术等信息化技术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应用覆盖范围亟需扩大。此外,我国冷链基础设施建设总体分布不平衡,中西部地区较滞后。根据统计,我国冷库设施主要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冷库数量较多且规模较大,中西部地区冷库数量较少且冷库规模较小。
2.2人才风险。从事冷链物流工作的人才质量是农产品冷链物流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冷链物流人才匮乏势必招致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受阻,影响与制约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与持续改进。目前,我国冷链物流行业人才缺口较大,无论是一线操作员工、专业技术人员还是中高级管理人员均存在缺口。有关学者的研究表明,广东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供给量、需求量和人才缺口数量自2017年后呈逐年递增趋势,到2026年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缺口达到4.2万多人[3]。此外,国内冷链物流专业人才因冷链物流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出现储备不足的问题,导致人才断层现象产生。2022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开设“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专业”的院校仅有10所,2019-2020年,以上10所高校冷链物流相关专业毕业生人数与头部冷链物流企业冷链岗位招聘量的供需比为1:4,具备全链设计能力的专业人才更是严重匮乏,冷链相关领域的创新活力呈现回落趋势。目前,我国农产品冷链人才培养主要通过企业内训、学校培养和培训机构短期培训三种途径开展。从学校培养情况来看,每年培养冷链物流人才规模较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根据企业内训统计数据,由于经费、培训师资、培训场地及时间安排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培养的冷链物流人才质量难以达到预期。培训机构受到生源、政策、师资、成本等多种因素制约,培养的冷链物流人才难以满足企业、社会之需。
2.3标准化风险。冷链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有利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规范运作与管理。标准涉及技术、管理、岗位工作等方方面面,各利益相关方协调难度大,导致标准制定重复矛盾、标准实施效果不佳、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低效等问题。目前,我国的冷链物流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标准化方面与欧美西方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还未建立全国统一的协调管理机制,部门管理、地区条块分割仍然占据重要地位,国内冷链物流标准体系还处于探索与试点阶段,尚未健全。由于我国冷链物流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冷链设施比较落后,冷藏车数量少,冷库网点少,冷链物流设施和设备标准化程度低,而企业选择的设备又无法满足农产品的环境需求,导致农产品损耗率过高,冷链效率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悬殊。
2.4政策风险。宽松的政策环境有利于推动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但是政策的嬗变往往成为阻碍冷链物流进一步发展的桎梏。我国冷链物流起步较晚,物流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完善。近年来,我国政府为推动冷链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出台了较多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及冷链体系构建方面的政策,但各种政策的变化都会给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运营带来诸多风险。冷链设施建设投资巨大,成本回收期长。如果冷链后的农产品没有产生价值增值,那么冷链建设就不会得到足够重视。冷链物流的资金投入比常温物流更多,风险也更高。一旦国家经济政策调整,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冷链设施设备的投资及冷链物流运营活动,进而增加冷链物流经营风险。
3.1多措并举,大力提高冷链技术。技术创新是冷链物流企业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和竞争力提升的关键要素[4]。先进的物流设施设备与物流技术的使用,极大提升冷链物流的效率与效益[5]。运用先进的设施设备及技术能够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风险控制进行有效掌控。以技术创新为支撑点,加快冷链技术改造与优化。国家层面应出台相关冷链技术研发、推广与应用和冷链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科研院所、企业加强冷链技术研发力度[6],实现技术创新。资本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先决条件,当单一融资方式难以满足冷链物流企业急需巨额资金时,应对融资渠道进行创新[4]。因此,鼓励与吸引社会资金加强对冷链技术研发及冷链设施建设,构建多元化融资机制。基于“技术创新+资本创新”双轮驱动重构农产品冷链能力[7],实现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可持续发展。
3.2提高冷链物流人才培养质量。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基础与先决条件,知识创造能力培育是企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关键[8]。基于知识创新的高端冷链人才培育是应对农产品冷链物流风险的人才保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需要培养大量深谙农产品冷链物流风险管理方面的冷链人才。在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不断提高的环境下,农产品要想在消费市场获得一席之地,必须在保证农产品品质安全和新鲜度的前提下,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农产品的长距离运输,历时长、环节多,必须依靠冷链物流才能保证其品质和新鲜度,而冷链物流的正常运作是以具备知识创新能力的冷链人才为保障的。
3.3建立与健全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冷链物流体系的标准化,是冷链物流高效运行的基础与质量保障。建立与健全冷链体系不仅要考虑各个物流功能要素,还要考虑冷链技术、设备、设施及管理过程等要素。标准和标准体系是企业成为标杆企业的重要支撑。基于“标准化+”构建农产品冷链体系,就要在运作环节、冷链技术、设备、设施及管理过程等领域制定系列相关标准,搭建标准体系。构建基于“标准化+”农产品冷链体系的目的就是在标准和标准体系的约束下使得农产品流通符合相应规范和技术要求,实现农产品高效流通,提高企业竞争优势。
3.4建立完善的政策风险应对与预警机制。农产品冷链物流面临的政策风险,可以采取如下应对措施:一是加强政策研究。针对冷链企业面临的政策风险,要不断加强经济政策、冷链物流政策的研究,时刻关注政府政策导向,为冷链企业做好政策风险应对提供依据。二是做好政策应对预案。冷链企业主动做好政策应对预案,防止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及时应对各种政策风险,使损失降低到最小化。三是科学布局,优化结构。通过科学布局冷链企业资源,优化经营结构,加强冷链企业快速反应能力,减少政策风险对冷链企业的负面影响,有效降低政策风险的发生概率。此外,企业还要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结合冷链企业实情采取灵活的投资策略,尽可能提高冷链企业抗风险能力,确保冷链企业健康发展。
引用出处
[1]张签名.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不均衡呈现东强西弱与城强乡弱[J].中国食品工业,2021(07):60-61.
[2]王博,田林.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启示——以呼伦贝尔市为例[J].北方金融,2016(08):68-69.
[3]严雪晴,胡端四,曹雪梅.基于灰色理论的广东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供需预测[J].中国储运,2018(12):118-122.
[4]刘方,粱浩,孙翠霞,等.“技术创新、资本创新”双轮驱动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应用[C]//2014年全国用电与节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2014:191-197.
[5]卓玛.西藏农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需求趋势研究[J].西藏研究,2016(03):73-78.
[6]杨思东.茶叶企业冷链物流共同配送研究[J].福建茶叶,2018,40(05):82.
[7]严雪晴.广东省茶叶冷链物流发展的瓶颈、路径选择及对策[J].茶叶通讯,2019,46(04):515-518.
[8]寸守栋,杨红英.知识创新理论下的企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基于“一带一路”倡议视域[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01):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