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读后感写作的五个方法

2024-04-12 00:00:00贝小戎
读者·校园版 2024年3期

跟写人、记事的作文相比,读后感更难写。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要写出一篇高分读后感,有下列5个方法:

1.开头不要以第一人称讲自己的阅读经历

网上有很多精选出来的《鲁滨逊漂流记》的读后感,开头都会说自己是在怎样的契机之下看了这本书:“这个寒假,我有幸读完了一本书——《鲁滨逊漂流记》”“周末妈妈带我去图书馆看书,突然我的目光被一本名叫《鲁滨逊漂流记》的书吸引了”……

这样的开头是写读后感时很自然的起点——我怎样读了这样一本书。然而统统没必要,现在你既然能写一本书的读后感,你肯定已经读了它,至于为什么要读、谁让你读的,都不重要。

开头直接介绍作者和主要内容也显得很平淡,因为都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开头一定要出奇制胜,比如可以说:“什么样的故事最好玩?要不把一个人丢到一个偏远的荒岛上,逼迫他在那里复制出一个缩小版的人类文明,几十年间,从刀耕火种、茹毛饮血迅速发展到能建出粮仓、造出创可贴……”

2.用抽象的词语概括故事情节

读后感需要概括一本书的主要内容,概括时最好用一些抽象的大词。比如,库切是这么写笛福的:“他老年时所创作的小说涉及的题材众多——犯罪、征服、野心、孤独,这些小说即使在今天读来,也和300年前一样,让人感到生动而有趣。”库切说的“野心、孤独”,比你说鲁滨逊在荒岛上养家畜、制作雨伞更吸引人。

3.除了概括内容,也要谈作者的叙述手法和文字特征

指出小说的故事弧——在《鲁滨逊漂流记》中,笛福有意使历险者的故事迎合自己的需要,让他依次经历叛逆、惩罚(船难)、悔恨(孤独的教训)和救赎(返家)。

伍尔夫说,读这部小说,“我们发觉自己也在海上漂流,遭遇狂风暴雨,一眼望去,看到的所有景象都与鲁滨逊目睹的一模一样。海浪、水手、天空、船只——一切都是通过他那双细心的、中产阶级的、缺乏想象力的眼睛所观察到的。看到一群身躯庞大的生物深夜泅水包围他的木船,我们比他更加惊慌”。

库切这样描述笛福的叙述技巧:为了把失事船只上的东西挪到岸上,为了用泥土垒一个锅灶,鲁滨逊不得不解决数不清的、很实际的小问题,作者将这些写得快速有效,而且栩栩如生、十分感人;读者一页一页地读下去,看到主人公为了活下去,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地忙碌着,作者将这些事描写得细腻非凡,很有条理。

4.做一些比较,显得自己读书广博

史蒂文森说,西方文学中有4个令人过目不忘的高潮时刻:鲁滨逊在海滩上看到一个人的脚印后,吓得两三步一回头地逃回堡垒;阿喀琉斯令特洛伊人心惊肉跳的呐喊、哮吼;尤利西斯拉开巨大的弓箭;班扬的《天路历程》中,基督徒在妻子、儿女喊他回去时,用手指塞住耳朵奔跑。

卢梭在《爱弥儿》中说,《鲁滨逊漂流记》对自然教育的论述很精彩,它可以同时作为爱弥儿消遣和教育的读物。孩子可以研究在处于鲁滨逊那样的情况下时应当怎样办,在缺少这个或那个的时候,要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留心他的错误,以免在同样的情况下也犯那样的错误。

5.使用金句和排比

300多年来,这本书受到一代代读者的喜爱,在库切看来,这是因为:“人人都像克鲁索。和克鲁索一样,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编者注:此处的“克鲁索”即“鲁滨逊·克鲁索”)

牛津版序言这样表述:“《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异域历险记,是对孤独的研究,是一部关于罪恶、赎罪和救赎的寓言,是个人主义的神话,是一个漂泊者的自传,是对帝国扩张的预言,然而,这些解释都无法穷尽它的内涵。”

(木子李摘自微信公众号“贝书单”,本刊节选,阿砂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