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桥梁

2024-04-12 00:00:00小酷龙
课堂内外(小学版) 2024年2期

作为来自外星球的智能小龙人,2024 年,小酷龙需要在中国桥梁中找到其中暗藏的能量,进行自我升级。

这可难为小酷龙了,毕竟他已经不是全盛时期的“万事通”了。先通过勤恳的学习重新把知识找回来,再进行质的飞跃吧!

知识重组第一步:了解桥梁的组成

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小酷龙发现每一座桥都有着独一无二的身份,也有着不尽相同的外表。但一座能稳定连接两端的桥梁,通常都有着一些相同的基础结构。它们一般包含哪些呢?

桥梁由上部结构(桥跨结构)和下部结构组成。而这两大结构又由若干其他结构组成。

知识重组第二步:认识桥梁的类型

所谓“行必有路,路必有桥”,我国幅员辽阔,地貌多样,重叠的山峦、蜿蜒的江河、广阔的大海……从一个地点到达另一个地点,桥梁有时是“必经之路”。那么,我们平时会遇到哪些桥呢?

根据受力特点、建造材料、使用功能等方面的不同,桥梁的分类方式也多种多样。按受力特点,我们将桥梁分为梁桥、拱桥、悬索桥和斜拉桥四大类。公路桥大多为梁桥。

悬索桥以缆索为主要承重构件。缆索让桥梁可以承担起行人和车辆的重量。

在悬索桥和斜拉桥这两种桥梁中,缆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车流密集、交通复杂的地段,人行天桥是保障行人顺利通行的一种桥梁。在不同的城市和场合,人行天桥有不同的造型,有时候会成为一道独特的景观。

升降桥的桥面部分是活动的,通常分为两段,可以自由升降。当桥下有高过桥面的船只需要通过时,桥面会从中间断开并升起来。

立交桥的全称是“立体交叉交通用桥”,它极大地缓解了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

“可可豆”们是否见过火车从桥上飞驰而过呢?随着我们对桥梁功能的需求不断增加,桥梁技术也不断地在发展。现在,桥梁不仅可以供行人、车辆通行,还可以承载轨道、渠道、管线等,实现更多功能。

重庆作为全国闻名的“桥都”,有着近15000 座大大小小的桥梁。这么多桥,要先去探访哪一座呢?小酷龙打开了地图,找到了和编辑部直线距离不到10 千米的重庆两江大桥。

千厮门嘉陵江大桥实景图

重庆两江大桥是东水门长江大桥和千厮门嘉陵江大桥的合称。现在,先让我们来了解千厮门嘉陵江大桥中藏着的科学知识吧!

千厮门嘉陵江大桥利用主梁和斜拉索共同承受桥梁的主要重量。

它共有20 根斜拉索,在相等体量、同种类型的大桥中,技术可算遥遥领先。

有了斜拉索的“助力”,在实际建设中,主梁的尺寸得以减小,重量也得以减轻。

与千厮门嘉陵江大桥遥遥相望的,就是它的“双胞胎”桥梁——东水门长江大桥。

同样是公轨两用的大桥,它们的“职能”和“外貌”都十分相似。如果“可可豆”们来到“课小”编辑部打卡,顺带观赏重庆两江美景,仅凭外观,你们能将这两座桥梁区分开吗?

探寻洪崖洞的历史

在对重庆桥梁进行科学调查之后,正在歇息的小酷龙收到一条来自外地“可可豆”的信息——

信息收到,立刻出发!洪崖洞的历史和重庆文化,我们来啦!

洪崖洞不仅是重庆旅游景点的代表之一,更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它的原名叫作“洪崖门”,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坐望长江和嘉陵江交汇,曾是古重庆的城门之一。

在古代的中国,几乎每座城池都有城门。坚固的城门是城市安全的最佳军事保障,也是防洪、防火的重要工事。

重庆曾有17 座城门,环绕着渝中半岛。历经时代的变迁,现存东水门、千厮门、保定门、储奇门等几处。没错,东水门长江大桥和千厮门嘉陵江大桥的名字都取自重庆古城门哟!

明代

这片地区渐渐发展起来,人们在这里修建筑,做小买卖。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此时的洪崖洞已经成了当时重庆繁华的“商圈”。

宋代

这个时期,洪崖洞只是一座不太有名气的石窟寺庙。

清代

经过进一步的发展,洪崖洞的“商圈”功能进一步扩大,成为了商贸交易的重要场所。商人和游人接踵而来,颇有现在洪崖洞的热闹景象。

近代

在抗日战争时期,洪崖洞有了更重要的作用—保护战争中的市民。这里的地下室被改造成防空洞,成了市民的避难场所。洪崖洞也因此成为重庆市民的精神支柱,人们在这里互相帮助,共同抵御敌人的侵略。

现代

洪崖洞已成为“网红城市”重庆的一张名片。在洪崖洞品尝麻辣鲜香的重庆美食,眺望璀璨的灯光和美丽的江景,是我们美好生活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