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女服饰的数字化保护与演变特点分析

2024-04-12 03:17李旰鹏丁晓松谢雨成
纺织科技进展 2024年3期
关键词:惠安女试衣服饰文化

李旰鹏,丁晓松,谢雨成

(1.郑州工商学院,郑州 451400;2.北京服装学院,北京 100029)

惠安女是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东部沿海地带从事传统渔业的妇女,是汉族中的特殊群体,也是福建三大渔女之一。惠安女独特的服饰文化随着现代化的脚步而濒临失传。为传承惠安女服饰文化,学者们开展了研究。辛晶晶[1]对惠安女服饰纹样进行研究与再设计;卢志慧[2]研究了大岞村惠安女服装的造型特点;侯霞[3]对惠安女服饰的装饰图案进行了文化探析;罗静[4]总结了小岞镇惠安女节约衫的缝制技艺。然而,惠安女服饰文化仍多以图文形式进行传播,缺乏直观性与交互性。在虚拟技术越发成熟的今天,可借助虚拟技术,将惠安女服饰进行数字化保护。

借助服装虚拟技术,将不同类型的传统服饰进行数字化保护研究。刘凯旋[5-6]将秦腔与越剧戏服进行数字化保护与创新设计;张辉[7]提出基于数字技术的考古服饰复原方法,并复原了尼雅“万世如意”锦袍;许琳[8]将唐代马球服饰进行数字复原,并借助CLO3D 软件分析其结构合理性。然而,学界尚缺乏惠安女服饰的数字化保护研究。从服装工程角度出发,利用虚拟试衣软件制作出数字形式的惠安女服饰,并基于虚拟服装分析惠安女服饰的演变特点,以促进传统服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1 惠安女服饰文化及其发展现状

1.1 惠安女服饰文化概述

惠安女在独特的地理与气候条件下形成了独有的生产劳动方式与风俗习惯,从而产生了与众不同的着装需求。在实用主义至上的准则下,惠安女们发挥精妙的构思与精巧的工艺,形成了兼具实用与审美的传统服饰形象。受地域影响,惠安女服饰呈现出大岞村型与小岞镇型2种特点鲜明的着装风格,2种风格分别以崇武半岛的大岞村与小岞半岛的小岞镇的妇女服饰为典型。2006年,惠安女服饰入选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惠安女服饰文化是惠安人民的精神文明结晶,是族群自信心和文化认同的重要体现,同时也作为惠安民俗风情中举足轻重的部分,为惠安县带来了巨大的旅游收益,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此外,惠安女服饰也是与时俱进的。从清末民初至今的百年里,在社会思潮、经济水平、材料与工艺的改变下,不断演变,最终演化为“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的特色形象,使得惠安女服饰成为了一本体现惠安县历史文化的教科书。

1.2 惠安女服装形制

惠安女服饰包括头饰、配饰与服装,从其服装入手,展开研究。自清末民初以来,大岞村惠安女与小岞镇惠安女下装变化不大,皆穿造型一致的阔腿裤,但前者常将阔腿裤折叠存放,因而裤腿有着优美的折痕。

与下装的稳定不同,惠安女的上装自清末民初不断演变,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稳定形制。根据田野调查与文献研究,总结出大岞村惠安女与小岞镇惠安女各时期上装的色彩、面料信息,并提取出款式图,见表1、表2。

表1 大岞村惠安女上装形制

表2 小岞镇惠安女上装形制

1.3 惠安女服饰的发展现状

多年来惠安县人民的生活方式与审美品味都发生较大变化,渔女人数逐渐减少,且仅存的渔女在从事劳动时也较少穿着传统服饰,惠安女服饰文化的传承已出现危机。现在有关部门已经注意到这一现状,并采取了许多措施,如开展地方特色文艺活动、建立民俗博物馆、网络宣传等,来保护这项地方特色,但其消亡的速度总体来讲还是大于对它的保护力度。

2 惠安女服饰的数字化保护

惠安女服饰的传承遵循着“大岞无师傅,小岞请师傅”的俗语,即大岞村惠安女服饰在母女之间传承,小岞镇惠安女服饰则依靠专业裁缝师传承。这就意味着如果传承人辞世,服饰技艺也面临失传的危机。而在手工艺消失之前,服装虚拟技术为其保护工作指引了新方向。

2.1 虚拟模特身材尺寸设定

首先需要设定服装虚拟试衣软件CLO3D 中虚拟模特的身材尺寸,为下一步虚拟试衣做准备。依据福建省体育局发布的《福建省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9]可知,福建省女性的平均身高为159.7 cm,接近现代女性中间体身高160 cm,故参照现行国标GB/T 1335.2—2008《服装号型女子》[10]中160/84A 号型的尺寸规格,设定CLO3D 中虚拟模特的身材尺寸,具体尺寸见表3。

表3 虚拟模特身材尺寸单位:cm

2.2 服装制版与虚拟试衣

根据实物服装的测绘结果,结合相关文献[11],对惠安女服装的形制结构进行研究。使用服装制版软件富怡CAD 绘制出惠安女服装的结构图并生成纸样,如图1(a)所示;将纸样导入CLO3D 软件,摆放在虚拟模特周身并进行虚拟缝纫,如图1(b)所示;最终完成虚拟试衣,如图1(c)所示。在虚拟试衣时将面料进行硬化能防止出现面料穿模现象。

图1 虚拟试衣流程

2.3 面料参数设定与成品展示

按照每类服装对应的色彩与面料信息在属性编辑器中进行虚拟面料参数设定,从而完成惠安女服装的虚拟建模,成品见表4、表5。

表4 大岞村惠安女服装虚拟建模成品

表5 小岞镇惠安女服装虚拟建模成品

3 基于虚拟服装的惠安女服饰演变特点

虚拟服装模型为三维立体形式,能任意切换视角进行观察,比二维图片资料更具直观性,能更细致地观察服装与人体的空间关系。基于虚拟服装建模总结了惠安女服饰的演变特点。

3.1 女性身体解放下的上装廓形变迁

清末民初以来,惠安女上装廓形历经了3个发展阶段。观察虚拟服装模型中的人衣空间关系,可发现在演变过程中,惠安女上装的衣长与松量变化最为明显。衣长从清末时的及膝至如今短至露脐,松量也由宽松肥大型过渡到窄身紧袖型。

服装是意识的载体,惠安女上装的廓形、面料、色彩等除了展示出每个时期经济水平与生产力发展状况外,还体现着惠安女审美观念的变化,其中廓形变迁体现出了惠安女身体意识的转变。从清末民初至20世纪50年代,在中西文化交融的背景下,中国女性在众多历史事件的影响下思想产生变化,产生了身体解放的需求,并反映在旗袍、内衣等服装的形态变化上[12]。惠安女虽身处沿海,但也逐渐受到了影响。清末民初时惠安女的上装与同时期其他地区汉族平民女性并无区别,宽袍大袖将身材埋没。在女性身体解放的大势所趋下,惠安女逐步展现出其曼妙身姿。

3.2 中式结构基础下的西式服装文化影响

观察虚拟服装可以看出清末至今无论惠安女服装的廓形如何变化,其上装基本版型仍然遵循“十字形、整一性、平面化”的汉服十字型结构[13],下装基本版型仍采用传统汉裤平面裁剪结构,但在服装的局部却能看到西式服装文化的影响。比如惠安女节约衫的领型除了传统立领外,衍生出了西式翻领,小岞镇惠安女的节约衫袖口还出现了袖克夫。同时期,福建三大渔女之一的湄洲女的服饰甚至完全采用了西式服装版型[14]。这足以证明惠安女服装虽始终坚守汉服传统结构,且由于地缘因素保持了一定的文化独立性,但在中西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西式服装文化对其形制产生了一定影响。

3.3 实用主义至上的着装准则

当惠安女的上装几经变迁时,其下装却保持了相对稳定,清末至今仍穿着阔腿裤。这是由于无论社会文化与惠安女审美思想如何变化,其仍然坚持实用主义至上的着装准则。惠安女从事传统渔业,穿阔腿裤方便活动且散热排汗,腿部与裤管的宽敞空间形成了“风窗效应”,使得经常被海水打湿的裤子能够快速风干,极大地满足了劳作需求[15]。

4 结 论

(1)在对清末民初以来惠安女传统服饰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制作出8款虚拟服装并对其进行数字化保护,为其他传统服饰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了借鉴。

(2)利用服装虚拟技术,高效地保护传统服饰,制作出的虚拟服装可以用于交互性数字博物馆的开发。

(3)借助虚拟服装的直观性,能够更细致地观察传统服饰的外观造型、人衣关系等,有助于传统服饰演变特点的研究。

猜你喜欢
惠安女试衣服饰文化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美丽的惠安女
布艺贴画——勤劳的惠安女
要怎样称赞你
甘丹颇章时期藏族服饰文化解读
零下20℃
净美雪顿·美好生活——西藏民族服装与服饰文化展演活动盛大举办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网购试衣机器人
骆雪芳:梦飞国际教育的惠安女
现代流行服饰文化视阈下的符号化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