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秀彩 ,周清清 ,莫寿延 ,刘中梅 ,谢林伶
(1.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黔南州 558000;2.平塘县克度中学,贵州 黔南州 558300)
2023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就如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指出要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促进农业经营增效以及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三方面展开。“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 农村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食品安全、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只有农村经济得到了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农民收入得到有效增长,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提升,才能实现真正的乡村振兴。近年来,黔南州城乡经济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城镇、农村常住居民收入依然存在差距,农民收入水平依旧较低。因此,对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对策具有积极的战略意义。
黔南州2018—2022 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比数据如图1 所示,黔南州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明显要低于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根据图1 可知,2018 年城乡收入差距约为2.9 倍,2019 年为2.9倍,2020 年为2.8 倍,2021 年、2022 年收入差距为2.7倍,可支配收入差距从2018 年的2.9 倍降到2022 年的2.7 倍,说明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对差距逐年缩小;2018—2022 年,黔南州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绝对差距分别为20 415 元、22 058 元、22 758 元、24 476 元、25 292 元,可以看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差距在逐年扩大。
图1 黔南州2018—2022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比
2018—2022 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变化数据如图2 所示,近5 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呈总体放缓的趋势,由2018 年的10%降到2022 年的6.78%。但是,总体来看,近5 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均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总体增速逐年放缓。
图2 黔南州2018—2022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变化
黔南州2017—2021 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构成数据如图3 所示,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构成中,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占据了主要地位。2017 年,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分别占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24%、40.14%、0.95%、18.66%,2019 年分别是44.89%、31.69%、0.55%、22.87%,2021 年分别是47.17%、33.76%、0.43%、18.63%。近5 年,转移净收入在农民收入结构中的占比基本维持在20%左右,对于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慢慢凸显,而财产净收入历年占比不到1%,对于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不明显,有待提升。
图3 黔南州2017—2021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构成
近些年,黔南州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通过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等举措,逐步实现了从传统的粮食种植向种植业结构多样化发展的转变。但是依然存在技术水平低下、农产品质量不稳定、品牌意识淡薄、基础设施滞后以及供给侧结构性问题突出等方面的问题。第一,农产品包装和加工技术薄弱,使得产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易受损,影响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第二,农业品牌意识淡薄。由于长期以来对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忽视,大部分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只是简单的原材料,缺乏品牌价值和知名度,从而影响了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更高的销售价格。第三,农业基础设施滞后。黔南州农村地区的道路、灌溉设施、农机具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农村电商发展不足,使得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相对狭窄,无法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第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问题突出。黔南地区很多地方存在农业资源严重过剩,农产品销售难、价格低的特点,从而降低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和农业的竞争力。第五,农产品价格保护机制无法有效应对价格波动。由于市场供求关系、气候变化、国际市场因素等原因,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目前的价格保护机制主要关注粮食作物和少数优势农产品,对于农民种植的其他农产品,如蔬菜、水果、肉禽蛋等,价格保护力度较弱,农民面临着更大的市场风险,导致农民收入不稳定。
黔南地区农民在农产品种植上品种结构单一、缺乏多样性,通常只种植一种或者几种农产品。第一,这种单一的种植结构容易受到气候、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一旦发生问题,农民的收入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第二,单一农产品种植面临市场需求波动的风险。如果市场需求下降或价格下跌,农民将面临销售困难和收入下降的问题。第三,单一农产品种植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例如,在农产品供应链中,从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到消费环节,都需要相应的企业和机构支持。然而,单一农产品种植往往使得产业链缺失,从而限制了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第四,单一农产品种植缺乏附加值和差异化竞争优势。如果农民只依赖于传统的农产品种植,很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或针对市场需求进行差异化生产,从而限制了农民的收入增长。第五,单一农产品种植常常意味着农民对于其他农产品的种植技术了解有限。缺乏多样性的种植结构可能意味着农民对其他农产品的种植技术、市场需求等方面的了解相对不足,限制了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因此,农产品种植结构单一限制了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并带来了市场风险和收入不稳定等问题。
第一,黔南大部分地区农村经营性农业的生产方式缺乏现代化技术和管理手段,导致农作物和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较低。同时,由于经营性农业的土地利用率低、种植结构单一、缺乏有效的土地集约利用,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和生产效率低下[1]。第二,黔南地区农村经营性农业的农产品销售渠道有限,农民往往只能通过传统的集市和农贸市场销售,缺乏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导致农产品流通困难,价格波动大。第三,新型服务业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农民消费能力有限,由于黔南地区农村经济相对落后、人口稀少、居住分散、缺乏高素质的服务人才等原因,当地农村新型服务业的种类和范围较为有限,主要集中在基础服务领域,如餐饮、住宿和便利店等,缺乏高附加值和创新性的服务业,导致当地服务业的发展较为缓慢。
第一,黔南地区农民文化水平低,在农村经营性农业和新型服务业中,缺乏获取和分析市场信息的能力,无法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价格动态,导致无法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和经营。第二,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往往只注重产量和品种选择,忽视产品质量和市场适应性的重要性,导致产品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难以获得较高的市场价格。第三,大部分农民缺乏市场营销知识和技能,不知道如何推广和宣传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无法有效地进行市场推广和销售,导致产品销售困难。第四,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意识,农民在经营中往往固守传统方式和惯性思维,对市场变化缺乏应变能力,缺乏创新意识和尝试新产品、新技术的能力,导致无法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第五,农民缺乏对市场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在面临市场波动和竞争时容易丧失信心,不敢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和冒险尝试新业务,导致发展缓慢。
第一,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数量较少,覆盖面相对较小,导致许多农民无法方便地享受到金融服务。农村金融市场的资金供给能力相对不足,贷款难、贷款利率高是常见问题,阻碍了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经济的腾飞。第二,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缺乏创新,传统的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较为单一,无法满足农民的多样化需求。缺乏针对农村金融需求的创新产品和服务,也阻碍了农村金融的发展[2]。第三,农村懂金融的专业人才较少,农村金融专业人才的供给相对不足,缺乏相关专业人员的指导与服务,直接影响了乡村金融发展的质量和效率。第四,农村金融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指导方针,导致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在实施涉农金融政策时存在不一致性和片面性。一些涉农金融政策在具体实施中缺乏力度,执行力度不够,导致政策效果不明显。
近年来,黔南州加大了对农村道路、水利工程、电力、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力度,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但是相对于城镇地区,部分偏远农村依然存在交通不便、水利设施不完备、农村电力供应不稳定、农产品加工设施不足、农业信息化水平低等问题,同时,科技创新力度不够、农业生产方式过于传统、缺乏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传统的种植与养殖方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这些问题的存在,会直接导致农业生产成本的增加、农民收入的减少,直接影响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制约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落后,农业现代化进程发展缓慢,农村地区的教育、医疗、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较少,农民的子女在教育、医疗方面面临着种种限制。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和生活条件,许多农民选择外出打工,希望通过打工改善家庭的生活状况和生活水平。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部分都外出打工,家里田地无人耕种和管理,造成农村地区部分土地资源长期闲置、浪费,农村土地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有效配置。再者,还有一些地区存在水土流失、化肥农药过度使用等土地污染和环境破坏的现象,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耕地质量下降,进而影响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会受气候、土壤条件、施肥、降雨、光照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年份生产的农产品质量会有差别,而且同一种类的农产品在不同地区或不同采摘批次下的质量也可能会存在较大差异。在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往往缺乏有效的产销衔接机制。农产品从农田到消费者手中会经过多个中间环节,如采摘、包装、运输、贮存等,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协调机制,中间环节的质量控制不够严格,容易导致农产品质量不稳定。农产品保鲜期限有要求,如果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未做好防护,如温度、湿度、通风等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也会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进而影响农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目前,黔南州虽然对农业实施了相应的种植补贴、养殖补贴、土地承包补贴、保险补贴等涉农政策,但是依然存在涉农补贴力度不大、涉农补贴范围较小、补贴要素覆盖面不全的特点。所以,应继续提高农业生产的补贴力度,如增加购买农业机械设备、农药、化肥等农资的补贴以及对农产品销售困难地区的运输补贴等,以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益。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方面的资金支持,鼓励农民采用先进的农业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包括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等。加强对农业保险的补贴和扶持,降低农民的风险,鼓励农民积极参加农业保险,减少因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的农业损失。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提供专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涉农小额贷款、扶贫贷款、农业信贷等,最大程度满足农民的融资需求。
对于农业种植品种结构单一、缺乏多样性、风险抵御能力差、无法形成一条完整产业链等特点,需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推进农作物多样性种植,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差异化竞争优势。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支持,增加对农业科技研究的投入,支持农业企业引进、应用、推广新技术、新品种,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经济附加值,推动农产品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3]。鼓励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组织形式的发展,引导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组织开展农民培训和技术指导,提升农民的生产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和培育扶持当地农业龙头企业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可以出台减免税收、提供财政补贴、优先购买等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比如资金方面,建立专门的农业金融机构,为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业龙头企业提供贷款、融资等金融支持,降低其融资成本,促使其发展壮大。其次,技术方面,可以通过组织专家培训、技术交流和示范推广等方式,提升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业龙头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政策方面,可以为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业龙头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和服务,引导和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业龙头企业进行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4],鼓励他们与大型企业、超市、农产品加工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第一,大力发展当地农业职业教育,加强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和输送更多具备农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第二,建立健全农民培训机制,包括培训需求调查、培训计划制定、培训内容设计、培训师资教学等环节,确保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5]。第三,根据黔南各个地方的农业发展状况和生产需求,因地制宜地对农民、农村青年、贫困群体等不同对象,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农村创业就业、经营管理能力等各方面的培训,满足多样化的培训需求,提升农民在技术技能、企业经营、企业管理等方面的能力。第四,积极引导农民从事非农业就业,加大对当地乡村产业、农村企业的扶持力度,对于有意愿想要在农村创业就业的人员,给予他们相应的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第一,建立健全农村农业保险制度,加大对农业保险的补贴力度,提高农民的保险保障水平,进而提高他们参与农业保险的积极性,降低风险[6]。同时,加大对农业保险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知度,加强对农业保险公司的监管,确保农民的利益得到保障。第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加大金融服务网络建设力度,增加金融机构数量,拓宽服务覆盖面。加大对农村金融市场的资金支持力度,降低农民贷款利率,提高农民贷款获得的便利性。第三,加强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推出符合农民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农村金融的多样化需求。增大农村金融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农村金融专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加强对农民的金融教育和培训。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对于农民增收至关重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农田水利、农产品加工场所、农村公路、农村电网等,有了便利的运输条件、良好的灌溉条件、先进的农机具等,将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产品产量和质量,进而影响农民的收入水平。技术的提升可以帮助农民增加产量,减少损失,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经济附加值,从而实现增收。所以,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提供优质的种苗、肥料、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产量。同时,还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指导,帮助他们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指导他们规范使用化肥、农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黔南州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在发展农旅产业过程中,可以在保持当地原有民俗文化、乡土人情的基础上,再深度挖掘一些有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进行培育和推广,打造出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满足游客观光、研学、休闲、购物、娱乐、度假一体的多样化需求。例如,可以通过举办民族民间艺术表演、传统节庆活动等方式来展示和传承黔南州的民族特色文化。开设一些民俗文化体验项目,让游客在观赏青山绿水的闲暇之余,能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文化。同时,加大旅游产品宣传力度,创新乡村旅游营销模式,借助互联网搭建智慧乡村旅游平台,建立政府、企业、媒体共同合作跟进的营销模式,从信息层面更好地支持和振兴乡村旅游业[7-9]。在特色现代农业方面,可以充分利用黔南州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开发农家乐、农田观光、农产品体验等农村旅游项目,也可以通过种植和发展茶叶、药材、水果等特色农产品,带动农民增加农产品销售和服务收入。
第一,鼓励农民通过合作社等组织形式,共同投入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然后政府提供贷款贴息、设备补贴、品牌培育和营销推广等支持,助力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的运营和发展。比如,可以将农产品加工成方便食用的冷冻食品、罐头、果酱、饮品等,或者进行精深加工制成高附加值的产品。第二,政府可以牵头在适宜的地区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或农业产业园区,提供土地、基础设施和优惠政策等支持,吸引农产品加工企业集中投资和发展,形成产业规模效应。第三,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村电商平台,促进农产品的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给农产品提供便捷的销售渠道和物流配送服务,打通农产品的流通渠道。第四,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产品流通环节的监管,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消费者权益。第五,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提供冷库、冷链运输和物流配送等设施[10],保障农产品的新鲜无损和快速流通。
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在于如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让农民的“钱袋子”能够持续、稳定地“鼓起来”;在于如何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源源不断地流向乡村;在于如何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在于如何把产业引进来、把产品卖出去,解决农产品产销衔接不畅、低质量同质化竞争问题;在于如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