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理念下中职学校教师协同育人的内涵、困境及路径

2024-04-12 12:36蒋沁彤
广西教育·B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三全育人

蒋沁彤

摘 要:“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该研究阐述“三全育人”理念下中职学校教师协同育人的内涵和主观上缺乏交流沟通的意愿、客观上缺乏健全的机制等困境,提出相应的改善路径,认为应当从学校层面完善管理制度、从部门层面健全协作机制,提高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的教育认知和理论水平,铸牢教师团队的政治信念。

关键词:三全育人;中职学校;协同育人;班主任;思政课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02-0034-04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即“三全育人”)。“三全育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是当前思政工作重点探索的课题。中职学校班主任、思政课教师是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应当肩负起“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的共同责任。然而,在当前,中职学校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往往各司其职,二者在工作中缺乏沟通协商的意愿,缺乏合理的沟通协商机制,这是阻碍二者进行协同育人的原因之一。因此,在加强中职学校班主任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的过程中,中职学校应积极探索协同育人的路径,不断发挥班主任、思政课教师双方的优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新时代班主任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的内涵

在中职学校,虽然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在岗位职能、工作范围及所属部门均有所不同,但双方都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同时,虽然双方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时机和地点有所不同,但其最终目标都落在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上。由此可见,中职学校班主任与思政课教师实现协同育人具有天然的优势。具体而言,双方协同育人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有共同的教育目标,就是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业、行为、情感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成为具有良好品德的人才。在共同目标指引下,班主任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帮助和指导,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思政课教师则需要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发展情况,通过课程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成为具有良好品德、健康身心、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二)育人内容的互补性

由于分工不同,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所承担的育人内容有所不同。首先在角色定位方面,班主任主要负责班级管理和学生日常事务,思政课教师主要负责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和研究。其次在教育内容方面,班主任主要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规范等方面,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思政课教师则更注重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需要了解每名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思政课程的教学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和活动方案。由此可见,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所承担的育人内容具有互补性,班主任要为思政课教师提供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寻求思政课教师的支持和帮助;思政课教师也要与班主任分享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和课程学习情况,双方共同制订教育计划和活动方案,双方协作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科学的教育指导。

(三)育人方式的互助性

依据分工的不同,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所采取的育人方式具有互助性。班主任能够利用自身的优势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习惯,及时发现学生在思想上的困惑和学习生活中遭遇的问题,为思政课教师提供第一手资料,帮助思政课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思政课教师也能够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为班主任提供理论支持和教学方法指导,帮助班主任更好地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双方密切合作,共同制订和实施教育计划,根据客观的评价反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指导,可以更好地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三全育人”理念下中职学校班主任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面临的困境

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是中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两大主力军,在学生思政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实践工作过程中,双方分属不同管理部门,往往缺少交集,缺乏顺畅的沟通交流渠道,因此无论从主观上还是客观上看,二者在思政工作中存在各行其是、协调不足的弊端。

(一)主观上缺乏交流沟通的意愿,不利于全员育人

由于双方工作重心的不同,部分中职学校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均未能充分理解自身的首要职责,忽略了自己工作中“政治角色”的重要性和独特性,也没有充分认识到双方在工作上具有共同性,往往容易从主观上割裂彼此的联系,忽视双方的共同职责,从而造成双方缺乏交流意愿。如乔洪波在其调查中指出,班主任与其他育人队伍的协同性未能很好内化,与任课教师没有协同者占比为32.96%,协同一般者占比为38.51%,协同很好者占比仅为28.53%[1]。

班主任通常负责班级的日常事务,包括学生管理、纪律维护、家长沟通等,并需要及时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因此将工作重心落在“事务角色”上,这些琐碎而重要的班级事务往往占据了班主任大量的工作时间和精力,导致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进行个别谈心、深入指导等。同时,由于事务性工作往往以解决具体问题为主,导致班主任的关注点容易偏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目标,他们可能更注重维护班级纪律和学生行为规范,而忽视引导学生的思想发展和塑造学生的价值观。此外,部分班主任认为思政课教师只会照搬教材,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因而主观上缺少与思政课教师沟通的意愿。

思政课教师则更多地忙于教学科研,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扮演好与其他学科教师相同的“职业角色”,容易忽略其“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的育人功能。同时,部分思政课教师对班主任职责的理解存在一定局限性,或者不认可班主任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作用,认为班主任仅负责班级管理的日常事务,没有充分认识到班主任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其实肩负着与自己同等重要的职责。这些因分工不同而产生的误解,从主观上阻碍了双方的沟通,进而影响双方协同育人的效果。

(二)客观上缺乏健全的机制,不利于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目前,不少中职学校并未设置专门的部门来管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思政课教师由教学系部管理,班主任则由政教处或学生工作部门管理,双方在校级层面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因此缺乏将双方紧密融合的管理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双方协同育人的实现。

此外,大部分中职学校缺少供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相互交流的有效平台。一是缺少工作交流平台。由于大部分班主任并不负责思政理论课程教学,而思政课教师也大多不兼任班主任,因此双方对彼此的工作内容均较为陌生,且无法及时交流彼此在工作上遇到的困难,在工作上也无法及时获得对方的配合,造成双方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处于单打独斗的局面。二是缺少资源共享平台。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两大主力军,共同承担思政育人职责,在教学资源方面应当共建、共享、共通,但由于双方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因此在教学资源建设和使用上有着明显的分工,如教研资源、培训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等,不仅导致资源的浪费,同时也给双方的协同育人制造了人为的阻碍。

三、“三全育人”理念下推进班主任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的路径

(一)学校层面: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促进全方位育人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颁布了一系列文件,如《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些根本性问题。为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中职学校应充分认识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两大主力军在协同育人工作中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作用,结合实际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从顶层设计、促进融合、经费保障及考核晋升等方面建设一系列机制,不断营造良好的协同育人环境,提高思政育人工作的成效。

一是中职学校应当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一套健全、完善的领导管理机制,作为确保班主任与思政课教师深度联合形成协同育人合力的核心保障。中职学校应当成立党委宣传部统一领导思政教育工作,思政教研室和学生工作处共同组成本校的协同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多方协同的校级管理机制,整合学校、政府、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育人资源,构建全方位、多维度的育人体系,包括课堂内外的教育、学校内外的实践活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等,最终形成“大思政”的育人格局。

二是中职学校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有机结合,针对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的工作特点,制定相应的协同育人教育制度,如包括协同育人理念、育人目标、育人体系、育人措施、育人效果评估等内容的制度。同时,中职学校可通过开展集体备课、主题研讨、第二课堂、学术讲座等活动,便于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随时分享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等信息,并就学生思想动态、教学情况、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广泛交流,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更好地发挥二者优势互补作用,打破双方各行其是的困境,实现思政育人的同向同行。

三是中职学校要建立多元化考评激励机制。一方面,考评工作应当针对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的工作特性制订不同的考评标准,以便充分体现他们的工作特点和贡献。同时,为加强双方的合作与交流,可以设立考评指标转换体系,整合双方的考评结果,最终将考核结果纳入教师年度考评工作体系。另一方面,为激发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的协同育人积极性,中职学校应该采取多种激励措施,包括将育人成果与个人职业发展、荣誉奖励等挂钩,对在协同育人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和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同时还要加强优秀育人模式、经验和做法的宣传和推广,促进全方位育人。

四是中职学校要提供专项经费保障。在提升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成效的过程中,有充足的经费支持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中职学校应当建立专项经费保障机制,确保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在开展协同育人工作时不必面对硬件设施建设短缺的问题,还能切实减轻运营和管理中产生的成本和费用压力。这有助于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专项经费应由学校的党委宣传部负责管理,由思政教研室和学生工作处具体支配,并在充分听取党委宣传部意见的基础上合理规划经费的使用,经费投入应着重放在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的共同学习、考察、科研和交流等环节上。

(二)部门层面:增强部门联动,保障全过程育人

由于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分属不同管理部门,因此在设计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路径时,中职学校应当从部门层面制订具体的计划,从客观上打破双方沟通交流的障碍,增强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的配合联动,才能实现二者在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的协同协作。

一是部门联动,形成协同育人合力。中职学校的育人工作不是单个部门的责任,而是全体部门的责任。“三全育人”理念下,育人工作应贯穿各部门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为了进一步提高各部门协同育人效果,各部门间要加强组织协调,明确各项工作的牵头部门、责任部门,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高效运转的工作格局。如班主任主管学生事务,学生的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团日活动、班会活动等工作安排,均由学校政教(德育)处做出具体安排;思政课日常教学管理则由思政課教师负责,具体工作主要由思政课部安排。当需要两个部门联合、联动时,中职学校应考虑育人需要明确主体工作职责。

二是强化措施,提高协同育人的有效性。提高育人工作的有效性是推动部门联合育人的重要举措。中职学校的政教(德育)处与思政课部要加强沟通,面对协同育人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突出问题,相关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协商解决,以更好地落实各项工作。如面对思政课学生“抬头率”低的问题,应由思政课部牵头,邀请各班班主任共同研讨,确定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思政课教师为主导,班主任作为辅助。班主任可以通过日常访谈、调查、信息汇总等形式总结学生关注的问题,收集学生管理中的典型案例,或者配合思政课教师设计组织学生开展“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互动”问题的讨论活动,了解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点、兴趣点及疑惑点等,最终将这些信息提供给思政课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素材。思政课教师则根据班主任所提供的学生情况,选择更贴近学生实践、更贴近社会现实、更符合行业岗位要求的教学内容,增强思政课程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贴近度,提高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吸引力、趣味性、切合度。

三是建立部门沟通、合作机制,增强协同育人实效。协同育人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作,工作进展须由牵头部门向相关部门通报,相关部门及时了解、响应工作情况,对工作过程中的新问题、新情况,尤其是重大、疑难问题,由学校主管领导统筹,会同各职责部门沟通协商、研究措施,最终达成共识、形成方案。中职学校各部门间的信息流通有利于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及时发现、解决协同育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教师层面:提高协同育人认知,推进全员育人

除完善管理制度和发展机制外,班主任和思政課教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主导者和实施者,应当提高自身认知水平,激发内在动力,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真正进行充分沟通、同向同行,共同提高协同育人成效。

一是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应当铸牢同向同心的政治信仰,将其作为行动的动力和指南。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职责中的“政治角色”决定其对马克思主义要有坚定的信仰,对中国共产党要有绝对的忠诚,并以此作为日常行为准则。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应当坚定政治信仰,时刻警醒自己,自觉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忠诚,通过学习、研讨和交流,不断激发自身“四个意识”的政治自觉,强化“四个自信”的政治定力,从而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潜移默化地将其传递给学生。

二是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还应保持高度的政治自觉,认识到双方必须在教学管理中保持互信、互助。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肩负起“职业角色”的教学职责,而且要将“政治角色”摆在首位;班主任不仅要在日常学生管理中扮演“事务角色”,而且要充分重视自己职责中的“政治角色”。只有双方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共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才能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主渠道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三是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应当具备过硬的思政理论素养。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工作,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支撑,还要有过硬的教学能力。因此,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都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政理论素养,如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外延、功能特点、地位作用等相关的基础理论,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念,深刻了解党和国家的理论方针政策等。唯有依靠深厚的思政理论支持,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才能做到从专业角度分析问题、从政治高度洞察问题本质,从而为学生提供最准确、有力的思想引领和理论指导。此外,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只有不断深入社会现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指导中职生解决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如理想信念、价值观、成长心理、就业、未来规划等。

综上所述,面对新时代、新任务,在深入开展学生思政工作的过程中,中职学校应当深刻理解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仅要从学校层面完善管理制度、从部门层面健全协作机制,而且应当提高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的教育认知和理论水平,铸牢其政治信念,从而真正实现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参考文献

[1]乔洪波.“三全育人”视域下中职班主任专业能力提升路径分析[J].新疆教育职业研究,2023(2):22-27.

(责编 蒙秀溪)

猜你喜欢
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三全育人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高校辅导员队伍与思政课教师队伍交流机制研究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必备素质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