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晔宁
在那堂课里,有孩童未经雕琢的心愿,有对亲情渴慕的轻声低述,有对未来无限的憧憬。这心愿、这低述、这憧憬,被小心翼翼地系在了红绳上,热情洋溢地盛放在了手工编织课中。
那短暂的四十分钟,被那小小的红绳,赋予了别样的温度和情愫,成为记忆里长长又久久,慢慢又灿灿的永恒温暖。
那是一个特别的红绳挂件,我与它的故事不长,仅仅四十分钟;我与它的故事也不短,足够温暖我的回忆。
那年,我以志愿者的身份来到一个学校当老师,我的任务是给三年级的孩子上一节手工编织课。
这个学校留给我的印象便是小——小小的铁门、小小的操场、一栋仅有三层的教学楼。教学楼旁有张乒乓球桌,乒乓球桌旁生长着一排树,这树挡不住夏天的烈日。这便是学校的全部。
三年级的孩子,大概只有9岁吧,正值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时期。我想他们应该很活跃,也很调皮吧。
刚进教室,我看着那些孩子,不自觉地紧张起来。可不一会儿紧张又在他们的热情中消散了。也许是觉得我与他们的年龄相差不大,他们叫我并不是“老师”,而是“姐姐”。
还没有上课,我就被他们的热情和那一时回答不过来的问题团团围住了。“姐姐是来给我们上课的吗?”“姐姐你教什么呀?”“姐姐你手里提的是什么?”“是給我们的礼物吗?”
他们的问题很多,声音也很大,大得几乎淹没了我的回答。
我虽喜欢他们的热情,却又不禁担心起来:等下上课时,他们还这么吵闹,我该怎么办呢?
上课铃响了,十分意外,上一秒还吵吵闹闹的孩子们一听到铃声就马上安静了下来。他们迅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一脸严肃。
教室里寂静无声,他们很乖巧地坐在椅子上,等着我上课。
我走上讲台,说着简单却演练了好几遍的开场白:“同学们好,现在我们开始上课,首先做个自我介绍,我姓许,你们可以叫我许老师。今天我们上的是手工课,我会教你们做一个小挂件,还会教你们编小手链。”伴随着“哇”的声音,我给每个人发了一条小红绳。开始教学,他们学得很认真,跟着我的步骤,一步一步地编着。当遇到小问题时,他们会先举手,得到我的同意后才开始说话,秩序井然。这表现跟课前那七嘴八舌提问的样子相比简直不像是同一批学生。我的担心也因此而烟消云散。
大半节课的时间,大部分孩子都做好了。我充满期待地问:“你们准备把这个小东西挂在哪呀?”
有个女孩眼睛里闪着光,笑意盈盈地说:“等我妈妈过年回来的时候,给我妈妈戴上。”
一个男孩举着他的手工作品,心满意足地说:“我要送给爷爷奶奶。”
这些回答像一股暖流在我心里流淌。在这些孩子的身上,我看到了自信懂事、坚强乐观。这个学校又小又旧,桌椅嘎吱作响,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的眼里依然闪烁着渴望知识的光芒,这眼睛是多么明亮,这话语是多么温暖。
我一边帮他们收尾,一边和他们聊梦想。他们的梦想很简单,希望父母过年可以给他们带更多好吃的,好玩的;希望父母可以多陪陪他们;希望自己以后可以赚很多钱孝敬爷爷奶奶……他们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个实实在在的梦想。他们的梦想很简单,简单得不知道能不能被称为梦想,却温暖得足以让人泪流满面。
离开时,有个小女孩拉着我的手,在我手心里放下她做了一节课的红绳挂件。这个女孩很安静,手很巧,没有出任何差错地编好了一个小挂件。在我夸她的时候,她不好意思地低下头,笑着,脸上泛着红晕。她羞怯地说:“姐姐,我想把这个送给你,谢谢你教会了我编红绳。”她说完就跑开了,声音很小,我却听得很清楚。
离开时,隔着小小的铁门,他们还在热情地挥手,唤着:“姐姐,下次还要来哦!”“姐姐,再见!”
我笑着和他们挥手道别,带着那根小红绳和不舍,离开了。
多年后,我再看这根红绳,它还是那样的耀眼,就像那群孩子的眼睛,藏着温暖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