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冬
能源是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能源的可靠、可持续如何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电网全生命周期,探索电网和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之路,建设环境友好型电网,助力美丽中国建设,需要理念、体系、制度、技术、模式的持续创新。为此,2023“金钥匙·国家电网主题赛”——破解世界难题 打造中国方案,特设立“电网绿”倾力守护自然之美赛道,征集建设绿色电网、实现电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创新性示范行动。
作为世界上输电能力最强、新能源并网规模最大的电网企业,国家电网公司既是中国的头部企业,也是国际社会履责的一员。国家电网公司从自身的社会功能定位、企业发展战略出发,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电网发展与生态文明相得益彰的和谐之路、创新之路。针对如何建设绿色电网守护自然之美的难题,国家电网公司各单位开展大量的优秀实践与探索,积极揭榜攻关,共提交了60项行动,其中18项行动通过初评脱颖而出,经过路演及专家评审,共有4项行动获得金奖,4项行动获得银奖,10项行动获得铜奖。这些优秀行动成为“电网绿”守护自然之美的典型实践,也是贡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国网方案”。
主要发现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全球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议题。国家电网公司以电网发展为主线,提出业务全覆盖、管理全过程、责任全链条、制度全贯通,严格控制环境影响和合规风险的“四全两控”环境保护总体要求,确保实现“程序合法、监测达标、环境友好、公众满意”的环境管理目标,在推进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中持续延伸深度,拓展广度,大力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电网,以“电网绿”倾力守护自然之美,为解决当今世界难题和匡正全球发展新征程,提供一份立足时代特征和中国发展实际、饱含中国智慧的新时代发展方案。
行动覆盖对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多生态系统的保护
中国幅员辽阔,陆海兼备,地貌和气候复杂多样,孕育了丰富而又独特的生态系统。入选的案例涵盖了对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多生态系统的保护,着力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保护沿线自然生态,让电网完美“嵌入”当地生态,探索电网基础设施与不同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之道。
典型案例:
国网奈曼旗供电公司《百草“箱”助,探寻沙地电网运行新出路》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位于科尔沁沙地腹地,科尔沁沙地的沙丘移动性强。国网奈曼旗供电公司通过在巡检线路种植不易燃的绿色植被的方式稳定沙丘,从而加固杆塔基础,成功解决因倒杆断线造成的电网运行不平稳、运维成本高的问题,为沙地生态系统提供保障,使350畝沙区线路走廊变成固定沙丘,线路故障次数减少103次,故障率下降56%。
电网全周期各环节中的生态环境保护
电网跨越高山大川、戈壁滩涂,将电能输送到千家万户。国家电网公司重视生态和谐电网建设,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电网的规划、建设、检修、运营及电网设备退役之后的全生命周期中的各个环节,提前布局,充分发挥事前预防的效用,优化选址选线,合理避让生态保护红线和环境敏感区。
典型案例:
国网河北建设公司《华北明珠的“绿动” ——雄安新区绿色建造与环境融合研究与实践》
国网河北建设公司通过开展建筑表皮功能化设计、零污染建设技术攻关、零排放施工措施改进,实现了工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开展以绿色低碳、外观协调、开放共享为核心的变电站规划设计,实施绿色施工策划管理,打造生态文明工地,确保环境“零扰动”、电磁“零辐射”,厂界噪声“零类排放”。新区建设5年来,完成“山水城市”“桃园梦境”“廊桥翠谷”等多项主题电站建设,获得绿建三星认证。
重视创新在绿色电网建设中的作用
技术创新、工艺创新、材料创新在绿色电网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国家电网公司积极采用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落实各项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减少施工活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电力大数据成为国家电网公司助力生态环境保护的又一创新手段。公司深化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合作,开发智慧环保用电监测大数据产品,助力环境保护及精益化管理。
典型案例:
国网福建省电力科学研究院《协“首”共治水土流失,构建闽粤电力联网工程“绿色防护网”》
闽粤电力联网工程途经闽粤赣红壤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国网福建省电力科学研究院将多项创新技术首次应用于输变电工程当中:首次在福建省非特高压工程开展全线塔基环水保措施“一塔一图”的设计,切实指导施工落实水土保持措施;首次在电网建设中采用双轨道运输车、索道等机械化运输方式,减少道路建设面积;首次应用数字技术实现“天地空一体化”远程实时监管,提高施工管理效率;首创多源卫星遥感水土与植被动态监测模型,提高水土流失状况监测精准度……
积极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途径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企业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力量,既是生物多样性的利用主体,也是保护主体。国家电网公司积极探索基因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保护途径,构建电网与动物、植物等生物物种的和谐共生之路。
典型案例: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线路“小红伞”,让电网与鸟儿比邻而居》
东方白鹳属于世界濒危鸟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全球数量约有6300只,每年到山东安家的东方白鹳多达3000只。东方白鹳喜好在高处筑巢,输电塔架成了其筑巢的首选。国网山东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根据东方白鹳的生活习性,结合涉鸟故障机理,通过开展鸟粪闪络模拟试验,成功研制了输电线路“小红伞”——复合绝缘防鸟罩,其绝缘防护范围和闪络电压提高50%以上,大幅降低鸟粪闪络概率,解决线鸟矛盾,实现电网与鸟类和谐共处。
联合多方共建环境保护联盟
为了保护陆地环境与海洋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保障生物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为森林、湿地、海岸及海洋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制定各种策略及方案,国家电网公司发挥作为全球最大公用事业型企业的业务优势及影响力优势,与社会各界开展形式多样的联盟,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保护自然与自然资源,与利益相关方共享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
典型案例:
国网烟台市长岛供电公司《长岛电力“海陆空”三维呵护万物和谐》
国网烟台市长岛供电公司率先构建“生态融合”政企联动机制,将生态电网建设嵌入政府“零碳海岛”十大零碳场景规划,依托政府零碳建设管控平台,打造政企联动、利益共享的生态圈。促请政府出台《山东省长岛海洋生态保护条例》,明确生态修复与培育、污染防治等多方面管控机制。率先提出保护区线路防护机制,紧盯候鸟迁徙、海洋生物栖息地保护,政企联动拆除影响生态的风机等电力设备,实现传统电网向“生态和谐共生”的绿色电网转型。
未来建议
在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过程中,国家电网公司发挥电网作用,从推动能源转型到建设绿色电网保护生态环境,从强化技术攻关、深挖电力数据价值到履行社会责任、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不断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和实践,逐步建成能源配置资源能力最强、全绿电供应时间最长的特大型生态电网,为“破解全球发展难题,打造国网方案”书写了一张系统性、整体性的“绿色答卷”。
加强行動案例的创新性。本次组委会收到来自系统内的大量案例,清晰看出国家电网公司上下一心,在以一流的管理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电网,推动电网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质量保护和谐共赢,全力守护好一草一木、绿水青山。但由于各下属公司的业务比较类似,很多行动案例的同质化比较严重。如何在高水平的同质化业务中,用电网系统内外通用的语言讲述时,更加突出项目的特点,是需要深入思考的。各单位应准确洞察问题,可以从技术创新、材料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合作创新等角度,来深入挖掘项目的本土性及独特性,并用多样化的形式表达出来,给观众以耳目一新、身临其境之感。
从国际交流的视角讲好项目故事。国家电网公司以“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为公司战略目标,需要在国际舞台上讲好国网故事,做出行动表率。每一个行动案例,都生动展示了国家电网公司基层单位在建设绿色电网、实现电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创新性示范实践。在扩大国际影响力方面,国家电网公司有很多的实践和行动值得在国际上交流,可以考虑引入国际通用标准及准则,在相关的国际论坛、会议等进行宣传和推广。
加大行动的顶层设计。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而言,目前的实践大部分是国家电网公司基层单位基于工作实际做出的探索,处于从无意识到逐渐有意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过程,故而呈现出较高的同质性。可考虑在顶层设计、顶层的统筹管理上发力,组织推动在全系统内进行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议题的学习、合作、推广、复制。以系统思维谋全局,从省公司到市公司再到县公司,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强管理、建机制、明路径、促发展。省公司可以加大项目的统筹管理力度,市公司和县公司可以尽可能深入了解自身所处环境的特点,洞察遭遇的挑战,给出具有独创性的解决方案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