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间红色老物件的当代价值与新时代传承

2024-04-10 08:50何志华闫启立
关键词:物件山西红色

何志华,闫启立

(1. 兰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2.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 政法系,山西 临汾 041000;3. 山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陪伴人们日常生活的各类物件更新换代不断加速,很多物件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古董”。尽管这类物件的功能在日常生活中已不能正常发挥,但持有者对其却有着特殊的感情,尤其是具有一定历史年代的物件,它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内藏于心、外化于行,经过时间的沉淀后逐渐演变成蕴含着特定历史涵义和社会价值的文物,成为社会情感的寄托,这类物件我们往往亲切地称之为“老物件”。老物件见证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也记录了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历史的变迁,有着诸多的功能。然而,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的老物件所蕴涵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精神有可能完全不同,社会价值也有着较大的差异。红色老物件作为红色资源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红色文化体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红色老物件的界定目前存在一定的争议,主要观点分为传统与现代两派。传统观点认为,红色老物件特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过程中使用过的、具有特殊历史意义和纪念价值的物件,其产生的历史阶段仅限于革命战争年代,建国后的物件不在其列; 现代观点则认为,红色物件作为红色文化的一种,不仅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过程中所生成的各类实物,也包含建国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伟大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各类物件,要将共和国成立之前的革命历史和共和国建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史、改革开放史乃至民族复兴史统筹考虑并加以考察[1]。本文关于山西民间红色老物件的考察采用现代观点,统筹考察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建国前和建国后两个历史时段、四个历史时期的老物件。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文中老物件、红色老物件与革命文物三个概念反复出现,相互之间的关系需要厘清,即老物件包含红色老物件,红色老物件包含革命文物,外延范围详见图1。

图1 老物件、红色老物件与革命文物关系示意图

1 山西民间红色老物件跨越的历史长度、分布特点及主要特征

山西红色老物件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山西革命、国家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在红色老物件谱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跨越的历史长度、分布的地域特点和物件固有的地方特色等均具有一定的规律,有着自成一体的特点。

1.1 山西民间红色老物件跨越的历史长度

山西民间红色老物件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西革命和山西建设息息相关,这些物件烙上了革命年代的印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历史时期不断有新的生成、补充、丰富和发展,呈现出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为起点,距今时间越近存世物件越丰富、距今时间越远存世物件越具有收藏和保护价值的特点。实际上,因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这两个历史时期距今时间更为久远,历经的岁月更为绵长,因而存世的老物件也相对比较稀少。特别是自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很多有价值的老物件在战乱中被损毁,直接见证中国共产党领导山西革命取得成功的红色老物件存世的相对较少。自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这段历史时期内,除文化大革命等特殊历史时期外,社会整体比较安定,这一时期存世的老物件相对比较丰富,目前在山西社会也较为常见。这一时期的老物件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相比,收藏和保护价值相对要逊色许多。改革开放之后,社会发展进入现代化进程的快车道,普通老百姓的物质的富足程度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有着质的飞跃,各类物件的更新换代日新月异,从生活中被替换的物件非常普遍,绝大部分目前并不具备收藏和文物保护价值。

1.2 山西民间红色老物件的分布特点

山西民间红色老物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的历史见证,是山西人民的重要物质财富,也是山西人民支持中国共产党与山西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要物证。不同历史时期的红色老物件分布具有不同的特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色老物件与中国共产党在山西的革命活动紧密相连,基本与红色文化遗迹分布相一致,遍布全省11 个地区,主要集中在吕梁山、太行山和黄河沿岸,形成了晋东南、晋西北、晋南、晋中、晋北五大分布区域[2]。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红色老物件在革命战争年代直接见证过重大历史事件或重要革命人物的革命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文物价值,这部分老物件我们一般称之为革命文物。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9 年6 月19 日发布的《山西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方案》,这些革命文物在五大片区分布又各有特点。太行山片区集中分布在武乡、左权等县,吕梁山片区分布以兴县、临县为主要代表,太岳山片区则以沁源、阳城等县为主要分布区域,五台山片区集中分布在灵丘、五台等县。这些红色老物件产生的时间基本与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及八路军三大主力师和晋察冀边区(含北岳区)、晋冀鲁豫边区(含太行区、太岳区)、晋绥边区(含晋西北区、晋西南区)抗日根据地的军民在山西的活动时间相一致[3]。

从1949 年到1979 年,山西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一时期的物件见证了建国后山西国民经济恢复、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文化大革命”由乱转兴等历史进程。至今,这些物件有大量留存,从晋南到晋北、从太行山区到吕梁腹地,这些物件在山西全境各市县均有分布,呈现出两方面的特点:一是与当时的国家大政方针和山西面临的主要任务相联系; 二是与山西各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质相联系。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山西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物件见证了山西跨越文革由乱转兴的历程,也见证了山西城市和农村各行各业体制改革的全部历史,更见证了山西社会从相对封闭到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大潮的自我革命史。这一时期的物件因距今历史非常近,分布非常广泛,在城市和农村家庭均较为常见,有些物件至今仍在普通家庭生活中发挥着正常的作用和功能,甚至不能称之为“老物件”。除极少数见证重大历史事件的物件外,到目前为止这一时期的物件具备收藏和保护价值的不是太多。

1.3 山西民间红色老物件自成一体的特征

山西位于黄土高原东部、华北平原西侧,境内太行山、吕梁山纵贯南北,黄河、汾河穿境而过,孕育着中华文明的源头和山西特有的地域文化。山西民间红色老物件根植于山西自然与人文土壤之中,深深地烙上了地域印记,具有自成一体的特征。其一,山西民间红色老物件生成于太行山、吕梁山和黄河、汾河等大山大河等自然地理环境之中,所蕴含的人文气质和体现的社会风貌与其他省份的老物件有着明显的差异,其不仅具有黄土高原固有的阳刚地理特色,而且兼备大河文明所独有的柔美人文特征。其二,作为一种物质文化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民间红色老物件不仅蕴藏在历史文化传统之中,而且弥散在当地的物质和精神的创造性生产生活过程之中,深深地与山西各地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结合在一起,原生态地嵌入了当地的风土民情[4]。这种人文特点不仅与南方省份的老物件有着根本的区别,与周边的河北、陕西等省份的红色老物件相比,也有着与众不同的气质特征。其三,作为红色资源的一种,山西民间红色老物件在全国红色老物件谱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山西处于八路军抗战的前沿,见证过八路军战斗在太行山、吕梁山和黄河、汾河沿岸的红色老物件在抗战史中是独一无二的; 另一方面,作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解放后山西的煤炭工业和国防军工在全国工业体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见证着这些行业发展的老物件在全国红色老物件谱系中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2 山西民间红色老物件当代价值的三个维度

目前,特别珍贵的文物和具有特别的文化价值的老物件基本都被收入各类博物馆、档案馆,而当前散落在民间的老物件,大部分收藏价值和文物价值并不高,但这些老物件见证的历史变迁以及背后隐藏的故事则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这些老物件一方面可以带领我们重温历史,另一方面则向我们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山西大地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总体而言,山西民间红色老物件具有三个维度的当代价值。

2.1 纪实山西历史,见证社会变迁

不同的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孕育出的物件也完全不同。老物件不仅反映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而且从静态上折射出当时的政治制度、法治水平等上层建筑的发展状态,动态上也见证了整个社会从一个历史时期到另一个历史时期、从一个发展阶段到另一个发展阶段的整体变迁。

时间长度上,山西民间红色老物件跨越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多个历史阶段,真实反映了山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绝的革命历史、艰苦奋斗的社会主义建设历史和勇于自我革命的改革开放历史。从历史画面上看,这些老物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活场景。革命战争年代的窑洞、枪支、弹药、绑腿、老布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犁耙、锄头、手推车、青石磨盘,改革开放年代的钟表、自行车、缝纫机、电视等,这些老物件都见证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生产、生活水平,也满载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覆盖广度上,山西民间红色老物件涵盖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反映城市人民支持党领导山西革命、建设、改革的各类老物件,又有反映农村百姓拥护党开展抗日战争、土地革命、抗美援朝,举办农村合作社,开展“三反” “五反”、农村农民公社化运动的各类老物件。这些老物件所覆盖的社会面涉及农业、工业、教育、卫生、国防等战线,生动地记录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改革开放时期近百年间山西社会变迁的方方面面,既有反映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升的日常生活用品,也有见证推动国家在煤炭、冶金、电力、机械、化工等各领域现代化的各类文书档案、文献资料、影音、照片等。这些老物件全面、立体、生动地透视了山西人民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面貌。

2.2 反映现实需求,明确前进方向

任何一个时代的物件,其产生、发展、消亡都符合一定的社会规律,既满足当时社会生产生活发展的需要,也耦合一定地域范围内历史文化、社会习俗的需求。因此,老物件对当时的社会生产生活、历史文化和社会习俗等兼备一定的镜像功能,这种功能并不是直接表达对政治和社会的现实看法,而是通过客观呈现的方式对社会需求进行间接映射,这种映射方式属间接反馈。同时,这种映射也具备一定的社会评判功能,其评判方式一般可以分成三种类型: 一是肯定性评判,通过赞美或歌颂的形式表达对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生活的认可和褒奖; 二是否定性评判,通过批评或讽刺的形式表达对当时的政治运动、政府政策等的批判和不满; 三是辩证性评判,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客观呈现表达对当时社会现实的部分肯定和部分否定,肯定其合乎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合理部分,否定其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被人民群众所唾弃的糟粕部分。

从宏观上看,部分老物件见证了国家某方面的政策、政令等从调研、决策、实施、调整到废除的整个历程,发挥着对当时的决策、政令等的评判作用,是重大决策的印记,客观上反映了国家和社会的现实需求,例如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粮票就是很好的例证。山西粮票雏形是晋冀鲁豫边区的兑米票,1948 年晋中战役开始后,开始发行太原区公粮票和晋中区战时公粮票。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粮票作为一种“有价证券”在山西一直流通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直至1993 年正式停止使用。实际上,粮票作为“第二货币”在山西流通近四十年,不仅反映了建国后各个历史时期山西的经济状况,也保存了从革命战争年代到改革开放时期山西经济政策随国家经济政策发展变化的完整记忆。粮票退出山西历史舞台,客观上也印证了国家进行改革开放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对当时国家和社会的需求进行了全面的镜像反馈。

从微观上看,部分老物件在个体家庭层面见证了家庭成员肩负使命、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也孕育着山西普通百姓将自身及其家庭命运与国家前途和命运、时代主题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相结合的优秀品质,无形之中对一个家庭的家风家教、对国家和社会所作的贡献等进行了客观的诠释。太原市杏花岭坝陵桥社区退役军人吕俊生先生荣获的各类奖章、勋章及其背后记录的家庭故事生动地印证了这一点。吕俊生先生荣获的奖章、勋章真实地反映了他舍生忘死的家国情怀、克己奉公的处世态度、言传身教的家风家教。作为老物件,这些奖章、勋章无疑是对吕俊生先生一生客观的评价,也深刻地影响了一批又一批普通的太原市民家庭,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也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吕俊生先生精神的肯定和正向传播。

2.3 传承山西精神,赓续红色基因

作为物质文化,山西民间红色老物件记录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山西的发展状态,是山西这片土壤涵养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也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山西的个性化体现,更是“信义、坚韧、创新、图强”的山西精神在三晋大地发芽生根、发展壮大的有力物证。这些老物件生动地诠释了一代又一代山西人民“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价值追求,深刻揭示了山西精神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与之相生相伴的精神动力和文化内核,准确反映了山西独特的精神品格和独具特色的人文内涵。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 “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5]。山西民间红色老物件产生于民主革命、国家建设和改革开放等不同历史时期,是在红色历史中孕育的,革命战争年代和国家建设时期这些老物件见证了山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些老物件也必然赓续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使红色血液在山西普通百姓家庭中生生不息地流淌。这种赓续不仅仅是老物件随着光阴流逝而进行的简单流传,更不是老物件持有者随着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的不断变更,而是赋予了红色精神内核,具备教育一代又一代山西儿女的家庭传世之宝。特别是见证过重大历史事件的战场遗珍、书籍信件、英模牌匾、红色证章、工作生活用品、陈年照片等老物件的流传,不仅能起到赓续红色基因、传承山西精神的作用,同时也真实地记录了普通家庭的家风实况及其历史变迁,发挥着对子孙后代德育、美育的涵养功能。

3 山西民间红色老物件的新时代传承与保护理路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6]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老物件的功能和效用必将慢慢退出历史舞台。然而,作为物质文化遗产,其历史作用是当代物件所无法代替的。山西民间红色老物件有着极具特色的地域代表性和地方特色。目前,很多具备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老物件散落在山西各地,没有进行充分的保护和利用,亟待发掘、搜集、整理,使之发挥红色资源应有的时代价值。如何传承这些老物件,将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已成为当前山西的重要任务。

3.1 历史长度上,尊崇价值尺度,按稀有程度甄别搜集整理红色老物件

1956 年开始,我国就实施了文物保护制度,对文物按照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珍贵程度等进行划分保护。老物件作为特殊的文物,其保护也应遵循自身的规律。散落于山西民间的红色老物件其价值呈现出自身独特的特点,即: 距今时间越长、存世越稀缺的老物件,越具备收藏和保护价值。特别是一些见证过重大历史事件但未收进各类博物馆的老物件,其价值更是不言而喻。距今时间越近的物件,尽管大部分已经打上了岁月的印记,但存世相对较为丰富,因而其文物和历史文化价值相对较低。

鉴于此,我国有必要尊崇价值尺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 《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联合各级政府文物主管保护部门、各级各类红色主题博物馆、专业性社会文保组织对散落民间的红色老物件进行全面普查。一方面,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常态化的领导协调机制和红色资源专家咨询机制,制定红色老物件分级分类认定标准;另一方面,用现代科技手段系统、真实、全面地记录红色老物件,按稀有程度建立省、市、县、乡四级红色老物件档案和数据库。在此过程中,一是要明确老物件的物权属性,对符合革命文物认定标准的红色老物件必须依法依规予以认定审核; 二是要确定各级红色老物件的保护责任人及其职责,建立红色老物件保护奖励机制和损害问责机制; 三是对无明确物权属性的红色老物件,特别是不宜挪动、损毁严重的红色老物件要在最大限度地保持和呈现老物件的真实,完整面貌的基础上加以修缮,尤其是对具备原生态地域和文化特色的老物件,要建立有别常规的搜集、甄别和保护机制,让山西特色永流传。

3.2 地域分布上,尊崇主题特色,打造区域“红色老物件聚集工程”

民间老物件作为民间记忆、国家档案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放在第一位,同时要合理利用,使其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方面充分发挥作用”[7]。这不仅要体现老物件本身的文物价值和历史文化内涵,而且要将老物件的历史价值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生活价值结合起来,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价值结合起来,尊崇地域特色,打造“红色老物件聚集工程”。山西位于黄土高原东部、黄河中游东岸,境内太行山、吕梁山、黄河和汾河孕育了山西代表性自然和人文景观,民间红色老物件的孕育发展也基本依托这四大标志性的名山大河而成,从而构筑了独具特色的山西民间红色老物件聚集群落。习近平总书记到山西考察调研之后,山西省陆续印发《山西“十三五”红色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规划》 《山西省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条例》 《山西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安排部署打造山西红色记忆工程[8]。 目前,“黄河” “长城” “太行”三大红色品牌基本形成,但以老物件为主题的红色资源保护特色并不十分突出。

鉴于此,依托山西地形特点,逐大山大河自然分野形成的区域,打造“太行—吕梁”山区特色、“黄河—汾河”大河特色、“大同—忻定—太原—临汾—运城—长治”盆地特色等一批特点鲜明的空间聚集型红色老物件保护基地势在必行。老物件聚集基地可以融合打通现有的各类馆所,建立以政府经营为主体、民间收藏为补充、社会公益为基础,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当代老物件展示场域。一方面,可以依托“太行—吕梁”老区现有的各类革命纪念馆和革命遗址,建构反映八路军总部及八路军三大主力师和晋察冀边区、晋冀鲁豫边区、晋绥边区在革命战争年代烽火岁月的斗争、生产、生活场景的“革命老物件”展示场域; 另一方面,可以依托河谷地带现有的各类主题场馆打造“桑干—滹沱—汾河”河谷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时期伟大成就为特色的红色老物件展示场域,特别是可以整合现有的各类场馆中的红色老物件,开辟“红色记忆”专题展示场域。

目前,山西各地收藏红色老物件的馆所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政府主导的各类革命纪念馆、革命遗址和博物馆,这类场馆基本以展示建国前的革命文物为主,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先辈们烽火岁月的革命场景; 另一类则以生活为主题或人物活动为主线打造的老物件展示馆域,这类场馆主要展示建国前后的社会建设和生产生活类红色老物件,部分归各级政府所有,部分为集体或个人所有,其聚集的老物件部分具备一定的文物和史料价值,但也有部分馆所展示的老物件鱼龙混杂,主题不够鲜明、红色价值不够突出。

因此,有必要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打造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红色老物件聚集场所。以军工为例,山西军工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中国军工体系中浓墨重彩、弥足珍贵的重要组成部分[9]。 鉴于此,有必要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新时代军史场馆体系建设指示精神,从民间探访、收集珍贵的军工类红色老物件,依托诸如中北大学等高校打造具有山西特色的军工展示场馆,一方面重点展示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山西武装斗争和新中国成立后军工建设和发展的波澜壮阔历史,另一方面延伸展示三晋大地辉煌卓著的军工历史和军工文化。

3.3 社会效用上,用红色老物件讲好中国故事,诠释山西精神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10]深入挖掘老物件的文化内涵,用老物件讲好中国故事、诠释山西精神,是山西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必不可少的路径。 “太行精神、吕梁精神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都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以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为山西发展提供精神力量。”[11]40在老物件的保护过程中,要赋予红色老物件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使其成为“会说话的遗产”,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视角阐释,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诠释山西精神。

一方面,山西继续打造“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建立各级各类博物馆,保存和展示记录重大历史事件、社会发展、百姓家风家教的各类历史实物,留存历史记忆,记录“红色乡愁”。2015 年,山西省启动了“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全省112 个乡镇首批实施试点; 2020 年,工程基本覆盖全省,实现每个乡镇都有系统完整、图文并茂的文化发展记录,并依托乡镇综合文化站等设施加以展示[12]。 依托“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山西目前已初步建立起乡村文化保护体系,遗憾的是这个工程体系在红色老物件的搜集整理、保护传承等方面还略显单薄,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馆所展陈千篇一律、有物无史、有史无神,缺乏特色; 二是主题欠缺、导向模糊。

今后,有关政府部门必须在解决这两个问题上下功夫,坚持打造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址可寻、主题鲜明、导向明确、内涵丰富的红色老物件陈列馆所,做到见物见人见精神。同时,有必要建立红色老物件展陈内容和解说研究审查制度,深入挖掘红色老物件背后的故事和感人事迹,增强展陈说明和解说内容的权威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旗帜鲜明地反对文化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13]。

另一方面,引进市场机制,鼓励社会资本依托民间红色老物件多角度开辟市场化的公共空间,拓展“乡愁旅游” “红色家风观摩”等与老物件相关的红色旅游与研学之旅,将历史上普通百姓家庭的红色生活场景和片段展现出来。一是要深度挖掘红色老物件的背后是故事,塑造一批主题明确、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红色老物件品牌; 二是要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生态、文化建设、文化产品融合进来,打造一批以红色老物件为载体的旅游路线,如“体验之旅” “怀旧之旅”等; 三是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结合AR、VR、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将红色老物件智能化、数字化、大数据化,线上线下盘活老物件生存样态,用技术讲故事、用传播树形象。

4 结 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守中国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14]。红色老物件作为特殊的文物,在纪实历史、反映需求、传承精神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称之为“活化的文物”名副其实。山西作为红色老物件的重要聚集地,这些红色老物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地域特色,在红色资源谱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搜集、整理、保护、传承、利用好这些红色老物件,不仅是山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践领域的重要事项,也是发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题中之义。

猜你喜欢
物件山西红色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打开话匣子的好物件
老物件
红色是什么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旧元素,新物件
山西叹五更
红色在哪里?
老物件,大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