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飞燕,付焕兰,李 波,邢振江
(1.忻州师范学院经济管理系,山西忻州 034000;2.天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天津 300072;3.汕头大学法学院,广东汕头 515063)
乡村振兴战略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旨在实现农村经济的繁荣、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1]。科技是改造传统农业的根本出路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改革开放40 多年来,中国政府在不同层级中所实施的科技特派员制度极具中国特色。科技特派员制度是通过科学技术创新反哺“三农”发展的重要政策。2021 年到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到要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进一步提到应更好发挥科技特派员产业帮扶作用。发挥科技特派员服务乡村振兴的综合能力,有助于加速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科技特派员作为科技创新和知识传播的重要力量,承担着关键的助农工作。科技特派员上联高校和科研院所、下接广大农户,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了科技与农业农村发展的零距离对接[2]。服务形式上,科技特派员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其发挥着党的“三农”政策宣传队、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带头人等重要作用[3]。科技特派员以其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服务于农村地区,与企业深入融合,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的发展,促进农村富裕和农民幸福。然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实施为科技特派员提供了新的契机与要求。目前关于如何提升科技特派员综合能力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此外,科技特派员选派机制、激励机制、绩效评价系统等都会影响到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实施的效果,其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科学选派胜任科技特派工作的人员及发挥其工作效能。
胜任力模型是研究人员岗位匹配度的主流工具[4]。根据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结合胜任力模型,选拔出与乡村振兴发展匹配的科技特派员是一项重要的理论与实践课题。部分学者从科技特派员自身角度展开研究。如魏黎等[5]借鉴“三因素”激励理论,从参与视角构建高校科技特派员的激励模型。尹希果等[6]基于精准扶贫视角,研究发现胜任力模型包括思想意识、工作技能、指导帮扶能力、创业帮扶能力4 个维度19 项指标。钟智利等[2]在乡村振兴新形势下,建立雷达图对新时代科技特派员能力与素质进行研究。然而,虽然目前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分析科技特派员制度理论、运营机制、绩效评价、特派员能力等,且有少量学者将科技特派员与乡村振兴联系起来,但关注乡村振兴与胜任力结合的系统研究甚少。
综上,基于乡村振兴视角,通过问卷调研、实地访谈、二手资料等数据收集与分析,构建一套新的科技特派员胜任素质模型;同时通过对科技服务对象开展满意度调查,了解科技服务接受者对科技特派员工作各维度的满意度得分,优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初步形成创新生态系统雏形,推进农村人才培养,加速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是实现现代化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障,也是加强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农村产业升级、提高乡村生活水平、推动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其中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分解,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7]。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科技特派员制度发挥着重要作用。
科技特派员制度最初是在20 世纪70 年代末期开始实施,当时国家派遣了一批具有高级技术的科技人才到农村开展技术援助工作[8]。2016 年以后各地出现不同形式的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科技特派员与服务主体形成利益共同体,激发了科技特派员的工作积极性。并进一步明确科技特派员要扎根基层、服务基层,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与现代农业发展实现衔接[9]。经过多年的实践和不断改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并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10]。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学者们对科技特派员制度理论及运行机制展开丰富的研究。早期,丁太顺[11]从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发展角度,对科技特派员制度形成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创新模式进行分析;黄安胜等[3]基于政策创新与扩散视角,构建内部需求与外部压力融合的政策扩散模型,分析科技特派员制度扩散的影响因素;李敬锁等[9]从公共政策视角,分析科技特派员政策变迁,发现宏观和微观双动力及其相互作用是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变迁的根本原因,提出实现乡村振兴是科技特派员制度演化的最终目的;胡欣悦等[12]从产学研合作角度,构建离散时间风险模型,分析科研人员参与产学研合作时间趋势及影响因素,有助于完善政府产学研政策、为改进学研机构行政机制提供借鉴。
科技特派员制度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对科技特派员能力提出新要求。各学者对此问题做出研究,其中赵峰[13]研究辽宁省科技特派员主要做法及经验,从项目扶持、激励保障和服务有效性方面提出建议;高亚文[14]基于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视角,研究河南省科技特派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现状及问题,提出推进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参考;黄安胜等[3]利用改进熵值法和官方统计数据,对我国省域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绩效进行实证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聚类分析,提出科技特派员需要具备新时代发展的背景下所需的胜任素质,以便更好地发挥作用。在乡村振兴中,科技特派员需要具有农业产业升级、生态宜居乡村建设、乡风文明传承、农村治理体系的完善和增收渠道拓宽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满足乡村发展的需求。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利于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和乡村经济的发展。在实践应用中,政府不仅要关注科技制度的创新发展,同时需要不断强化科技特派员的胜任力,提高其在乡村振兴中的推广能力和服务水平。
胜任力是一个人完成特定任务所需的基本特征,包括知识、经验、技能等,并影响个人的行为表现[15]21。Marrelli 等[16]认为胜任力的各种能力要素是可以被观察和衡量的,并可以通过胜任力预测个人在执行过程中的行为和表现。Spencer 等[17]提出胜任力是将优秀者与平庸者区分开的个人潜在的深层次特征。王重鸣等[18]指出胜任力是高绩效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动机等特征的综合。石磊[19]从工作岗位与动机匹配角度,提出胜任力是工作绩效表现背后隐藏的员工能力水平,包括个人特征、行为和工作情境。因此,胜任力是从组织出发,可以预测与提高员工实际工作绩效的显性或隐性的关键知识、技能、特质、动机等特征的总称。科技特派员的胜任力是指科技特派员在农村乡村振兴工作中所具有的个人知识、专业技能和特质动机等素质。
目前对胜任力的研究已涉及诸多行业,部分学者关注技术人员胜任力,但是聚焦科技特派员胜任力的研究甚少。在科技人员胜任力的研究中,李忠云等[20]对农业科技人员胜任力进行研究,首次提出了PMCLB 模型,包括专业知识能力、市场驾驭能力、沟通交往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多种要素;冯奇等[21]在建设科技强国背景下,提出科技管理人员的胜任力模型,主要包括学术背景、学术能力、管理能力和个人特质4 个维度共23 项胜任特征;张眉等[22]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科技人才的胜任力模型构建,分为基础胜任力特征和时代性特征。关于科技特派员胜任力方面的研究,如尹希果等[6]基于精准扶贫视角研究科技特派员胜任力,提出胜任力模型包括思想、技能、指导帮扶和创业帮扶4 个维度 19项指标,建议根据该胜任力模型提高科技特派员胜任力的培训长效运行机制,完善其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的创业管理体制;钟智利等[2]将能力与素质分为10 项能力9 个素质,分析新时代科技特派员能力与素质,总结出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应具备能力雷达图,提出注重选派型科技特派员能力与素质提升的方案。
胜任力模型(competency model)是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所需要具备的胜任力总和[21]。模型构建方面,Spencer 等[23]在McClelland 等[24]提出的胜任力模型基础上不断完善,提出了最早的“冰山模型”,该模型由冰上和冰下两部分组成,前者是外显个人特质,主要包括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后者是隐性因素,包括社会角色、动机、个性特征等不易被观察到的因素。随后,基于冰山模型,Boyatzis[15]22提出“洋葱模型”,关注层次胜任力的特征,最外层是技能与知识,中间层是自我概念和价值观,最里层是特质与动机,在行为中发挥核心作用。关于胜任力模型的影响方面,Campion 等[25]提出胜任力模型是影响特定职位、团队职位或功能领域表现的能力集合。胜任力的测度和构建方法方面,Lesen 等[26]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建立微软公司的领导胜任力模型;Dulewicz 等[27]利用因子分析法,构建英国和爱尔兰总经理职业胜任力模型;王重鸣等[18]采用因素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企业高级管理者胜任力特征。冯奇等[21]基于大规模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技术,构建农业科技人员胜任力PMCLB模型;张眉等[22]基于行为事件法,采用扎根理论,构建企业农业科技人才胜任力模型。
全面推荐乡村振兴发展的背景对科技特派员胜任力提出了新要求。科技特派员具有科技人才和基层联系员的双重身份,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其参与乡村振兴工作时,不仅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基本技能,更需要类似基层干部的管理人员所需的组织管理能力、沟通与合作等能力。已有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良好的基础与启发,然而现有研究没有更好地结合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也没有融合服务对象的角度进行服务满意度的分析。基于此,本研究结合中国乡村振兴战略需求与国内外学者关于胜任力研究经验,开展符合中国特色的科技特派员胜任力研究。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这既指出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五位一体”的布局,也涵盖了对科技特派员胜任力的新要求。科技特派员通常包括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化推广等领域的专业人才,也包括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企业家、高校教师等。其在服务地区期间,将为当地的企业、农村和城市基层单位提供专业技术支持、技术培训和技术转移等服务,同时也与当地科技人才进行交流和合作,促进当地科技水平和产业发展。
结合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和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2,6],从知识经验、专业技能、态度价值观、动机和特质、服务绩效5 个方面构建胜任力模型的一级指标,具体定位如表1 所示。
表1 科技特派员胜任力特征定义
在前期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次调查问卷不仅对科技特派员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进行重要程度的调查,同时从服务对象角度分析其对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满意度。为了便于填写、阅读和理解,问卷设计内容表述简洁,且最后设置开放性问题供被调查对象提供意见。两份问卷的具体设置如下:
(1)科技特派员胜任力调查问卷。第一部分是科技特派员的基本特征,包括年龄、收入、教育程度等;第二部分是科技特派员的工作情况,包括特派员所属级别、从事工作、工作年限、是否为团长、服务方式、服务天数、服务对象和服务模式等;第三部分是科技特派员岗位胜任力调查表,该指标体系包括知识经验、专业技能、态度价值观、动机和特质、工作服务绩效5 个方面共计34 个指标。
(2)科技特派员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问卷。第一部分是科技服务对象基本情况,包括年龄、经营的土地面积、农业生产收入等;第二部分是接受科技服务情况,包括接受科技服务时间、指导次数、是否主动寻求帮助、帮扶类型,所在单位挂钩的科技特派员类型、数量、服务方式以及带来的效果等;第三部分是对科技特派员服务满意度调查,主要从知识经验、专业技能、态度价值观、工作服务绩效5 个方面共计28 个指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3 次来到山西,深入多个村庄,对乡村振兴等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山西曾经是贫困人口众多的省份,有贫困县58 个,其中国家级重点扶贫县35 个,省级贫困县22 个[28]。为了全面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山西省政府与人民齐心协力,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不断开创全省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例如,2022 年山西组建科技特派团数按全省58 个“三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县数分配,每县1 个,共组建58 个科技特派团,选派科技特派员889 名,其中10 个已脱贫深度贫困县每个科技特派团由17 名科技特派员组成(大宁县16 名),其余48 个“三区”县每个科技特派团由15 名科技特派员组成[29]。本研究以山西省为例,从乡村振兴的视角探讨科技特派员的胜任力。
采取关键事件访谈法和问卷调研方式展开调研。正式调研前对20 名科技特派员作为小样本实施预测试。基于测试结果对调研问卷进行修改和完善,之后进行正式调查。问卷发放主要通过实地调研、“三区”人才工作微信群和问卷星相结合的方式。科技特派员胜任力调查问卷回收120 份,有效问卷数为117 份,有效回收率为97.5%;科技特派员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问卷回收250 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32 份,有效回收率为92.8%。问卷设计采用 Likert 5 量表进行测量(完全不同意为1,完全同意5)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本次收集科技特派员有效样本共计117 人(男75 人,女42 人)。其中,在年龄方面30~50 岁居多,占比为64.10%;所在单位主要为高校/科研机构,占比为84.62%;其中79.49%的科技特派员来自省级单位;科技特派员受教育程度占比相对平均;从技术职称来看,主要集中在中级(33.33%)和副高级(41.03%);科技特派员从事的工作内容包含多方面,主要包括科技管理、教学、行政管理等。研究对象具体情况如表2 所示。
表2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一致性检验采用得分标准差与均值之比进行衡量,如果比值大于0.2,则表明调查者对科技特派员该项胜任力的重要性的意见较分散、缺乏统一性,该项胜任力特征予以剔除;重要性的衡量可用平均值进行,如果平均值小于3则表明该项胜任力对科技特派员胜任力整体来说并不具备重要意义[30]。本研究的34 项指标的均值均大于3,且标准差与均值之比小于0.2,说明该问卷的所有题项均为乡村振兴背景下科技特派员胜任力模型的重要指标,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利用SPSS26.0 对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根据Nunnally[31]和Devellis 等[32]观点,一份信度系数好的量表或问卷,其Cronbachα系数最好在0.8 以上,如表3 所示,各项指标和总指标体系的Cronbach'sα系数均大于0.8,说明指标体系具有较理想的内部一致性。
在结构效度上,根据Kaiser 等[33]研究的相关结论可知,如果KMO 值大于0.5,说明问卷适合进行因素分析。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KMO 和巴特利球形检验,结果表明 KMO 值为0.937,大于0.5,说明科技特派员胜任力问卷非常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同时,巴特利球形检验的概率值为0,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设计的问卷效度较高,能够有效地测量和反映研究问题。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科技特派员胜任力调查问卷包含的34 项科技特派员胜任力特征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使各因子仍然保持正交的状态,但各因子的方差差异达到最大,确保抽取因子的结果可靠且容易解释。如表4 所示,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有5个公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解释总方差的88.25%。进行旋转后的成分矩阵见表5 所示。
表4 主成分分析结果
表5 旋转后的公因子载荷矩阵
问卷量表各测量题项较好地解释了5 个因子,也表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科技特派员胜任力由5 个维度构成。其中,第一个因子包括市场营销知识、金融知识、法律知识、乡村振兴政策、国家“三农”政策共5 项。这5 项特征共同反映了作为一个科技特派员应该具备的各方面知识,所以将其定义为知识维度;第二个因子包括创新生产模式能力、创新工作方式和理念、协调能力、沟通能力、身份适应能力、管理能力、文案撰写能力、宣传推广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大数据应用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培训能力、技术支持和服务能力、技术创造能力,共计15 项。这15 项特征共同反映了科技特派员在工作中应该具备各项技术和能力,所以将其定义为技能维度;第三个因子包括服务态度、工作认同感、适应环境、奉献精神共4 项。这4 项特征共同反映了科技特派员在工作过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和态度,所以将其定义为态度价值观维度;第四个因子包括成就感、自我满足感、物质激励、工作环境、福利补助、职位晋升共6 项。这6 项特征共同反映了科技特派员申请、选派及工作中的内在及外在动机,所以将其定义为动机维度;第五个因子包括农民增收能力、产业结构升级、乡村治理能力、生态宜居建设共4 项。这4 项特征共同反映了科技特派员工作在乡村振兴方面带来的绩效,所以将其定义为绩效维度。如表4 所示。
表5 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下科技特派员胜任力是一个5 个维度、包含34 项胜任力特征的模型,其中,知识经验、专业技能、态度价值观、动机特质和服务绩效5 个维度既相互区别、也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乡村振兴视角下的科技特派员胜任力模型,知识经验和专业技能维度是胜任技特派员工作的外在表现,容易了解和测量;态度价值观、动机特质维度是从内在出发考虑,不太容易通过外界影响改变,但对科技特派员的行为和表现具有关键的作用;服务绩效维度则是从结果层考查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实效。
以上5 个维度构成了基于乡村振兴视角的科技特派员胜任力模型,模型结构框架如图1(树状图)所示。
图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科技特派员胜任力模型的结构框架
(1)科技特派员服务工作情况
根据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问卷,总结调查结果如表6 所示。由此可以看出科技特派员中一般都是单位新进人员为主且大部分不担任团长一职;服务天数60 天以下,占比为56.41%,大多为较短期的科技帮扶;服务对象占比依次为:专业大户、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科技特派员提供的服务主要以技术服务为主,且以“科技特派员+合作社+农户”模式为主。
表6 科技特派员服务情况
(2)科技特派员帮扶情况
科技特派员对服务对象的帮扶结果如图2所示,64.6%的受访者认为科技特派员工作对农业生产很有帮助,28.6%的受访者认为特派员工作对农业生产较有帮助。根据科技特派员工作对农业收入提升的影响调查如图3 所示,93.5%的受访者认为科技特派员工作后农业收入有所提升。
图2 科技特派员工作对农业生产帮助情况
图3 特派员科技服务对农业收入方面帮助情况
为了更好了解科技特派员应具备的素质,通过对科技服务接受者进行调查,要求其对科技特派员提供的各项指导和帮助的满意度进行打分,采用Likert 5 量表进行测量,从1 到5 分别代表“非常不满意”到“非常满意”。
(1)知识经验满意。科技特派员知识经验满意度雷达图(见图4)。科技特派员服务对象对科技特派员所拥有的知识经验的满意度较高,其中在国家“三农”政策方面得分为4.07 分,位居第一;在法律知识和金融知识方面得分较低,分别为3.88 和3.77,位列第四、五,也是未来在科技特派员选拔和培训方面需要着重加强的地方。
图4 科技特派员知识经验满意度雷达图
(2)专业技能满意度。科技特派员专业技能满意度雷达图(见图5),科技特派员服务对象对科技特派员所拥有的专业技能的满意度较高,专业技能维度各项分值均大于4。在“创新工作方式和理念”方面得分最高,为4.16 分,位居第一;在技术支持和服务能力方面得分最低,为4.04 分,位列第15。整体来看,专业技能方面的满意度超过了“比较满意”,是科技特派员工作选聘、培训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方面,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发挥此方面的优势和特长。
图5 科技特派员专业技能满意度雷达图
(3)态度价值观满意度。科技特派员态度价值观满意度雷达图(见图6),科技特派员服务对象对科技特派员工作中的态度价值观满意度的得分较高,各项分值均大于4。在服务态度方面得分最高,为4.13 分,位居第一;在“适应环境”方面得分最低,为4.02 分,位列第四。整体来看,选派特派员在工作方面态度积极、耐心、负责,愿意承担相应工作并很好地适应环境,是一批政治素质和价值观过硬的队伍。
图6 科技特派员态度价值观满意度雷达图
(4)服务绩效的满意度。科技特派员工作服务绩效满意度雷达图(见图7),科技特派员服务对象对科技特派员工作服务绩效的认可度得分较高,各项分值均大于4。在产业结构升级方面得分最高,为4.26分,位居第一;在农民增收能力方面得分最低,为4.19 分,位列第四。整体来看,选派的科技特派员在乡村振兴切实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特派员工作在当地产业升级、生态宜居建设、乡村治理能力以及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图7 科技特派员工作服务绩效满意度雷达图
(5)各维度整体满意度。通过对科技特派员工作各维度满意度雷达图比较发现(见图8),科技服务接受者对科技特派员工作带来的服务绩效认可度最高,分值为4.23,排在第一位,科技特派员工作对于当地乡村振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专业技能和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满意度得分分别为4.10 和4.06,位居第二、三,均超过4 分,介于“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之间;而知识经验方面的满意度仅为3.94,位居第四,处于“一般”和“比较满意”之间,是今后工作中需要重点提升的方面。尤其是市场营销知识、金融知识和法律知识是今后特派员选聘、培训和考核方面需要重点考查的地方,具体可以通过选聘时专业选择、选派前的培训等方法加强这些薄弱环节。
图8 科技特派员各维度满意度雷达图
指标重要性得分与满意度得分的比较分析如表7 所示。科技特派员胜任素质重要性与满意度间得分存在一定差异。科技特派员认为的态度价值观重要性与科技服务对象对此满意度差距值为0.35;差距值最小的维度为服务绩效0.09。。由此可得,无论是科技特派员还是科技服务对象均认为科技特派员工作对当地乡村振兴带来了巨大的作用;而对于态度价值观维度,科技特派员认为重要性很高,但是科技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却不匹配,两者差距相对较大,这是今后科技特派员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
表7 指标重要性得分与满意度得分的比较分析
科技特派员服务乡村振兴的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加速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本研究以山西省科技特派员工作为例,调研了117 位科技特派员,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了科技特派员胜任力模型 并对232 位科技特派员服务对象进行满意度调研,进行胜任力指标重要性与满意度的比较分析,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科技特派员胜任力模型包括知识经验、专业技能、态度价值观、动机特质和服务绩效5 个维度 34 项指标。其中知识经验包括市场营销知识、金融知识、法律知识等5 项,专业技术维度包括创新生产模式能力、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等15 项,态度价值维度包括服务态度、工作认同感和适应能力等4 项,动机特质维度包括成绩感、自我满足感和福利补助等6 项;服务绩效维度包括农民增收能力、产业结构升级和生态宜居建设等4 项,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科技特派员胜任力特征做了综合概括。
第二,乡村振兴背景下科技特派员工作对农业生产很有帮助,并且有利于增加农业收入。科技特派员服务对象对科技特派员的服务绩效满意度较高,其中国家“三农”政策、创新工作方式和理念、服务态度和产业升级方面认可度较高,金融知识、技术支持和服务能力、适应环境和农民增收能力方面认可度较低。这个也说明科技特派员服务得到服务对象广泛的认可,此外,科技特派员自身还有很多需要完善提升的空间。
第三,科技特派员胜任素质重要性与满意度间得分存在一定差异。科技观特派员认为态度价值观、知识经验、专业技能和服务绩效的重要性与科技特派员服务对象对此满意度存在偏差,其中态度价值观的偏差相对最大。因此,作为科技特派员需要根据该胜任力模型全面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政府需要规范科技特派员服务乡村振兴的选拔录用机制、优化培训系统和强化目标考核激励机制等,全面提升服务对象满意度。
参考上述结论,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下科技特派员胜任力的提升策略提出以下3 点建议:
第一,规范以胜任力模型为参照的选拔录用系统。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科技特派员胜任力模型为基础细化选拔标准。在科技特派员选拔时应将知识经验、专业技能、态度价值观、动机特质和服务绩效等内容作为基本选拔要求。同时还要考虑乡村振兴对科技特派员政策熟悉度、使命感和学习适应能力等方面的核心要求。在科技特派员的过选拔程中,可以采用多层次的选拔方式,包括面试、考察和实践等环节,以期更全面地评估候选人的素质、能力和潜力。再次,运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科技特派员胜任力模型科学合理地制定考试内容。例如,依据知识经验中的乡村振兴政策熟悉度作为面试环节的材料,从而有效地从面试表现中对相关胜任力进行评价。此外,还可以邀请乡村振兴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前辈参与科技特派员选拔工作,根据他们的经验和意见,选拔更加优秀的科技特派员。
第二,优化以胜任力模型为本位的培训系统。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科技特派员胜任力模型要求。首先,设计培训需求分析表并对选派的科技特派员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其真正需要培训的内容。根据研究结果,特派员需要加强法律和基础金融知识的学习。其次,需要科学地制定科技特派员的培训计划。根据乡村振兴背景下科技特派员胜任力模型,科技特派员需要具备金融知识、营销知识和法律知识,在农业技术、产品研发等方面为农村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还需要具备好组织沟通、协调等能力,加强乡村与市场和政府的联系,提高乡村数字化治理能力,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因此,设计实用科技特派员的培训大纲,并精细化分解到各个具体领域和岗位需求,确保培训内容具有明确性、针对性、高实效性。再次,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法,结合线上学习、集中培训、实践操作、工作交流等方式,发现自身胜任力隐性短板,提升科技特派员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最后,监测科技特派员培训效果,不断调整和完善培训体系,保质保量地开展各项培训工作。
第三,强化以胜任力模型为目标的考核激励机制。在考核方面,政府、派出部门、接收单位等多方联动,强化联动合作,制定可持续的机制。首先,依据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科技特派员胜任力模型建立明确的考核目标和标准。研究发现增收方面农民的满意度相对最低,因此考核目标应与科技特派员的工作职责和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相连,标准应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能够客观反映科技特派员的胜任能力。其次,需要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为科技特派员提供公正、客观、合理的评价。为了监测科技特派员的胜任力提升情况,需要定期对他们进行考核,并及时给予针对性的反馈意见,帮助他们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最后,设立合理的激励机制,鼓励科技特派员在胜任力提升方面不断努力。例如,派出单位给以经费支持与课题支持,接收单位可以给予表扬与奖励,实现双方单位的同向同行。鼓励科技特派员之间进行经验分享、交流和学习,促进知识的传承和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