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朋枝
不知不觉,迎来了2023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锡剧艺术表演人才培训的尾声。自7月3日以来,在数十位专家老师的关怀与教导下,我有幸与24位学员相伴前行、共同成长,回首来路,感慨万千!此次人才培训是在全国范围内整合优质团队,以江南大学资深教授团队为主,同时邀约全国一线锡剧名师以及多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全国知名戏剧理论研究学者作为教师的专家导师团队。这次培训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以理论与实践课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第二阶段是学员们回单位进行结业作品创作;第三阶段是举办结业作品汇报演出。这些课程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至今仍记忆犹新。还记得培训的第一节课是由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研究员朱飞跃老师为我们授课。朱老师带来了以《戏曲剧种的分布、分类和相互关系》为主题的精彩讲解。课上朱老师首先从宏观的视角出发,将散落在全国各地的中华民族传统戏曲剧种进行了系统梳理及科学阐述,并且分析了地方戏名、探究了地方戏的发展路径。这为学员们后续深入学习锡剧理论知识、表演艺术等方面打下了基础。
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唐忠宝教授前来授课。唐教授以幽默风趣的语言为我们带来了题为《谈谈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授课,他从意识形态的视角出发,分别从历史观、民主观和理想观三个方面展开讲述,与学员们探讨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并启发学员从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艺术营养,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中挖掘汲取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上海高校“东方学者”特聘教授、上海戏剧学院现代戏曲研究中心主任李伟教授的精彩演讲,以《现代戏曲的理论与实践》作为主题,分别从现代戏曲的理论、现代戏曲的实践、理论与实践的迷途三个方面展开讲解,引导学员们用针对性、辩证性的眼光看待现代戏曲剧目创作,启发学员们在锡剧创作中坚持现实主义精神,将写实的精神与写意的手法相结合,创作出深受百姓欢迎的优秀剧目,丰富锡剧艺术长廊。江南大学人文学院高思春副教授为我们带来以《美学范畴中的悲剧》《元、明戏曲中的名家》两个主题的精彩讲座。来自市政府智库专家、全国优秀人文科普专家、江南大学庄若江教授以《江南地缘界定及其经济贡献》作为主题,详细讲解了从春秋战国时期起历代江南地区的生成、演变及江南地区之经济贡献,帮助学员们明确江南地缘的界定,更清晰地认知锡剧生长之地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之后又以《江南文化精神的生成与演进》为主题,探讨了江南地区独特的文化融合与创造力,她着重聚焦于开放包容、崇文重教、智慧灵活、尚德重义和高雅审美这五个层面,揭示了江南文化精神的多维面貌。
来自江南大学人文学院的马静副教授、陈妍老师、舞蹈系冯程程老师分别为我们带来了以《中国古典舞身韵与戏曲身段的异同》《艺术形象塑造》《科学高效的身体唤醒与肌肉松解训练》为课题的讲座与实践。音乐系李晓春副教授以《锡剧音乐多元化探析》为题,列举了锡剧中的江南民歌、说唱,带领我们寻找历史视野中的锡剧音乐,探索锡剧艺术在不同时代的变化与不同时代的音乐审美。人文学院副院长王芳教授,也是这次人才培训的主要负责人,她以《戏曲发声技巧训练》作为主题,通过呼吸与气息、发声与共鸣、歌曲演唱等训练,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发声意识,找到适合自己的、科学合理的发声方法。此外,在锡剧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课程上,邀请到了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小王彬彬”(王建伟)老师,王老师以《戏曲人物的塑造》作为主题,分别从戏曲表演的形成与特征、人物塑造的美学认知、演员的追求三个方面讲述,启发学员通过声音传递美感、塑造情感,通过戏曲表演外化人物内心,学会分析剧本、分析角色,情动于衷、外化于形,以达到戏曲表演的最高境界。之后他还为我们进行了以《锡剧流派的传承发展——浅析锡剧“彬彬腔”》和《“彬彬腔”经典剧剧目教学》为课题的实践教学。来自张家港市锡剧艺术中心的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上海“白玉兰”奖获得者董红老师,她以《锡剧〈三三〉表演赏析》作为主题,分别从剧本、舞美、表演与音乐创作等多方面为我们进行详细讲解,介绍锡剧《三三》的创作过程、自己与“三三”的奇妙缘分,并向我们分享和传授锡剧学习与表演的经验,通过课堂上与学员们积极互动,让大家感受到锡剧的魅力。
为了丰富我们对戏曲其他剧种的了解,分别邀请到了苏州昆剧院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周雪峰老师和南京市越剧團副书记、国家一级演员李晓旭老师前来授课。老师们的精彩演讲,让我们意识到艺术是相通的,各种形式的艺术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我们可以从其他剧种中汲取创作、表演的灵感和养分,进而有利于进一步探索锡剧艺术。在剧目创作方面邀请了江苏省锡剧团编剧、国家一级编剧成进森老师为我们带来以《戏剧编导与演员的关系》为主题的精彩讲座。成老先生从亲身经历出发,他认为锡剧艺术的创新发展需要戏剧编导与锡剧演员携手共进,他启发学员们,作为锡剧演员,要学会分辨优秀的创新作品,提高对现代审美与人民心理需求的敏感性,扎实练习,以戏带功,推进锡剧艺术创新发展。同是来自无锡市锡剧院的余维盼导演,他以《戏剧表、导演艺术创作》为主题,分别从戏曲的艺术特性、戏曲的“歌唱”特性、戏曲“念”的歌唱性质、戏曲的“舞蹈”特性、戏曲的程式五个方面、讲述,帮助学员们梳理了戏曲相关知识、拓宽了艺术视野。实践课上他又通过热身游戏与经典话剧片段独白练习等活动,训练学员们的舞台表现能力与对剧目的情感理解能力。
在戏曲音乐方面,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创作研究中心主任、音乐总监,国家一级演奏员孙建安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以《戏曲艺术的音乐之美——以昆曲音乐为例》为主题的精彩讲解。孙老师从锡剧的唱腔、伴奏乐器引入,重点讲解昆曲的唱腔、曲牌以及制曲,让学员们在欣赏昆曲艺术音乐之美的同时,思考如何在尊重传统文化艺术的基础上,将戏曲艺术同社会的发展进行有效融合,将现代化的传承形式同传统的传承形式进行融合,如何全面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强化戏曲的传承,并以此为基础对其进行创新发展,从而让戏曲艺术盛行起来。来自江南大学人文学院音乐系主任沈雷强教授以《民乐演奏在戏曲伴奏中的历史》为主题,从民乐的分类、当代戏曲音乐的历史进程、锡剧中的乐器与民乐在戏曲艺术中的作用及发展策略四个部分阐述了民乐在戏曲伴奏中的历史沿革。
此次还有原无锡市语言学会会长、江南大学人文学院黄明明副教授前来授课,为我们带来以《锡剧舞台音韵探索》为主题的讲座。该讲座主要从锡剧的语音规范、锡剧的韵辙系统、锡剧唱词“文白异读”的选择策略三个方面进行精彩而又深刻的学术分享。此外,我们还参观了宜兴锡剧团,由宜兴市锡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党支部书记、团长、国家二级演员姜明老师为我们带来以《锡剧的传承与发展》为主题的精彩讲解。姜团以宜兴市锡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的发展经历为例,与我们探讨了当下锡剧艺术传承与锡剧院团、单位发展共同存在且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分享了自己对于锡剧艺术传承发展的心得体会。此外,学员们还参观了无锡锡剧院和锡剧博物馆,由姜雪峰副团长为我们进行介绍,组织观摩排练和采风学习。常州锡剧院的参观,由常州市锡剧团原团长、国家一级演员居亦琴老师为我们讲解,并为我们带来了一堂精彩的讲座。
回想起这些,仿佛仍置身在课堂之上,专家老师们用生动有趣的话语,绘声绘色地给我们亲自讲解示范,为学员们一一指导和点拨,深入浅出,精彩纷呈。培训班在提高我们文化素养的同时也提升了我们的专业技能,丰富了我们的眼界与知识面,使我们加深了对作品及事物的理解,让我们对文化、艺术探索之路的体会更加深刻且充满信心。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也是新一代的锡剧传习者,我们首先要有不怕吃苦、精益求精的态度。天赋固然重要,但努力更重要。有位老师曾说过,嗓子好,不代表就能唱好戏,也不能说一定能成为好演员。因为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从宏观的角度说它包括了演员、乐队、舞美、灯光、剧本、唱腔、配器、服装、造型等诸多方面。单从演员方面来说,除了天生的嗓音外,他还需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也就是四功五法(身段),除此之外还要具备塑造人物的能力。前两者需要在科学发声、规范教学下通过不断的练习使其熟能生巧,而后者则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再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理论知识,增加文化底蕴和修养,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把对人物的理解融入自身的表演。前后都缺一不可。只有内心丰富,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理解它所要表达的内容与主题立意,揣摩人物性格与情感,将人物形象刻画得灵动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