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产业学院协同育人模式探索

2024-04-10 01:53王士龙陈碧朱景焕
食品工业 2024年2期
关键词:产业链应用型校企

王士龙,陈碧,朱景焕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来宾546199)

面对经济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和深化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客观需求,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化产业与教育融合,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科学研究与创新需求有机衔接,鼓励企业(行业)依法参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举办,并支持企业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例如支持企业直接接收高校学生实习实训或校企协同开展生产性实践实习,指出人才培养供给与产业发展需求要全方位融合,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鼓励在企业主导下实施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加快推进基础应用性研究成果向产业领域转化落地,培育新兴产业和新经济增长点[1]。其中,推进校企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健全高等教育学术人才与应用人才分类培养体系是关键,例如支持地方新建应用型本科和行业特色类高校建设,注重“双师型”教师引进,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比重等,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多样化成长路径[2-3]。

在国家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校中企、企中校”的产业学院作为高校与企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应运而生,产业学院成为面向特定产业行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平台,是产教深度融合的产物[4]。在产业学院建设方案中,“高校”“企业”“共建”“共管”“产业”“教育”“创新”等高频词语体现了产业学院的建设主体和建设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5-6]。一是产业学院强调校企共建共管,注重发挥高校与企业、行业协会以及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等多方主体协同作用,体现出产业学院建设主体的多元和主体之间协同作用的重要性[7]。二是明确产业学院在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开发、资源优化配置、科研成果转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紧密协同,例如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开展校企双导师制,发挥企业教师的实践技能优势和高校教师理论技术优势,在产学研应一体化平台搭建上,实施校企双方人财物等资源优化配置,联合开展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发挥高校的科技资源优势和企业的技术转化优势[8-9]。

然而,产业学院作为新生事物,一边系着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另一边系着企业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如何发挥好产业学院的双向对接职能成为必须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课题[10-11]。基于此,在基于新工科的产业学院协同育人实践基础上,对产业学院的构建思路和管理模式提一些建议。

1 全产业链是产业学院的主要形态

产业链的概念来源于产业经济学,指的是基于某些技术经济联系和时空排序关系而形成的各单元之间链条式关联形态,也指从原料生产到销售及其售后服务的整个产业链条,全产业链俗称产供加销服一条龙[12]。全产业链可以涵盖原材料生产供应、产品生产、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甚至包括副产品综合利用、仓储物流和售后服务政策标准制定、文化价值开发传播等环节,是产业组合、生产组织、技术创新、标准制定和价值实现的统一。从国家层面上来看,全产业链可以保障关键生产技术环节的自主可控;从产业层面上来看,全产业链可以提升重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从企业层面上来看,全产业链也可以提高企业的抗风险韧劲。全产业链联盟的构成通常是由占据行业主导地位的企业集团牵头发起,包括众多围绕在龙头企业上下游、在某些细分领域有较强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企业构建全产业链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有利于增强企业“品牌实力”,有利于培育新企业,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活力,有利于区域经济综合协调发展等[13]。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加强国际产业安全合作,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加强企业全产业链建设关系到国家关键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的健康稳定运行、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和新发展格局的快速构建。因此产业学院的建设思路与方向有2点。一是突出创新,企业主导,注重产业点链协同。针对特定产业链关键生产环节存在的“卡脖子”技术问题,利用产业学院灵活的自主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对科研项目、技术平台、人财物资源的一体化配置运用,着力实施产业“堵点”“痛点”领域的技术攻关工程,增强产业学院的反哺能力和带动作用,支持依托企业做专做精、做大做强。二是做优传统产业链,打造新兴产业链。利用产业学院中高校的科研力量,针对产业链供应链中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关键环节,重点帮助企业制定全产业链风险应对方案,发挥产业学院作为第三方服务机构的职能,协调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的利益共享和战略合作,重点引导相关企业向产业的上下游进行延伸,促进相近产业左右链的配套衔接,推动全链条、多链条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14-15]。

2 全教育链是产业学院的主要功能

产业学院的全教育链包括高校人才培养、教师实践锻炼、企业职工培训、校企科研团队建设等一系列环节,例如师资资源(高校教师和企业高技能人才)、联合科研创新平台、科技成果共享及转化机制等一系列教育和产业相关链条的衔接和补充,从而形成教育和产业互利共赢的联合体系。产业学院的全教育链可以将高校和企业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从而提高两者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益。同时,产业学院的全教育链还能保障教育内容的实用性和前沿性,为校企双方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教育资源支撑。产业学院全教育链的高效运行需要各方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政府行业主管部门需要投入资源建设教育基础设施,并制定相关政策规范教育行业,高校需要加强内涵建设、优化师资队伍、创新教育模式和提高育人质量,培养社会认可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企业需要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企业需要找准参与产业学院建设的切入点,并从共建产业学院实践中获得企业亟需的人才和技术支持[16]。

企业效益是企业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之一,企业在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的收益是决定产业学院建设成效与长效的关键,因此应紧密围绕培养地方产业亟需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产教融合做实做细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针对应用型高校重理论轻实践教学的情况,校企联合建设产业学院的改革思路有4点。一是创新教育教学手段,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双方导师可实施基于生产实际问题、基于现实科研项目、基于工程技术难题的教研改革,引导师生结合产业技术需求主动探索、主动实践,注重对师生团队合作等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师生实践实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科研创新习惯。二是完善教学内容,为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前沿性,校企双方导师应关注学科专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同时也要结合国内外行业和地方产业、用人企业对人才各方面素质的需求,对课程内容中的工艺技术和管理方法等进行改进,将理论知识传授、实践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三是丰富教学手段,应用能力是衡量应用型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校企双方导师应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基本前提,注重多样化的实践性教学,采用生产实例、模型道具、现场实习、实操演示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强化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核心职业道德素养。四是优化教学课时,校企双方导师应以达成教学目标为前提,适当减少课堂理论教学课时,增加企业实践实训课时,结合课程授课计划和企业生产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实习实践时间,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授课,加深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灵活应用,增强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课堂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实训真正有效结合,提高人才培养实效[16-17]。

3 全创新链是产业学院的目标要求

产业学院的创新链需要与产业链紧密结合,例如以满足产业技术发展需求为导向,围绕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点开展创新研究,通过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活动将相关的创新主体和创新因子连接起来,以实现理论知识、应用技术的经济化过程和运营管理创新的系统优化。创新链的创意系统由知识系统、技术系统(产品、工艺、标准)、管理系统,经营系统等创新要素构成,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也可以说是某项科研开发计划从科研成果产生到产品商业化生产、销售及其技术服务等整个过程中创新因子与产业因子的链状交融,主要揭示理论、技术、产品、管理、服务在整个过程中的创新、转化、落地、流动和增值效应,也反映各创新主体和产业主体在整个过程中的衔接、协同、相互依存和价值传递关系[18]。

校企融合创新是打通从科技强、技术强到企业强、产业强通道的重要抓手,有利于促进校企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赢[19]。因此,建设产业学院推进产学研合作可从2个方面发力。一是共建联合创新实验室,以联合创新实验室为载体,企业提出技术需求、配套部分科研经费、提供科研成果转化试产场地,高校牵头申请科研经费、组建校企科研团队、提供科研实验条件。校企双方通过联合联合申请科研项目、开展实验研究、协同培养人才等方式,使联合创新实验室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载体和平台,达到科研、教学、实践、创新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20]。二是组建高水平科研和师资团队,科研和师资团队的建设直接关系到产学研合作成效,因此,构建高水平创新性科研团队和应用型师资团队是重中之重。科研和师资团队包括专职科研人员、专任教师、企业技术人才、行业专家、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等。高校依托产业学院增加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机会,使教师丰富和充实与行业科研技术前沿相关的教学案例,获取行业最新技术发展动态,提升理论指导实践工作能力,更好地开展产业亟需课题研究。企业依托产业学院可以派遣员工到高校进修深造、参与科研和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等[21]。

4 结语

国家倡导深化产教融合,高校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是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有效平台和重要载体。高校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有利于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促进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力抓手,也有利于促进人才引领、产业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学院功能发挥的关键在于构建高校与企业利益共同体,形成稳固长效的互利共赢合作机制,促进校企产教深度融合与供需双向紧密联结。

猜你喜欢
产业链应用型校企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产业链春之奏鸣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