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 杰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天津 300393)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智能化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在物流运输领域的快速性、便捷性及安全性等诸多方面产生持续而广泛的影响,数字化正在深刻改变物流行业的工作方式。2021年交通运输部印发的《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交通要全方位向“数”融合,为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职业教育仍存诸多问题,要探索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2020年10月29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有关规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组织制定了物流服务师等18个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其中,物流服务师为规范物流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适应物流产业发展需求以及对从业人员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对物流服务者从职业活动的工作内容、技能要求、相关知识要求等进行了规范细致的描述,明确规定了各等级从业者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
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的物流技术技能型人才,不仅要使学生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良好的操作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现代社会数字化的发展的需要。运输管理课程作为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因此,本文尝试探索基于物流服务师“岗课赛证”融通的运输管理数字化课程改革,以期提升数字背景下物流人才的培养质量。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与传统货运物流企业融合程度不断加深,运输管理课程内容并未及时做到更新,教学内容相对陈旧,缺乏先进数字化技术方面的教学内容,同时,学生对数字化课程软件应用不足。
运输管理课程授课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以教师为中心、PPT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对运输过程各环节主要工作内容及注意事项缺少自主探索、主动发现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得教学效果和质量大打折扣。
运输管理课程最终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50%)及实训成绩(20%)。其中,平时成绩采用出勤、课堂表现及作业的形式考核;实训成绩是将某一实训内容作为实训考核成绩;期末成绩则是期末试卷成绩,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运用情况,目前这种考核方式并未将学生每节课学习情况进行实时跟踪与记录,未能将学生在实操过程中的过程性成绩与实训考核成绩相结合。
物流数字化发展是物流业变革的必然趋势,有力地推动着物流的快速发展,使物流业从无序走向集约,从劳动力走向智能化,实现全行业的转型升级,有利于提升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为物流经济注入新活力、增加新动能。数字化转型赋能传统物流企业,在业务开展过程中能够明显提升物流企业的运营效率、节约成本,在信息系统管理方面更加高效智能,为客户带来更好的体验,进一步优化流程促使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因此,在物流企业数字化发展趋势下,运输相关岗位在原基础上还应具备对运输数字化运作能力及相关数据的分析、运用能力。
运输管理课程是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必修课程,也是一门核心技能课程,与仓储管理、配送管理共同构建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基本技能框架,是理论性、实务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普通整车货物、普通零担货物及合同客户进行正确运输业务处理,能够熟练运用运输数字化管理系统进行相关业务操作,并能根据鲜活易腐货物、大型物件、危险货物等不同类别货物特性,对其运输业务进行关键环节分析,使学生具有运输业务操作和管理的综合能力,为物流企业及生产企业的运输部门培养运输调度、运输业务操作及运输主管等人员。
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共同举办了“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二届全国物流服务师职业技能竞赛”,该竞赛内容涵盖仓储、运输、配送、货运代理、生产物流、物流信息技术等相关知识点,其中模块二物流数字化运作中运输业务数字化运作需要学生根据大量信息及数据,制定车辆配载计划,并使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运输业务运作;模块三物流数据分析要求学生根据题目要求,使用数据分析工具,对物流业务数据进行检索与排序,利用比较分析、占比分析、频数分析和趋势分析,完成出入库作业、库存、运输作业、收入与成本的业务数据统计。使用数据分析工具,对物流业务数据进行聚合查询、关联查询和嵌套查询,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分布统计分析、指标分析和相关分析,完成物流业务特征分析、KPI指标分析、业务流失分析等。物流服务师竞赛内容引入企业实际业务数据及操作环节,学生通过物流服务师备赛、比赛,可具备良好的职业能力,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物流产业是集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物流业正在利用先进的技术与物流设施,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物流服务来满足社会需要。
2020年人社部颁布《物流服务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20年版)(职业编码:4-02-06-03)》,全面贯彻物流行业以服务为目标、就业为指导的指导思想,重视职业能力建设,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对物流服务师各等级从业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进行了明确规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活动进行了规范的描述。物流服务师等级证书采取理论知识考试、技能考试及综合评审的鉴定方式,其中理论知识考试主要以计算机考试为主,评估从业者的基本要求和相关知识水平;技能考试主要采用现场操作、计算机模拟操作等,考核从业者从事本职业应具备的技能水平;综合评审主要针对技师和高级技师采取审阅申报材料、答辩等形式进行综合评议和审核。
物流服务师等级证书考核内容将物流运作流程、运作技术、运作模式与运输数字化运作、智能仓储等内容相融合,对提升物流服务人员的技能水平和数字化系统的应用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产业数字化转型加速物流企业高质量发展,数字化人才的需求和标准在不断提高,课程改革以运输管理课程为落脚点,运输岗位需求为出发点、物流服务师等级证书为着力点、竞赛中运输模块内容为关键点实施课程改革,系统性将“岗课赛证”内容融入教学设计中,构建基于理实一体、任务驱动的课程教学模式,淡化单一理论知识传授,强化运输技能能力训练,突出数字化的运用能力,以实现“岗课赛证”内涵上的真正沟通与顺畅衔接,采取将学生理论知识学习表现、运输数字化操作能力及实训参与度等过程性指标和实训考核、期末考核等终结性指标相结合考核方式,实现学生对运输相关岗位技能要求的掌握与认识,使其具有相关岗位的胜任能力和资格,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运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运输把社会运行中的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等环节有机联系起来,可以说运输管理课程涉及知识点众多,考虑到学生就业从事公路运输最多,所以,本课程从公路运输角度出发,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为原则,融入物流服务师职业标准和竞赛内容,重构教学内容。
1.以标准为引领
一是构建岗课赛证标准的融通机制,邀请运输行业、企业专家与校内任课教师共同研究、制定课程标准,通过课程体系重构,将岗课衔接、课赛融合,课证融通等全方位融入课程标准中,将课程内容与岗位实践、物流服务师证书、竞赛纳入课程内容及评价中。二是构建教学标准更新机制,积极探索岗位要求,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融入课程中,实现产业标准与教学标准的双向融合与更新,为岗课赛证融通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以数字化内容为改革方向
从就业岗位要求出发,结合运输管理课程内容,将物流服务师证书及物流服务师大赛中关于运输数字化内容融入课程中,并将学生对大量信息数据分析整理能力和使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运输业务运作能力融入课程中,重新整合各模块内容,将每个模块中均融入物流服务师考证内容或物流服务师大赛的数字化运作内容,并进行相应的课证赛融合实训,最终确定以工作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提取工作内容,按项目、任务式设计教学模块和学习任务,使课程真正落实理实一体化,让学生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训同时进行,使学生快速获取知识并及时应用,增强学生动手操作和思考能力。以模块二普通零担货物运输操作为例,基于物流服务师的“岗课赛证”融通的运输管理数字化课程改革实践路径图,见图1。
图1 “岗课赛证”融通数字化课程改革实现路径图
3.以数字平台建设为支撑
围绕“岗课赛证”全面融通,构建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的线下教学模式与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利用智慧职教平台将自建课程与慕课相关视频资源、学生在物流服务师中运输数字化运作的技能训练视频、技能大赛学生训练视频、经验分享等资源放入课程构建数字学习平台,不断完善课程教学资源库;通过平台收集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问题,在课程中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解答。将物流服务师等级证书中知识点、技能点、考点与课程相关内容进行结合,形成课程习题库,便于学生检验学习效果。并利用数字平台打造集校企合作、教师授课、运输系统管理和实训实践于一体的数字课程平台,建立与岗位、竞赛、实训、证书相融合的过程、结果、定性、定量、线上、线下多元化考核体系,为“岗课赛证”融通提供有力支撑。
4.以“三促”工程为动力
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大赛可以更好地理解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在日常的课程学习中可以更加集中精神、在比赛训练中更加反复锤炼专业技能,还能使学生在比拼过程中提升应变和适应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利用“三促”工程,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研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抓手,以促赛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将课程内容对接国赛和行业企业标准,开展“岗课赛证”融通,实践课程改革。
1.构建“三共三化”学习环境,校企共同育人
一门好的课程需要教学团队共同开发、研磨,“三共”即共建课程,共建资源,共同授课,“三化”即借助实训中心运输管理平台智能化,借助物流实训设备的专业化、借助智慧职教实现教学协同化。运输管理课程可以通过推进运输管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组建专职与兼职、专业与思政、学校与企业的“三结合”课程建设团队,由该团队共建课程,共建资源,校企双方教师共同完成理论与实训课程的授课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实训中心运输管理平台模拟运输企业派车、运输、结账等多个环节的线上操作过程,借助物流实训设备完成配载装车环节,借助智慧职教平台为学生提供课程内容、视频、动画等多种教学资源。构建“三共三化”学习环境,企业参与教学中能实时为教学更新新知,解决学生学习与实践相脱离及学生个性化发展问题。
2.开启“线上线下+5A”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对接工作过程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指导下,按一定的逻辑线索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建立的具有相对稳定、可重复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活动框架和活动程序。积极开展课程模块化教学教法改革,推进课证融通,不断升华“岗课赛证”融通改革创新,可以有效巩固“岗课赛证”融通改革成果。运输管理课程建设团队主动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求,建设团队共同探讨调研,将课程教学项目对接企业相关岗位工作流程,尝试构建“观察、分析、动手、协作、创新”的线上线下混合式“5A”项目教学模式,将每个项目分别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以“创设情境—明确任务、探究学习—会操作”的教学环节组织实施线上线下教学过程:课前(线上)—观察工作过程,了解任务学习目标;课中(线下)—分析,分析任务要求;动手—结合运输管理平台,完成任务;协作—借助物流实训设备,共同完成任务;课后(线上)—创新,提供新方法、新技能,拓展学生新思维。从而,实现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相统一,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对接,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融合。
运输管理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物流服务师证书还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职业素养能力,因此该课程结合物流服务师技能比赛运输模块评分指标及等级证书标准,从教师、企业教师、学生三个维度的评价视角,通过过程、结果、定性、定量、线上、线下六种评价方式,考查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的能力。每个学生在线上学习都有相应的学习记录如学习时长、问题的参与情况等,可以通过记录,快速反应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全过程的学习情况,形成学生个人画像,每个模块都可以生成学生成长曲线图,精确的数据可以督促学生完成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积极性,也可以助力教师针对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线下实践训练,可以将学生线上所学应用到实践中,这个过程可以查漏补缺,也可以借助平台数据,实战训练等数据,形成可视化的综合评价,并结合结果性考核,来检验整个实施过程。
数字化赋能物流产业使得货物在流转过程中更加协调、高效,结合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多方面共同发力,整体的运输链可控能力更加精确,与物流企业做到深入对接可以更加高效地采集运输数据,提高运输服务数据的精准度和安全性,在数字物流的推动下,物流行业发展会更加智能化、专业化、精细化。运输管理课程以运输岗位需求为出发点,把物流服务师证、物流服务师技能大赛中运输数字化运作、数据分析等最新的知识技能引入课程,利用数字平台丰富课程资源,借助数字平台增加学生技能训练,运用“线上线下+5A”的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对接工作过程,适应了行业不断发展的需求,同时打破传统的考核方式,构建“336”考核评价,不仅关注学习成果,更关注学习过程,真实记录了每个学生的成长轨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数字化能力,进而落实以数字化人才培养需求为导向的运输管理教学工作,并结合课程实训提升职业技能、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更进一步满足高技能物流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