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凤余 郑德顺 张玲 李妲
摘 要:通识教育是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如何加快推动普通高等学校通识教育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该文结合河南理工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地球科学概论的现状,针对地球科学概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突出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从构建课程体系框架、整合思政育人元素、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完善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课程改革探索,旨在发挥地球科学概论普及地球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重要作用。
关键词:通识教育;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改革;教育质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0-0132-04
Abstract: Gener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t is urgent to explore how to accelera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general education there.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 Introduction to Earth Science in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this paper aims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of Introduction to Earth Science and explores the curriculum reform from the aspects of constructing curriculum system framework,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lements, reform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improving course assessment method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ighlighting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This woul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opularizing earth science knowledge to the students, cultivating their scientific spirit, and promoting their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Keywords: general education; Introduction to Earth Science; curriculum reform; educational quality; teaching reform
教育以立德樹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1]、2021年4月在考察清华大学[2]、2022年7月在考察新疆大学[3]、2022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4]、2023年5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和考察北京育英学校[5-6]时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均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7-8]。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的阶段,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目标,传统专业教育面临严峻挑战。通识教育是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更是强调“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实行学术人才和应用人才分类、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制度”[10]。如何加快推动普通高等学校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地球科学概论是地质类大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也是非地质类专业但与地学相关专业大学生的通识教育课程,也是学习地球科学知识的基础课程[11-12]。随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First-class universities and disciplines of the world,简称“双一流”)实施、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和格局性变化,这门通识教育课程在德智体美劳有机融合方面,面临着新的困难与挑战,通识教育课程地球科学概论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以河南理工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地球科学概论现状为基础,在突出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对通识教育课程地球科学概论进行改革探索。
一 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情况
(一) 地球科学概论知识体系
在数理化天地生六大自然科学范畴中,地球科学因与人类发展命运息息相关,所以其具有重要地位。地球科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和形成、演变规律、层圈相互作用及地球动力学等的一门学科。其主要内容涵盖了地球的形成演化、圈层结构、时空分布、内外地质动力作用以及矿产资源、地质环境、可持续发展等诸多内容[13-15],也包含了地球物质客体的均一性、地质运动的渐变与突变、地质动力的内力与外力以及地学认识与实践的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等辩证思维[16],也包含了地质人为祖国资源能源勘查、各种工程建设和地质灾害治理等过程中彰显的家国情怀、民族精神、专业使命和人生观价值观等价值引领。地球科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球可持续发展关联的科学,尤其是人类、资源、环境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更应当把人地关系放在地球科学-社会这个更大体系中加以考察,研究地学发展的内在动力、社会环境,以及其科学体系结构。
进入21世纪,地球科学发展到“地球系统科学”的新阶段,强调地球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包括人数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13],进而从整体地球系统的视野,对地球各圈层的相互作用过程、宇宙环境对地球系统的作用及人类活动相关的全球变化进行研究,促进了人类对地球的科学认知,并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观测手段的多样性发展和技术的长足进步,获取地球系统各要素信息的能力越来越高,地球系统模式向各个圈层和时空深度不断扩展,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深度、广度和应用必迎来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二) 地球科学概论开设情况
地球科学概论是河南理工大学针对非地质类专业(如测绘工程、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遥感科学与技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软件工程以及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专业)开设的一门通识教育选修课,因专业不同地球科学概论的开设时间也不同。学校注重师资配置,授课教师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业务素质强、学术水平高,学历职称学缘结构合理,师资能满足教学需要。
地球科学概论课程采用的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汪新文教授主编的《地球科学概论(第二版)》作为主讲教材,南京大学舒良树教授主编的《普通地质学(第四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黄定华主编的《普通地质学》等作为参考教材。
二 地球科学概论教学存在的问题
课程设计待完善,选课学生所属专业差异较大,在教材选择上很难兼顾各专业前沿知识。目前选择的教材主要是《地球科学概论》《普通地质学》《地质学基础》等,因作者、出版社等不同,也有很多版本。
学生因学分不足才选修地球科学概论课程,这降低了学生对地球科学概论的学习兴趣。为了达到培养方案规定的选修课学分,与中学地理具有相关性的地球科学概论成为首选。
选课学生众多,教师很难把握前置课程学习进度,同时,也不利于开展讨论和点评等。这对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进度安排的落实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讨论式教学法无法有效运用。
结课考核常采用撰写小论文或开卷考试,学生忽略了对地球科学概论这类通识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思考,学生对通识课的认识高度和重视程度待提高,结课考核方式亟待完善。
三 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改革探索
(一) 构建课程体系框架
1 完善课程知识体系
结合学科交叉融合,地球科学概论课程的知识体系主要包括地球的形成演化、地球圈层结构和物质组成、地质时代、内动力地质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矿产资源、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等内容(表1);价值体系包括事物发展规律、对立统一规律等辩证哲学思维和认识论、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人生观价值观、人类与地球的和谐关系的自然生态观、自然景观启迪智慧激发灵感的美学价值、学科前沿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社会价值、地球家园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观价值等内容;将知识体系与价值体系完美融合构建课程综合逻辑框架。
2 加强课程内容高阶和创新性
根据地球科学概论课程自身特点,以课程基本知识点为载体,深入挖掘课程内容中的前沿热点问题、哲学元素和核心价值观育人知识,增加课程内容的高阶性和创新型。
3 提升课程思想价值
通过深入挖掘课程知识隐含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内涵来提升课程的思想价值,进而实现课程的德育效能和方向的引领作用。
(二) 整合思政育人元素
1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内容方面主要将课程知识内容进行系统梳理,理清基础知识点与育人元素一一对应或一多对应关系,适量增加高阶性和创新性的课程內容。
一是将岩石成因的水火之争、地球和生命演化的渐变与灾变论、岩石圈运动的垂直与水平观等哲学思维融入思维体系;二是将吃苦耐劳的工匠精神、家国情怀的地质精神、现代科学的宇宙观等融入思想价值体系;三是将地理、旅游、美术摄影和人文情怀等交叉学科融入人文美学价值体系;四是将温家宝、黄大年、汪品先等地学杰出人物事迹融入德育价值体系;五是将三峡大坝、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和生态环境等社会热点融入实践价值体系等[17]。
以学科发展史为主线,结合学科交叉融合,将上述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内容体系。
2 课外教学
课外教学内容方面主要提取课程内容中的特色知识点,一是构建一个系列地学科普与前沿讲座,形成课外教学内容体系,如欣赏地学景观之美、剖析地学思维之辩、思考地学发展之问等。二是彰显“走出去”现场教学的魅力,发挥联合培养实习基地作用[18]。如河南理工大学校园景观石研学游(图1—图4),其参与者可以在课堂外获得鉴别校园景观石矿物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激发了探索地球科学奥秘的求知欲和想象力。
(三) 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思路,坚持将立德树人教育贯穿于地球科学概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之中,拟采用讨论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和线上线下混合等教学方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将哲学思维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和内涵融会贯通在课程知识点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达到育人成效,从而把课程“冰冷的美丽”变成“火热的思考”,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和化人作用,从而实现课程文化思政功效。
除了课堂讲授外,从单纯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多形式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师生互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达到育人成效。
讨论式教学法(如地球环境恶化的原因、恐龙等生物灭绝的原因)。
启发式教学法(如可持续发展中的各种环境破坏、资源过度消耗等问题)。
案例教学法(如南水北调修建过程中的“穿黄”问题解决方案)。
实践教学法(如参观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河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馆、河南理工大学校园景观石的课间认识实习、焦作周边太行山科普研学游等)。
河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馆(图5)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焦作市科普教育基地”和“煤炭行业科普教育基地”。地球科学馆由主展厅和影视厅两部分组成,是一个集教学、科研与科学普及为一体的地球科学园区。主要以服务校内地矿类及其相关专业学生学习有关地质学类课程,并对其他专业学生普及地球科学知识,进行素质教育为宗旨,同时兼具对中小学生和青少年以及社会大众普及地球科学知识的功能。
焦作周边太行山地球科学相关的科普资源包括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峰林峡、青天河、神农山等景区)、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河南修武县柿园村化石博物馆等。
线上线下结合教学(如利用“云班课”等网络平台进行线上教学、举办科普讲座、观看线上的科普小视频等)。
(四) 完善课程考核方式
革新考试考核方式,改革“一考定终生”的单调考核方式,采用多手段过程考核和最终考试等方式,提高课程考核灵活性,增强课程学习的挑战度,推进教育全过程贯穿通识教育高阶目标[19]。
构建课程学习小组,成绩评定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作为课程考核方式:①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包括课堂出勤成绩、研讨成绩等即时性评价和实践报告成绩、课程作业成绩等延时性评价成绩。②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包括小组综合成绩、期终考试成绩等综合评判成绩,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素养。
四 结束语
通识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和国家战略发展新需要下,完善通识教育课程地球科学概论体系,突出课程思政作用、创新教学方法、革新灵活的课程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着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引领教育战线新思考新作为[EB/OL]. (2018-09-12)[2023-05-26].https://www.gov.cn/xinwen/2018-09/12/content_5321354.htm.
[2] 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迈进——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激励高校师生砥砺奋进[EB/OL].(2021-04-20)[2023-05-26].https://www.gov.cn/xinwen/2021-04/20/content _5600696.htm.
[3] 习近平在新疆考察时强调: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EB/OL].(2022-07-15)[2023-05-26].https://www.gov.cn/xinw en/2022-07/15/content_5701239.htm.
[4]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2023-05-26].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5] 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指明教育强国建设方向[EB/OL].(2023-05-31)[2023-06-23].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05/content_6883868.htm.
[6] 习近平在北京育英学校考察[EB/OL].(2023-05-31)[2023-06-23]. 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05/content_6884003.htm.
[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1-10-29)[2023-05-26].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8] 中共中央、國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2019-02-23)[2023-05-26].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 e_838/201902/t20190223_370857.html.
[9] 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加强本科高等学校通识教育的实施意见[EB/OL].(2023-05-22)[2023-05-26].http://jyt.henan.gov.cn/2023/05-22/2746659.html.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2016-03-17)[2023-05-26].https://www.gov.cn/xinwe n/2016-03/17/content_5054992.htm?url_type=39&object_type=webpage&pos=1.
[11] 牛漫兰,徐利强,孙毅,等.新形势下《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高校地质学报,2022(3):347-351.
[12] 戴紧根,颜丹平,邱亮,等.《地球科学概论》教学理念形成和课程体系建设[J].高校地质学报,2022(3):352-356.
[13] 汪新文.地球科学概论[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3.
[14] 邹志超.地球科学概论通识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3(24):141-144.
[15] 梁琛岳,赵英利,于胜尧.地质学科基础课程建设与实践——以地球科学概论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23(22):29-33.
[16] 王子贤.新编地学哲学概论[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0.
[17] 郑德顺,石梦岩,李云波,等.“地质学基础”课程思政育人元素知识体系构建[J].中国地质教育,2020(4):39-42.
[18] 孙凤余,赵秋芳,张玲.浅议地质专业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1(9):182-183.
[19] 莫少林,宫斐.智能时代高职通识教育高阶目标及其实现路径探析[J].高教论坛,2021(5):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