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传生,王梦婷,胡景谱
(1.长沙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4;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华伦理文明研究中心暨 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系,湖南 长沙 410081)
2021 年7 月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人类文明新形态”概念。随后,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重要概念被继续强调。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到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并将其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擘画人类世界文明新画卷和构建人类美好未来的责任担当。
“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概念在多个重要场合被多次强调,表明其具有独特的重要价值,这一伟大成果也成为学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目前,学界关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相关研究主要从其演进逻辑、科学内涵及价值意蕴等方面开展,并在此基础上对人类文明新形态进行延展性探讨,进一步揭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共同富裕等重要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一个全新的社会形态概念,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为此,要把握好既有的理论研究现状与成果,洞悉已有研究的不足,从整体性和多维度上对人类文明新形态展开深入探索。
任何一个理论的开创都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决定[1]。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产生和演进,我们可以从理论、历史和实践三个方面进行追溯和探讨,以便能够更加明晰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内涵和时代价值。
学界指出,中华文明、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和资本主义社会文明理论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出场的独特理论前提。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创新。陈玉斌认为,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根”与“魂”,中华文明因其包容性、融合性和共进性等内在品性决定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理念深深根植在其中[2]。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构成中华文明的重要元素,也是人类文明新形态演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根脉。寇清杰等指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绝非是偶然创造出来的,它的产生是由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也绝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深厚文化根基[3]。同时,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是对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的赓续与发展。王文东认为,新的文明形态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才创造出来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开创是对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的一种生动且符合实际情况的具体再现[4]。刘仓进一步强调,马克思主义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理论指南,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出场提供了重要理论逻辑支撑[5]。任何一种文明的演进与发展都离不开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与融合,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的文明成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洪光东认为,资本主义文明自身虽然存在着难以避免的内在矛盾和缺陷,但它也有一定的进步性和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的积极面,而人类文明新形态正展现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辩证吸收与不断超越[6]。此外,人类文明新形态还广泛吸收借鉴其他优秀文明成果。刘先春等强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人类文明新形态在演进过程中始终坚持着兼收并蓄的原则,积极主动学习世界一切先进文明成果[7]。
一个理论的兴起往往伴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为了全面具体地把握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科学理论,我们还需对其历史缘由进行探析。学界主流思想认为,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彰显的历史规律性和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奋斗历程等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形成的历史逻辑。人类社会文明的演进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出场奠定了历史基础。杨振闻指出,人类文明新形态并不能离开人类社会文明大道而独自发展成为一种特殊文明,它的出场是人类社会文明演进过程中的历史规律性在中国生动具体地再现[8]。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产生是遵循人类文明演进规律的,也是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而发展兴起的。沈壮海认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并不是简单静止停留在人们脑海中的一种想象,它是由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历经百年风雨奋斗才得以开创而成的,是一篇在百年光辉奋斗中谱就出来的文明乐章,是呈现在中华大地上真实可见的文明跃动[9]。陈金龙等进一步指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开创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史中的追求,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的必然选择[10]。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在谋求创造新的文明形态。高海波强调,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百年历史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四个紧密联系的阶段,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历史正是贯穿于其中[11]。各个阶段伟大成就的取得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出场都依托于中国共产党百年组织化的实践优势。严静峰基于组织化的视角指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在于建党百年实践过程中的组织化创新,在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创新实践[12]。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出场以现实发展问题为逻辑导向。学界主流思想认为,应对现实境遇、解决各种风险挑战和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出场的现实指向与实践要求。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现实境遇是人类文明新形态诞生的现实背景。田鹏颖指出,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过程中,全球性问题日趋严重,面对人类该何去何从的难题,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人类文明形态以回应时代难题[13]。在大变局的视域下和时代发展潮流中,还存在许多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杨彬彬强调,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一些亟需面对和回应的问题,人类文明新形态对现实课题进行全过程把握,是主动回应人类问题、世界难题和全球课题的结果[14]。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现实的反映,也为解决世界难题提供可参考的答案。刘须宽认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命运与共的各国如何维持和平与发展问题提供了答案,也为解决世界该向何处去的疑问提供了重要方案[15]。在追求现代化发展的浪潮中,我国也遇到了亟需优化经济结构、建构绿色发展方式等现实境遇与难题。美国知名政治学家塞缪尔 ⋅ 亨廷顿曾提出,“如果非西方社会要想实现现代化,它们必须走自己的道路,而不是西方的道路。”[16]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即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新道路的开辟下,人类文明新形态应运而生。宋才发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逻辑进行揭示并对其丰富内涵展开诠释,还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新发展提供实践经验,人类文明新形态正是由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开拓而出的[17]。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出场为解决当前的现实困境和时代难题提供答案并指引方向。
人类文明新形态除具有独特的演进逻辑之外,还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目前,学界主要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五个文明”以及共同富裕四个维度来对其内涵要义展开论述。
先进的政党能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程向前发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密不可分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内涵。陈波等认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核心力量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出场得益于我们不断铸牢党的领导这个“定海神针”[18]。姚中秋基于新的政党类型学指出,中国共产党有两个根本属性:先进性与领导力。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人民创造出人类现代文明的崭新形态,是因为其具有独特的先进性和强大的领导力[19]。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开创出新的文明形态。李保国等强调,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会有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出场。人类文明新形态开创的核心要素正是在于中国共产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能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正确的思想指引与发展路向并汇聚起磅礴力量[20]。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丰富和发展始终离不开党的领导。张颖聪等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开创和持续发展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1]。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出来的重要概念,其内在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的观念,彰显出以人为本的特性。张传平认为,资本的逻辑在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而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来超越资本的逻辑,以人民为中心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开创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的核心价值,并在其演进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22]。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彰显着人民性。邱吉等强调,人类文明新形态超越“以物为本”的逻辑,着眼于人的发展和进步,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等理念[23]。以人民为中心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内涵的本质所在。肖欣欣认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蕴含着人民性,它在演进过程中始终彰显着坚持人民至上的人民观,这也是其最为本质的内涵属性[24]。刘同舫进一步指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依据体现在生产关系的建构是以“现实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核心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由始终立足人民立场并具有历史主动精神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并创造的文明形态,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发挥主体力量开创出的崭新文明形态[25]。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始终是以人民群众作为主体力量的,是坚持不断造福人民而呈现的文明成果。
人类文明新形态彰显了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这要求其从全方位整体性上去把握人民群众的需要,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五个方面着手,不断丰富和显现其价值意蕴和目标指向。冯刚等强调,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一种整体性的文明,“五个文明”是其主要内容,培育时代新人的现代化素养就要在这“五个文明”的协调发展中挖掘其育人精髓、把握其育人要求,以推进和实现人的现代化[26]。“五个文明”之间并非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的统一体。向玉乔指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容丰富多彩,它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有机综合统一而形成的[27]。“五个文明”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出发点和主要立足点。杨金海认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主要包括国内发展与国际发展两个方面,其中“五个文明”构成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国内发展方面的主要内容,要想推动现代化的发展就必须在这“五个文明”建设方面发力[28]。韩庆祥也强调,“五大文明”协同发展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核心内容之一[29]。总之,“五大文明”建设是紧密联系、彼此促进的统一体,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具体发展方向。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人民立场开创的科学理念,是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现实追求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建共享的富裕,是包含物质和精神的富裕,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内涵定位的重要彰显。宋友文等认为,从实质上来说,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一种社会主义文明形态,是以共同富裕为发展目标的[30]。谢晓娟等进一步指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涵十分丰富,它是追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新形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31]。追求共同富裕体现了对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现实关照。齐承水基于生存论的维度强调,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最大利益关切体现在追求全体人民的幸福和利益的实现,在追求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体现着对人民物质和精神方面等利益的关照[32]。同时,作为关照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新文明形态,张志元等提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具有整体性和联动性等特性,它既关注人的物质生活层面,又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层面,也顾及人的民主权利和生态环境等层面。人类文明新形态包含着能够凝聚民心的——共同富裕,这一人类未来的发展指向[33]。共同富裕蕴含着深刻的文明意蕴,以共同富裕为现实目标能够进一步促进对人类世界文明的变革展开新的探索。
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有其独特的演进逻辑和科学内涵,而且还蕴含着深厚的价值意蕴。作为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成果,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开创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它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植根于中华文明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所蕴含的现代化要素不仅为古老的中华文明注入了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还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造性发展。田旭明认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对中华民族5 000 多年的历史传承中和对其历程发展的总结中铸造而出的,它充分汲取了中华文明的养料并塑造了文明发展的新生机,让中华文明在当代再现并迸发出新的生机活力[34]。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诞生既激活了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焕发出别样的生机,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下的创新与发展。吴宏政认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是对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它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的理论[35]。邢丽菊等进一步指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开创彰显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它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并促使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下的中国展现出强大的魅力与生机活力[36]。人类文明新形态还继承与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李包庚等从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视域出发,强调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马克思文明交往冲突理论等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相关内容的继承和有针对性的创新发展[37]。人类文明新形态诞生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不断相互融通的过程中,它的出场自然也推动着中华文明和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的发展步入新的阶段。
人类文明新形态虽然在中国创立,却旨在促进全世界人类文明的进步,致力于为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新的智慧和方案,是我国在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前提下对人类整体前途命运的合理关切。王治河等指出,中国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深厚智慧和强大能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出现正昭示着我们要与旧文明告别,它是正确的、值得我们去努力奋斗的方向[38]。林伯海等进一步指出,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现了人类对美好社会制度的不懈探索与追求,它的创立能够破解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诸多难题,为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走向现代化和发展现代文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和样本[39]。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提出也为其他国家走向现代化树立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成功典范。王浩斌等指出,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破除西方现代化文明樊笼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它蕴含着超越西方现代化文明的内在逻辑,能够给其他国家提供一个值得借鉴的、走向现代化文明的方案,并激励它们摆脱束缚、朝着实现现代化目标而奋斗[40]。走向现代化是各国的现实追求,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崭新的社会文明形态的出场无疑为世界的发展贡献出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刘卓红强调,中国方案、中国智慧的方法论意义主要体现在:将优秀传统文明与文化进行现代化的转换、将融入全球发展大局和维护自身利益相结合、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等[41]。中国承担起推进世界文明发展的责任,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展示出致力于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进步贡献智慧和经验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开创体现了中国立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义高度,致力于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作出的原创性贡献。辛向阳认为,人类文明新形态能够遵循文明传播和发展的重要规律,强调每种文明都是不断交流和开放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促使各种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更加充分和平等,为进一步推动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42]。中国倡导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并始终以自身的发展带动世界的发展。弗斯科 ⋅ 贾尼尼等指出,中国会借鉴和汲取世界不同文明的精华,在促进自身新发展的同时,也为世界的发展提供新机遇,中国始终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坚力量[43]。人类文明新形态能够推动人类世界文明的发展迈入新阶段。丰子义认为,中国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起到了加速剂的作用。人类文明新形态能够促进各国之间的文明交流互鉴与合作,能够在面对人类该何去何从的时代难题、现实难题中积极为人类文明发展指明方向。中国正在以自身的实际行动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推动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44]。曹胜亮等进一步指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积极倡导全人类合作共赢、和谐共生,强调不同文明之间要相互交流借鉴,拓展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内涵与实现路径,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不断从理论走向现实[45]。
尽管学界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演进逻辑、科学内涵和价值意蕴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总体上关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展望未来,需要在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体系、强化人类文明新形态学理研究深度和拓展人类文明新形态学科研究宽度等方面进一步开展研究。
第一,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体系。首先,对人类文明新形态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论分析,可在深化其演进逻辑和科学内涵等研究基础上加强现实困境和优化路径等方面的探讨,进一步为世界文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其次,不断完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话语体系,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整体性研究走向深入,借助多样化的对外传播方式,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第二,强化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学理研究深度。首先,不断探究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著作中与人类文明新形态有关内容的论述。充分挖掘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等理论来研究人类文明新形态。其次,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从中探寻源头活水,滋养人类文明新形态。
第三,拓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学科研究宽度。首先,丰富研究视角,构建起多学科协同研究机制,进一步加强与经济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多种学科的融合研究。其次,注重多种学科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除了常用的文献法之外,还可借用社会调查法、数据分析法以及对比研究法等开展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