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我国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新场域

2024-04-09 19:59杨丁錡庞丽铷
绥化学院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群体农民

杨丁錡 庞丽铷

(山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西太谷 030800)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1]这为引导农民追求更有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指明了方向和道路。然而在短视频快速发展的时代,农村原创短视频存在大量违反正常审美取向与公序良俗的内容,反映出农民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面临着一些障碍。

一、短视频时代农民精神生活的新表征

互联网时代短视频在农村社会的流行是农民分享、享受美好生活的体现。拍摄、观看短视频已成为农民农活之余休闲娱乐的主要选择,这一现象的风靡使得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出现新场域。

(一)短视频在农村的广泛运用。在互联网时代,短视频作为新型的媒介传播方式,以易上手、刺激性强、内容丰富的特点迅速走红。根据《2022 年中国乡村数字经济发展专题研究报告》,51.9%的中国网民通过抖音观看农村题材内容[2]。短视频以强势的姿态进入农村,成为农民群体获取信息与传达信息的主要渠道,可以说短视频已经成为新时代农民群体的新农具,使得农业、农民和农村逐渐走向社会前台,农民群体精神文化自身意识的觉醒就是他们在短视频平台发布日常生活、文化表达、经济生产等的能动创造和自觉振兴的意愿。

(二)短视频对农村发展的正面影响。

1.“短视频+”推动农村经济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送不来,要靠广大农民奋斗。”[3]农民是农村生活的主体,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农民,需要农民在方方面面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共同富裕背景下探索“短视频+”模式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近些年来,随着短视频平台在实践中衍生出了“直播卖货”的新的经济发展形式,农村电商快速发展在促进农民经济收入、推动产业兴旺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农村的共同富裕需要从农民的思想观念上入手,从思想上将其培养成具有现代化意识的新时代农民。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亟需具有现代化意识的新型农民掌握。我国各地的农村都有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这些特色风景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器”,结合“农家乐”旅游能够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农村产业发展带来强大的动力。短视频具有视觉、听觉等完美融合的特点,为受众提供身临其境般的新体验,能够显著吸引和扩大旅游目标群体的数量,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2.“短视频+”传承农村特色文化。我国农村文化博大精深,不仅孕育了千百年来中华儿女华夏子孙农耕劳作的经验与知识,更是伴随农耕衍生出了多种多样的文化遗产与民俗文化,具有难以估量的时代价值,既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灿烂瑰宝。共同富裕的实现离不开文化的繁荣昌盛。在互联网时代,“短视频+农村文化”的模式对于双方都是互利共赢的,一方面,农村特色文化的加持能够丰富农民群体拍摄短视频的内容,充实他们的精神生活,缓和当下由于内容大量同质化带来的思维固化;另一方面,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战略的大力推动下,农民短视频拍摄群体面临着前景可观的发展机遇,农村特色文化还可以借助短视频平台的扶持,介绍与展现传统农村工艺与时俱进的特性、感动人心的匠人精神,从而打造良好的农村文化形象。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利用多种方式、多种风格拍摄的农村短视频,不仅为城市居民了解农村文化提供了直接渠道,还能促进城市与农村居民之间的“文字交流”,这些交流并不仅仅是经济物质层面的,还包括精神层面、文化层面的,通过交流不同地区的优秀文化传统,加大宣传与传播,不断提升农民的精神文化素质。

(三)当下农民精神生活呈现的特点。

1.农民精神生活的碎片化。“碎片化”即整体化的对立面,是指一种零散的状态。随着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愈来愈多的农民通过互联网可以看到国内各地乃至国外的各类视频,认识到了农村之外的外部世界,他们的传统三观也随之受到了冲击。同时,不断加快的全球化进程,打破了区域的局限性与信息的封闭性,使得数量巨大且内容趋向分散的信息通过短视频大量涌向农村互联网用户,大大加速了农民与其他地区、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的碰撞与交融,对农民的传统精神文化生活造成了冲击,塑造一个由短视频为主导的新型精神文化生活。通过短视频,农民获取信息更加方便和快捷,在田间地头就可以第一时间获取国家乃至世界大事,但是,农民面对扑面而来越来越复杂的信息视频,由于教育水平有限,缺乏一定能力对“碎片化”的信息进行正确甄别和选择,往往陷入虚假信息、网络谣言等负面信息中。此外,农民的精神生活更容易受到城市竞争化、市场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邻里互帮互助的观念弱化、亲情观念意识淡漠、质朴勤劳观念减弱等。互联网后时代下的农村,由于信息技术的迭代更新速度过快,抖音、快手等短视频新媒体的走红,农民传统的精神文化生活正在离场,在这样“碎片化”的新场域中,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呈现出迷茫与困惑的一面。

2.农民精神生活的“泛娱乐”化。短视频平台上的“娱乐”现象是指“一切都可以娱乐”,娱乐需求与消费主义持续不断吸引粉丝的注意力,继而帮助主播赚取更多经济收益。新媒体出现之前,农村由于被城镇边缘化一直处于被大众视野忽视而“失声”的状态,以短视频为主要渠道的大众媒体帮助农民农村塑造了其在城市中的共同文化和身份认同。低门槛技术、低成本上网、获取便捷的短视频迎合了互联网时代农民的不同需求,也满足了农民随时随地进行互动表达的心愿,由信息、技术、语言、音乐等元素联手构成的短视频新语境在满足农民受众需求之时也将农民推向娱乐的高峰。休闲娱乐变成农民在网络世界中的首要目标,与此同时,各类短视频平台的兴起更是契合了农民在农耕闲暇时的碎片化阅读、快餐式消费的特点。短视频平台的农村网红主播大多是前期吸引大量粉丝,积累到一定粉丝人数,继而通过直播手段获得粉丝观众送出的“飞机”“游艇”等礼物,或是通过直播卖货来获取经济效益。在这个过程中,网红主播必定会为了吸引更多的粉丝而想方设法迎合满足更多粉丝的各种需求,因而追求娱乐性成为农村网红主播们的必然选择。农村相关各类短视频中,以农村情景喜剧、农民自制美食、农民才艺表演为主,工具的易获得性与技术的易学习性帮助农村受众建构重建了全新的一种精神文化生活。学者靳琰、孔璐璐提出,“在技术造就的泛娱乐化的喧闹中,感性、即时、直觉和视觉冲击了取代了思考”。[4]农村网红主播抓住农民观看“审丑”类视频主题的心理感官需求,将农村文化中的表演传统加以喜剧化手法润色,制作出带有夸张、戏谑、自嘲效果的一出出无厘头的搞笑农村视频迎合广大农民受众。

3.农民精神生活的低俗化。在“泛娱乐化”背景下,对于习惯化、平常化的表达呈现,受众已然提不起兴趣。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宽松多元的文化氛围为短视频低俗化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农村短视频用户通过夸张的装扮、粗俗的内容制作、浮夸的语言等形成了具有乡土风格的“低俗视频”,包括土味社会摇、土味情话、土味情景剧等。以低俗短视频为特点的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短视频是农民群体表达自我和渴求认同的重要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低俗化的短视频带来的流量变现激发农民群体的内容生产,从而促进农村经济文化发展。但是,另一方面,不能否认的是,这种低俗短视频也存在着很多内容低俗、语言不堪、影响社会风气等不良影响。为博眼球和求关注不停挑战自身生理和心理底线,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包括青少年等心智不成熟的短视频受众的身心健康。低俗短视频的出现原本的目的是为农民群体提供展现自我及农村生活的平台,为外界打开了解真正农村生活的窗口,传播乡土文化,但由于大量风气不正的内容出现,低俗短视频逐渐偏离了勤劳、质朴、原生态的轨道,偏离了公共文化的原则和底线,使得农村精神文化生活贴上了没品味、恶搞、没素质的低俗标签。

二、短视频对农民精神生活的影响因素

(一)数字赋权对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异化效应。农民在参与短视频等媒体嵌入农村生活的过程中获得了数字赋权。不可否认,数字赋权对农民精神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数字赋权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重构了空间与地理,使得时间与空间可以无限延伸,从而唤起了人们对于过去的认知和记忆,一定程度可以强化文化认同感和集体归属感。但作为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农民也同样因为技术使用上的局限性给其精神文化生活带来异化问题。在短视频的观看过程中,各类大数据算法会精准定位每个人的喜好,精准推送相关视频。长此以往,农民的感官会被持续刺激,现实中即便发生了有趣的事件也难以使他们感受到愉悦。现实与虚拟世界是不可比拟的,虚拟世界带来的快乐可能会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加倍的空虚,从而得不到精神需求满足。尤其是在家庭内部中,长久观看短视频容易加深对网络的依赖与渴求,忽视对家庭成员的情感交流,在现实家庭中碰壁的人们会转而继续投入网络寻求心理慰藉,在此过程中,由于缺乏一定的信息辨别和筛选能力,容易遭受网络诈骗等侵害。资本赋能与技术赋权导致农民群体的真实精神文化需求被虚假的娱乐所取代,看似热闹且狂欢的娱乐化短视频背后,实际上只会造成农民群体的内心空虚及方向的迷失,而资本却赚得盆满钵满。一旦出现农民群体的精神荒芜现象,农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就会陷入困境。

(二)农民的自我表现欲望与迷失的主体性。短视频平台的“点赞”“收藏”“转发”功能成为部分追求名气与利益的农民群体拍摄、生产的动力,于是短视频最初拍摄的真情实感也被“名”与“利”的诱惑所取代。在传统意义上,“美”代表着大众文化的共同趋向,而在互联网时代。与“美”相对应的“丑”成为农村“土味”短视频的主流。随着技术的发展与社会文化的改变,越是稀奇荒谬的形式越受观众欢迎,越是突破底线反常规的内容越会被大众接受,以短视频为平台的低俗文化逐渐受到农民用户群体的追捧。在点赞、追捧、评论的过程中,农民短视频用户体会到了一种“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感和欣慰感,在“名利”的双重诱惑下,短视频拍摄成为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中人际交往的“自我表演”,而农民短视频博主成为农村生活中被关注的重点群体。在对娱乐明星走红的向往与自我表现欲望的渴求中,不惜试图用“滑稽”“扮丑”的方式博得关注,通过“猎奇”的视频拍摄风格盈利成为大部分农民拍摄群体的主要目的。这种强烈的表现心理异化了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本质,使得农村文化因消费主义的功利性发生商业性的“变异”,不但会消解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审美的个体性,而且还会阻碍短视频拍摄与利益获得之间的良性循环。当农民短视频拍摄用户精神文化积累不足时,个体性的特色很容易在商业与资本的流量中迷失,自我展现成为迎合观众的刻意表演,生活记录也成为以追名逐利目标的猎奇。

三、短视频构建新时代农民精神生活的路径

(一)推进县级融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农民精神生活的引领。在短视频时代,实现农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县级融媒体要充分发挥文化导向与文化供给的作用,不能仅仅停留在精神文化生活温饱阶段,而是要多样化满足不同农民群体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县级融媒体还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对农民自媒体群体进行健康引导,避免其无底线、无原则的野蛮生产。面对社会思潮的冲击,掌握农村精神文化阵地的话语权与领导权,县级融媒体必须加快实现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与转型,重塑自己的公信力、号召力、影响力,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全方位的有效传播。相关部门也要重视短视频对农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作用,给予一定的流量甚至技术方面的支持,引领农村短视频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县级融媒体还要肩负起教育者的责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组织别开生面的文体活动向农民群体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且引导农民拍摄和制作短视频遵守知行合一的准则,自觉约束自身行为。榜样力量驱动力明显,县级融媒体要抓住“草根榜样”的潜移默化作用,引导农民自媒体群体向榜样博主靠拢,规范他们的思想与行为,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的落实。对农民自媒体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关于质量的要求不能只满足在底线标准上,要始终做到精益求精、向上向善,这样才能有效维护农村短视频的内容质量,不断创造更大的价值,实现农村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二)提升农民新媒介素养,培育现代农民对精神生活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在短视频宣传中,以“迎合”为目的生产的短视频关注的只是农民群体的最浅层次的审美意识,忽略受众内心真正的满足。对农民而言,提升他们的媒介素养,迎合肤浅趣味是远远不够的,思想政治教育指导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才是最重要的。在如今“泛娱乐化”时代,主流文化被不断冲击,在农民自媒体拍摄的短视频中,各种无厘头、恶搞的短视频由于缺乏主流文化的正确引导,他们的表现形式以全民狂欢为主。因此,短视频平台应该以展现农民勤俭节约、勇敢善良的形象为主要目标筛选热门视频,将农村各种特色资源整合,规范平台过审底线,带动全民共同富裕的积极性;农民自媒体要审视自身,从农村“主人翁”意识入手,对拍摄内容进行有温度、有力度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增强自身对信息的辨别和分析能力,对互联网传递信息真伪、好坏的基本性质能够进行自主识别,对社会热点现象和问题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思考。国家在进行政策、物质脱贫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也要加强对农民群体精神层面的积极引导,正向引导会嵌入精神文化价值,培养农民新媒介素养,确保他们掌握媒介技术的同时,提升审美情趣,帮助他们紧跟契合时代的发展观念,促使他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推动农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第一把手。

(三)讲好农村故事:共建“雅俗共赏”的新“土味”文化。“乡土文化是有根的文化,是根植于乡村生活的文化,饱含民间的智慧、经验、价值和情感。”[5]“土味”作为短视频时代下催生的农村文化代名词,承载的不仅是农村文化延续和传承的灵魂,还集合了广大农民自媒体群体对农村生活和农耕文明的创作热情。这些自发形成的具有全国传播影响力的“土味”视频能够唤起几代人的乡愁记忆,证明面对农村文化建设,利用合适的方式讲好农村“土味”故事非常重要。要从正面弘扬宣传积极健康正能量的“土味”短视频,实现农村的精神文化价值认同,将农村的好人好事、趣闻轶事通过短视频及时记录和呈现,展现出当地农村优秀的村风和民风。“土味”短视频存在低俗的内容现象,背后的本质其实体现了内容拍摄创意的匮乏,只会一味地模仿抄袭意外走红的低质量视频。但实际上,农村包含许多优秀传统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倘若能对优秀的民风、民俗进行深度思考和挖掘,进行正向的加工传播,提升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的品味,打造传奇的农村故事和美丽的农村图景,其蕴藏的价值也是难以估量的。农民自媒体群体应该意识到,以博眼球出圈并不是长久之计,真正有未来的短视频创作应该是结合自身周围优质的农村特色文化与景观,以正确的审美价值为导向,建构独特的农村精神文化生活风格,开创出坚守本心、回归初心、雅俗共赏的农村精神共同富裕之路。

(四)活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载体。传统农村蕴含几千年沉淀与积累的历史和文化资源,有物质形态的古典宅院、宗祠建筑,也有精神文化形态的家训族谱、耕读文化、民间传说、节庆祭祀等。传统村落的内生动力要依靠这些农村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习近平强调:“激活其生命力,把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6]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就是在继承和保护的基础上,创新性地转化与发展成为被赋予时代内涵的时代性产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精神文化生活的载体,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7],昔日农村传统文化是农村发展延续的灵魂,是生活在各个土地的农民生存发展的精神寄托,只有与时代性的现代文明相结合,农民精神生活才能实现共同富裕。传统农俗、耕读文化是农村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切入点,可以通过短视频制作的创意IP、工艺表演、传统美食等活化起来。在农村文化平台建设方面,全国各地都有探索,浙江分批建设了农村文化礼堂,广东建设了“智慧书房”“读书驿站”等。这些举措的实施使得农村千家万户得到了优秀文化的浸润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提升。

结语

实现我国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重要任务,密切关系到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顺利完成,也是实现国家富强、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时代之需。通过短视频等科技赋能,大力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让更多优秀文化以数字产品的形式“飞入寻常百姓家”,扎实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提供连绵不断的精神动力。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群体农民
共同富裕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饸饹面“贷”富农民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