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已经成为我国当代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实施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一体化发展,是职业教育增强适应性的重要举措。探究以岗位需求为核心,以课、赛、证为三个重要维度,落实岗课赛证一体化培养会计人才的路径办法,以岗位需求为目标,实现课程体系一体化、教学内容层次化、课赛同标规范化、课赛同质系统化、证书标准制度化、课证同标精准化、校企合作机制化、岗课赛证一体化,形成“岗课赛证”综合培养会计人才实施路径,探寻新时代会计专业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会计专业;岗课赛证;一体化培养
[基金项目] 2021年度北京市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市级重点课题“‘一核三维岗课赛证一体化培养实施路径研究”(ZJ020)
[作者简介] 高颖(1973—),女,北京人,教育硕士,北京市经济管理学校财经系高级讲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4)06-0181-04 [收稿日期] 2022-12-22
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当代,智能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创新应用促进了我国会计专业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发展使更多的会计活动从人工处理转化为智能化操作,会计手工记账被机器取代已成为大趋势。数智化财务系统的迅猛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企业进行工作岗位的转型升级。数智化环境下,传统的财务类岗位正在悄然转型,慢慢形成数智化环境下的高潜岗位,成为更多从事战略财务、業务财务等更有价值、更需创新与创造力的工作。加快高端会计人才的培养速度,加强高端会计人才培养的质量,带动会计人才队伍的整体转型升级,对职业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新搭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职业教育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需求匹配度不高。当前各级院校都在进一步加快会计专业课程内容的改革,但会计专业课程内容涉及的素养能力与岗位需求能力仍存在不完全匹配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会计专业教师重视理论教学、知识教学、实操教学,对于学生综合素养能力方面锻炼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对学生综合素养能力的培养水平参差不齐,要进一步加强素养能力培养,加大会计课程教学体系各环节的改革力度[1]。
2.比赛受益群体小,比赛规则与课程内容的衔接度不高。各级会计赛事规则与标准均是会计岗位的前沿技术和素养能力的最新要求,专业性强、操作性强、技术先进、理念领先,对学生的素养能力培养起着鲜明的引领作用。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均是各大企业争相录用的对象。但各职业院校参与各大会计赛事的主体是少数优秀学生;大部分院校是采用参赛学生集中培训的方式应对各级各类比赛的,并没有结合各重要赛事的规则要求,拆分内容融入课堂;各赛事的受益群体小,课程内容标准与比赛规则要求衔接度不高。
3.教学模式与评价机制有待改进。目前,部分职业院校会计教师仍没有完全从以往教育学生的管理模式中解脱出来,教师是评价的唯一主体、小组评价为辅的现象依然存在;评价引领着学生的学习方向,传统的评价方式影响着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中高职衔接缺乏完善的一体化进阶式的评价标准和体系机制,学校之间“各自为政”,容易出现衔接管理失衡的现象,且缺乏校企共同研发评价标准的完善机制和路径。
4.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匹配度不高。教学内容往往受学历要求的影响,但部分院校学历考核标准与各项专业能力证书的考核标准不匹配,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与各项专业能力资格评价要求不匹配。如何选取企业认可的、针对性强的专业能力资格鉴定证书融入课程,对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进行准确评价,形成学历培养与专业能力培养相融合的评价体系,是现今各职业院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对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目前已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一体化国家级职业资格教育体系,英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NVQ)制度、澳大利亚TAFE模式等都具有很突出的特点。培训需求源于岗位用人需求,培训标准源于岗位标准,培训要求、岗位要求、课程目标、比赛内容与规则依托于同一个优质培训体系。“岗课赛证”的标准要遵循岗位用人规范,已在国际社会和教育界达成共识。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曾天山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中指出:为深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推动“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2]。我们基于岗位技能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标准,设计课程,定向培养高技能人才,借鉴世赛理念攀登技能人才培养之巅,加强证课融通对接行业标准,是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实施“岗课赛证”一体化培养,达到岗课同标、岗赛同标、岗证同标,真正实现教有所用、学有所用,是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
三、“岗课赛证”综合培养会计人才的途径
以岗位需求为核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校企双方通过深度合作,将会计相关岗位需求点按素养能力难易程度划分等级,实施进阶式培养。通过研究一体化进阶式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学校实现岗课同标、课赛同质、课证同标、赛证同质,从而支撑“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一体化的顺利实施。以岗位人才规格标准为目标,研究实施“未来直通车通行证”综合能力等级鉴定机制,形成“岗课赛证”间衔接的桥梁,“未来直通车通行证”中的“时空车票”为学生素养能力进阶式提升的媒介物,支撑“岗课赛证”间的学分互换、互认,对接学分银行,以实现人才培养体系一体化、课程体系一体化;课堂落实生态化、岗赛同标规范化、课赛同质系统化、人才培养精准化、教学评价多元化、质量评价一体化;形成以岗位需求为核心,从课、赛、证三个维度综合育人的“一核三维”岗课赛证综合培养会计人才的模式。
1.以岗位需求为目标,实现课程体系一体化与教学内容层次化。课程体系是育人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依托,课程体系规定培养目标实施的具体规划方案。科学优质的课程体系架构决定着学生的学业成效,课程体系建设衔接成为专业课程衔接的“指挥棒”。不同层次职业院校在共同的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下,按照行业企业岗位职业技能要求对课程设置进行整体设计,将原有专业课程依据新的培养目标进行重组,学校间协调分工,分段实施教育教学任务。北京市经济管理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会计“3+2”专业以共同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重新构建基于中高职衔接的一体化进阶式课程体系。特别是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与衔接方面,充分关注学生能力递进的培养模式,科学设置基础模块、提升模块和综合实践模块,形成一体化进阶式课程体系。素养能力课程体系架构将教学的重心从知识的掌握转变为素养能力的提升,将传统教学的知识体系转变成能力体系,打破各学科、各领域间的界限,将各学科、各领域优秀教师融为一体,为各学科、各领域搭建互通桥梁,即“1+2+5L(Ladder)”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进阶式课程体系。其中,“1”是指中高职课程体系一体化,对同一批学生、同一个群体,实施同一个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同一个进阶式课程体系;“2”是指课程体系分为素养培养和能力提升两个方面;“5L”是指在中高职衔接环境下,将素养培养和能力提升分为五个阶梯,第一、二、三阶梯分别在中职阶段三年内实施,第四、五阶梯在高职阶段两年内实施,形成中高职一体化进阶式课程链。
紧扣岗位技能标准设置课程内容,使课程体系一体化。落实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要求,创建以市场需求为本位的素养能力课程体系,为学生创建一体化进阶式、由浅入深螺旋上升的课程体系;将岗位必备的素养能力按要求分层,促使教学内容层次化;以一体化、连贯式、螺旋上升的素养能力点为基础,精准对接素养能力培养目标。以会计专业课程“1+2+5L(Ladder)”进阶式培训包为例。目前,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重心偏向审核、判断与监督,如出纳、资金管理、支票管理等,原有的基于传统会计岗位工作内容设计的课程已经无法满足教学需要,课程体系需根据智能财务系统会计模式进行调整,分析工作所需职业素养与综合能力,重新构建中高职一体化智能财务专业课程体系,形成财务核算(基础层)、智能管理(核心层)、智能策划(战略层)三个新培养阶层。不同层次的专业岗位间存在递进式关系,每个岗位需掌握会计工作实践认知、会计职业道德、账务处理实务、税法、税务实务、财务报表初步分析、智能会计核算、专项技能强化训练、智能财务、智能审核、Excle在财务中的运用等基础内容外,随着岗位能力要求的提升,所设课程内容难易程度与涉及的知识面、技能操作要求也应有所提高。教学整体进程需按照实际工作导向的流程规律安排,以实际工作岗位职业能力需求标准分层,设置递进式专业课程,使学生的专业能力紧贴行业岗位需求。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的典型技术能力;专业方向课程针对具体就业岗位细化专业能力需求,结合学生自身能力特点拓宽专业能力范畴,并进行针对性强的职业能力挖掘与养成;专业实践课程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梳理、归纳、呈现和评价,客观有效地实现中高职衔接模式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整体培养[3]。
在核心技能衔接性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将对应的课程进行认真梳理,提炼并形成“会计工作实践认知”“财务处理实务”“智能会计核算”“智能财务”“智能审核”“智能财务管家”等多门核心课程。在一体化进阶式专业课程体系中,中职阶段侧重学生的素养技能和专业技术基础训练,高职阶段侧重学生的素养和专业能力提升。
2.以岗位需求为目标,实现课赛同标规范化与课赛同质系统化。根据赛事对职业发展的前瞻性和引领性要求,我们以企业岗位需求为目标,将课程标准与重大赛事的规则要求进行选择性、进阶性融通,通过赛课融通引领教学改革,实现课程标準与比赛规则互通;通过校企共同开发与比赛内容对应的课程教学资源,拆分比赛知识内容,将各级各类高质量的技能比赛内容和规则碎片化,将部分学生受训参赛培训资料打散、分解,将比赛涉及的素养能力点经过资源重组改造并按照课程体系中各课程的素养能力点重新整合,转化为群体学生的培养资源并对应融入课程,使课程内容与比赛要求相呼应,提高课程标准与比赛赛点的一致性。
在“1+2+5L(Ladder)”一体化进阶式课程体系下,中职和高职阶段学生对素养、能力等课程的任务要求与学习目标更为清晰,明确了素养能力提升的方向,明确了各阶层间形成课赛融通的递进关系,教学有了切实可行的连贯性,增强了学生对课程内容、岗位要求及比赛规则的适应性,实现课赛同标、课赛同质。
3.以岗位需求为目标,实现证书标准制度化与课证同标精准化。“1+X”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以市场用人需求为核心点,重要技能点、考核标准紧跟市场用人需求的快速变化,但也存在证书含金量参差不齐的现象。职业院校应选择优质的“1+X”证书恰当融入课程体系,将“1+X”证书的考核内容融入课程是转变理念、更新内容、更新技术、调整教学重点的依据,是实现以岗位需求为核心实施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我校财会专业以岗位需求为核心,以择优融入为原则,选取与岗位需求较为匹配的、含金量高的“1+X”职业技能等级鉴定证书融入人才培养教学课程体系,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1+X”证书考核标准,以课证同标为目标,拆分、重组、改造、优化课程体系内容与结构,充分发挥“1+X”证书对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依据岗位需求、整合课程标准、通过择优选择技术技能鉴定标准与岗位素养能力要求相符的技能证书融入课程体系,形成“1+(T)+X”模式会计人才培养体系:“1”是学历证书,“(T)”是综合能力等级鉴定制,“X”是职业技能证书。“1+(T)+X”会计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将会计知识培养转化为素养能力提升的教学体系架构,在同一架构下,以岗位要求为目标,对学生进行与岗位需求相符的多方面素养能力培养,为岗课赛证综合能力培养创建教学环境。
在“1+(T)+X”會计人才培养体系下,会计专业对接行业标准企业证书,健全教学标准体系,与企业合作设计综合素养能力等级鉴定证书,以“时空车票”记录学分和能力的涨幅,以证章记录学生的文化素养、职业素养、道德修养、专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的成绩与素质水平。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规范技能水平鉴定办法;以综合素养能力等级鉴定证书作为桥梁,在岗、课、赛、证中实现学分互换、学分互认;以“综合能力等级鉴定证书”作为媒介,通过呈现学分、证书、通关车票、证章等方式对学生的素养能力提升水平进行多维度、多元化的过程性评价;使企业成为学生素养能力的培养者和考核者,促成校企培养目标一致,教学标准与行业标准一致;促使证书标准制度化、课证同标精准化,促进证书评价一体化、可视化,精准对接市场要求。
4.以岗位需求为目标,实现校企合作机制化与岗课赛证一体化。以岗位需求为目标,与企业合作,将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作为共同利益点,形成优质的合作机制;共同搭建产教融合同频共振校企合作模式,以为企业培养优质人才为共同盈利点,按中高职校企三方的需求实施一体化联动机制,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即中高职及共同合作的企业群三个主体实施共育共赢一体化合作,对接课程标准、比赛规则、证书考核标准,明确产业行业的新标准和岗位需求,共同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促使人才供给要求精准对接行业用人需求,实现校企一体化联动,共营共育,共同办学,确保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一致。支撑岗课赛证一体化设计,解决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在“1+(T)+X”人才培养体系下,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支撑下,在择优选择和设置符合各岗位素养能力要求的职业技能证书“X”的基础上,将“1+X”证书标准、岗位要求、课程标准、比赛规则要求等恰当对接综合能力等级鉴定机制,实现校企深度合作,重组教学模块,重新匹配课程教学内容,促使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比赛赛点、证书考点在同一体系相互融通。
结语
以岗为核心,从课、赛、证三个维度实现“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一体化设计,是会计专业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办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一体化联动,通过实施课程体系一体化、层次化,精准对接用人需求;证书评价一体化、可视化,精准对接市场要求;课赛同质一体化、大众化,精致培养技能人才。实现岗课赛证一体化、课程体系一体化、岗赛同标规范化、课赛同质系统化、人才培养精准化、教学评价多元化、质量评价一体化,可为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落实“一核三维”岗课赛证综合培养会计人才要求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高文天.职业教育:塑造工匠精神培育职业技能[N].河南日报,2021-05-01(6).
[2]曾天山.“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8):5-10.
[3]周洪宇.解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J].湖南教育,2021(4):23-25.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Comprehensive Training of Accounting Talents in the Background of Post, Course Competition and Certificate
GAO Ying
(Department of Finance, Beijing Economic Management School, Beijing 100142, China)
Abstract: High tech skilled talents have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trategic resources in contemporary China, and cultivating them is a necessary pat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enhance the adaptabi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through job courses, competitions, and certification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way of integrating post, course, competition and certification to cultivate accounting talents, with post demand as the core and course, competition and certification as the three important dimensions and with the post demand as the goal, to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the hierarchical teaching content,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same standard of the course competition, the systematization of the same quality of the course competition,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the certificate standard, the accuracy of the same standard of the course certificate, and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the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the integration of the post course competition certificate. Form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post course competition certificate” comprehensive training of accounting talents.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ways to cultivate high -tech talents of accounting specialty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accounting profession; post, course, competition and certificate; integrated culti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