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春梅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部指出要在语文课程中普及整本书阅读活动,也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了相应的阅读建议。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教育部又将语文课程分解成多个学习任务群,其中将“整本书阅读”设计成一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要求一线教师能够按照一定的阅读目的、兴趣等选择合适的图书[1],组织丰富的整本书阅读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进行学习、积累、应用,长期地与好书相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组织整本书阅读活动将对学生产生哪些积极影响?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应该如何做?成为教师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了探究分析。
语文课程的基本教学目的之一是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储备[2],让学生学会自主梳理语言文字知识,能在现实生活中使用所学知识进行得体的交流。阅读一直都是拓展学生语言储备的重要渠道,教师也普遍会利用课文资源引导学生整理语言文字知识,结合上下文内容理解语言的实际意义。阅读整本书同样可以拓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储备,学生可以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自主整理书中的好词好句、俗语谚语、不同地域的语言文化、多样化的语言表达方式等。而且广泛阅读各类图书,了解不同时期、不同空间下的社会现象或者人文风情等,能很好地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智慧。
必须承认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一直存在“知识本位”的教学现象,许多教师并未培养学生品评、鉴别、欣赏一本图书的关键能力[3],往往只要求学生反复背诵阅读素材中的语言知识,而忽视了学生文学修养的形成与发展。而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使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整本书,也可自主参与到各类阅读实践与图书鉴赏活动中,既可从整体上分析一本书的写作背景、创作意图、现实价值等,也可从局部去鉴赏一本书的好坏、优劣,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与经验。因此,整本书阅读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文学修养,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要想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必须引导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展开丰富的探究,综合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去解读文本并将其内化至个人知识体系之中,而整本书阅读便是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学生可以在交流阅读心得、讨论图书中的关键情节中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听说能力,也可在撰写读后感、创作人物小传以及读书笔记等活动中形成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因此,整本书阅读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要让初中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需引导学生持续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之中。整本书阅读的阅读对象往往是一本完整的图书,容量较大,所以需要设定阅读周期,制作连贯的阅读计划,监督学生按照计划完成每日读书。这有利于优化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使其能够在长期的整本书阅读活动中形成高雅的读书品味,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成长需求等选择适合自己的好书进行自主阅读,长期地与好书相伴,养成终身阅读的好习惯。
新课标在“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教学建议中强调,要根据一定的“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使学生能够高度自觉地完成整本书阅读任务。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也专门设计了“名著导读”板块,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落实整本书阅读教学。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客观地分析学生的阅读兴趣,考虑学生的认知需求、成长状态等,基于学生发展视角去选择合适的图书资源,据此设计整本书阅读计划,以便引导学生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感受到读书的乐趣,通过阅读整本书汲取成长智慧。
在长期的教学观察与师生交流活动中,笔者发现本班学生普遍比较喜欢阅读小说作品,其原因是小说作品情节丰富、跌宕起伏,人物形象突出、鲜明,学生会深深地被情节所吸引。对此,笔者便经常选择名著作品组织整本书阅读活动。比如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学生利用课文资源学会了抓住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的阅读技巧,也能在概括课文内容时自主分析记叙文的六要素,掌握了必要的阅读策略。基于此,笔者根据本单元的“名著导读”板块选择《骆驼祥子》作为组织整本书阅读活动的资源,让学生在阅读中迁移运用所学的阅读策略与技巧,分析虎妞、祥子、小福子等人物形象的特点,从整体上概括每一个人物的命运,感受这部小说悲剧的底色,并自主分析这本书所反映的社会现象。这样一来,便可丰富学生阅读叙事类作品的经验,学生能在阅读整本书时主动进行自主表达、积极探究,品评图书的语言表达特点、社会意义等,同时也能积累好词好句,拓展自己的语言储备。
在上述整本书阅读活动中,教师在确定学生喜欢阅读小说作品这一喜好之后,根据教材中的“名著导读”板块设计了《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活动,让学生在阅读整本书时自主迁移运用各类阅读技巧与策略,在阅读中分析人物形象、梳理故事情节等,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通过开展这样的整本书阅读活动,能提高学生阅读的自觉性和自主性,顺利落实整本书阅读教学计划。
新课标指出,“整本书阅读活动要兼顾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阅读”,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时间阅读整本书。对此,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整本书阅读计划设计具体的导读活动,指导学生合理规划阅读时间与周期,也要组织学生通过诵读、探究等活动初步了解图书的主要内容、各个篇章的关系、序言与目录的作用等,在丰富的导读和师生共读活动中进一步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其产生阅读兴趣与阅读自觉性,在课内外都能自觉阅读整本书。
比如,在《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活动中,笔者便在阅读教学初期设置了一节导读课。首先,利用提前剪辑好的《西游记》同名影视剧作品的经典片段创设主题情境,直观地展现师徒四人的不同形象特点,顺利地激发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利用电子课件展示《西游记》这部名著作品的作者经历、创作背景及其被评为名著的文学背景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自觉端正阅读态度。接着,让学生自主阅读《西游记》的序言、目录以及一些文学家的点评信息,初步了解本书的章节结构、文学地位等,或者结合自己看过的影视剧作品、文学类新闻与访谈等已有认知经验去点评《西游记》,或者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心得等。在此基础上,笔者利用电子课件展示了书中的几个经典片段,鼓励学生使用浏览、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分析章节片段内容、人物形象,写下阅读批注,并总结有效的阅读策略与方法,进而设计具体的阅读周期,拟定每日的阅读计划等。如此,便可增强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促使学生按照具体的阅读计划每日阅读相应的章节内容,撰写读书笔记等,积累有效的整本书阅读经验。
新课标指出,“整本书阅读教学,应以学生自主阅读活动为主”,强调了学生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的自主性与能动性。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应重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究,利用各类阅读技巧与策略积极解读图书信息、分析图书主旨,也要引导学生根据具体的读书需求自主整合拓展性资源,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主动地拓展阅读经验,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比如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整本书阅读活动中,在导读课上,本班学生根据图书的目录、序言等了解了整本书的章节结构,也在课堂阅读时初步预测了自身的阅读速度,据此设计了比较合理的阅读周期。在课外,学生便按照具体的整本书阅读计划完成每日读书,积极地使用各类阅读方法去阅读分析图书内容,也会在阅读完一个章节后编写阅读心得、章节小结等。同时,学生也能在阅读整本书时自主搜集与图书相关的各类素材,比如图书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文学家针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所写的读后感与人物小传等,自主地拓展阅读素材,开阔学习视野。这样一来,便可顺利地优化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也能够促使学生实现有效阅读。在此过程中,笔者会经常询问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进度,也会关注学生在阅读整本书中的困惑、问题等,通过平等的师生对话交流去引导、启发学生,帮助学生突破阅读认知瓶颈。
针对整本书阅读活动周期长的特点,教师可以设计整本书阅读展示活动,通过展示活动既能加深学生的阅读记忆、丰富学生的阅读联想,也可以促使学生共享阅读经验,积极地交流读书心得,还可以有效地反馈整本书阅读活动的教学效益。比如在《艾青诗选》整本书阅读活动中,笔者便设计了朗诵会活动,鼓励学生从图书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歌进行朗诵,在朗诵结束后,让学生在品读中鉴赏分析诗歌的结构美、意境美与语言美,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诵读诗歌时的联想、想象成果,在阅读交流与分享活动中积极地进行自主表达。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组织整本书阅读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优化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初中语文教师在组织整本书阅读活动时,既要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等筛选图书资源,也要设计导读课促进学生的自主阅读,并根据教学需求组织阅读展示活动,以真正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