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夫妻“抄书”乐

2024-04-07 04:49李庚道
保健医苑 2024年3期
关键词:歌谱谱子抄书

◎文/李庚道

我和老伴都喜欢抄书,并且乐此不疲,这也算是我俩的特色爱好吧。其实,要说是抄书,有点夸张了,实际情况是,我是抄诗文和摘要,老伴爱抄歌谱曲谱。

先说说我吧。重温唐诗三百首和一些宋词,在手机或电脑上,随便一点,都会找到丰富的内容,看哪一首、学哪一首,都一目了然,随时随地都能轻松搞定。但我偏偏买来纸质书,一天固定学两三首,不但默读还大声朗读,大声背诵,还要抄写几遍。每天买菜或购物的小票,我从不扔掉,在背面抄上唐诗宋词,装在口袋里,闲暇时比如走路或上下电梯或闭目养神时,没人干扰的话,就默背一遍,需要时还可以掏出小纸条来核对。积少成多,装订有二十多个小本子了。另外,我还喜欢抄写当天阅报所读的精彩片段或格言类短句,抄在孙辈们过时不用的作业本上,也抄了二十来本了。抄到高兴的地方,会手舞足蹈或大声诵之,兴奋不已。天天书写,一方面克服了现在人们大都会读不愿写的通病,一方面动手又动脑,健康身心。

老伴也有这种爱好,不过,她抄的是歌谱曲谱。她爱唱歌,唱中文歌、英文歌、日文歌和越剧等。不但嘴巴唱,还吹葫芦丝“唱”。本来手机、电脑上有现成的谱子,一打开,就可以对着唱,或者通过电脑清楚地打印出来,夹在歌谱架子上,然后看着谱子吹或唱。可她偏不,找来孙辈们上小学时早已不用的米尺、三角板、几何图形板、圆规、橡皮等,在孩子们不用的学画画的本子上抄歌谱,已抄四本了,把抄好的谱子夹起来用。她说这样辛苦抄写,记得准记得牢,为自己学写歌谱曲打下基础。但抄谱虽苦也有乐,抄到最爱的歌曲时,会情不自禁地唱起来,同样身心健康也得以提升。抄书和读书一样,达到“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最高境界,就是完全理解了其深意。

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幼时家境贫寒,只读过3 年小学。由于他后天的勤奋努力,使他的语言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相声大师。有一次,他为了买到明代笑话书《谑浪》,曾经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书店和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当时正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18 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苏轼当年三抄《汉书》,每天读每天抄,善“抄”成高手,工作量可想有多大。山东浮来山的定林寺,为刘勰晚年抄经处。读书要有“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的苦读精神。鲁迅当年在北京十多年,一直抄古碑,对他的文学和书法影响深远。通过抄写的身体实践,文章才可以变成你的血肉,成为你的骨头。由此可见,抄写有可言和妙不可言的好处,我和老伴深得其中之乐。

猜你喜欢
歌谱谱子抄书
歌谱十八首
穿错鞋的指挥家
歌谱十二首
歌谱十二首
歌谱十首
蒲草抄书
试一试,才知道自己真的很棒
我的扬琴学习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