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贺
河北农业大学城乡建设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0
通过对农村地区给水管网的规划和污水的治理,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给排水方面的相关问题,从而有效防止农村水污染。我国目前的生活污水、水污染、缺水等问题都亟待解决。合理规划农村给排水系统是实现农村供水和解决水污染的根本前提,也是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等水源的排放是不可忽视的污染源,污水得不到有效的处置及排放,不仅影响了农村地区的水源环境,而且对于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也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治理,对乡村给水、排水系统的规划与设计研究,是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的关键[1]。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至关重要,水是生命之源,是一切生物的根本,许多国家的崛起与发展都离不开水,所以,有必要加强对乡村供水、排水系统的规划研究。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农村地区给排水系统的规划,不仅能够有效地控制地表水体,还能推动农村绿化,生态,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对农村给排水系统进行科学的规划时,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来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为今后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村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为确保农村供水、排水系统的科学运行,就必须开展多方面的调研,结合实际,对其进行科学的规划,并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2]。
从总体上看,我国农村给排水系统总体上呈现区域发展不均衡的趋势。在我国农村一些偏远的、传统的居住地区,当地民居建筑的分布呈现出分散、无序的特点,从而导致这样的地区给水系统的布置缺乏合理性、完善性;很多偏远地区的地表水、井水(地表水)、雨水等仍然是地下水的来源,其水质很难得到保障。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由于经济发展的制约,导致乡村居民的生活用水、生产用水质量不能得到保证。另外,由于乡村交通不便,地质条件差,村民居住分散,不能实行集中供水,造成供水管网不健全,给规划和建设带来了难度。然而一些经济条件相对比较好的城郊村,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各自为政,自力更生,供水管道穿过农作物的种植区或者地形复杂的地区,不仅不利于该区域的村庄规划,而且管道一旦破损,就面临着维护检修难的问题[3]。
通过对目前我国农村排水系统情况的多方面调研,发现目前我国农村的排水系统存在着设施还不完善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一些农村地区没有设置专门的排水设施,加上农村居民的卫生意识不强,经常将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农田,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特别是夏季气温高,天气炎热,将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很容易滋生病菌、蚊子等,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引起传染病,给当地乡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此外,部分农村的排水系统设计不当,极易引起水灾,严重地影响到了农作物的收成。在偏远的农村地区由于资金短缺、地质条件差异大、生活污水分散、难集中处置、农村居民卫生意识差、随意倾倒污水到河流、田地,导致了河流、土壤污染严重[4]。
目前,在城中村、城边村、城镇等条件比较好的乡村,都已安装了排水系统,而且大多是雨水和污水汇入管。但是还有一部分地区没有没有修建污水管网,主要原因有:其一,该地区不具备修建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管网的能力;其二,污水源具有分散、不易收集的特点;其三,部分地区部分区民的环境意识差,养成了垃圾随意丢、污水随意排的不良习惯,还有一些当地企业环保意识不强,直接将工厂中产生的工业废水排入到附近的水渠、池塘中。另外,由于农业发展和城市化等原因,一些村庄原有的水系被毁坏,新的排水设施还没有建立起来,也会造成暴雨季节的水浸。部分农村自建房屋雨水、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道路,雨水和污水并存,存在严重的积水隐患。此外,由于农村的地理条件和农村居民的生活习惯,使得大量的垃圾被随意的倾倒,造成了道路上的沟渠堵塞了雨水等污染物的排放,对农村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5]。
一般而言,农村生活污水有很多种,其中有人畜排泄物、厨房、清洁、洗漱、乱倒垃圾等。总之,我国农村污水存在着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污水污染面积呈现出分散的特点,农村的地势往往比较复杂,经济发展水平也比较低,做到集中处理十分困难,大部分的农户都是将污水直接排入沟渠,或者直接倾倒在地上。二是由于水资源具有很强的可变性,所产生的生活污水量也比较多,另外,大多数农民都有相同的用水习惯,季节性较强。当前,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着如下问题:一是由于农村人口分布较广,农村给排水工程的规划与施工难度大,而农村居民产生的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又呈现出分散的特点,难以进行有效地处理。二是我国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相对落后,处理工艺不够完善,造成了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效果差、水质差。农村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富含氮磷元素的营养物,这些物质不易降解,若将其直接排入水中,不仅会对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而且还会给水体带来严重的生态压力。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当地的经济,出台了一些招商引资的政策,而一些企业却不注重环保,将大量的工业废水排入江河湖泊,以及各种工业废料,这些都是对水资源的污染,对农村的生态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如果不及时的处理,就会变成一条臭水沟。此外,由于农用化肥、杀虫剂的大量使用,人们的生活水准越来越高,日用的日用品也越来越多,洗衣液、洗洁精、肥皂等含有大量的氮、磷等化学物质,一旦排入江河湖泊,就会滋生大量的藻类,对环境的污染十分严重[6]。
从水资源的整体环境来看,水资源与水源、供水、水处理、环保与防洪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关系,既要考虑区域水资源的整体性,又要考虑水资源的平衡与可再生利用。在区域供水系统中,应充分考虑水源、供水、水处理及环保与防洪等方面的关系,将其作为一个统一整体,统筹安排,协调发展,建立起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区域水资源整体开发利用体系。在区域供水中,根据区域供水的基本原理,在农村宜采用集中式供水的方式,与传统的自发分散式供水相结合的供水模式。在地势平坦,供水管网方便布置铺设的地区,要积极进行集中式供水系统的规划与建设。同时应确定农村地区用水指标,根据用水量和供水量计算出各乡镇的需水量和供水量,选择具有较高供水容量的水源。根据不同地域特点统筹规划一体化供水网络。并根据需要对管网进行分区,实施科学、合理的分区供水。为保障水资源的安全,在各个地区建立应急管线,明确供水管线和输水管线的作用,从而达到农村高效供水的目的。
首先,对于水源的选择要立足于现状,兼顾于将来,通过对水资源进行全面的调研,选择合适的水源。其次,应根据实际情况,将城中村和郊区村庄的供水厂扩建纳入城市供水网络。在人口密集、水源良好的地区可以集中供水,必要时可以分区域分片区进行供水;如果一个独立的村庄有良好的水源,就可以建立单村的供水系统;对于生活分散、水源缺乏的偏远山区,可以修建水井、供水池塘等方式,通过净化处理实现一户或一组供水的目的。此外,应根据当地自然地理条件以及人文用水环境等,对当地居民用水、工矿企业用水、公共设施用水进行调查,确保供水[7]。
加强农村排水工程的建设,能防止造成水资源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污染。在农村排水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中,要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兼顾未来农村发展的需要;同时要结合实际情况,把目前的乡村排水问题纳入整体规划,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8]。
首先,加强农民节水意识。要从源头做起加强对农村居民的用水管理,通过各种途径,把节约资源和环保的重要性告诉农村居民,增强他们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同时,要加大宣传和教育,树立可持续利用的发展思想。
第二,要结合农村实际,完善排水系统,加强排水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整的农村排水系统,确保水资源的整体性、循环性和平衡性。要增加对农村给水系统的投入,加速农村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的建设,并要加速排水设施的改进,使城乡排水设施与农村排水设施相匹配。
第三,相关部门要全面开展农村地区的水环境调查,结合农村水资源分布、水质状况和废水处理情况,提出农村地区的合理布局,为进一步治理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强化技术支持,实现人畜粪便与生活污水的有效分离,并将人畜粪便制成有机肥。采用静态和净化的方法,对农村污水进行科学的处理,并将其用于农业灌溉,达到节水的目的。
我国环境保护部门应采取有效、合理的措施,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首先,加强对水体的污染控制。应加强对农村周边单位废水治理的监管,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排污标准,同时引入先进的技术和手段,提高污水处理的质量和效率。此外,还应加强对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意识,开展科普教育,提高农民对水资源的重视程度,转变观念,动员农民积极参与到水资源防治中来,提高水资源管理的成效。由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到乡村进行实地指导,保证农民掌握正确的污水处理方法,提高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水平。
其次,采用高效的废水处理方法对农村污水废水进行的控制。结合当地乡村的具体条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宜在现有的基础上建立人工湿地或高效能海藻池。从总体上讲,人工湿地由多种植物、微生物和动物等构成,它们之间相互协作,相互影响,共同保证湿地的正常运行。污水排入湿地后,会阻挡污水中的无机悬浮物,同时,植物的生物膜会将水体中的有机质吸附下来,在释放出氧的同时,产生好氧、缺氧和厌氧微生物,将氮、磷和有机物分解。除采用人工湿地外,有效的海藻池也可用于废水的处理。高效藻池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藻池,它的特性是通过利用海藻的生长来创造一个有益的生态环境,通过这些微生物来建立一个生态系统,再通过一些外在的条件来实现对废水的净化。该方法对废水中的氮、磷、有机物质的处理非常有效。该藻类塘的规模相对较小,可以对污水进行初步的处理,并且施工简单、成本低廉,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但这种方法受环境的影响很大,特别是温度,会直接影响到水中的生物成分和代谢效率,在低温的情况下,会对藻类的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降低了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9]。
然后,强化责任机制建设,明确责任,落实责任,并依据具体情况,建立污水治理评价体系。对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较为繁杂、繁重的工作,相关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和责任心。要使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成效得到有效保障,必须建立完善的问责机制与考评体系,加强对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监督,如发现有懈怠、失职等情况,必须立即进行整改,并督促工作人员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工作态度。此外,加强对农村污水处理的评价,细化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和工作内容,并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对农村给水、排水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加强农村给排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完善农村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等具有重要意义。在开展农村给排水规划和生活污水处理工作中,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充分考虑到村庄的具体情况,并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订完善的城乡供水系统规划和生活污水处理方案,确保规划符合当前及未来的发展需求。在进行总体给水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当前农村所面临各种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及对策。按照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现有的规范体系为指导,建立以城镇为导向的示范区,并逐步完善农村和城镇给排水系统工程。只有进行全面的综合规划,才能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从而为以后的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与质量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