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佳钦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 智能工程系,福建 福州 350108)
关键字:创新创业;青年创业;青年人才
青年兴则城市兴,青年强则城市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创新创业就业,习近平总书记提及“全社会都要重视和支持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更有利的条件,搭建更广阔的舞台,让广大青年在创新创业中焕发出更加夺目的青春光彩”[1]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各级党政部门陆续发布支持青年创新创业政策文件,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有利的环境。学界聚焦返乡青年创业、创新创业生态、创业政策评估、区域创业环境等主题,运用政策文本分析、[2][3]数理统计实证、[4][5]社会实地调查[6][7]等研究方法,深入分析青年创业政策建构、商业模式、创业心理、创业文化、影响或吸引青年创业因素等内容,往往存在研究主题过于宏观等问题。与此同时,学界现有福州市青年创新创业主题研究偏向创新创业教育方向,探究福州市青年创业实践主题研究并不多见。为此,本研究以福州市青年人才(指年龄在25-40 岁之间,且本科学历及以上的青年朋友)创新创业实践为研究对象,就青年人才创业动机、团队建设、政策认知等开展广泛调查,共发放问卷886 份(剔除无效问卷33 份,有效问卷854 份,有效率96.4%),并于2022 年10 月至2023 年4 月期间,多次走访企业实地交流观察,运用质的研究方法,[8]深度访谈24 名青年创业者(重点考虑青年创业者性别年龄、企业规模、团队建设、融资投资等因素),较客观地收集分析青年人才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政策执行、创业帮扶、创业服务情况,提出促进福州市青年创新创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调研显示:男性青年创业与女性青年创业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5.0%、45.0%。在问及青年创业者婚姻状况时,73.0%的受访者仍处于单身状态。显然,创业往往是需要打破以往安逸、安稳的生活秩序,甚至可能需要承担创业失败带来的风险。同时,“男主外,女主内”“小富即安”等传统社会思想观念依然存在,致使青年创业者不够开放、大胆去创业实践。值得提及的是:男性创业者与女性创业者比例差距不高,一定程度反映社会对女性青年创业的认可不断提升,间接展现出福州市城市创业环境。访谈中,多位女性创业者谈及:家庭照顾与事业发展存在不够平衡,家人基本能够理解与支持。
吸引青年朋友来福州开展创新创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调研显示:854 位受访者来自全国31 个省份的170 个城市,其中非本省籍贯青年创业约271人,占比31.7%,福州市外籍贯544 人,占比为63.7%。从市域角度来看,福州籍青年创业人数占比36.3%、泉州籍贯青年创业人数占比6.8%,三明籍贯青年创业人数占比4.3%。福州吸引省内外地青年来榕创新创业比重近三成,这一定程度反映作为东部沿海的省会城市对青年创新创业的包容与支持。访谈中,多名外省籍贯在福州创业青年提及,在福州读大学,个人朋友圈建构都在福州,也习惯和熟悉生活环境与创业环境;也有二次创业青年提及,从外地创业再到选择福州创业,更多是看好福州城市人口红利、消费能力与经济发展潜力。
创业动机是鼓励和促进创业者走向成功的内在动力,理性的创业动机是创业的重要因素。调研显示:受访者创业动机前三者“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为了证明自己能力、把握自己”“为了追求个人财富自由”所占比例分别为79.7%、48.1%、39.4%。但仍有18%的受访者创业动机不够理性,即6.2%的受访者选择 “羡慕成功的创业者,自己跟风创业”,11.8%的受访者选择“打发时间,充实生活”。可见,多数青年创业者创业动机包含实际个人生存的实际需要与自我价值实现的发展需求,反映出创业者的理性思考:逐步摆脱“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实际生存追求,更多是追求“个人价值、创业本质、社会价值”等价值层面的发展需求。
行业选择是创业者自身能力、行业发展趋势及其创业所在地资源基础共同作用的结果。调研显示:43.8%的受访者选择文化创意赛道,35.6%的受访者选择新兴产业赛道,其中“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占比例分别为6.8%、3.9%、4.2%、20.7%。“酒店和餐饮”“农林牧渔”等传统行业所占比例均不及1%。相比较而言,“酒店和餐饮”“农林牧渔”等传统产业存在高投资、风险高、回收慢等特点,文化创业具有市场前景广阔、启动资金要求少、投资风险系数小等,使之成为青年创业选择重点。可喜的是,青年创业者能够把握城市发展重点支持方向,结合发挥自身能力特长,更加关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专业化、技术化、数字化的新兴产业。
企业盈利是创业项目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调研显示:企业发展处于“尚未盈利”“正在成长且盈利”“逐步衰退且难以维系”占比分别为63.3%、33.3%、3.4%。从行业分类角度来看,文化创意产业类型企业仅有16.8%处于“正在成长且盈利”阶段,81.8%的企业处于尚未盈利,“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行业类型企业发展处于“尚未盈利”“衰退且难以继续”所占比超50%。从企业规模来看,企业员工数“3 人及以下”,处于“尚未盈利”和“衰退且难以继续”的企业所占比例高达76.5%,企业员工数“50 人及以上”处于“尚未盈利”和“衰退且难以继续”的企业所占比例52.6%,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福州市青年创业项目盈利能力依然薄弱,也凸显出小微型企业生存与发展存在困难与挑战。
创业团队构建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调研显示:企业员工数10 人以下所占比例高达81.5%。然而,多数初创型企业组织架构设置简单,具体工作分工尚未明晰,企业管理机制有待完善,企业初创阶段如何选育人、留人、用人、裁人是极具考验创业者的能力,多渠道拓展企业团队建设意义重大。调研显示:58%的初创型企业团队人员来源企业招聘,“经人介绍”“家人亲戚”“同学同事”等身边熟悉人员介绍所占比例不到四分之一,彰显出初创型创业团队人员来源更多是基于业务发展需求、团队分工需要、企业文化认同等为导向的招聘,即可保证人团队建设的稳定性与实用性,也可避免初创团队建设存在“人情”“关系”等社会难题,进而为开创事业发展提供更多宝贵人力资源。
政策制定是营商环境优化的重要内容。除了落实国家层面、省级层面创新创业政策之外,福州市结合自身实际与发展定位,出台福州市“榕十八”等就业创业政策文件,旨在为青年创新创业者提供更多政策红利,但实际中多数青年创业者表对创业政策知晓率低不高。调研显示:仅有三成受访者能够比较熟悉省、市政府鼓励与扶持青年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仅不到一成的受访者是通过政府官方网站途径了解创业政策,更多是通过微信公众号获取信息。调研显示:在问及当前营商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时,51.6%的受访者选择“审批办事效率有待提升”;40.2%的受访者选择“政策宣传和落实情况有待加强”;37.8%的受访者“选择开放意识有待加强、改革措施有待深入”,以上一系列数据客观反映出了政府职能部门服务能力、创新创业政策制定目标与执行落实成效仍有差距。
营造敢于、乐于、勇于创业的良好氛围是提高创新创业环境优势的重要内容。作为沿海省会城市,福州市积极举办创业主题竞赛、“榕创之星”人才遴选、根植榕城创业项目申报等活动,提升创新创业社会氛围。调研显示:58.7%的受访者认为创业成功的最主要因素是“充足的创业资金”,但实际上,获得过“天使(风险)投资”“私人借款”“融服务机构融资”社会性资本不到16%,62.3%的受访者创业资金来源“朋友/合伙人集资”“个人/家庭出资”。诚然,创业本身是一项高风险事业,多数初创企业项目尚未盈利,加之企业业务发展趋势与方向尚未明晰,获取社会资本的关注与青睐可能性不大,更多是依靠青年创业者自有资金和他人(家人)资助,融资渠道相对单一,容易导致创业者干事创业 “束手束脚”,也影响了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面对市场的不稳定性,增强自我信心是创业的动力源。福州市陆续开设出初创企业经营者能力提升班、青年创业训练营等辅导培训课程,共同交流探讨企业成长经验与管理风险防范,但创业者自我信心不足依然明显。调研显示:54.6%的受访者存在创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投资方向选择错误”,59.7%的受访者曾有过 “怕创业失败”的顾虑,30.8%的受访者曾有过“血本无归”的顾虑。众所周知,企业初创阶段,创业项目竞争力普遍不足,时常需要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的考验与挑战,自我信心不足的创业者容易陷入“对投资选择存在顾虑、对自身能力持有否定态度”等负面状态,极大地影响了创业项目的运行。
青年人才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对福州市青年人才企业实地走访考察、深度交流访谈及问卷调查分析,所得到结论如下:第一,福州市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男性居多,城市发展、消费潜力是吸引外地青年人才留在福州创业干事的重要因素,多数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动机包含着实现个人生存与自我价值等理性思考;第二,青年创业者行业选择能够把握时代发展方向与城市发展规划,聚焦“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产业、新赛道,持续优化青年创业团队建设,努力打造创业项目盈利点;第三,多数福州青年创业者反馈存在政府管理服务不够精细、民间资金等社会资源支持氛围不够浓厚、创业项目风险评估、企业管理与投资能力等知识储备存在自我信心不足,进而影响了福州市青年创业者创业干事的动力。
1.提高政府服务管理效能,激发青年创新创业动力。一是构建创业政策服务体系,加强政策执行过程性辅导、阶段性监督、专项性总结。政府职能部门要深入且系统梳理现有青年创业政策,有效兼顾区域产业发展和创业实践制定帮扶举措,并按照可适当倾斜青年人群的思路,构建青年创新创业政策体系,统筹规划指导青年创新创业发展的方向,出台统筹性文件,配套提供政策文件权威解读、辅导资料、办事细则等,并加强创业政策跟踪评估与服务监督,提升政策的落地性。二是加强部门协同,探索联动机制。青年创业涉及的人才、人社、工商、司法、税务、团委、教育、卫健委、文旅、体育等相关部门,各地各级部门应结合实际明确职能部门工作业务,理清部门责权内容,主动更新管理服务理念,适当简化手续办理流程,组建青年创业工作小组专班,探索联席会议制度,加大力度向青年朋友提供创业、住房、交通、教育、社保等方面制度支持和政策保障,优化青年创业营商环境,提升政策的针对性。三是增强信息共享,拓展创新平台。政府职能部门可整合政校企地力量资源建立“一站式信息查询平台”“一站式办事服务中心”,其主要功能包括青年创业流程审批、政策宣讲等服务青年创新创业,以便青年创业者自行查阅、申请办理,确保青年创业者及时了解优惠政策,提高社会信息流动速率与创业资源资源配置,增强政策信息的公开性。
2.加强社会创新创业氛围营造,激活青年创新创业活力。一是创新宣传方式,拓展宣传渠道。政府职能部门聚焦主责主业,持续加强青年创业政策信息网站,深入创业园区设立青年创业政策宣传基地,走进高校企业开展创业政策宣传与咨询工作点,定期开展青年创业政策宣讲会、政策文件解读指导会等,充分借助政务平台、微信公众号、抖音、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媒体传播功能进行创业政策宣传,不断完善青年创业传播机制,提升青年创业政策的趣味性,吸引更多青年人才福州市创新创业。二是挖掘先进典型,发挥榜样力量。加大力度挖掘创新创业典型人物及其故事,用好“企业家日”“创新创业活动周”“科技创新月”等,深入开展创业经验介绍,总结凝练创业案例,梳理创业实践教训,营造“人人知创业,人人爱创业,人人会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广泛邀请优秀人士讲述自主创业的发展历程、敢拼会赢的创业意识、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加大日常分类宣传推广和鼓励,带动全社会创新创业舆论,引导青年创业者产生共鸣、自我强化。三是联合多方力量,营造良好氛围。党委部门要发挥引导、协调作用,充分联动同乡会、商会、行业协会、学会、侨台社团等社会组织力量,举办专业技能赛、行业创业赛、青年创业大赛等创业赛项,搭建青年创业交流会、企业家分享会、青年创业大讲堂等创新创业品牌活动,组建青年创业协会、青年创业公益学院、青年创业研究会等公益性、专业化青年创业帮扶组织,多维度关心、照顾、支持青年创业者发展,提升全社会对创新创业的理解与支持。
3.加大财政创业支持,拓展青年创新创业资金来源渠道。一是坚持创新思路,创新金融产品。政府除了可以为青年创业者提供降低贷款门槛与利息、政策补贴利息、增加贷款金额、延长贷款期限、降低或减免房租等常见帮扶措施之外,也可按照创业过程、行业特性、创新能力等标准,探索科技贷、商标贷、行业共同担保等灵活且创新方式,也可鼓励建立众筹融资平台,以平台建设吸引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进而拓展青年创业资金来源渠道。二是秉持开放理念,促进青年发展。政府可联合银行、风投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开辟专属青年创业融资绿色通道,探索“政府、行业、企业、银行、保险”帮扶机制,同时,可面向创业失利青年人才设立专项帮扶基金,以更为实际的行动和有力的举措,为青年人才提供更多保障性政策支持。三是巧借科技力量,探索信用授权。加强金融机构数据管理,借助个人征信、芝麻信用分、企业生产经营流水、科技创新能力等多元化数据,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手段动态分析,完善信用等级评价机制,建立青年企业贷款“白名单”,使其成为金融机构授信的重要参考依据,提高创业资金帮扶的精准性。
4.注重创业能力提升,提供青年创新创业专业培训。一是增强创业信心,弘扬艰苦奋斗创业精神。加大力度帮扶邀请成功企业家走进青年创业者身边,讲授个人创业过程的艰苦历程或行业发展前景,或邀请政府职能部门深入青年创业公司,分享国家发展与时代需求等宏观环境,或购买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创业项目指导、创业心理帮扶、创业资源链接等内容帮扶,为青年创业者对未来发展树立坚定的信心,进一步弘扬艰苦奋斗创业精神。二是提升业务能力,加强技能培训。加大对青年创业项目所属行业领域进行分门别类与细化,构建政校企合作机制,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邀请行业高级别专家、头部企业大咖、专业研究学者等开展业务培训,共同分享行业与企业的前沿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提升青年创业者行业认知与专业知识的更新。三是增设创业培训,加强管理能力。加大对青年创业者运营能力培训,自行建设或委托第三方购买创新创业线上课程,也可邀请职能部门业务人员、国企高管或上市公司高管,对青年创业者的交流沟通能力、商业策划、融资投资、团队建设、企业管理、财务分析、专利保护、政策法规、防范风险能力等开展提升企业管理运行专项培训,进一步帮助青年创业者拓展眼界,提升青年创业者的创新创业综合素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