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辉,韩钟毅
(河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理解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一条主线,资本与劳动的对立,是引发诸多现代社会问题的根源。资产阶级经济理论的价值指向是资本正义,认为实现资本增殖和积累是正当的,符合社会正义的要求,为此劳动与劳动者(工人)就成为资本增殖的“献祭品”。基于人类解放的使命诉求,马克思在批判资本正义的基础上,确立了劳动正义,实现了正义理论的变革。(1)彭文刚:《马克思的劳动正义观及其新时代价值》,《学习与实践》2021年第2期。马克思实现正义观念变革和确立劳动正义价值诉求的主要文本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后文简称《1844年手稿》)。因此,全面理解马克思劳动正义观,就必须回到该文本本身,对其做出正确解读和把握。
大凡一种新理论的提出,尤其正义理论的出场,都一定有其“矛头”指向,那就是对旧世界及其理论表征的反思和批判,以期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在推翻旧理论中建构新理论。马克思劳动正义观的出现亦有其明确的“矛头”指向,那就是劳动异化现象及其相关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异化现象的揭露和批判是《1844年手稿》中最引人注目的内容,曾激起无数的理论浪花,无论是辩护者还是批判者,都不得不承认马克思劳动异化批判理论的深刻性和全面性。
从劳动正义来看,是劳动者创造了劳动产品,因此他就有权占有和享用它。劳动产品是劳动者战胜自然并充满力量的象征,劳动者正是通过劳动和劳动产品体现出其主体性。即使从资产阶级国民政治经济学来看,既然是劳动创造了价值,劳动者就应该占有自己的劳动产品。而在劳动异化的状态下,“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2页。。这就颠倒了正常的逻辑,劳动者通过劳动创造的产品不再属于劳动者,而是属于劳动的对立面——资本所有,并成为资本增殖的内容,即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通过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转化为新的资本,继续占有工人更多的劳动产品,从而最终出现荒诞的一幕:“工人生产的对象越多,他能够占有的对象就越少,而且就越受自己的产品即资本统治。”(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52页。劳动者不能占有自己的劳动产品,他的创造成就了资产阶级的财富,最终转化成进一步加强统治劳动者的力量。这一现象可视为劳动产品分配上的严重不正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人的本源性存在方式,人正是通过劳动与动物界划分界限,宣布人对世界的主动性,人是主体,自然是客体。劳动的本质是一种自由自觉的内在活动,人通过劳动彰显其主体性和力量,把主体的意志注入自然界。通过主客体之间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最终,主体的人将通过劳动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获得解放。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异化视域下,劳动丧失了其本质,或者说发生了本质异化,由自由自觉的内在活动变成一种从属性活动,沦为资本增殖的工具和手段,劳动者丧失主体性和自觉能动性——工人怎样生产、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由资本家说了算。资本为了达到增殖的目的,不会顾及劳动者(工人)的主体性需要。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像狼一般地贪求剩余劳动,不仅突破了工作日的道德极限,而且突破了工作日的纯粹身体的极限”(4)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06页。。这是对劳动以及劳动者尊严的严重践踏,突破了人类的道德底线,在这种状态下,“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54页。。
劳动作为人的本源性存在方式,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正是通过劳动本身,人类构成一个整体、一个类,劳动是人类的内在本质,劳动使劳动者成为类的一部分。可以说,“正是在改造对象的活动中,人才真正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57-58页。而异化下的“劳动”丧失了其本质,由此也导致劳动者——工人失去了其类本质,变成了一种非人存在,甚至是非存在,异化劳动“从人那里夺取了他的类生活”(7)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58页。。在资本的增殖逻辑下,没有工人的存在,也没有劳动者的存在,有的只是一种“活着的资本”和“行走中的资本”,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归结的“可变资本”。在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的逻辑中,工人和机器没有什么本质区别,都是生产的“工具”。所以,马克思才说:“工人被贬低为机器,所以机器就能作为竞争者与他相对抗。”(8)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11页。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是前述各种异化的逻辑延伸和必然结果。工人与资本家在正常的逻辑上,都是“人”,都是人类的组成部分,而且在政治革命的结果中,确立了“自由平等”的关系。法国大革命中诞生的《人权宣言》,美国独立战争中诞生的《独立宣言》,都义无反顾地、十分明确地宣称了“人人自由平等”。资产阶级理论家也一贯宣称,由于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胜利,“从今以后,迷信、非正义、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永恒的正义、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取代”(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83页。。然而,劳动异化问题已经明确揭露了这一谎言背后的真相——资本家和工人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支配与被支配、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当然,《1844年手稿》也指明了资本主义社会下劳动异化的根源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资本主义社会革命运动实现了对传统社会的重大变革,其中之一就是使社会关系简单化了,整个社会呈现为两大阶级的鲜明对立,资产阶级占有一切生产资料,而无产阶级则一无所有。资本主义“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3页。。“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劳动者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自由”,在资产阶级理论家看来,工人是自愿走进劳动力市场,在双方自由平等的情况下签订了雇佣劳动合同,建立了雇佣劳动关系。而事实的真相是,“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则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84页。。资本家与雇佣工人的关系是一种现代的奴隶制,而且“劳动的社会生产力越发展,这种奴隶制度就越残酷,不管工人得到的报酬较好或是较坏”(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70页。。因此,这种社会关系是严重违背劳动正义的,唯有对其进行深入批判才能更清晰彰显出劳动正义诉求的正当性。
马克思在《1844年手稿》中明确指明了劳动正义的“矛头”指向——劳动异化问题,更是通过对资本主义劳动异化的批判指明了要实现的价值追求,即把劳动和劳动者从异化状态下解放出来,从而实现劳动解放——回归到劳动的自由自觉内在活动的本质。
如前所述,劳动是人的本源性存在方式,人正是通过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使自身“揖别”动物界,开辟人的世界——人类自身的社会历史,因此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解答人与人的世界的本质。古今中外,有许多的哲学家,终其一生都在孜孜以求地探索和解答“人是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个问题,力求给出一劳永逸、万古通用的答案。然而,这些回答都失败了。每当哲学家以为把握了人的本质,此后这个问题可以被束之高阁时,人就会立马露出另一副面孔。正像古老的斯芬克斯之谜所隐喻的:人没有不变的先天本质,人是善变的。马克思认为,人是由自己的劳动所创造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1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57页。。同时,劳动也构成人类社会历史的本质,物质生产方式制约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是人类社会存在的物质基础,劳动工具是划分不同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标志。
劳动是人的本源性存在方式,劳动的本质是自由,它是一种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劳动赋予人以超越本能的根基,他不再像动物那样事事出于本能,而是可以自由选择,由自己做主,自由的本质即是自我决定、自由选择、自己做主、自我照顾等。马克思在《1844年手稿》中,也正是通过把人的劳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相对比来揭示劳动的自由本质的,他说:“动物只能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1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58页。即动物的活动出于本能,而人的劳动则出于自由。可以说,从哲学深度来看待自由,寻求实质的自由,就需要勾连劳动,在马克思那里,“自由见之于活动恰恰就是劳动”(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15页。。
劳动的本质是自由,它是一种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然而劳动异化却使劳动与其本质相异化,成为一种从属性活动,沦为资本增殖的工具,因此实现劳动解放就必须消除劳动异化,而消除劳动异化就必须铲除产生劳动异化的根源——生产资料私有制。在《1844年手稿》中,马克思明确指出:“尽管私有财产表现为外化劳动的根据和原因,但确切地说,它是外化劳动的结果。”(1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61页。马克思的这一论述全面揭示了劳动异化与财产私有制的关系:一方面,财产私有制是劳动异化的根据和原因,正是因为生产资料为资本家所有,工人一无所有,他只能受雇于资本家,进行雇佣制下的劳动,接受被剥削的“现实”;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资本占有了劳动,工人与其劳动产品发生了异化,劳动产品不属于劳动者,而是属于资本的所有者,资本家依靠占有剩余价值实现资本积累,形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正如马克思所言:“我们的银行家、商人、工厂主和大土地占有者的全部资本,不外是工人阶级的积累起来的无酬劳动!”(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241页。因此,消除劳动异化,就必须铲除生产资料私有制。
如前所述,消除劳动异化,实现劳动解放,就必须铲除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同时,在《1844年手稿》中,马克思也指明了铲除生产资料私有制从根本上实现劳动解放的途径是共产主义运动。在马克思看来,“要扬弃现实的私有财产,则必须有现实的共产主义行动”(18)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128页。。对于共产主义运动的这一根本任务,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宣布:“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1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14页。由此可见,消除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私有制必须通过共产主义运动才能实现,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消灭私有制,从而建立起自由人联合体的经济基础。到那时,劳动不再是人谋生的手段,不再是实现资本增殖的工具,而成为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手段。
马克思劳动正义观的“矛头”是劳动异化,在异化劳动下,劳动丧失了其本质,由人的本源性存在方式、人的自由自觉的内在活动,成为资本增殖的工具和手段,它带来的不是劳动自由和劳动解放,而是对人的宰制和压抑,是工人不幸和贫困的根源。更非正义的是,劳动异化把工人当作工具,而不是把其当作人类中的成员,使其失去类本质。最终劳动异化导致工人的畸形化、片面化发展,“劳动生产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20)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54页。。而要消除劳动异化,就必须铲除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而能够使这一切变成现实的根本途径就是共产主义运动。同时,马克思在《1844年手稿》中指出,扬弃生产资料私有制,实现劳动自由和解放有其目标指向,那就是使人成为“总体的人”,人将“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总体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2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85页。。
马克思在解答人的本质是什么这一问题上,基于把劳动视为人的本源性存在方式,抓住了“劳动”这一核心要素,认为人没有不变的先天本质,“人是什么”是由其劳动创造所决定的,人在劳动中解答了自身之谜。而劳动异化却使得作为人的“本源性存在方式”的劳动变成了自身发展的“桎梏”,劳动者异化为非人的存在,成为机器的附庸和资本增殖的工具。劳动异化导致人的畸形化和片面化,因此只有消除人的异化状态才能实现人的本真状态,消除人的异化实现人的解放就意味着人要重新占有自己的本质,向“真正的人”“本真的人”,也即“总体的人”的复归。在《1844年手稿》中,马克思特别重要的观点就是人的本质的复归,他说,共产主义“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2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81页。。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人的本质给出了一种重要理解,那就是,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35页。。这可以视为马克思对《1844年手稿》中关于人的理解的一种总结和深化。在《1844年手稿》中,人以劳动作为本源性存在方式,这使得人超越了动物本能性存在,成为一种自由自觉的存在。而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私有制导致劳动出现了异化,人成为片面的人、畸形的人。而生产资料所有制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策源地,一切社会关系在根本上都可以归结于生产关系。由此可见,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致使劳动异化和人的片面化,因为这种社会关系对于劳动者只是外在的关系,劳动者无法占有其社会关系,而要实现人的本质的复归,成为“总体的人”,就需要建立一种公正合理的社会关系,即马克思后来所提出的自由人联合体。
成为“总体的人”意味着要在改变不合理不公正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公正合理的社会关系,从中实现人对社会关系的全面占有、对自我本质力量的全面占有,消除人的异化状态,实现人的本质的回归。而这种人向自身本质的回归,真正展现人的本真状态,就需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进行共产主义运动,铲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自由人联合体的归宿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曾真诚憧憬,在自由人联合体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22页。。在自由人联合体中,劳动不再是资本增殖的工具,而是成为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成为人全面发展自身的方式。
人自身的发展离不开与自然界的物质变换,从根本上说,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自由解放需要与自然界实现真正和解,从而建立一种和谐共生关系。在传统社会中,由于人类的生产力极度落后,人与自然并不是一种“平等”关系,自然界成为人的主宰。而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劳动异化,劳动成为资本征服自然和宰制自然的工具,资本成为高高在上的“主人”,它凭借了对劳动的占有,肆意蹂躏自然界,造成了自然界的千疮百孔,引发严重的生态危机。因此,进行共产主义运动,实现劳动解放和自由,就必须与自然实现真正的和解。《1844年手稿》对此给予了明确解答,马克思说:“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2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81页。
马克思劳动正义观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逻辑的深刻批判之上,力图在瓦解资本逻辑的基础上,寻找到人类解放之路。当今时代的深刻变化,不但证实了马克思当初的预判和劳动正义的合理性,而且也启示我们只有坚守劳动正义,才能化解时代困境,推进人的发展。新征程新使命,再起航又出发,我们要以马克思劳动正义观为实践价值导向,更好地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已经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根源”(2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801页。。正是这一矛盾的不断加剧,造成各种经济危机、贫富分化、生态危机等,而这一矛盾的唯一解决途径就是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因为生产的社会化是不可逆转的。而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向世界范围内的扩展,导致生产资料的集中进一步加剧,带来整个世界的严重危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内人民和发展中国家的被剥夺强度进一步加深,整个世界矛盾重重。而中国由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作为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才创造出打赢脱贫攻坚战、消除绝对贫困等一系列创举,人民才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是劳动异化的根源,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动摇,反对全面私有化,为劳动正义提供基础保证。受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在我国过去的改革进程中,一些地方大搞医疗资源和教育资源的一刀切和全面私有,对当地社会建设,尤其民生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完全显现。党的十八大以来,这种错误做法得以纠正。但我们不得不警醒,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如果放弃公有制,即使生产力发展起来,将只是极少数人富裕,形成两极分化。”(27)《胡绳全书》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10-211页。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我们“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大力发挥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28)习近平:《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求是》2021年第20期。。
“劳动异化的重要表现就是劳动产品成为积累起来的资本,变成加强和扩大劳动剥削的手段。这也成为社会贫富分化的根源。”(29)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743-744页。而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要求必须坚持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30)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22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3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171页。
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第一个重要原则,就是“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坚持“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价值导向。(32)习近平:《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求是》2021年第20期。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提出在社会分配中,要“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3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第47页。。由于目前我国社会收入分配体制机制仍不够完善,使得个别人通过谋取各种非法收入与投机活动“发财致富”,形成了极大的社会错误价值导向,各种不尊重劳动、鄙视劳动,妄想一夜暴富的想法占据一部分人的头脑,成为其行为实践的价值指引,尤其是其中还包括一定数量的青少年学生。可见,坚持勤劳致富的价值导向,在今天具有特别的意义。
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的目标指向就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劳动就是人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路径。然而,目前社会生活中,一些人形成了不尊重劳动,尤其鄙视普通劳动的错误价值观念。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于2020年联合下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3.20意见》)中也明确指出“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3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2页。。为此,我们需要开展劳动教育,尤其是劳动价值观教育,传递劳动光荣和劳动致富光荣的正确价值观念。
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指出,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5)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民日报》2018年9月11日。。为此,长期被忽视的劳动教育被全面重视起来。上述《3.20意见》更是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3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第1页。
实现人与自然和解,达致两者的和谐共生是马克思劳动正义观的重要内容。劳动正义旨在通过劳动解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劳动,劳动就是人与自然实现物质变换、信息交流的中介,人通过劳动对自然进行改造以满足人的生存发展需要,同时自然以劳动成果和结果来表达自身的“意见”,通过生态危机的方式向人类提出“抗议”,“要求”人类改进自己的劳动方式。今天弥漫全球的生态危机就要求人类坚持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37)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第23页。我们的现代化是面向未来的,考虑长远的,绝不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可以说,生态性现代化恢复了劳动本质,即自由自觉的活动,摆脱了其异化性质——资本家的资本和资本增殖的工具。人通过劳动与自然界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换、变换,实现二者的良性发展,人通过劳动获取劳动果实,享受劳动果实,以逐步实现劳动者自身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自然界也在人的劳动中不断得以优化,维持勃勃生机。
这是一个“资本为王”的时代,它无孔不入,尤其随着金融资本主导地位的确立,资本对各国劳动人民的掠夺和压制进一步加剧。虽说作为一种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并不否认资本的积极作用,认为资本的贪欲是缔造现代文明的重要动力,但是我们不可否认,资本也对现代文明带来极坏的影响,规范资本和节制资本是人类通向新文明形态的必由之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警告的那样:“放任资本的逐利,其结果将是引发新一轮危机。缺乏道德的市场,难以撑起世界繁荣发展的大厦。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局面不仅难以持续,也有违公平正义。”(3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514页。因此,我们必须以马克思劳动正义观为价值指引,积极重塑人类的正义话语体系,超越西方社会以资本正义为核心的话语霸权,在此基础上,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共谋人类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