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宁
这周的常规检查,我班又是倒数第一。在我负责音乐班的两周里,我班连续两周考核垫底。
看着这个成绩,我非常气馁。想到前任班主任的严格管理没有“镇住”他们,自己也因为学生的频频违纪患上严重的焦虑症而不得不住院治疗,我心里不免有些后悔,觉得不该贸然接过这个烫手的山芋。
周末回家,妈妈发现我情绪有些低落,就关切地询问缘由。我把自己的烦恼告诉了妈妈,期待着同为教师的妈妈能给我支个招。
没想到,妈妈没有急于为我出谋划策,而是给我讲了一件她至今难忘的事情。10年前,妈妈因突患眼疾不得不去青岛眼科医院住院治疗。与妈妈同病房的还有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奶奶。老奶奶患有白内障,又有些耳背。手术前由两个女儿轮流照看。大女儿对老母亲说话时总是粗声粗气,嗓门很大,可老奶奶似乎一句也听不到,母女二人沟通起来十分困难,大女儿心情愈发烦躁,说话时更加没了好脾气,老奶奶则是一脸茫然与惶恐。只要大女儿在,连一旁的妈妈都莫名地有些紧张。小女儿呢,说话做事与大女儿截然相反。对老母亲说话时总是面带微笑、柔声细语,老奶奶却仿佛与她心有灵犀一般,能够“听”清她低低的说话声,母女二人有说有笑,相处十分温馨美好,病房里的空气仿佛也轻松起来,不再凝重、压抑。说到这里,妈妈问我:“你说,那位老奶奶为什么听不到大女儿的高声喊话,却能听到小女儿的轻声细语呢?”我陷入了沉思。
从声音传播的角度来看,同样的距离,音调高更容易被人接收。也就是说,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大女儿是大嗓门,她说的话老奶奶应该听得更清楚。而事实却恰好相反。于是,我不得不从心理学的层面去探寻答案。
记得看过这样一个反常的案例:两个人吵架时,为了让对方听清自己的诉求,都声嘶力竭地怒吼,结果就是,两人谁也听不清对方的声音,于是越吵越凶。这一刻,虽然他们之间的物理距离十分近,但是彼此的心理距离相距遥远,即使彼此大声吼叫也相互听不见。那么,故事里母女之间的不同寻常,不也是同样的道理吗?因为彼此的心理距离近,所以才会更加信任对方,因为人的神经是松弛的,每一根触角如同舒展的天线,可以无障碍地接收来自对方的信息。而一旦两人的心理距离变远了,彼此的信任度也会随之降低,绷得紧紧的神经只能缩起触角,如同缩进壳里的蜗牛,只剩下恐惧与防御。
厘清了自己的思绪,我渐渐明白妈妈的用意。音乐班的学生,性情率真,但个性张扬,自制力较差。这些孩子比其他孩子更加感性。前任班主任一味地打压呵斥,不仅无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会激起学生的叛逆心理,他们会变本加厉。想到这里,我的心中豁然开朗。
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开始时,班里的小炜和小豪竟旁若无人地交头接耳起来,他们几乎贴在一起的脑袋,在整齐划一的队伍中格外显眼。众目睽睽之下,学生如此不争气,我的脸都有些发烫。旁边的学生有的装作没看见,有的则偷偷观察我的反应。有些恼怒的我刚要上前把他们拽出来大声训斥一番,可当我走到他们身边时,我冷静了下来,只是用手指轻轻地点了点他们的后背,竖起手指放在嘴唇上,示意他们保持安静。
回到教室,我照例说明了晨检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应该改正的方面。
课间操时间,我把两个“捣蛋者”留了下来。一开始,他们故意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但我看得出,他们故作镇定的背后依然有些紧张。我心平气和地问:“升旗仪式时,你俩在讨论什么?”本来准备迎接暴风雨的小炜和小豪一时怔住了。见我表情平和,他们才说出窃窃私语的内容。原来,前几天小炜亲眼见到担任“国旗下的讲话”宣讲人的学生偷偷地在厕所吸烟,小炜认为,带头违反纪律的人不配担任宣讲人,就忍不住向身边的小豪吐槽这件事。“原来是这样。看来这次学生会的确失察了。我会向他的班主任反映这件事。既然你们觉得这名同学德不配位,那你们一定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对吧?”“那当然了。”他们同时保证。“吸烟是违纪行为,那么你俩如何看待自己在升旗仪式过程中随便说话的行为?看你俩的表现,岂不是五十步笑百步?”两个孩子讪讪地低下头。我没有多说,转而问道:“你们看,我担任你们的班主任两周了,班级考核成绩总是垫底,你俩帮老师找一找原因,参谋一下,怎么来改变这个现状。”两个男孩有些吃惊地抬起头看着我。见我微笑地看过来,他们立马有些局促起来。我示意他们畅所欲言,从他们口中我才了解到,前任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因为过于急于求成,对做错事的学生从来不问缘由,动辄惩罚或当众指责,完全不顾及他们的心理感受,所以孩子们心里很抵触,有的甚至用故意违纪扣分报复老师。我心中吃了一惊,庆幸当时的自己没有情绪失控,否则,我将亲手在我与孩子们之间筑起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
随后,我召开了班会。蹲下去,倾听孩子们的心声;融进去,与学生一起讨论,规范并完善了班级各项管理措施,尤其是针对班级管理的薄弱环节。我让更多孩子参与管理,让每个孩子为班集体的荣誉自发约束自己,努力把班级打造为成长共同体。
同时,我也对自己约法三章:第一,当学生犯错让我忍无可忍的时候,静下心来,先暂停两分钟不说话。在这两分钟的时间里,把想说的话放在嘴里润一润,试着问自己两个问题:如果我是孩子,希望被如何对待?如果是我的孩子,我又会怎样对待?第二,表扬学生时要刻意提高音量,而批评时尽量降低音量。第三,能个别沟通的,绝不让学生当众难堪。
慢慢地,班级整体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改变,孩子们有心里话也乐于与我分享了。班级的常规考核成绩也在节节攀升……
“当我们大吼大叫时,孩子们可能会满心恐惧,也可能会满心怨恨,但唯一不可能的,就是你所期望的:收获爱与改正的动力。”是啊,我们不应居高临下,不應颐指气使,而应放下身段,站在学生的角度,体会学生的感受,让轻声细语如春风细雨润泽学生的心田,用“悄悄话”引领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艺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