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妮 郭 垣
(1.兰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2.复旦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433)
“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1]。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奋斗史对于当代中国而言不仅仅是一段党带领人民不断开辟新道路,获取胜利,开创新奇迹的峥嵘岁月,更是党领人民继续开创美好未来的信仰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2],党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史文化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而生成,并随着党的伟大实践而不断发展和丰富。“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3]。围绕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奋斗主题,党史文化体现出不同的主题和特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党史文化形成发展期,革命实践催生了以革命文化为主要表现形态的党史文化。这一时期,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国际国内复杂的社会形势出发,自觉担负起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奋勇抗争。在这一过程中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成就,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党史文化。党的活动留下了诸多物质遗存,如革命遗址遗迹、遗物等,以及极为丰富的会议文件、规章制度、文献档案、各类革命艺术成果等等,这都是党史文化最基本的载体和呈现。在这一征程中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发展——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此外,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自身建设,毛泽东同志指出党的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的三大法宝中处于特殊重要的地位,这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也在革命实践中培育出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为时代特征的伟大精神。这一时期党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凸显出以浴血奋战、百折不挠为特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主题,为新中国成立后党史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精神根基,为党史文化的持续繁荣发展注入了红色文化基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党由带领人民奋斗夺取政权的党变为长期执政党,党史文化由此进入了新阶段。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讲:“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4]党史文化不仅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本依托。
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党史文化全面发展期。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顽强奋斗,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在这一过程中党和人民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同时也遭遇了严重曲折。在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以及中共八大对于国内主要矛盾的判断等伟大实践活动为党史文化的丰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资料。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以及制度设计进一步拓宽了党史文化的理论深度。“两弹一星”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等精神力量为党史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精神动力。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史文化进入蓬勃发展期,在表现形式和主要内容上主要是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为特点的改革开放主题。这一时期,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行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体制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同时,加强党的建设,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此一时期党史文化的发展体现出新的特点:其一,党史文化研究开始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如全国各地党史研究机构的建立,重要节庆日、纪念日和重大党史事件纪念活动的举办以及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一系列专著的出版,等等;其二,党史文化的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如采用报纸、电视、网络展开宣传活动,召开全国党史文化论坛等,进一步推进了党史文化的蓬勃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工作由此迈向新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大势,推动实施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为党史文化的繁荣发展积淀了物质基础。这一时期,“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2],进一步推动党史文化繁荣发展。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为党史文化繁荣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同时,在新时代发展的伟大进程中凝聚的伟大精神力量,如脱贫攻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丰富了党史文化的精神宝库。这一时期的党史文化主要以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为特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主题,体现出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全党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如火如荼,党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持续深化,党史文化的相关理论研究不断丰富完善,党史文化的教育宣传工作有序推进,为充分发挥党史文化以史为鉴、资政育人的作用开辟了崭新道路,党史文化进入繁荣发展期。
目前,关于党史文化的概念内涵问题在学术界仍存在广义狭义、内涵外延等多方面的探讨。因此,进一步探讨党史文化的基本概念及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异同,对于推动全党全社会学好党史、用好党史,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5]党史文化是伴随着党百年发展的历史进程而发展的,具有一般文化的基本属性,也包含其特定内涵,厘清党史文化这一概念的内涵,可以从创造主体、指导思想、时空范畴等多维度进行把握。
首先,党史文化是在伴随中国共产党诞生而生成,在党带领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发展的。中国共产党是党史文化的创造主体,是党史文化的创建者,也是党史文化的传播者,党史文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改革以及新时代的新征程中不断发展壮大。
其次,党史文化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并在党的百年奋进征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在这一进程中鲜明地凸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与价值目标。同时,党史文化也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在此基础上实现创新性发展。
最后,党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发展的百年进程中所创造的文化样态。党史文化在每个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是在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养分的基础上,与代表时代精华的先进文化相结合所不断发展丰富的文化形态。如在革命时期,党史文化主要表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文化,以坚守理想信念、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为主要理想根基,形成了革命遗址、党史人物传记等物质文化,伟大建党精神、抗战精神等精神文化以及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等党内法规的制度文化。而在新时代,党史文化则主要表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文化成果,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要目标,形成了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国家公园等物质文化形态、抗疫精神等精神文化形态以及全面从严治党等制度文化形态。
综上所述,党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原则,在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百年征程中所形成发展的行为方式、价值理念及精神特质的总和,是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鲜明代表。同时,党史文化是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开放体系,随着中国共产党新的实践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党史文化的外延,即党史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广义上讲,党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党的自身建设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6]。党史文化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三者结合统一的文化形态,其中物质文化是其载体和基础,精神文化是其关键和核心,制度文化是其保障和支撑。
党史物质文化即党在领导人民不懈奋斗的百年征程中形成的物质载体的文化,是最直接、最现实的文化表现形态。纵观党的百年历史,党史物质文化主要有三类:一是党领导人民所取得的物质成就;二是党在历史活动中所形成的物质文化实体,如党史遗址遗迹、相关档案资料等;三是记录、展现党史文化的物质媒介以及其他物质资料,如党史基本著作、人物传记、资料汇编等等[6]。党史精神文化则体现了党史文化的自身的精神价值和主体精神内涵,主要指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进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精神风貌及价值取向等精神层面的文化内容。“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7]。党史精神文化作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体现着一定时代的主流价值观,对国家发展及个人的自由全民发展具有一定的导向、激励作用。党史制度文化即党史文化在制度层面的高度凝结及法治化表现,主要是党在历史实践中发布的一系列政策法规以及制度法律。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坚持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一整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保证了党史文化发展的先进性及纯洁性。综上所述,党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征程中形成的物质、精神、制度财富的总和。
1.党史文化与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创造的具有特定内涵的文化形态,以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的文化特征为主体,并在之后的建设、改革时期继续发展。红色文化与党史文化在内容主体方面存在相一致的内容,但是在创造主体及内涵特征方面也存在不同的地方。首先,从创造主体来讲,党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文化结晶,而红色文化则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创造的文化形态。其次,从内涵特征上讲,红色文化是主要是指包含某些特定内涵、展现民族精神及时代精神的理论成果。党史文化则是“在党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和自身建设史中”[8]中所创造的一切文化形态。
2.党史文化与革命文化。“革命文化,即革命自身的文化及其形态,亦即革命自身成为一种不同于其他文化形态而具有独特价值和功能的文化形态”[9],是基于革命而发展辐射的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从时间跨度上讲,党史文化贯穿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全过程,并随着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革命文化则专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条件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革命实践过程中生成发展的文化形态。
3.党史文化与政党文化。任何政党的产生和发展都伴随一定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并形成其独特的政党文化。政党文化与党史文化存在密切的联系,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区别。首先,党史文化更多的是展现党领导人民奋斗的历史过程,而政党文化则是党领导人民奋斗过程形成的理论成果。其次,党史文化是党在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文化,带有“实然”性的特征,政党文化是被赋予政党的理想宗旨、态度取向等内容,具有“应然”的特性。
4.党史文化与党的历史。党史文化是对党的历史的理论概括与升华。首先,党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创造性成果,以党的历史为实践根基并在此基础上凝练升华。其次,从内涵上讲,党史文化主要表现为党的历史中的文化性成果。最后,从属性上讲,党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的部分,带有文化学的属性,而党的历史则主要探究整个历史进程,归属于史学领域。
党史文化中凝结着党不懈奋斗、理论探索、党的建设及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和文化传统,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蕴含着党领导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集体智慧结晶。发展党史文化有助于为新时代资政育人提供鲜活素材,有助于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丰厚滋养,有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党史文化是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基础,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足中国具体实际,在百年历史征程中回应现实关切。“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1]。党史文化是党的历史根基和理论积淀。深入研究党史文化,是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历程的基本依据,也是在新形势和新要求下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基础。
党史文化是强化人民对党政治认同的文化支柱,承担着引导和强化人民对党政治认同的重要功能。目前,各地的党史学习教育、参观革命遗址活动、革命精神传承教育等党史文化传承发展活动如火如荼。这些活动往往可以使广大人民群众从精神层面认识到党百年发展壮大来之不易,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进而抵制各种不良的、错误的社会思潮,以更加饱满的状态投入党和国家新的实践活动中。党史文化历经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改革及新时代发展的伟大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的文化凝结,承载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价值共识。发展党史文化,有助于加强意识形态整合,强化政治认同,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党史文化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鲜活教材。党史文化以历史史实为根基,以实现民族复兴为核心目标,随着现实环境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深入研究党史文化,有助于中国共产党人从历史养料中寻求治国理政的智慧与经验,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其一,有助于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坚定政治信念,自觉防范抵制各种风险。其二,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执政能力。深入研究党史文化,有助于广大人民群众从历史素材中理解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应当倍加珍惜,走好新的长征路。
党史文化是滋养党的初心、砥砺党的精神营养剂。党在百年征程中所孕育的党史文化,彰显着党的理想信念、目标方向与工作作风,特别是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于理想信仰的执着追求以及清正廉洁、密切联系群众的良好作风,是新时代践行初心、砥砺前行的重要精神力量。其一,党史文化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执着追求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的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定信仰,带领人民不懈奋斗。其二,党史文化体现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秉持清正廉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无论是在异常艰险的革命年代还是在物质极大丰富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都始终保持良好作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如在艰险异常的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恪守群众纪律,不拿老百姓的一针一线,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严格要求军队,产生了诸如“兴隆镇军民鱼水情”“彝海结盟”等故事,密切了军民关系,传播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10]我们党的智慧来自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我们党奋斗的动力即为人民谋幸福,我们党执政能力的提升需要人民群众的监督。
党史文化是加强党的凝聚力的牢固纽带。党史文化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相伴相随,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血脉,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首先,党史文化为增强党的凝聚力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自成立起就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带领全体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奋斗。其次,党史文化为增强党的凝聚力创造了丰富的历史积淀。中国共产党在其百年历程中,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历经艰难险阻,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成就。发展党史文化,用党的生动实践砥砺品格、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最后,党史文化为增强党的凝聚力提供了坚实的现实基础。党的凝聚力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基础,也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推进国家建设及社会发展的应有之义。
党史文化是涵养党内政治生态的丰饶土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这一时代命题。百年党史积聚了涵养党内政治生态的理论原则与实践经验,塑造了党内政治生态的总体样态与精神内核。如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便建立起严明的组织纪律原则,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奠定了制度基础。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开展党的系列专题教育、深化反腐败斗争,不断优化党内政治生态。党史文化蕴藏着中国共产党人深层次的价值追求,是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不竭动力。发展党史文化,全面总结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实践的历史经验,为进一步涵养党内政治生态提供丰饶土壤。
党史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宝库。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党史文化,鲜明地展现了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人民至上价值目标的遵循以及对优良工作作风的传承等等,其思想内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2]在党史发展进程中展现出时代性或地域性的精神状态,不仅是特定领域或特定人群的价值体现,而且也体现了全党和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宝库。如红船精神不仅仅局限于浙江嘉兴红船,也不仅仅拘泥于建党这一活动,其所蕴含的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实现国家富强的内在需求,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应有之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遥相呼应。党史文化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1]。
党史文化是引领社会风尚的鲜明旗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000 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12]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便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弘扬者,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实践者与发展者,将其价值内核运用于具体的历史实践进程,形成了具有独特内涵的党史文化。先进文化的价值引导作用主要体现于这种文化形态对于人民群众思想道德和行为活动的规范塑造。党史文化的物质、制度、精神形态的内容以其独特的形式引导人民群众形成符合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进性的价值观念,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党史文化是增强文化自信的不竭资源。“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12]。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党百年征程中形成的党史文化是被历史和实践证明的先进文化形态。发展党史文化,加强党史学习教育,以党史文化中蕴含的具有时代性和发展性的精神文化,引领全国人民的价值取向,有助于充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时代内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党史文化的研究与发展是时代的要求,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步骤,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现实需要。在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随着党史文化内涵特色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党史文化建设也面临新变化新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新机遇新挑战,应充分认识党史文化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推进党史文化建设。党史文化是与时俱进的,应坚持正确的发展理念,以推进党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为基础,以深入党史文化理论研究为支撑,以广泛开展党史文化宣传与传播活动为路径,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价值目标,不断推进党史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