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毛泽东推荐话剧《前线》看党的领导规律与工作方法

2024-04-04 15:32陈晋
党建 2024年3期
关键词:戈尔洛夫前线

陈晋

把《前线》作为学习教材

1942年9月苏联剧作家考涅楚克发表的三幕五场话剧《前线》,在苏联反法西斯战争中产生过重要影响。《前线》最早的中文译者是从苏联回到延安的诗人萧三。1944年春,他把中译本呈给毛泽东,毛泽东读后立即推荐给《解放日报》连载,时间为当年5月19日至26日。

这部话剧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两个人物。

一个是前线总指挥戈尔洛夫将军。作为老资格的布尔什维克,他有功劳,对党忠诚,打仗勇敢,但却骄傲自大,故步自封。当听到年轻的欧格厄夫军长提出“今天没有真正的无线电联络,就不能指挥作战,这不是内战”时,戈尔洛夫讲了一段经典台词:“胡说,他懂得什么国内战争?我们打败14个国家的时候,他还在桌子底下爬哩。战胜任何敌人,不是靠无线电通信联络,而是凭英勇、果敢。‘不能指挥作战?好吧,我们来教训教训他。”剧本结尾,这位总指挥因没能经受住反法西斯战争的考验而被撤职。

另一个是脱离实际,靠捕风捉影甚至编造事实来写报道的记者客里空。他听说戈尔洛夫的儿子在前线牺牲,没有采访便在报道中写道:“老将军知道他的爱子阵亡了,垂下头来,久坐不动。然后抬起头来,他眼睛里没有眼泪。没有,我没有看见!他的眼泪被神圣的复仇的火焰烧干了。他坚决地说:‘我的孩子,安眠吧,放心吧。我会报仇的。我用老军人的荣誉发誓。”在将报道发往莫斯科时,客里空才提出要“在电话里和总指挥商量商量”。有人质疑:“在电话里你怎么能看得见总指挥的眼睛呢?你却描写得那样逼真。”客里空辩解道:“我的天呀,假如我只写我所看见的,那我就不能每天写文章了,我就一辈子也休想这样出名了。”

把剧本推荐给《解放日报》发表后,毛泽东仍感宣传力度不够,便又安排人员撰写了一篇社论,发表在1944年6月1日的《解放日报》上。该文稿经毛泽东认真修改后才定稿,其修改稿被保存下来,满篇都是他重新添改的文字,说是毛泽东自己的文稿也不为过。

中国共产党应该从《前线》里学到些什么呢?社论指出:“我们所处的环境,是长期农村分割的游击战争环境,在这种客观环境中,容易产生戈尔洛夫这样的人。”我们应该紧紧地“同着时代一起走,这就是说,不做超时代的梦,也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以戈尔洛夫为戒,将帮助我们提高在已经到来和将要到来的新情况下“愉快地运用新条件来工作的能力”,“将帮助我们教育出很多才德兼备、智勇双全的干部”。社论还强调:“有价值的批评,像《前线》这样的批评,乃是每个革命者应有的责任。学会赞扬好的,这是很重要的,学会批评不好的,这也同样重要。像《前线》中的新闻记者客里空那样,倒是不好的。”

剧本和社论发表后,毛泽东又提出把《前线》和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一道作为全党的整风学习材料。1944年6月7日,中央宣传部和总政治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将两本小册子翻印,在干部中散发并开展讨论,在有条件的根据地可排演话剧《前线》。通知还强调,《甲申三百年祭》和《前线》“都是反对骄傲的”,“这两篇作品对我们的重大意义,就是要我们全党,首先是高级领导同志无论遇到何种有利形势与实际胜利,无论自己如何功在党国、德高望重,必须永远保持清醒与学习态度,万万不可冲昏头脑,忘其所以,重蹈李自成与戈尔洛夫的覆辙”。

剧本搬上舞台

毛泽东推荐《前线》之初,时任中央社会部副部长的李克农就召集社会部文娱科所属枣园文工团的十几名骨干开会说:毛主席决定在中央党报上发表《前线》剧本,作为全党的重要学习材料,是一件罕见的事情。如果把剧本搬上舞台,意义更大。

1944年9月,中共中央副秘书长李富春观看完枣园文工团排演的话剧《前线》后,当即决定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为中央机关工作人员安排4场正式演出。

中央领导人中,第一位观看者是周恩来,第二天,他还把导演和主要演员请到自己的窑洞中进行座谈。周恩来说:毛主席把《前线》提到全党认真研究的地位,是他的战略思想的体现,是要求党员干部提高政治和思想素质,做好充分准备去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9月29日晚,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集体观看此剧。据在场人员回忆,毛泽东不时与坐在身边的刘少奇讨论着剧中的人物。演出结束后,毛泽东提出这部话剧要“到处演”。

中央社会部文工团首演《前线》不到两个月,中央党校和鲁迅艺术文学院又联合公演了《前线》。1944年深秋,主持中央党校工作的彭真看过演出后表示:这部话剧对中央党校来说更加重要。这里集中了各个时期的干部,各方面军的干部,各根据地和国统区的干部。毛主席推荐话剧《前线》,是让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新生事物总是要代替旧的东西,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也是我们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规律。随后,彭真还提出,集中延安的优秀戏剧人才再排《前线》。

根据彭真的要求,萧三、沙可夫等组成话剧《前线》的导演团,演员有凌枫、王大化、舒强等。排演过程中,彭真和大家一同讨论剧本,还请来在党校学习的宋时轮将军给演员们讲解剧本中的军事问题。

排演时,剧团遇到一个难题:满台都是苏联红军,却没有那么多呢子军服。359旅旅长王震听说后,立即从南泥湾送来20套由他们自己缝制的黄呢子军服,稍加装饰便成了苏联红军军装。这台《前线》公演后,中央黨校6个大部的学员及公务员共五六千人,全都前往礼堂观演,一些人意犹未尽,连看两遍。1945年5月,党的七大召开期间,剧团又为全体代表作专场演出,毛泽东与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再次到场观看演出,并给予高度评价。

此后,不少抗日根据地和抗战胜利后的解放区也相继排演话剧《前线》。华中局党校排演这部话剧时,明确提出这是为了配合已进入尾声的整风学习。《新四军的整风运动》一文曾言:“整风中,大家都以这两个典型人物为镜子,对照自己的不良作风,都以不要做‘戈尔洛夫和‘客里空而互相勉励,掀起了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热潮。上上下下,歪风邪气普遍没有了市场,正派作风发扬光大,各单位呈现一派新的气象。”

启示思考

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一段时间里,戈尔洛夫和客里空这两个名字,经常出现在各级领导干部的讲话和文章当中。人们联系身边情形,把那些脱离实际、不求进取、骄傲自大的人称为戈尔洛夫;把那些不顾实际、吹牛拍马、说空话假话的人称为客里空。而《前线》中的另一个人物欧格厄夫军长,则成为勤于学习使自己适应新形势的典型。人们借用、引申剧中人物,有力推动和形成了一种实事求是、奋发进取的时代风尚。仅此而论,毛泽东推荐《前线》的初衷实现了。这里面,可以清晰地看出一些领导规律和工作方法。

注意从观察和分析形势入手把握客观实际,进而抓住要害,引导人们适应新形势。毛泽东在1944年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之际宣传和推荐话剧《前线》,绝非偶然。在事业顺利发展时,人们在主观上往往容易滋生骄傲自满、不思进取的情绪,缺乏在新的形势条件下尽快胜任工作的能力。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也是对推荐话剧《前线》的一个注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针对性地反复强调: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优势,党员干部要忠诚干净担当,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应对风险的能力,等等。这些都抓住了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要害,意在引导党员干部适应新的历史环境,完成新的历史任务,塑造新时代的新风尚。

一种好的时代风尚的形成和发扬,需要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形成共识,并且带头倡导和实行。毛泽东推荐《前线》,得到各级领导干部的积极响应,大家均非常清楚和看重《前线》所带来的警示教育作用,或大力支持这部话剧的演出,或带头宣讲,由此才可能实现时代风尚的塑造。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塑造新的时代风尚,习近平总书记在怎样学习理解和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这一问题上,经常有针对性地指出一些问题。比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现实生活中,有的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用心、不务实、不尽力,口号喊得震天响、行动起来轻飘飘”,有的“遇事推诿扯皮、回避矛盾和问题,一点点小事都要层层上报请示,看似讲规矩,实则不担当”,还有的“照猫画虎、生搬硬套,以前怎么做就怎么做,别人怎么做就怎么做……有的官气十足、独断专行,老子天下第一”。最后一种现象,是不是有些像《前线》中的戈尔洛夫?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曾直接谈及“客里空”现象:“领导干部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千万不能夸夸其谈、陷于‘客里空。”怎样克服这种现象?学习毛泽东大力推荐《前线》、推动全党贯彻落实的历史经验,对我们是有启发的。

适时推介文艺作品和典型材料,能够为工作决策部署插上形象生动的翅膀,产生强大的感染力。毛泽东一贯重视和密切关注文艺作品、典型材料与时代趋势、社会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因而推介起来总是驾轻就熟。在延安,他还先后推荐了京剧《逼上梁山》,倡导演出了京剧《三打祝家庄》。前者是为了在党员干部中普及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和压迫引起反抗这样一些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后者则是为了在党员干部中普及解决问题从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入手的唯物辩证思想方法。新中国成立前后,“决不当李自成”“不要出戈尔洛夫”等口号,抵得上许多书中讲的大道理,而且其感染效果也非理论书籍和文件可替代。新时代塑造新风尚,也应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倡,要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怎样才能讲好?这就要求把握时代脉搏,抓好典型题材,表彰时代楷模。诸如,在建党100周年之际,为了回答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党中央表彰了一批“七一勋章”获得者;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有关部门及时宣传了黄文秀等奋斗在扶贫一线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他们的坚定信仰,他们的人生選择,他们的感人事迹,就像春风一样化育着新时代的新风尚。当然,对一些反面现象,也要抓典型。《前线》中的戈尔洛夫和客里空,一个看不到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凭主观经验办事;一个干脆就不接触和研究实际,想当然办事。这种自以为是的主观主义作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会出现,无非是表现形式和具体内容有所不同。防止和克服“戈尔洛夫”和“客里空”现象,自然不会过时。●

(作者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

(责任编辑:王碧薇)

猜你喜欢
戈尔洛夫前线
奔赴在前线的青年志愿者
世界著名小镇克鲁姆洛夫
全球的孩子们,早上好
警犬戈尔吉
爸爸的微笑
追踪潮流前线,一定不能错过这几个公众号
图形前线
跟踪导练(四)4
玛戈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