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冯辉
谁能想到,清华北大不只争状元,还争烤鹅腿。事情的起因是一位原本在人大、北大卖鹅腿的阿姨,近期去清华摆摊了,本来数量就有限的鹅腿还被别的学校分走,人大的同学愤懑难平。北大的同学们闻风而动,也加入了争夺战,希望鹅腿阿姨“再爱北大一次”。
而清华的同学们也是委屈,不够分,完全不够分。该校的一位同学发文:“半年前,清华鹅腿无人问津;一周前,第一个清华鹅腿群历时一年刚刚满员;不到三天,清华鹅腿群扩张到8群……最近甚至出现了鹅腿‘黄牛(鹅腿16元/份+配送2元)。”
在北京寒冷的深夜里,热腾腾的烤鹅腿变得“一腿难求”。最终,为了一解同学们对鹅腿的相思之苦,人大的食堂连夜开发烤鹅腿。
当然,“仿制”的鹅腿没有灵魂,鹅腿阿姨的才最正宗,微信鹅腿群还是热度不减。
问题来了,烤鹅腿既不是稀缺食材,也没有高端包装,为什么能让无数清华北大人大学子为它吵上热搜?烤鹅腿真有那么好吃吗?
鹅腿阿姨的鹅腿能卖得这么好,味道好是首要原因。
有网友评价鹅腿阿姨的鹅腿:鲜嫩多汁,微甜辣,口感类似鸡腿肉,热的更佳;还有人夸得更有画面感:鹅腿让我在北京四环吃到了纯正的炭烤风味,底味的白卤水和酒香淡去了鹅腿最后一丝异味,贴骨肉滋味丰富,美味到吮指。
这么一看,鹅腿美味的秘诀在于,阿姨的秘制烤料、烤制手法以及鹅腿选得好。
事实上,鹅腿阿姨最开始并不是卖鹅腿的,而是卖盒饭。据红星新闻报道,2001年,鹅腿阿姨夫妻二人从老家江苏连云港来到北京,在建筑工地附近卖盒饭,后来经过老乡介绍在北京大学校园内租了一间水果摊,卖了十多年的水果。直到2018年左右,他们开始在北大西南门外卖烧烤,不久后“研发”出了烤鹅腿,因为鹅腿挺受欢迎,鹅腿阿姨才开始主要卖鹅腿。
咱就是说,鹅腿的口味也确实是经过市场初步检验的。
除了本身的味道,鹅腿这么好吃的原因或许还有一个:旁边有人跟你抢。
据悉,鹅腿阿姨最早是在人民大学周边卖烤鹅腿,每天晚上九点多出摊,已经卖了近两年。鹅腿阿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她的手机微信里有20多个群,从2018年开始,阿姨开始在这几所高校附近出售她和爱人烤制的鹅腿,后来逐渐发展成学生微信预订付款、晚上定时送到“交货地点”的方式销售。
此前,烤鹅腿只是个“好吃,但没有到令人发疯的程度”的夜宵小吃,直到最近,清华北大人大学子们为鹅腿“大打出手”,鹅腿才爆火。
人大的一位同学在接受《壹读》采访时也表示:“鹅腿以前没现在这么火爆,吃过的朋友说味道不错,但并没有好吃到让人心心念念的地步。感觉是清北抢起来之后,看乐子的人都被勾起了兴趣,也想尝一尝。”
难不成真是应了那句歌词“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确实有可能。
心理学称之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越是难以得到的东西在人们的心目中地位越高,价值越大,对人们越有吸引力,轻易得到的东西或者已经得到的东西其价值往往会被人所忽视。
在此之前,烤鹅腿只需要预订就可以轻松买到,吃过的人也没有展现出现在的狂热;而现在需要和一群人抢,需要在寒风中排队等待,才有可能买到,吃过的人只觉得满口留香,还要发到社交平台馋馋网友。还有网友甚至评论:“本科的时候吃过,没有太大感觉。但是变成‘网红食品之后,又想尝一次了。”
而且,由于从众心理,参与抢鹅腿的人越来越多。
从众心理(conformity)指的是,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大家都去抢烤鹅腿,那我也去排队抢,就算烤鹅腿不那么好吃,但大家都说鹅腿好吃,那我也觉得鹅腿挺好吃。
再加上人工一天烤制鹅腿的数量有限,阿姨說自己一天能够售卖200多只鹅腿,如今鹅腿爆火,预订量远超阿姨的生产力。据了解,大多数鹅腿群都已经满员了,想进群都进不去,或者是好不容易加了群,才发现群里根本没有阿姨……
就此,“越抢不着越想吃”的循环形成。
不过现在,也不用抢了,面对不仅有学生大排长龙,还有各路“网红”、媒体蹲点拍摄、直播的情况,鹅腿阿姨觉得太乱了,打算从11月29日开始停做几天。鹅腿阿姨的爱人梁先生表示,夫妻两人“想着在附近看看门面房,要是能租一个门面房的话,生意也能够稳定下来,不至于东奔西跑的,学生们想吃鹅腿的话也会很容易找到我们”。
看来这两天,大家是吃不到烤鹅腿了。退一步说,如果实在买不到好吃的烤鹅腿,那吃其他做法的鹅也不错。
最经典的,莫过于烧鹅。在号称“没有一只鹅能活着游过珠江”的广东,烧鹅几乎是餐馆的必备菜式。斩好的烧鹅配以酸梅酱,肉香搭配酸甜味,吃起来鲜香不腻、汁水充盈。
南方有烧鹅,北方还有铁锅炖大鹅。
俗话说得好,“智者不入爱河,铁锅只炖大鹅。爱河伤心难过,大鹅暖心扛饿”。
最后,不得不感叹,大家的吃货之心真是藏不住。期待能有更多“鸡腿叔叔”“鸭脖阿姨”“烤红薯大爷”……缓解缓解鹅腿阿姨的压力,温暖同学们的胃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