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美国国会众议院能源和商务委员会表决通过一项针对TikTok的法案,其内容要求中国字节跳动公司剥离对旗下应用程序TikTok的控制权,否则TikTok就会在美国遭到封禁。3月13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法案,要求字节跳动出售TikTok。该法案下一步将提交美参议院审议。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3月14日回应表示,美方应切实尊重市场经济和公平竞争原则,停止无理打压别国企业,为各国企业在美投资经营提供开放、公平、公正和非歧视的环境。相关方应严格遵守中国法律法规。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据《国际商报》2月24日报道,持续近三个月的红海危机对中国外贸企业稳定经营、与主要伙伴的贸易往来造成一定影响,但目前受影响程度尚属整体可控。
该报道指出,与红海航线相比,绕道非洲好望角将使每个集装箱的运输成本平均增加500美元左右,且大部分费用需由出口企业承担。中国与欧洲及美东航线的贸易往来也受到危机冲击。拿欧洲航线来说,由于运力紧张、运价上涨,红海危机对中国出口至欧洲的工业制成品产生负面影响。第一大类商品是电机等除汽车外的机电产品。其运输成本占比约为2.6%,按当前海运成本上涨50%计算,最终到岸价约上涨1.3%。第二大类产品以玩具、家居等耐用品为主。此类商品的运输成本占比高于机电产品,导致最终到岸价约上涨2.5%。第三大类是汽车产品,其海运成本占比相对较高,红海危机或使汽车到岸价上涨3%。由于前两类商品的运输成本占比和需求价格弹性相对较小,且欧洲多国较为依赖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因此,红海危机对其影响相对可控。但汽车运输成本占比相对较大且较为依赖海运方式,红海危机对中国汽车出口至欧洲产生一定影响。当然,也可预见红海危机或将增大对中欧班列的需求。有数据显示,今年1月中欧班列的舱位全部订满,运价也有所上涨。
2月26日至3月2日,首届“香港绿色周”在港举行。中国银行研究院指出,此次“绿色周”有以下三点值得关注。
第一,“绿色周”搭建全球绿色转型关键议题交流平台。本次“绿色周”围绕绿色转型中的两大主要动力——绿色科技和绿色金融,搭建国际化交流展示平台,吸引超过5000位来自全球几十个地区的代表参加。第二,香港加快建设国际绿色科技和金融中心。目前,香港已汇聚超过200家绿色科技公司,部分公司技术已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另外,香港政府通过“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资助计划”,帮助全球相关主体在港累计发行超过340笔绿色和可持续债务工具,总额达1000亿美元,其中绿色和可持续债券占亚洲市场1/3。第三,湾区绿色金融需要更加积极作为。“绿色周”对金融议题的重点关注,背后是全球绿色转型巨大的金融需求。香港金管局预计,未来30年亚太地区需要的气候相关投资金额高达66万亿美元。
3月18日,阿根廷央行确认,面值为1万阿根廷比索和2万阿根廷比索的纸币将于今年6月正式进入流通。近年来,受持续高通膨和严重货币贬值影响,阿根廷发行的纸币面值不断增大。2016年和2017年,阿根廷先后发行了面值500比索和1000比索的纸币。去年5月开始流通的2000比索纸币是目前阿根廷市场上最大面额钞票。
3月19日,日本央行决定结束负利率政策,将政策利率从-0.1%提高到0至0.1%范围内。这是日本央行自2007年2月以来,时隔17年首次加息。当天,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在货币政策会议上提出了关于结束负利率政策及其他转变大规模金融宽松措施的议案。日本央行于2013年推出超宽松货币政策。2016年2月,日本央行开始实行负利率政策,将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由此前的0.1%降至-0.1%。日本央行是全球首个实施负利率政策的中央银行。
分析认为,日本负利率政策退出对市场肯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汇市方面,日元可能升值;在债市方面,国债收益率可能上升。但是这些影响可能有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日本的负利率政策,它覆盖的负利率存款范围相当有限,因为它针对的是日本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在去年下半年的时候,实际上只有五万亿日元(大概300多亿美元)。
也有观点认为,日本投资者持有的海外金融资产接近4.4万亿美元,其资金流向足以对全球金融市场构成较大冲击。全球金融市场密切关注数万亿美元的日元利差交易资本是否大规模回流日本,从而引发全球金融资产震荡。
3月14日,美国总统拜登表示反对日本制铁公司收购美国钢铁公司。日本制铁3月15日在官网上发布声明称,该公司“决心坚持到底,完成这笔交易”。
日本制铁是日本国内最大的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全球排名第四。美国钢铁公司成立于1901年,曾经是美国最大钢铁公司,但由于技术落后近年來其钢铁产量大幅下滑,公司市值大幅缩水。日本制铁去年12月宣布,计划收购该公司。
美联社报道说,拜登已将美国制造业的恢复作为寻求连任的核心议程。日本媒体则指出,美方反对日本制铁的收购计划,有可能成为引发日美贸易摩擦的火苗。随着美国大选的临近,这一收购计划能否成功实施正变得越来越扑朔迷离。
据外国媒体报道,3月10日,印度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签署了贸易和经济伙伴关系协议。根据协议,未来15年内,印度将从EFTA获得1000亿美元投资,并创造100万个就业机会。
EFTA成立于1960年,由冰岛、列支敦士登、挪威和瑞士四个成员国组成。印度是EFTA的第五大贸易伙伴,仅次于欧盟、美国、英国和中国。为换取巨额投资,未来印度将取消这四国工业产品的大部分进口关税。印度与EFTA的谈判历时16年,在本次协议的谈判中,关于“数据独占权”的争议成为谈判最大的焦点与难点之一。“数据独占权”涉及印度庞大的仿制药产业。欧洲四国在协议中要求修改印度的专利和监管法,授予药品制造商六年的新药试验数据独占权,这对全球最大仿制药生产国印度而言无疑有着重大影响。报道称,印度政府拒绝了EFTA这项要求。
巴西地理统计局3月1日发布的统计数字显示,巴西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0.9万亿雷亚尔(约合2.19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地理统计局官员丽贝卡·帕利斯表示,农牧业是经济增长重要驱动力,全年增长15.1%。此外主要由于石油天然气行业和铁矿业产值增长,采矿业增长8.7%。制造业和建筑业则出现负增长,分别下滑1.3%和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