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前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在第三届中国城市国际传播论坛上作主旨演讲。
当前,世界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已成为更具国际影响力、创新引领力、道义感召力的负责任大国。新征程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进入一个可以更有作为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举办第三届中国城市国际传播论坛,可谓恰逢其时。我就加强城市国际传播谈以下五点看法。
第一,秉持“全球视角”,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辉旗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体系,为我们在新形势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行动指南。众所周知,城市在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中占据着中心位置。据统计,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接近1000个,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530多个,其中20多个城市人口达到千万级。这些城市可谓千差万别、各具特色。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这些城市都面临着规划、建设、管理等相同的任务,也都面临着功能转型、改善交通、治理环境等相似的挑战,不同城市的发展与繁荣都紧紧联系在一起。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为中国城市加强国际传播、扩大自身影响、践行时代使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城市要顺应历史潮流,致力于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携手世界各国城市助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二,注重“国情视角”,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读懂中国,关键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城市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加强城市的国际传播,首先要做到“知己”。要紧扣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任务,集中阐释中国坚定不移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带来新机遇,让世界通过中国城市的现代化更好认识新时代的中国。
第三,挖掘“文化视角”,促进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城市是文明的载体,也是文明的创造者和塑造者,文化传承是城市人文精神的根脉与灵魂。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以城市为代表的不同文明形成了丰富的历史人文积淀,有力促进了世界文明百花园的繁荣发展。加强城市的国际传播,还要读懂世界,做到“知彼”,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读懂世界城市及其传承的历史文脉。为促进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文明倡议。我们要把城市的国际传播纳入到全球文明倡议落实进程中,更好推动城市之间的文明交流互鉴和相互理解认知。
第四,突出“创新视角”,不断提高城市国际传播效能。文化创新是城市人文精神的重要表现,也是丰富城市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现代城市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文化竞争。城市越注重文化创新,就越能将城市人文精神融入现代城市经济、社会和市民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为此,一要在传播内容上贯通古今。城市传播实际上是在传播人的生活、人的奋斗和人的故事,要从历史文化、地方文化及当代文化等方面大力发掘文化符号,通过文化符号使城市人格化,建立市民同城市的交互感。二要在传播方式上与时俱进。社交媒体已日益成为国际传播的主流。要聚焦数字赋能,运用技术加持形成数据累积,加强用户互动。要守正创新,丰富对外话语表达方式,以重大活动作为对外传播主要抓手,积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传播品牌,丰富传播矩阵。三要在传播渠道上融通中外。要利用脸书、推特、照片墻等海外主要社交媒体平台,开设海外社交媒体账号,以图、文、视频等融媒体,生动、立体、全方位地展示中国城市形象。
第五,拓宽“交往视角”,实现“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双向奔赴。要用好已经建立的全球城市论坛等平台,依托我国与外国缔结的2950对友城关系,多走动、多交流、多对话。我在出使英国期间,曾多次举办中国城市的推介活动,增进外国民众对中国城市的了解,减少外界对中国的“认知赤字”。同时,我们也可多邀请外方各界人士来华参加城市主题论坛活动,打造更具吸引力、知名度,更可持续的城市品牌,在国际传播工作中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
人们常说,视角决定格局,视角越宽阔,格局越博大。我希望“五个视角”对大家探讨加强城市国际传播有所帮助。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开创中国城市国际传播新格局共同作出努力,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作者为中国前驻英国大使,本文为作者在第三届中国城市国际传播论坛上的主旨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