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翻译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2024-04-01 01:36周稳荣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3期
关键词:包公文科译文

田 华,周稳荣,李 玲

(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阜新 123000; 2.安庆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安庆 246003)

推进“新文科”建设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1],《新文科建设宣言》明确提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文科人才[2]。202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当前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理应在实现新文科人才培养目标上发挥重要作用。“课程思政中的‘思政’贵在彰显价值塑造之意蕴”[3]。与传统的思政教育相比,新文科背景下的思政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使其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翻译作为一门重要的文科课程,承担着文化传播的重要任务,课程思政建设十分必要。近年来已有学者展开翻译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代正利[4]认为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具有积极的现实价值和时代意义并探索了融入思政的四种策略,但研究的系统性有待提升。高芸、宋寅[5]探讨了中医翻译课程的思政建设,通过挖掘中医翻译译论、译例等思政资源,确定思政教学内容,并从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三方面探讨教学设计,但对教学活动的划分比较笼统,缺乏具体的应用实例,教学评价阐述不够详细。邓江雪、谢婷婷[6]以国家意识培养为导向进行翻译课程思政改革研究,但只是在宏观上加以阐释,没有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建构,也没有探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具体实践和占比,研究的精细程度需要提升。纵观对翻译课程思政建设的现有研究,往往侧重教学环节中的某些方面,缺乏系统性,涉及的教学案例较少,教学评价不够具体。本文的研究试图解决这一问题。

一、新文科背景下翻译课程思政全面系统建设的意义

首先,新文科背景下的翻译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讲话中提出,“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翻译是中外交流的桥梁,翻译课程的思政建设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感召力。

其次,新文科背景下的翻译课程思政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翻译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语言、文化、历史、社会等多个领域,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关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翻译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科学课程,不仅培养学生的翻译技能,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以适应社会的多元化需求。

再次,新文科背景下的翻译课程思政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教育要求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转变。翻译课程作为一门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能够通过思政建设推动课程的内涵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我国高等教育的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新文科背景下翻译课程思政全面系统建设实践路径

本次研究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英语专业 2020 级78名学生为受试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实验组,每组39人。两组的翻译课程由同一名教师讲授,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进行课程思政全面系统建设实践。

(一)翻译课程思政建设前测

本研究依托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对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性进行调查。参考刘诗含[7]的课程思政实效性评价指标,自行编制了《翻译课程思政建设调查问卷》。该问卷包括对翻译课程思政的认知情况、对翻译课程思政的情感态度、对翻译课程思政内容评价三个维度共16道题。问卷采用莱克特1—5级量表计分。答卷完成后,运用SPSS version 17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结果表明对照组与实验组学生对翻译课程思政的认知情况、对翻译课程思政的情感态度、对翻译课程思政内容评价前测双尾t检验P值即显著性概率分别为 0.850、0.725、0.066,均大于0.05,说明两组并无显著性差异。

(二)建设实践

教师对实验组学生的翻译课程进行思政建设,过程如下。

1.确立翻译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新文科背景下翻译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翻译知识和技巧,并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2.精选翻译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新文科背景下翻译课程思政要增加育人的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翻译当代中国故事,树立正确价值观。翻译作为一项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必然涉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价值观差异。在翻译课程中,要使学生理解当代中国,讲好当代中国故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是中国话语体系的集中体现。响应“三进”工作,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英版引入课堂,作为翻译课程思政的重要素材,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引导,推广标准的中国话语英译文,讲好当代中国故事。

其次,翻译中华传统文化故事,培养文化自信。在翻译课程中,教师布置中国典籍文本的英译任务,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培养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心和认同感。

再次,翻译地方文化故事,培养家国情怀。将辽宁省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课程思政素材,让学生分小组翻译成英文,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最后,学习视频语料,掌握多模态翻译中国故事的方法。收集各大平台、微信公众号、记录篇等宣传中国当代和传统文化之美与自然之美的英语视频作为课程思政素材,学习多模态的翻译策略,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3.改革翻译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新文科强调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入课程授课中,采用翻译工作坊、任务型教学、案例分析、对比教学等教学方法,构建以学习通智慧教学平台为依托的“课内+课外”“课堂+网络”“理论+实践”的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体如下。

(1)课前设置思政目标,布置翻译任务

教师利用学习通智慧教学平台,根据教学进度设置思政目标,发布《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华传统文化故事、地方文化故事的翻译任务。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一小组为一个翻译工作坊。每一个工作坊合作完成翻译任务,同时制作完成翻译任务的PPT,并将之与翻译任务的英译文一起提交到学习通智慧教学平台。

以地方文化故事“谭镇山故事精选”[8]中的“包公借猫”为例加以说明。谭振山是辽宁省深受民众喜爱的国宝级故事家,他的口头文学故事被收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公借猫”讲述的是宋仁宗年间有一条法令,人到60岁就被活埋。包公不忍心自己60岁的父亲被活埋,就把他藏在地窖里。一年西凉国的使臣送来五个怪物,宋朝的文武百官都不认识,受到了嘲讽。包公听从他父亲的建议去玉皇大帝处借御猫,识别出怪物为夜鼠。因而宋仁宗认为老人有用,于是废除了该法令。该故事的翻译可以让学生发扬尊重和爱护老人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课前教师将这个故事涉及的宋朝历史背景、孝道概念以及相关的传统价值观上传到学习通智慧教学平台供学生进行线上学习,以便更好地理解该故事内涵。课程思政目标设置为发扬中华民族尊重和孝顺老人的传统美德。同时把“包公借猫”故事上传到该平台,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为一个翻译工作坊,合作完成翻译任务,并将翻译心得制成PPT,上传到学习平台。

(2)课中探讨翻译策略,讨论思政内容

通过翻译任务的案例分析、对比不同小组的译文以及参考译文,探讨翻译策略,掌握翻译要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下面是“包公借猫”故事第一段及三个小组的三种译文。

包公借猫

传说宋朝年间,在宋仁宗当皇帝的时候,有这样一个法令:人一到60岁,家里人就得把他活理了。因为当时世上人口太多了,养活不了,认为年轻人有用,到岁数的人就没用了,老头老太太是干吃粮食不能干活,国家就下令不准养活了。所以,人一到了60岁就要被活埋,家家户户都弄得哭哭啼啼的,可谁也不敢违抗国法呀。

译文一LordBaoBorrowsaCat

It is said that during the Song Dynasty, when Emperor Renzong of Song was the emperor, there was a law that when a person reached the age of 60, his family had to take him seriously. Because there was too much population in the world at that time to support, young people were considered useful, but those who were old were no longer useful. Old men and women were only fed and could not work, so the country would not allow them to support them. So, as soon as a person reaches the age of sixty, they will be buried alive, causing every household to cry and cry, but no one dares to disobey national laws.

译文二JudgeBaoBorrowingaCat

Legend has it that during the Song Dynasty, when Emperor Renzong was in power, there was a decree: when a person reaches the age of sixty, their family must bury them alive. This was because there was an excessive population at that time, and it was difficult to sustain everyone. The belief was that young people were useful, but those who reached old age were deemed useless. Elderly men and women could not work and only consumed resources. Therefore, the country issued a prohibition against supporting them. Consequently, when someone reached the age of sixty, they would be buried alive. Every household was filled with sorrow and tears, but no one dared to defy the national law.

译文三TheStoryofBaoZhenBorrowingtheCat

According to a legend in the Song Dynasty, emperor Renzong issued a decree during his reign that whoever reached sixty years old had to be buried alive by his family because the population was too much to feed at that time. It was regarded that young people were useful, while the old man was unable to work but still needed food. That’s why the government ordered people to abandon the old ones. Therefore, as people reached their sixties, they reached their death. Every family and everyone was crying for the law but no one dared to revolt against it.

教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学生探讨译文:

①文化:标题中的包公即包拯(999—1062),是北宋名臣,其人其事,中国读者耳熟能详。包公的“公”为尊称。译文一标题中将“包公”译为“ Lord Bao”, “lord”是权力人物、显赫人物的意思,没有突出包公的廉洁公正。该标题为完整的句子,不符合标题结构。译文二标题中将“包公”译为“Judge Bao”, “judge”为法官。包公曾任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等职,用“judge”翻译包公的官职以偏概全。译文三从中国文化输出的角度,将包公音译为“Bao Zhen”,不足之处是没有在译文后加注对包拯进行简要介绍,以便让外国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廉文化。原文第一句中“宋朝年间,在宋仁宗当皇帝的时候”,三种译文均采用直译法。由于中国朝代很多,译文读者很难理解宋朝和宋仁宗所处的年代,此处应采用增译法将具体时间标出。

②结构:英语的主要特征为形合,一个句子中除主谓结构外,常有由关系代词或副词,连接代词或副词等连接的从属结构以及非谓语动词、介词短语等,构成以主谓结构为主干、其余成份为枝干的层级结构。汉语的主要特征是意合。汉语句式多样,无主句、省略句、松散句等经常出现,小句与小句相接,呈流散型。汉译英时对流水句要进行断句,若干个短句合并成一个长句,保证结构的严谨性。三种译文都用了连接词。原文第二句由六个小句组成,三种英文都进行了断句。原文最后一句译文一把它合成了带有分词结构的句子,结构更加严谨。

③语法:将原文译成英文后,还要检查一下语法的正确性。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三种译文的语法错误。以译文一最后一句为例,句中“as soon as a person reaches the age of sixty, they will be buried alive,”从句主语“a person”和主句主语“they”不一致。故事发生在北宋年间,所以时态应该用一般过去时,此处应改为“as soon as people reached the age of sixty, they would be buried alive”。

④词汇:词汇的选择要结合文体和上下文语境,同时避免重复。如原文最后一句“哭哭啼啼”不仅表达了哭的含义,而且有声音的意象,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人们抽气哭嚎、无可奈何的神态。译文一译为“cry and cry”,译文三译为“cry”。“哭哭啼啼”译为“cry”比较宽泛,不够具体。译文二译为“was filled with sorrow and tears”,描述了悲观的状态,没有突出神态。此处将其译文“weep and wail”,更加形象具体。

总结翻译地方故事的翻译策略:首先理解和传达地方故事涉及的中国文化和价值观。因而查阅和学习文化背景知识至关重要。其次熟知中英之间的语言差异,进行适当的增补和删除,平衡译文的忠实性和可读性。然后注重语法的正确性以确保译文的流畅性。最后翻译并不是逐字逐句翻译,而是要结合语境选词。

课中讨论以下问题:什么是孝道?为什么要孝顺老人?如何发扬孝道?

(3)课后拓展思政实践,升华思政内涵

课后基于学习通智慧教学平台以及微信公众号、记录片如“中国范”、“你好,中国”、“四季中国”等中英文双语视频,重构中国元素知识点、重拾优秀传统文化,掌握多模态的翻译策略,同时开创翻译“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参与中国故事翻译比赛,开展相应的英文情景剧翻译、表演和微视频制作。

课后写一个有关孝道的反思日志,然后表演包公借猫故事。

4.翻译课程思政多元评价机制

翻译课程思政的评价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从评价方式、主体、内容、考核目标四个维度进行完善。首先,将线上评价和线下评价相结合。其次,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包括机评、生生互评、师评和自评。再次,实现评价内容多元化,包括在线学习、单元测试、小组合作、翻译工作坊任务、课堂表现、反思日志以及期末试卷等。最后,实现考核目标多元化,包括翻译知识、翻译能力、协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态度、学生人文素养、价值取向、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外传播力等。详见表1。

表1 翻译课程思政考核方案

三、翻译课程思政实践效果

(一)翻译课程思政建设后测

采用与前测相同的问卷,一学年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后测,运用 SPSS version 17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对照组与实验组学生对翻译课程思政的认知情况、对翻译课程思政的情感态度、对翻译课程思政内容评价后测显著性概率均为0.000,说明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此可知,经过一年的翻译课程思政建设,实验组学生对课程思政内涵和重要内容了解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认为在翻译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具有重要意义。翻译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很好地促进了实验组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提高。

(二)访谈

课程结束后,访谈了实验组学生。84%的学生认为在翻译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很重要,有助于价值塑造。92%的学生认为通过翻译《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提高了用英文讲述当代中国故事的能力,坚定了自己的社会主义价值观。83%的学生认为翻译提高了用英文讲述中国地方故事的能力,培养了家国情怀。他们表示通过翻译《谭镇山故事精选》和《满族民间故事》,了解了本地的风土人情和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园。82%的学生认为翻译中国典籍文本对对外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有帮助。一位受访者表示“通过翻译中国典籍文本,理解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具有的普世价值,十分自豪。”85%的学生认为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自主学习,课程思政能力得到提高。85%的学生对课程思政改革满意。

四、结语

本文通过综述课程思政和新文科建设,阐述了新文科背景下翻译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在新文科背景下翻译课程思政实践中,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培养文化自信等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翻译课程思政内容主要包括:翻译当代中国故事,树立正确价值观;翻译中华传统文化故事,培养文化自信;翻译地方文化故事,培养家国情怀。在翻译教学中采用翻译工作坊、任务型教学、案例分析、对比教学等方法,构建以学习通智慧教学平台为依托的“课内+课外”“课堂+网络”“理论+实践”的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采用多元评价机制,强化思政育人效果。翻译课程思政将翻译教学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培养具有高度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翻译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包公文科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包公断案故事之巧断偷吃鸡蛋案
送《包公家宴》,享德育大餐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译文摘要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包公”坐堂
I Like Thinking
孙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