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长梅
站在岁月的岸回首过去,竟然只需一瞥就望到了头。当春风又绿江南岸时,我也真正开始在江南扎根生长。在木犀的芬芳中,剪一段岁月的流光,它已然成为记忆中最淋漓的绽放。
一、遇见——人生只若如初见
人生的路口有那样多的转角,最美妙的转角之一是遇见了一群意气相投的人。我一直按部就班地工作,忙于一日三餐、四季冷暖,每天过得兵荒马乱。直到2013年9月,学校成立了教师专业发展团队,我遇见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遇见了导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王其华。
杨绛说,读书好比串门儿。我跟随团队的脚步开始海量地阅读,边边角角随处写下感想、反思。床头柜上、包里,都准备了日记本,随时准备记录突发的灵感。书渐渐多了起来,书架添了一个又一个,叫来儿子帮忙抬书架,他说怎么那么重?我微笑:这是知识的力量。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读着读着,忽然发现,初时的推荐阅读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串的门儿越来越多,越串门儿越觉得自己浅薄,越浅薄越想去串门儿。阅读真的具有延展性,它会牵引你走向你需要的文字,从中找寻力量。
初写文,就像走进大观园的刘姥姥,只敢看不敢动,半天才能挤出几句,还不如她的“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每到此时,我就用作家王尔德的话安慰自己:我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去掉一个逗号,到了下午的时候又把它放回去。
夏有彤云,蔚然成风。在导师的鼓励下、团队小伙伴的激励下,我的第一篇文章发表在一本期刊的卷首语上。这篇文章点燃了我迟来的热情,我迷上了写作。课间10分钟,我会赶到办公室敲一段话,三个课间敲出来一篇千字文;晚上猫在阁楼上写一篇叙事到凌晨四点多,睡一个多小时再起床上班;拖地时、做饭时、等红绿灯时……脑袋里都是文字。不到一年的光景,发表了8篇文章,最爱的《师道》《班主任》等杂志上出现了我的名字。
数学课上,我不再追求题海战术,更重要的是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亲其师,信其道”,孩子们和我如朋友般亲密,数学课堂上经常是孩子们指点江山。下课后,班级中的学困生会跟在后面问:“下节是不是数学课啊?怎么这节课那么短?”我成了孩子们心中最喜爱的老师,几个调皮的孩子不再喊我老师,而改唤“小张”,还颇为自得地解释:这个称呼代表着认可和亲密。写作的过程促进了教学观念的转变,我不再固执地追求高分,而是关注学生长远的发展,和学生的关系也日益趋向良好。
二、嬗变——春到人间草木知
2014年的夏天是生命中最难忘的夏天,因为教师交流,我将离开学校、离开团队。其实交流的学校是县城最好的学校,东临环城河,西毗闹市区,既拥有无限好风景,又满是人间烟火气。然而,正在努力生长的时候,怎会愿意离开植根的土壤?即便万分不舍,也要全力拥抱新生活。在新学校,我将写作和实践也从钟爱的叙事转向数学专业的思考和落实。
如克莱因所说:数学是一种理性的精神,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美的程度。现实中,很多学生觉得数学学习很难,甚至会害怕、逃避数学学习。为了让学生亲近数学、拥有理性思维,我进行了很多尝试。
童话课程让我重新思考,童话只是诉说给儿童的话吗?其实,更像是成人讲给自己听的故事。童话中的简单和美好是成人的向往和追求,是每一个人心底的花田。数学课上,我结合教学内容融入童话,给孩子们写数学童话,带着他们一起写。
数学绘本课程打开了学生数学阅读的大门,他们对数学学习投入了最大的热情。栩桁的《小蜗牛爬井》问题,图文并茂,堪称精品;谨沂的《找规律》问题通过长颈鹿和小鸡的对话,让大家头痛的找规律变得可爱无比;明谏的《三只小猪》画得惟妙惟肖,小猪数学家神奇俏皮……儿童的潜力永远是无法想象的,在绘本课程中,数学粲然成花。
数学诗歌课程让理性浪漫了四季,古诗词与数学看似天涯相隔,实则可以碰撞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火花。在传统诗词中,数学让春的绚烂、夏的葱茏、秋的静美、冬的盛大拥有了不同的意境和视角。
数学还被赋予了更多的新元素,如数学步道、数学戏剧等。儿童数学的天空开阔了许多,数学教育承载着思想和文化,化成了学生真正的核心素养。我的课题研究也从县级个人课题到市级、省级规划课题,一路繁花似锦。
三、燎原 ——一点光明远更开
2016年,我被教育局聘为县城教师发展中心的数学兼职研训员,两年后调回原学校。导师已经退休,我成了团队的领头雁,带领小伙伴们继续前行。
每个周二晚上7:30是我们的线上“约读”时间,我们在这个自由的空间中分享、争辩、共享,从读教育教学专著到人文科学,包罗万象。大家会一起兴致盎然地听科学老师的分享:你知道蜗牛是雌雄同体的吗?你知道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可以达到两万多颗吗?你知道它的舌头上面有一排一排的小牙齿,所以又叫齿舌吗?英语老师眉飞色舞:我明天逮个来看看,那两万多颗牙齿在哪呢?数学老师很严谨,冷静地提醒:估计你数不了;语文老师满怀憧憬地说:得让孩子们写观察日记;美术老师跃跃欲试:不知道孩子们会怎么画两万多颗牙齿;音乐老师唱了起来: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往上爬……我们的共读跨越了学科的界限,实现学科知识交汇融通,无心插柳地进行了学科融合。博约相济,以文化人,我们看见了美美与共。
在教育局的安排下,学校成立了市级新教育实验工作室。作为工作室主持人,我以“三个一”读书活动为抓手:每天一文,每周一刊,每月一书,让阅读成为老师们的一种习惯。
2019年我申请到陕西支教,在那里度过了一学期的美好时光:和老师们研讨到月亮升起;带孩子们尝试更多的不可能;深入高度贫困村帮扶……千里之教最大的感悟就是更深切地体会到“以智者的眼光关照教育现象,以仁者的胸襟关怀教育民生”的深意。
马克·吐温说“历史不会重复自己,但会押着相似的韵脚”。在这相似的韵脚中,就像当初团队导师带领我一样,我现在也满腔热忱地带领小伙伴们读、写、研,一个个青年老师肆意绽放着自己的才华,对教育充满期待,对教学充满信心,大家在日复一日中快意生长。“尺码相同”的人最终一定会不计风雪,春风桃李再相逢。
四、采撷——满架蔷薇一院香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回首过去,似乎看到浅浅的日光透过黛蓝的云层,冲淡了曾经的怀疑和怯懦。2022年,又经历了一次离开,从苏北到了苏南。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再次和一所静雅和美的学校相遇。这所学校焕发着青春的朝气,氤氲着浓厚的教研氛围,从“乐雅”的校园文化就可以预见未来的教育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和让人期待。
我成立了个人校级数学工作坊,加入了课程中心团队,和数学组的小伙伴们一起探究数学教学,仿佛回到了多年前那个团队。我把“约读周二晚上7:30”的传统继续推行,一群新的伙伴在古都金陵一起相约同行,书写各自灿烂的教育华年。我坚信,今天种下一棵苹果树,有朝一日一定会结出果实,掉到另一个人的头上。
在我看来,教育事业的动人之处还在于专业的自我认同,在于传承和发展。行走在教育的路上,从一个被别人照耀的人到成为一束光、一股力量,照亮、温暖和影响一路遇见的人;携带着教师专业发展的“吉祥三宝”——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在过年的十年中,我完成了生命中最有分量的转身。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世界上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的就是时间。从容为师,一路播撒,已经成了一种信念。每一次的遇见和离开,都是生命结绳上的一个绳扣。时光款款而过,生命的原野因一个个俯身耕耘的日子熠熠生辉。仰望星空行走时心素如简,不错过每一天的生長,不陵节而施,滋养出更有质量的生命,生命中的每一个阶段都将是岁月中最动人的注脚。所有的希望和等待,终将在奔赴与执着中变得辽阔而高远。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小学部)
责任编辑 成 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