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针灸大成》上星穴的应用规律*

2024-03-30 17:22付中应展立芬
光明中医 2024年5期
关键词:针灸大成上星督脉

付中应 严 杰 展立芬

《针灸大成》是中国医学史上一笔宝贵的财富,由明代著名针灸学家杨继洲在《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和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精心编撰而成[1]。全书涉及理论探析、经络、穴位、刺灸法及临床医案等,内容详尽,叙述全面,在针灸学界及中医界威信颇高,得到了众多医家及学者的关注和研究[2]。该文整理了《针灸大成》中关于上星穴的文献资料及临床运用要点,以期为临床的疾病治疗提供参考,并借此探究上星穴的临床新运用。

1 上星穴定位

上星穴首见于《针灸甲乙经》,为督脉腧穴之一,《针灸大成》记载:“上星(一名鬼堂)神庭后入发迹一寸陷中,容豆”。因此,上星穴的腧穴定位与《经络腧穴学》[3]取穴方法一致,即前发际正中之上一寸。

2 刺灸法

2.1 艾灸操作《针灸大成》提出了针灸操作的多种方法,其中包括:①针刺和灸疗的力度取决于患者的身体状况,针刺的力度可以按照“二分”“三分”和“八分”来划分,而灸疗的力度则可以按照“五壮”“七壮”和“七七壮”来划分;②杨继洲强调,头面部的腧穴、督脉穴和井穴,应当避免过度施灸。《针灸大成·穴有奇正策》记载:“灸不可过多,多则不免有肌肉单薄之忌”都有相关的论述;③重点要根据患者的症状、腧穴的特征以及腧穴处的肌肉和皮肤的状况来选择适当的灸疗方式;④重点强调采取补泻的方式,例如《杨氏医案》中的“九阳之数”“六阴之数”和“开阖八法”。

杨继洲认为,针对风邪所引发的疾病,应当采用“宜灸不宜针”。《针灸大成·行针总要歌(聚英)》中提出“庭星会前一寸斟……神庭星前发际寻”等方式,以此来调节针灸的疗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针灸大成》指出,灸量因穴而异,但灸头项时,最多只能灸七壮。《针灸大成·穴法》里有“灸三壮,不宜多”。因此,对于上星穴的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和刺激量。

2.2 针刺操作《针灸大成·穴法》提出:“上星穴的针刺法较轻较浅,刺激量较小,可以采用细棱针,以泄诸阳热气,灸三壮,但不宜过多;大多数人会拔气而上,目光不清”。“针三分,灸三壮”源于《灵枢经》,其中的三分指针灸的深度,灸三壮,即将手搓成的艾炷放在穴位上点燃至烟尽无热,重复3次。“三分”“三壮”均为刺灸法中较为轻微的刺激量,究其原因,主要因为上星穴为督脉穴且位于头顶,阳气较旺,稍稍刺之,则气至而效达[4]。

综上,《针灸大成》对于上星穴的针刺及艾灸的操作手法、刺激量并不是单一、固定不变的,根据疾病的病性随症而用,体现了杨继洲“随证变通、治法异人”的学术思想,提示在临床中使用时,要掌握穴位、针刺及艾灸补泻方法,随证灵活运用。

3 临床运用

3.1 总论上星穴为督脉穴之一,为临床常用穴之一,督脉为阳脉之海,总领一身阳气。上:向上,指人审思事物时睛目上视的样子;星:星点,黑夜之中的光明;是指在上升的过程中看见光明,此穴意指流经督脉气血在此处逐渐升腾,阳气向上升发;上星穴又名鬼堂、明堂及神堂穴,三者名意相近,指此穴的流止通行之气血为天部之气[5]。《针灸大成》对上星穴的主治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主要包括神志疾病、头面五官疾病及其他内科疾病等,当代在此基础上,也对上星穴的临床运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通过试验数据、统计分析,丰富了上星穴的运用范围。

3.2 各论

3.2.1 头部疾病上星位于前发际上一寸处,根据“经脉所在,主治所在”,上星穴可以治疗头面相关疾病,如头肿、脑痛。《针灸大成·头面门》提出头肿与脑痛均可用上星穴;此处“头肿”,主要是指头部昏蒙,出现的一种肿胀的感觉,上星穴位于督脉,引督脉经气上达头顶,故对于头部疾病,刺激该穴可以疏通经气、通达阳气。《针灸大成》曰:“头风目眩,刺效复发,复针后穴:风池上星三里”,这是由于邪风窜入经络,寒邪入经,致使冷证再发,从而导致头风头痛、眼目眩花,针刺上星、风池等穴可引阳热入经,驱寒散邪。

杨雅慧等[6]采用平衡补泻的方式,通过百会和印堂,以及四神聪、风池、完骨和天柱,有效地治疗髓海空虚所引起的脑鸣症状。

3.2.2 目系疾病上星穴位于前发际上一寸,临近眼部,督脉过头面中线,与目有相连之处,故此,目系疾病采用上星穴治疗具有一定疗效,但对于近视等,其作用稍差于眼周穴位,如睛明、四白、瞳子髎等。

《针灸大成》载:“中风头皮肿、眼睛眩晕、发热、目睛疼痛无法远视,可以采用上星针灸治疗”;《针灸大成·耳目门》记载:“眼睛会变得红赤”;《针灸大成·续增治法》指出,肝气实、风热、痰热、血瘀热、血实气壅等症状,可以通过针灸治疗来缓解。《普济方针灸》指出,针刺上星穴可以宣热泻阳,使上冲头目之气得到缓解释放,即“宣泄诸阳热气,无令上冲头目”,上星穴为天部气血流过之处,以泻法刺之,可宣泄过剩之阳热,杨继洲主要将上星穴用于目赤、目眩虚及目疼,通过针刺上星穴,达到泻热解郁的作用。

林志辉等[7]用开导补法于上星及双侧太阳处行大角度、强刺激、高频率补法,并配合补益穴能够明显改善患儿视力、视觉诱发电位及潜伏时间,能有效改善由儿童弱视证属肝失疏泄、脾失健运的视力状况。

3.2.3 鼻系疾病《针灸大成》对于上星穴在鼻系疾病的应用中描述较多,如:“鼻窒不闻香臭:迎香上星五处禾髎;鼻流清涕:上星人中风府”;《针灸大成·鼻口门》记载:“鼻塞、衄血;鼻窒不闻香臭:迎香上星五处禾髎;鼻流清涕:上星人中风府;头风鼻渊,上星可用(灸二七壮)”;《针灸大成·治病要穴》记载:“上星,主鼻渊,鼻塞,息肉及头风目疾”;《针灸甲乙经·腧穴重辑》曰:“鼻鼽衄,上星主之……鼻衄不止”;《玉龙歌》云:“鼻流清涕名鼻渊,先泻后补疾可痊,若是头风并眼痛,上星穴内刺无偏”;《百病辨证录》云:“人有鼻流清涕,经年不愈,是肺气虚寒”。过敏性鼻炎的发生可能是由于肺部的气血亏虚,导致卫阳失衡,从而使得风寒邪气得以侵袭,这一病理过程可以归结为“虚、寒”[8]。因上星穴为阳脉之海经穴之一,能调整一身阳气,调节气血循环,故而具有升阳降浊、通鼻利窍之功。督脉与目系及鼻系相连,因此督脉腧穴在治疗头面五官疾病,尤其是鼻系疾病时具有独特优势,临床多用于过敏性鼻炎、鼻衄等。

《针灸大成》提出,当患者出现流涕而无法闻到香臭时,应当采取泻法进行治疗;“俱得气,补”是一种治疗流涕、鼻塞等疾病的有效方法,即在病证属实的情况下采用泻法,而在病证属虚的情况下则采用补法。

基于《针灸大成》中提到的运用范围,临床中对于上星穴配伍其他穴位治疗鼻系疾病进行了研究和叙述,为文献资料提供了临床实践依据。潘伟滨等[9]采取上星加迎香、印堂、神庭、鱼际,使用擦法,经过马应龙麝香膏治疗过敏性鼻炎,有效性达到了51.61%,而复发率仅有46.15%,疗效高于对照组,证实了上星穴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性;郭少武[10]通过在上星穴、迎香、印堂和风池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1 mg和利多卡因注射液1 ml,并结合维生素B12穴位注射,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显著,总有效率达到了86.7%;潘良等[11]在治疗慢性鼻炎时,采用了针刺和麦粒灸疗法,并在上星、承灵、迎香、口禾髎、下关、列缺、合谷、丰隆和冲阳进行了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刘建党等[12]的临床治疗方案中,何芙蓉等[13]针灸上星、印堂、合谷、迎香等,有助于改善特禀质变应性鼻炎患者的鼻痒、喷嚏等症状,同时,还能有效地改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病情,从而提高患者免疫力,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安杨等[14]采取了上星穴隔药饼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方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变异性鼻炎的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而且没有出现任何复发或加重的情况。汪文涛[15]采取上星、孔最行针刺泻法治疗鼻衄效果立竿见影;周立华等[16]选用上星、合谷、印堂治疗鼻衄,属肺肝胃火盛者效果甚佳。现代西医机制证实了上述诸穴可在刺激时反射性地引起鼻腔内黏膜血管的收缩, 能缩短血管破裂部位凝血所需的时间。

3.2.4 神志疾病脑为元神之府,主生命活动和精神活动。根据腧穴“经脉所在,主治所在”的近治作用可知,上星穴可以治疗神志疾病。《针灸聚英·头眩》认为:头眩是由于痰挟气而引发,虚火上升所致。上星穴是一个重要的穴位,其位于头部,是督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用是调节阳气,并且与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等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针刺上星穴,可以有效地改善癫疾患者的症状,开郁导滞,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脑为髓海、元神之府,督脉入属于脑,汇聚全身脏腑经脉气血以濡养脑窍元神。位于督脉上的第23个经穴,鬼堂穴,是《针灸大成》孙思邈十三鬼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临床实践中,被用于治疗癫狂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同时又为醒脑调神要穴之一,能通行督脉神机。另外,百会透刺上星, 既平逆髓海逆乱之气, 又平调一身之阳气, 调理脏腑功能,驱邪扶正,清头健脑。

据研究发现,针灸上星和百会是治疗中风偏瘫的主要穴位,其有效率高达96.6%,表明这2个穴位能够有效地安抚心神,调节经络,从而发挥出显著的治疗效果[17,18]。孙文华等[19]的川芎嗪注射液在上星和百会处的穴位注射可以有效地改善脑血栓患者的症状,并且血液流变学指标也得到了显著改善,这一发现为临床治疗脑血栓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3.2.5 情志异常疾病《针灸大成》中没有明确论述上星穴在情志疾病中的运用,在《针灸大成·心邪癫狂门》中提到了“癫疾”使用上星穴。现代临床试验赋予了“癫疾”更多内涵,其中包括情志异常。另外,上星穴又名鬼堂穴,属于阳脉之海,郁证、狂证等癫疾多由于阳气内闭,不得外达,进而导致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出现忧郁、焦虑等情志病变。故此,上星穴在治疗情志疾病方面可以充分发挥疏通气机、调畅心神、达阳开郁的效果。

上星穴多用于治疗脑卒中后情志的改变,如焦虑、抑郁等。盛国滨等[20]运用扬刺鬼堂穴技术治疗脑卒中后的焦虑症状,相比传统的针刺疗法,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改善其日常生活质量;杨俊华等[21]平刺上星、百会、印堂等穴位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心血管疾病伴发的抑郁症状,而且还可以为心血管疾病伴发抑郁的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从而大大拓展了治疗的范围。

3.2.6 其他《针灸大成·疟疾门》中提到了疟疾的危害;《针灸大成·针灸直指》提出,在治疗疟疾之前,应先确定病因,然后再进行针刺治疗。对于头痛严重的患者,首先要刺激头部上星和百会,以及两侧额头和眉间出血。《素问·寒热病》和《证治准绳·杂病》都提到了“振寒”这一病症,指的是由于寒冷而引起的颤抖。当感到寒冷时,人们会出现全身颤抖的症状。振寒是一种病症,其发生与寒战有所不同,因为阳气不足,卫外不固,从而导致皮肤受到寒邪的侵袭,正如《灵枢·口问》所说:“阴气盛,阳气虚,故为振寒寒栗”。疟疾是一种由于感染疟疾病毒而引起的疾病,它会导致人体出现寒战、发热、头痛、汗出和休克等症状。这种疾病通常会在人体内部和外部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出现临床表现。刘立公等[22]对古籍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艾灸治疗疟证对以督脉穴、膀胱经穴等背部腧穴进行刺激,督脉为阳脉之海,汇聚人体阳气,以阳制寒,故寒可去,体可安,上星为督脉穴,可汇聚督脉阳气,刺之可引动穴内经气,使得阳气流行顺畅,运行周身,可制寒补虚调营卫,阳气旺盛、营卫想和,则邪去正安。上星穴治疗疟疾振寒方面无确切临床实践资料支撑,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究。

4 小结

据西医解剖学研究,上星穴属于督脉,位于头顶的正中央,距离发际约1寸,它的深层组织由额动、静脉和颞浅动、静脉以及额神经组成。具有宣通鼻窍、清头健脑、明目、祛风、止血除衄、安神之效。治疗范围广泛:①“经脉所在、主治所在”指出,上星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它能够治疗各种头面部的疾病,包括前额部疼痛、中风后焦虑抑郁等,其应用范围极其广泛,而且能够提供多种不同的治疗方法。②“视不明”的弱视是一种眼科疾病;阳热内蕴之眼红。阴虚内蕴之眼干。③鼻部疾病包括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④研究表明,该药物可以治疗疟疾,但是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文献记载,需要更多的研究和验证。

《针灸大成》在该穴的操作上提倡:①根据病性灵活选用适宜刺灸方法;②在刺激量上,提倡轻而浅,灸不过三壮,针不过三分。现在临床实践在经典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针刺手法,将扬刺法、麦粒灸运用于上星穴,在某些特定疾病中也收效甚佳。上星穴采用扬刺法治疗卒中患者的焦虑障碍方面疗效确切,该穴水针疗法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脑部血流动力学指标,本穴隔药饼灸疗法、针刺配合麦粒灸疗法治疗变异性鼻炎效果显著,这些治疗思路和操作手法都为临床中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作为中医特色疗法,针灸在临床使用中具有明显的特色,是开启中医药宝库的钥匙,针灸基于经络、腧穴、以及一定的操作方法来达到治疗的作用。除上述治疗作用外,上星穴的适用范围及操作方法有待进一步探究,从而扩展诸多临床疾病的治疗方法和思路。

猜你喜欢
针灸大成上星督脉
你的家乡“上星”了吗
《针灸大成》治疗泄泻浅析*
《大考》《麓山之歌》《和平之舟》二轮上星
龙氏手法结合头颈部督脉电针治疗落枕的临床观察
从督脉论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理论探讨
《针灸大成》治疗赤带的经验浅析
《针灸大成》中列缺穴临床应用规律探析
广电总局审核尺度持续加紧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
金鹰纪实频道上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