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茶主题晚会谈普通高校美育教育的创新路径

2024-03-29 22:30梅一枝
福建茶叶 2024年2期
关键词:文艺晚会晚会艺术作品

梅一枝

(浙江农林大学团委,浙江 杭州 31130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就是我们在文化领域中的目的。”高等教育作为人类成长路上的重要一站,肩负着文化教育的重任、文化传承的使命,要通过高等教育的课堂让学生在走出校园的最后一站中建立较为完善的文化素养以及正确的价值观。201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可见美育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占比逐渐提升,浙江农林大学作为普通高校中的农科类专业院校,仅设置艺术设计学院,未包含音乐舞蹈艺术,那么如何将艺术教育全面贯彻落实到每个学生,如何提升他们的艺术审美,如何将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呈现出来值得我们深思。艺术活动、文艺晚会的举办对美育作品的孵化以及学生美育素养的提高都是至关重要的,笔者就一台高质量茶主题文艺晚会的举办谈谈自己的思考。

1 茶元素艺术作品可行性探讨

近年来,随着自媒体的蓬勃发展,优秀的艺术作品、新颖的艺术形式在网络平台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出来,移动网络的发达使得大学生接受艺术熏陶的方式越来越多。作为一所具有2万多学生的普通高校,如何举办师生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晚会,值得我们思考。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它反映出的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和礼仪。因此也不断产出优秀的带有茶元素的文艺作品,如《茶马》、《采茶灯》、《茶歌》、《大茶山》等,在茶艺盛行的浙江多次举办“茶歌会”,汇聚茶歌创作者和演出者一同以茶会友,以歌传情,共同寻觅“茶”与“曲”的故事。由此可见,从古至今“茶”是我们艺术创作的灵感,以“茶”为创作灵感的文艺作品越来越多。正是有这种文化与艺术结合的可行性,在普通高校中,让学生能够通过对作品文化的理解来演义作品,选择“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不失为一个可行的路径。

2 高校文艺晚会的创新

“创新”指创造或创立新的也有首先的意思,晚会的审美疲劳迫使创新迫在眉睫。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一个大学要想不被时代所淘汰,就必须时刻保持创新驱动力。美育作品的创新尤为重要,即便是一首老歌,采用全新的艺术手法进行包装便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更不用说是一台文艺晚会。

2.1 晚会主题的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提出“生态文明”相关理念。为积极贯彻落实该理念,浙江农林大学同年积极打造“生态育人 育生态人”大思政品牌,坚持传承与创新相融,通过着力实施五大育人行动计划,让生态理念融入“三全育人”改革各领域和“十大育人”体系各环节,贯穿学校思政工作各方面和人才培养全过程。与此同时,团委、艺术教育中心在品牌建设过程中举办首届生态美育文艺作品晚会,其中阿卡贝拉《生如夏花》对生命生长及自然环境的赞叹;生态服装秀中将可循环的材料制作成服饰在舞台上展示出来;朗诵《生态文明公约》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等其他的声乐、舞蹈、器乐等与生态元素息息相关艺术作品,将自然环境转化为生动的文艺作品,用绝美的舞台艺术使得观看的师生们建立生态意识,将生态种子根植观众心中。

往年晚会主题往往根据当下时间节点时该校的重点工作、主要成就、学生素养以及大环境导向来选择,往往紧扣开学、毕业、新年等主题。但能力和时间上的特殊性参与演出的学生往往非新生、毕业生,忙碌的毕业生们更愿意将宝贵的时间用在找工作上而非观看和参与母校的一场毕业晚会,所以晚会的观众很难在节目中找到共鸣。这次主题的创新,使同学能够更充分的了解学校、了解不同专业,而且节目涵盖了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内容,激发了观众观看的积极性、节目的讨论度,传递正确的学习理念,加强学生艺术素养。

2.2 晚会形式的创新

2023年,在原有基础上更加突破创新,将晚会主题从“生态”聚焦到“茶”。借助该校学科特色团委、艺术教育中心策划一台以“茶”为主题的生态美育文艺作品晚会,从茶叶的形态、生长过程;茶艺的缘由、步骤讲解;茶文化对后人的启示等角度编排、创作出9个紧扣主题的艺术作品,三个篇章分别以“茶韵、茶艺、茶文化”命名,包含民乐合奏、舞蹈、歌舞、合唱、服装秀等不同艺术形式,参演学生共计200人,要求组织观众观看,并对晚会进行现场同期声的录制。

该晚会不以常规晚会主持人的形象进行串场,而是以一个说书人的形式引出每一件作品,让观众在剧场沉浸式体验每一个作品所要传达的生态寓意,这也是一种表演形式的创新,而这类的演出效果是大银幕或者手机端观看无法比拟的。对于非专业院校而言,该说书人或者说古人的表演状态以及台词功底也需要有一定的积累,如此才能引人入胜,不自觉的将观众带入望茶的百态、品茶的清冽、悟茶的沉静的氛围当中去。说书人既是主持人,这个角色从数量上来说肯定无法与晚会中任何一个作品相比拟,但主持人对晚会节目节奏的把控、以及表现出来的涵养及谈吐会对整台晚会的可看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该人物由该校一研究生担任,他具备深厚的主持功底。该校专业的表演教师对主持朗诵团的学生进行专业的训练,以传帮带的训练理念,使得团队具备连接、传递、成长的优良传统。在该晚会中,主持人有着很好的主持功底也具备了优秀的表现能力,使得本场晚会的使节目衔接更加紧凑,观众欣赏情绪更加连贯。

学校该台晚会的顺利举办,毋庸置疑的是该校具有这方面的学科优势,期间联动该校的茶学与茶文化学院的专任教师加入晚会筹备组,双方的艺术教师就晚会内容多次座谈讨论,将晚会的主题性以及呈现形式反复钻研,通过艺术专业教师对艺术作品的加工与打磨,呈现出一系列既紧扣住生态与茶的主题作品,成功孵化出一台具艺术特色、生态特色、农林特色的高质量高水平晚会。

文艺作品在发展过程中的推陈出新就是创新的一种,该校晚会的创新是一种主题与形式的转变,一种艺术与学科的融合,一种的传统思维的创造性发展。

3 高校文艺晚会的成功路径

“茶文化”作品作为优秀艺术作品的组成部分,呈现的视觉享受、历史意义、文化素养均被大众所推崇,所以“茶”主题文艺晚会的成功举办是必然的但又是极其不容易的。晚会主题选定、舞台演员选拔、舞美设计、节目衔接等方面都是需要考虑,一台晚会从开始筹备到演出结束往往耗时3-5个月,期间要不断修改,甚至推翻之前的重来,所以为了晚会的成功举办,达到美育教育功效最大化,思考再三提出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打造一台成功的晚会。

3.1 摸清学生特色,打造艺术团队

普通高校在招生上对艺术特长生并无倾向政策以至于作品排演时能选择的有艺术才能、演出经验的学生较少,选拔上来的人才水平参差不齐,训练、管理好队伍是专业老师要做的必要的入门工作。团队的建设和训练过程首要摸清学生特色以及艺术水平,每支队伍的训练都应量身定制,比如声乐队的训练应以建立正确发声观念、储备初级声乐歌曲为主,尽量在第一学期以学方法、看表演、快融入为主要目的,在第二学期逐渐在院级、校级晚会层面进行10人以内的声乐表演唱以此加强团队默契,提高演出水平,在大一打好声乐基础,树立正确歌唱理念。大二开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推动队内学生参与校级、市级比赛,增加大赛经验,拓宽自己的眼界,同时挖掘优秀人才独立负责校级晚会的声乐节目。大三时自主参加省级、国家级比赛,且在选拔优秀管理人才继任队长,对队内大一的学生进行基础训练,形成良性循环,并逐渐建立队伍文化,加强团队建设。

其次要加强全校艺术特长学生资源整合,非专业类院校中不仅仅校级层面有晚会需求,在学院层面也有着大量的节目需求,但因为学院层面学生基数小且没有专业的指导老师以及充足的经费导致学院艺术团存在学生自己小打小闹,选作品深度、厚度不够等棘手的问题。如此一来,学校层面就应该统筹考虑,整合全校艺术资源加强校院二级联动,将好的资源引进来,优秀的生源和作品从学院推到学校层面,形成资源共享的开阔局面。该校多年来实行的“绿雅课堂”就有资源整合的作用,将校园二级的艺术团统筹到一个平台进行公开的表演或者训练,其中可以选择与不同学院的艺术团之间的结合或者校院二级艺术团之间结合,在训练过程中有专业老师关注指导加强训练的专业度,引导学生提高专业知识而不是内部的自娱自乐不成气候,并且对参与课堂作业的队伍有效的二课积分,与他们的学分挂钩之后,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加强了队伍之间的联系,更完善了队伍的规模,也有利于老师发现更多优秀的艺术人才。

3.2 梳理学科特色,创造艺术作品

随着大众审美要求的提高,不仅要排演出符合大众口味的作品,更被要求打造出符合学校特色的作品。如此背景之下,老师要从学科中提炼出艺术元素将其转化为作品搬上舞台演出,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该校的二级学院下设“茶学与茶文化”学院,有茶学、茶文化两个专业,从古至今“茶文化”都有着浓重的艺术色彩,文献记载的有茶经、茶道,艺术家们为了歌颂茶叶清冽的姿态与其无数人赞颂的品质内涵创作出许多经典作品如艺术家周大风创作的《采茶舞曲》、福建名曲《采茶灯》、群舞《茶•飘香》等不胜枚举,在这个天然优势的支撑下,我们所举办的茶主题晚会中的所有节目都与茶相关,并且邀请学院专家对作品的文字以及表演形式进行充分的指导,使得在演绎茶主题作品时能够有更快地理解并且更好的诠释作品。

笔者思考再三最能够将学科与艺术相结合的种类也许是语言类节目,朗诵、小品、话剧都是有情境以及可以用语言呈现出来的,该校艺术团梵风话剧社排演一出话剧是以该校老师及优秀校友为人物原型,以该校上世纪80年代以来,科技助力“两山”理念发源地——安吉浑泥岗脱贫致富为故事原型,讲述校友“孙大林”毕业后扎根农村基层,一心服务“三农”,教师“秦志鹏”牺牲在科技扶贫路上的感人故事。该话剧登上浙江农林大学60周年庆文艺晚会的舞台,感动了当时在座的无数校友以及在校师生,这就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故事,这就是他们以后的学习楷模。这个作品的成功上演,学校领导看到了话剧的力量,希望在每年的新生入学时能够上演这出话剧,作为每一位新生的始业教育,“把荒山变青山、把青山变金山”的精神用艺术化的方式传承下去,让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如此一来,艺术作品是服务了学生的成长成才,提高了他们对本专业的认识,加强了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识别能力,而非一些专任教师口中的不学无术者。

晚会以及大剧的成功出演,验证了我们在节目选择上利用学校现有学科资源编排节目的可行性,打开思路,加强选材、选题的前期思考有助于提高节目演出时的观众接受度与关注程度,也能够让演员更容易代入角色,加强艺术作品的感染力,让作品焕发生命力,观众对作品的记忆更深刻受到了更强烈的熏陶。

3.3 熟知政策导向,制定激励政策

201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一文中要求各高校把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教学计划,每位学生须修满学校规定的公共艺术课程学分方能毕业。浙江农林大学应教育部要求,开设《声乐鉴赏》、《影视欣赏》、《舞蹈鉴赏》、《戏剧鉴赏》等艺术课程。得益于艺术教育普及度的提高,作为我校这类学科专业性较强的学校,学生的艺术素养及艺术审美能力近年来也逐步提高,除第一课堂所设置的学分外,我校还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拿到第二课堂的学分,该学分由不同模块组成,“文化活动”就是其中一个模块,每位学生都要拿到60个积分才能够换取相应的学分,观看晚会、参加文艺社团、参加比赛、参加讲座等等一系列活动都能获得积分,该积分制度不仅激励了一般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也为参加演出、比赛的演员们给与了一定的学分保障,让他们在进行自己兴趣爱好之余不会因为时间投入过多而造成自己学习成绩的滑落。为了完善第二课堂的积分制度,后续还设置了信用机制,对于签到、签退不及时或者故意赚取积分等行为会相应的扣除该生的积分,一旦积分过低也后台会更严格审核该生参加活动的权利。

对于非专业院校来说,艺术作品的产出是非常缓慢地,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有限,高年级学生的学业压力重,专业老师少,带队伍精力不足都是值得重视的问题。随着高校美育指挥棒的不断出台,非专业院校的师资配备、激励机制也不断的在完善。与其乱枪打鸟式的各队伍苦心钻研作品,凝心聚力地打造好每一台文艺晚会也许是一条不会错的正道,一来能够让学生在舞台上快速地成长,二来也能够让更多的观众受到美育的熏陶。从晚会中挖掘优秀主题作品,将其保留、提升作为每一届学生必学的保留作品,久而久之作品也就成了精品,塑造了一代人心中的白月光。

4 结语

至此,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已将舞蹈鉴赏、戏曲鉴赏纳入学生课程体系内,作为一堂必修课,使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艺术作品的熏陶,运用茶文化与艺术作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了解与茶文化相关的艺术作品如何品鉴、如何运用。也通过这一契机选拔更多具有茶文化素养的学生,在实际表演过程中能够将作品呈现地更切实。

普通高校中,校园文化活动是美育教育十分重要的载体,是高校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模块。笔者曾遇到学生舍弃课业奋不顾身投身到艺术创作当中去,当然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但举这个例子也是为了说明在校学生对文化活动的热衷程度是远远超乎老师们的想象,如此一来引导则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指导老师能够在作品创作之初给予一定的方向,明确目标,孵化出优秀作品绝对指日可待,反之以纯学生视角出发很可能会对故事解读不准确最终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啊!如此可惜之事多如牛毛,这也是师资力量不足导致的。

学校每年都会花大量的精力去举办一场或者多场文艺晚会,从确定晚会主题、排演作品、舞美设计看似是一连串行内的事,其中涉及到的可是演出的学生、行业内的老师以及最终观看演出的所有师生,如此大事决不能小看,一定要提前谋划,全年始终注重学校艺术资源的整合、坚持举办以学校特色为主题的晚会、不断推陈出新优秀的文艺作品,以上才是艺术作品具有吸引力、生命力、创造力的源动力。如此做来,美育工作落实到学生、老师每一人身上,口耳相传,耳濡目染地我们将身边的学生逐渐的领进艺术之门,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校园文化活动蓬勃的发展。

猜你喜欢
文艺晚会晚会艺术作品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普洱学院“我和我的祖国”新年文艺晚会暨新年致辞
试论电视文艺晚会中导演的创新能力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 90 周年文艺晚会在党的旗帜下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文艺晚会《千年之约》完美落幕
慈善晚会3
慈善晚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