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品”

2024-03-29 11:09刘致远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4年12期
关键词:次品利己升华

刘致远

“品”,依字形看,三“口”相叠,甚是有趣,有点让人琢磨不透,不知张口欲表何意。在我看来,品的三“口”,更像“无”的体现,有如蒙德里安的格子画,透过直角静观万物;又如封爵有公、侯、伯、子、男之分,“国以永存,爰及苗裔”。“口”中填入什么,就是何种品类和级别。

由此观之,物品分优劣,人品有上下,皆是“无之以为用”的反映。那么,人们为何要创造出“品”,要向这三个“口”中填入词语,进行分类与评价呢?

浅层观之,这是因为事物天然就有差异,通过“品”,人们可以区别人、物:海边拾贝,论品相则有好有次;处世交友,论人格则有优有劣。天生万物,各有其天性与毁伤,此为事实,不必回避,不必遮掩。“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无论人、物,我们总是向“上品”靠拢。以此往更深处挖掘,可知“品”实际上是“我”对外物的一种主观的情感,有着些许“利己”的味道。

文明初化,以贝为币,对品质好的偏向,实际上是对财富的追求。交友择亲,“无友不如己者”,偏爱品佳行优之人,这是因为与这种人交往,我们自身也能获得提升与愉悦,究其实质,亦是逐利于己。可见,“品”包含着我们对自己内心的潜在要求。那么,我们可否更进一步推己及人,反观自省,看看当我们孜孜不倦追求外物时,自身的内里是否也有这般品行?若是没有,能否“择其善者而从之”?若是有我们所厌恶的“下品”及“次品”,能否痛下决心,想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后“其不善者而改之”?当我们回顾本心,看看自己的那三个“口”装的究竟是什么,我们便从利己归复于本我,完成了“品”的第一次升华。

但歸复本我只是“从1到0”,最终还是要跨出新的“从0到1”的一步,才能实现自我发展与提升。面对世界,“品”应当以集体的利益、整体的成败作考量标准。相传吕洞宾得点石成金之术时,别人皆为一己之私利谋求,他却对“成金”的时限发问,不愿五百年后金变为石,为害后人。这是金石的品质之辨,更是思天下之利的品质的体现。在拾贝时是否想到将次品留与了他人,在交友时可否尽力匡扶“品恶”之人,而非单纯遗弃和厌恶;面对天下万物,心存“民胞物与”之思,以他人、他物之“下品”即我之“下品”的精神,精勤不懈,力求行实事以改变之,这便完成了“品”的第二次升华。

“品”作为白纸一张,一切皆由我所赋予。我们只有放下利己,回归本我,再迈出为天下着想的新步伐,才能使“品”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北京市八一学校高三(2)班】

◆点评

这篇作文从人事物的差异着手,思辨“品”的不同层面,写了“品”的两次升华,一为反躬自省,一为匡扶他人,表现出考生思维的深刻和缜密,行文颇具思辨力和逻辑性。论证时,信手拈来的引证例证,与观点水乳交融;而杂文笔法的采用,语言的老到、蕴藉,都让人击节。

【柴双政/供稿】

猜你喜欢
次品利己升华
“利己”二面
运用推理找次品
利他,是最高形式的利己
利他,是最高形式的利己
贪吃蛇升华记
“利己”二面
找次品
胡娟:奉献也是自我升华
巧妙找次品
找次品的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