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024-03-29 11:31
中国农业会计 2024年4期
关键词:权责风险管理资金

赵 亮

(作者单位:江苏苏商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在21 世纪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其产品和服务质量,还与其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紧密相关。近年来,一系列财务丑闻与企业倒闭案例凸显出企业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许多企业在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皆存在问题,对企业经营产生了威胁。为此,深入探讨并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维持公众信任至关重要。

一、企业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一)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务信息报告滞后

财务信息报告是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时效性是财务信息的一项核心属性,关系到信息的价值和决策效果。但目前,许多企业的财务信息报告存在明显的滞后性。首先,技术手段的限制是导致报告滞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许多大型企业采用了先进的财务软件,但中小型企业仍然使用传统的手工或半自动化方式进行财务数据处理。这不仅使数据整理和汇总过程变得缓慢,而且容易出错。其次,部分企业的内部流程复杂,影响了财务信息的处理速度。例如,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审核和批准的财务数据,会因为沟通不畅或决策瓶颈而导致报告滞后。最后,企业文化和管理风格也会导致财务报告滞后。在一些企业中,财务信息被视为高度机密,只有少数高层管理人员可以接触。这使得财务部门对外部公开信息持谨慎态度,从而延迟了报告的发布。

2.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资金是企业经营的生命线。然而,许多企业目前在资金使用上存在明显的低效现象。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意味着企业不能充分发挥其资本潜力,导致机会成本增加。首先,决策机制不完善是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许多企业没有明确的资金使用计划和预算制度,存在资金随意使用和浪费的现象。其次,资金流动性管理不当也会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企业往往过分关注长期投资,忽视了流动资金的管理,造成资金周转不灵、资金闲置或短期资金紧张[1]。最后,投资决策失误也是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一些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过于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风险和回报,将资金投入低效或风险较高的项目,造成资金整体使用效率不高。

3.财务风险管理不足

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是适当的管理和控制可以最大化地降低其影响。然而,许多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上存在不足。首先,缺乏风险意识是导致财务风险管理不足的主要原因。在许多企业中,风险管理被视为次要问题,而更多的注意力被放在日常经营和销售活动上。其次,缺乏专业的风险管理团队和工具也影响了财务风险的有效管理。尽管一些大型企业已经建立风险管理部门,但中小型企业往往缺乏这样的资源和能力。再次,企业内部信息不透明也增加了财务风险。当企业内部的财务数据、经营活动和决策过程缺乏透明性时,很难及时发现和控制潜在的风险。最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也给财务风险管理带来了挑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汇率、利率和原材料价格的波动都会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增加。

(二)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部审计机制不健全

内部审计机制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对于确保企业的经济活动合规、减少风险、提高经营效率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企业内部审计机制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没有独立的审计部门或团队。这意味着审计活动会受到其他部门或个人的干扰,从而影响审计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其次,缺乏专业的审计人员和培训机制。专业知识与技能不扎实的审计人员无法准确识别和评估企业面临的风险,从而导致审计结果失真。最后,审计程序和标准的缺失或不完善。没有统一和明确的审计程序和标准,审计活动就会变得混乱和低效。

2.权责不明确导致职责冲突

权责明确是企业高效运营的基石,其能够使员工对自身的角色和职业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但在许多企业中,权责不明确的问题依然存在,导致出现了各种职责冲突。首先,组织结构模糊是权责不明确的主要原因。如果企业没有明确的组织架构图和岗位职责描述,员工会对自己的职责范围感到困惑[2]。其次,决策流程不透明和复杂也会导致权责不明确。没有明确的决策流程,员工在面对具体问题时会犹豫不决,不知道该由谁来作出决策。再者,企业文化和管理风格也会导致权责不明确。在一些高度中心化或权威型的企业中,员工对自己的职责和权利没有明确认知,从而导致职责冲突。最后,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也是权责不明确的原因之一。如果管理层和员工之间沟通不畅,很容易导致误解和冲突。

3.控制活动缺乏持续监督

控制活动是确保企业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而持续监督则能够确保这些控制活动得以正确开展。但是,许多企业对控制活动的监督存在明显缺陷。第一,监督机制本身不存在或不完善导致缺乏持续监督。没有专门的团队或部门负责监督,控制活动很容易偏离预定的轨道。第二,即使存在监督机制,但监督并不持续。这意味着只有在出现问题后才会进行监督,未能做到提前预防。第三,监督的标准和方法不明确或不统一,导致监督的效果大打折扣。如果每个监督者都有自己的方法和标准,那么控制活动很难得到有效开展。第四,企业文化和员工的态度也会影响控制活动的持续监督。在一些企业中,监督被视为不必要的甚至是麻烦的,这种态度会大大降低监督的效果。

二、企业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策略分析

(一)企业财务管理策略

1.建立实时财务报告系统

随着企业运营复杂性的提升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实时财务报告系统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必要工具。建立实时财务报告系统不仅能够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数据,还能为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为了建立实时财务报告系统,首先,企业需要进行全面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评估,确保硬件、软件和网络等设备能够支持实时报告的需求。其次,对所有财务流程进行细致审查,确保数据在系统中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例如,采购、销售、库存和支付流程都应设计为自动化,以减少手工操作和潜在的错误[3]。再次,必须确保数据在传输、存储和访问时都受到严格保护,防止任何未经授权的访问或窜改。这需要加强网络安全防护,进行定期的系统安全审计,以及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培训。最后,确保所有相关员工都能够熟练使用新系统。这需要组织专门的培训课程,让员工了解系统的基本操作、报告的生成和解读方法等。

2.加强资金流管理,优化资金配置

资金是企业运营的生命线,加强资金流管理和优化资金配置对企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一方面,加强资金流管理的核心是对企业的收入和支出进行准确预测。这需要企业定期进行财务分析,评估历史数据,了解收入和支出的周期性变化,从而进行更准确的预测。企业还应定期审查资金使用情况,确保资金按照最初的计划使用,同时对任何偏离计划的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另一方面,为优化资金配置,企业应制定长期和短期的财务目标。长期目标涉及扩展业务、进入新市场或进行研发投资,而短期目标是满足运营资金的需求或偿还短期债务。优化资金配置还涉及资金来源的选择。企业应评估自身的财务状况,选择最合适的资金来源,如内部融资、银行贷款或发行股票等,并且建立应急资金项目,用于应对突发的财务危机。

3.设立财务风险管理团队并加强培训

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企业需要更高效地识别、评估和应对各种财务风险。设立专门的财务风险管理团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第一,做好团队成员选择。理想的团队应由具备丰富经验的财务、审计和风险管理专家组成。这些团队成员不仅要有对数字和数据的敏感性,还需要对行业动态、宏观经济环境和相关法律法规有深入的了解[4]。第二,团队还应该有一个明确的领导,以确保决策的统一性和方向性。团队成立后,其主要任务之一是建立一个全面的财务风险管理框架。这一框架需要明确风险的定义、分类、评估标准和应对策略。框架的建立应基于企业的具体情况,同时借鉴国内外的优秀实践经验。在日常工作中,财务风险管理团队应与其他部门紧密合作,确保财务风险管理的全面性。例如,与采购部门合作,更准确地评估供应链风险;与销售部门合作,更好地了解市场和客户风险。除了内部合作,财务风险管理团队还应建立与外部机构的合作机制,如与银行、保险公司和咨询公司的合作。合作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广泛的财务风险信息,同时为应对风险提供更多的策略选择。

(二)企业内部控制策略

1.建立并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在日益复杂的商业环境中,内部审计已经从单纯的账务检查变成对企业各种风险的综合评估和管理。建立并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是确保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第一,企业要对审计的目的和范围有清晰的认识。这涉及确定审计的主要范围,如财务报告、合规性、运营效率等,以及审计的频率和深度。第二,企业需要确保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以便审计结果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第三,企业要招募和培养内部审计团队。这个团队的构成应根据审计的重点领域来确定,同时要考虑团队成员的教育背景、专业资格和经验。为确保审计团队的专业水平,企业还应为其提供定期的培训和进修机会。第四,企业要不断地调整和完善制度。为此,企业应设立一个专门的委员会或工作小组来定期审查和更新审计制度,以确保其始终与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相适应。第五,审计结果应定期报告给高层管理人员和董事会,以便他们对企业的风险和运营情况有全面的了解。

2.明确权责分工

权责明确是企业高效运作的基石。它不仅能够确保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还有助于避免决策的滞后和责任的推诿。首先,企业应对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进行全面梳理。这一过程涉及识别各部门和岗位的主要任务、决策权限和责任范围。在确定这些内容时,企业应考虑其长期发展战略和组织结构,以确保权责分工既合理又有前瞻性。其次,权责分工明确需要相应的制度支撑。这意味着企业应制定一套详细的职责和权限说明书,其中包括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描述、决策权限和责任边界。这些说明书应经常更新,以确保其始终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匹配[5]。最后,为确保权责分工的有效实施,企业还应建立一个监督机制。可以是一个专门的委员会或工作小组,其职责是监督权责分工的执行情况,处理因权责不明确而引起的争议,以及提出制度的改进建议。同时,企业还应提供培训和指导,以帮助员工了解和适应新的权责分工情况。

3.定期进行内部控制自评

内部控制自评是企业确保其内部控制系统有效性和及时性的关键手段。通过定期自评,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并修正内部控制方面的漏洞,保持内部控制机制的健康和稳定运行。首先,企业应该明确自评的频率和范围。对于关键的业务流程和风险点,建议每季度或半年进行一次自评。对于相对稳定的部分,可以选择每年进行。自评的范围应涵盖所有的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及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在开展自评前,企业需要为参与人员提供适当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自评的目的、方法、标准以及如何报告自评结果。确保每位参与者都清楚自己的职责和任务,能够按照既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自评。其次,各部门应基于既定的业务流程图、风险评估报告和控制活动清单进行自评。每个控制活动都需要验证其是否在正常运行,并记录验证的结果和过程。如果发现控制活动存在问题或者不再适用,需要及时调整并记录。再次,完成自评后,各部门应编写自评报告,总结自评的过程、结果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些报告需要提交给专门的内部控制评审委员会或者高级管理层进行复核和审批。最后,根据自评的结果,企业应当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这涉及调整业务流程、增加或修改控制活动、提供额外的培训等。改进措施实施后,应定期跟进其执行情况,确保其效果达到预期。

三、结语

本文深入探讨了企业在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和实施步骤,旨在为企业提供一套完整、系统的改进方案。希望能够助力企业持续优化自身的管理机制,获得长期的健康、稳健发展,在此基础上实现更长远的战略目标,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权责风险管理资金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权责发生制在会计中的应用探究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论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运用
《农田水利条例》“上线” 权责明确更利于农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