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甫里中学 夏珍华
所谓“细节描写”,可从“宏观”与“微观”两个维度分析。宏观的细节描写,指从视、听、嗅、味、触角度对人物、景物或事物进行描写;微观的细节描写主要指在宏观细节基础上,进行更加传神的细节描写。如何让描写语言更加“丰富”,更有“立体感”呢?“五感描写法”就是行之有效的写作技法。“五感法”是充分调动五种感官,即“视听嗅味触”收集素材和润色文字的描写技法。搜集为基,润色为辅,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本文主要从宏观角度,探究充分调动五种感官搜集素材并将素材运用到作文中的描写技法。
视觉描写是细节描写的重要组成部分。眼睛是人们使用频率最高的感官,在写作中,通过视觉描写,可以让读者更加真实地感受周围场景和人物的变化,可以捕捉各种各样的信息和细节。那么,如何巧妙运用眼睛呢?
例如,当一个人走进一个房间时,眼睛可以立刻看到房间的布局,可以看到墙上的画、地上的地毯、桌上的书籍,等等。这些细节都可以通过视觉描写呈现出来,从而让读者更加真实地感受场景的氛围和人物的情感。此外,眼睛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感知人物的形象和场景的特征。如当一个人的眼睛闪烁着光芒,可以感受到他的兴奋、热情或者愤怒。当场景中的光线逐渐变暗,眼睛也可以感受到周围的变化,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场景的特点。
再以状物作文为例,如家中的盘子里放着两个橘子,首先看到的是橘子的外观,如橘皮的颜色——橘黄色,其次是形状——圆形,如灯笼一般。细心的人会发现,橘皮的外表布满似有似无的小气孔。描写完其外部特征,继续观察其内部特征。黄色的扇形橘瓣,底部厚实,逐渐向中间变薄,直至由背部的弧面变成一条直线聚焦在中间。橘瓣上面还布满了白色的丝状物,学名为橘络,按中医的说法,可行气化痰、清热解毒。因此吃橘子时,可将其与橘肉共同食用。
再以“都市夜雨”的场景为例,进行视觉描写训练。首先,可通过视觉收集素材。在这个场景中,看到的事物可能包括“乌云、闪电、高楼、夜晚的灯光”;其次,要按时间顺序,将看到的“素材”按出现的先后描绘出来。当然,为了加深对视觉的“刺激”,写作时可以使用比喻修辞。如:
高空远眺,之前都市上空的大片云朵已连成一片,像极了一块巨大的黑布,覆盖了整片天空。随着天色的再次变黑,不知不觉,这块黑布已经舒展开来,似乎要将它下面的这片高楼彻底包住。突然,一道刺眼的闪电划过夜空,把都市与夜空照得亮如白昼,但也只是一瞬间。
视觉描写,其精髓在于读者读到作者描写的“场景”时,脑海中会瞬间出现与生活体验有关的画面,即产生“文字立体化”的效果,可以更加真实地呈现出场景和人物的情感变化,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
听觉是使用频率仅次于视觉的感官,也是让读者能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关键。细致入微的听觉描写能将读者带入立体且鲜活的场景中,让读者感受到人物所处的环境,甚至能感受到人物的语气,揣测人物的心理。细致的听觉描写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故事中,与人物一同经历喜怒哀乐。因此,对于成功的文学作品而言,细腻而丰富的听觉描写不可或缺。
凭借双耳,人们能收集到各种声音。如来到动物园,可能会听到动物的嘶鸣声;打开水龙头,会听到哗哗的流水声;起风时,会听到树叶的沙沙声……收集各种声音,既可丰富写作素材,又能将文章引入更深的意境。
现从听觉角度描写运动场上百米赛跑的一幕:
只听裁判员大喊一声“预备”,随后便是干脆利落的“啪”的一声,是发令枪声音。百米起跑线的健儿们动若脱兔,快速蹬出了强有力的右脚,双臂前后不停挥动。赛道两边立刻传来一阵高过一阵的欢呼声、呐喊声。8秒之后,远动健儿们已跑过半程,但同学们的助赛热情依旧不减,“加油,加油”等呐喊声此起彼伏。13秒后,一声尖锐的哨声响起,第一位同学冲过了终点线,欢呼声震耳欲聋;随后,第二名、第三名……第八名依次通过了终点线。校广播员继续播报:“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某某同学,这一场虽然输了,但只要拼搏过,便是精彩……”至此,本场比赛结束,但同学们依然回味无穷。
以上比赛片段,主要从听觉的角度,围绕赛前、赛中及赛后,描写了赛场上的发令枪声、结束哨声以及同学们的加油声呐喊声,是原汁原味的实写。读者通过现场激烈的助赛声,感受到了比赛的激烈,这便是听觉描写的魅力。
嗅觉可以判断气味。通过各种气味,可以感受到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和环境,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树木花草”的芬芳,可使你的精神意念进入大自然的花园之中;迎面扑鼻的饭菜香,可使你的灵魂立刻坐在餐桌旁;难闻的刺鼻之味,能让你想到某个化工厂。
嗅觉描写是突出主题和抒发情感的重要手段,通过嗅觉描写,作家可以引导读者感受故事角色的情绪起伏和情感变化。如当角色心情愉悦时,可以描写其周围空气中弥漫着芬芳;而当角色烦躁不安时,可以描绘其周围充斥着污浊的臭气。
以“妈妈做饭”为例,看一看嗅觉描写的小片段:
午饭时间快到了,妈妈走进厨房,系上围裙,拿起圆鼓鼓的洋葱,递给我:“中午吃鸡蛋炒洋葱,你把它剥好,并切成条。”我轻轻剥去紫色的外皮,顿时一股浓浓的辛辣味直往鼻孔里钻;并且越往里,辣味就越强烈,直至这种辛辣味又顺着鼻孔窜进眼睛,辣得我双眼流出了泪水,还不停地打喷嚏。剥好后,妈妈将其过水清洗,然后放锅略煮10分钟,使其半熟,这种气味才渐渐散去。锅热倒油,随后又听见一阵鞭炮般噼里啪啦的声音,顿时一股煎蛋香迎面扑来,这是妈妈在将搅匀的蛋液倒入油锅中。两分钟后,妈妈将炒好的鸡蛋从锅里铲出,切丝放好,然后将火再次开至最大,热锅倒油,将提前备好的葱姜蒜下锅,厨房里又传出了爆炒味,将半熟的葱片与之前切好的鸡蛋同时在锅里不停翻炒,各种调料与食材的香味混杂在一起,逐渐演变成“平和中正”家常菜的调和香,这就是妈妈的味道。
以上文段主要从剥洋葱、炒鸡蛋、爆炒食材等角度对这道家常菜的气味进行了描写,各种气味简约而真实,且其中更带有妈妈对一家人的“爱”。
总的来说,嗅觉描写在写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段精准的嗅觉描写不仅能帮助读者感受故事角色的情绪变化,增强场景的立体感,还能为作品注入丰富的内涵,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前所未有的感官享受。因此,写作时可以巧妙运用嗅觉描写,以提高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为读者带来更加深刻的体验。
味觉是重要的生理感觉之一,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味觉描写能让文章充满人间烟火味。那么,如何进行味觉描写呢?还以状物文本为例。如果要描写一个苹果,仅靠眼观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尝一尝。苹果清脆爽口,微酸中夹杂着香甜,如果详写其味,定会使文章锦上添花。
现用嗅觉描写一场丰盛的自助餐。假设周末你同家人去某个“自助火锅店”吃饭,想象一下自己可能看到哪些菜品,可能闻到哪些气味,可先用鼻子来“收集素材”:一般情况下,在火锅店菜系里都会看到水果,它是吃火锅前的开胃菜,如清甜多汁的西瓜、哈密瓜等;调料系列中,常见的有香甜润滑的芝麻酱、花生碎,以及刺激辛辣的蒜泥、小米辣等;在素菜食谱中,有清脆爽口的生菜、茼蒿,劲道厚实的宽粉、豆腐皮等;在肉类菜品中,有嫩滑松软的鱼肉片、羊肉卷,光滑而弹性十足的肉丸子等。
收集好素材后,下面是进餐的情景:
我最喜欢吃甜食,所以水果当然是餐前最喜欢的开胃菜。我夹了一块多汁软滑的哈密瓜,咬上一口,那股香甜似乎直接进入我的灵魂深处。随后,家人又帮我调了一碗纯芝麻酱,还未拌汤蘸菜,我已迫不及待地用筷子蘸酱,送入口中,顿时一股“绵甜软腻之味”充满口腔,这种踏实感顿时让我食欲大增;在料碗中加汤搅匀,夹上一块煮好的嫩羊肉或鱼片蘸料,入口即化的鱼片成了牙齿稀疏的爷爷的最爱……还有很多可口的菜品,我们都试吃一番,直到吃饱离去。
一顿普通的火锅,就能品出这么多味道,可以说,因为有了味觉人生才变得更加美好,作文也才能更加精彩。
触觉可以感受外界的温、湿、疼、软、硬等感觉,那么,如何将这些触觉巧妙运用于写作中呢?还以“状物”文章为例。假如你想描写实木书桌,触觉为我们皮肤提供的第一信息便是其材质的硬度与表面的光滑度;如果要描写无形的液体物质,触觉能让我们第一时间感受其温度。总之,触觉能收集到描写对象的温度、湿度、质地等具体信息,使作文更加形象生动。现以“触摸黄瓜”为例:
刚从菜市场回来的妈妈手中提着一大袋新鲜蔬菜,嘿,里面还有我爱吃的清脆的黄瓜。我迫不及待地用手去抓,顿时手上传来一阵刺痛,仔细一看,好家伙,瓜身有许多白色的刺,怪不得摸上去那么粗糙。妈妈急忙说:“别急,这种新鲜的黄瓜必须将其全身的刺除去才能食用。”确实是大意了,黄瓜身上的刺越多,就代表越新鲜;反之,失去水分后,不仅白刺会自然脱落,还会给人一种软趴趴的触感。
这段描写真实而又富有常识,具有可读性。不仅如此,触觉描写还能帮助读者“感受”故事情节,产生情感共鸣。例如,在描写悲伤的场景时,通过触觉描写可以表现主人公内心的冰冷和孤独,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主人公的情感;在描写危险的场景时,通过细腻的触觉描写可以营造紧张的氛围,给读者带来更加真实的阅读体验。
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写作时应该注重触觉描写,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总之,“五感法”不仅可用来收集材料,还可润色文章。当然,在实际写作中,一般不能单独使用,而是综合使用各种感官,这样文章会更加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