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霞
杨擎宇,辽宁抚顺人,1972年11月出生,1991年12月入伍,1993年11月入党,1994年12月退役。现为抚顺市望花区雷锋文化工艺品服务中心负责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抚顺煤精雕刻工艺第六代传人。2015年,被雷锋生前所在部队授予“荣誉战士”;2017年,被评为“抚顺市特等劳动模范”。
三月的抚顺,春意融融。
在喧嚣的望花区古城子窑地路口,“杨擎宇工作室”很显眼:门前摆放着雷锋雕像;推开工作室大门,煤精、青铜等不同材质、姿态各异的雷锋雕像面带微笑、栩栩如生。杨擎宇站在木桌前,左手扶着煤精雕塑雷锋像,右手握刀,全神贯注地雕刻着眉峰的弧度,细心打磨着每一个细节……
1972年11月,杨擎宇出生在抚顺一个幸福有爱的家庭,父亲是一名教师,给他取名杨擎宇,是希望他承继抗联英雄杨靖宇的精神与遗风。
1991年12月,杨擎宇怀着对英雄的向往,应征入伍。他告诉自己,来自雷锋第二故乡的兵,要做像雷锋一样的战士。入伍之初,学过烹饪的他主动到炊事班帮厨,又因厨艺不错,被抽到机关当炊事员……杨擎宇始终干一行爱一行,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1993年11月,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4年12月,杨擎宇退役返乡。次年5月被安排到雷锋曾经工作过的抚顺钢厂工作。“当时我很激动,能够更近距离感受雷锋精神,我暗下决心要把雷锋当作榜样,发扬钉子精神,认真做好每项工作。”杨擎宇说。
1996年,杨擎宇成为一名学雷锋志愿者。
2001年,抚顺钢厂落实国家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进行企业裁员。杨擎宇自愿解聘下岗,在妻子施小玲经营的超市帮忙。
一天, 一位顾客来超市买东西,杨擎宇一边为他装点物品,一边热情地聊天。
“师傅,您做什么工作的?”
“煤精雕刻。”
杨擎宇一听到煤精雕刻,立刻来了精神。他从小就喜欢美术,对色彩、线条、木工、泥塑等特别感兴趣。
“我能学煤精雕刻吗?”杨擎宇急切地问。
“能啊,只要你有兴趣、愿意学,而且这行业很有市场前景的。”
煤精,又称煤玉,是抚顺特有的自然资源,存在于煤层之间,是一种有机宝石,具有明亮的沥青和金属光泽。煤精雕刻,是抚顺一种民间雕刻工艺品,始于清代,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杨擎宇深入了解后,激动得摩拳擦掌。2005年,杨擎宇正式拜抚顺著名煤雕手艺人为师,开始悉心学习如何在一刀一刻中,运用砍、铲、走、磨、滚、擀、剁、搓等传统手工技艺打造作品。
师父告诉他,万法归宗,想學啥就去问自然。于是,杨擎宇留心万物,捕捉细节。
一天,杨擎宇捡来一块煤精石,却不知道该雕刻什么。深夜躺在床上,他还在琢磨。忽然,一株“勿忘草”闪现在眼前。杨擎宇立刻翻身起床,拿起刻刀……一刻一划,他将“勿忘帮助过自己的人和事”的感恩之情,寄寓在澄亮的煤精石上。仅仅用了两个小时,他创作完成了煤精浮雕作品处女作——“勿忘草”。
杨擎宇激动地推醒妻子,分享创作的喜悦。妻子看到小雕像顿时睡意全消,高兴地说:“嘿,雕刻得真好,看来你真有这方面的潜质。”
回头再看这件作品,虽然显得过于简单、线条略显粗糙,但杨擎宇非常珍爱,一直将它珍放在展示柜里。
业熟于勤,精于思。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杨擎宇力求独特匠心,创作出各种人物、花鸟、飞禽等不同题材的作品,很快便在煤精雕刻界崭露头角,后来又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抚顺煤精雕刻工艺第六代传人。
2011年,杨擎宇开办了工艺品店;2013年,与人合作创办了公司。2015年第四届辽宁省“玉龙杯”煤精雕刻艺术大赛中,杨擎宇的“盛世和平”煤精雕刻作品荣获金奖。
在一次全国学雷锋团体交流中,杨擎宇发现有关雷锋的纪念品很少。一个念头像一束光倏地闪过脑际:煤,燃烧自己,温暖他人——这不和雷锋精神相契合吗?
“用煤精雕刻雷锋!”说干就干。
杨擎宇开始查阅有关雷锋的照片、文字等资料,拜访雷锋生前战友,踏访雷锋生前的生活场景……走进雷锋的世界,感受雷锋的存在,学习雷锋的精神,杨擎宇过得很充实。
煤精原料珍贵,创作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为了充分展现雷锋风采,杨擎宇就先用泥雕塑,期望达到形神兼备。可雕来刻去,左瞅右看总是觉得不对,不知哪里差点什么。
一次,杨擎宇从朋友那里听说,以前经常给雷锋照相的纪增来抚顺了。杨擎宇迫不及待前去拜访:“老师,都说做好事不留名,雷锋为啥那么爱照相?”
纪增笑着说:“雷锋热爱生活,每天都快乐阳光,照相能够定格美好的瞬间,所以他爱照相。”
犹如醍醐灌顶,杨擎宇突然明白了:微笑,是雷锋的标志性表情。
回到工作室,杨擎宇用手抚摸着雷锋的照片,从额头一点一点地移动,再次细致地观察,毫厘之处也不放过。在一个个白天和黑夜里反复用泥塑练习,在面部表情的雕刻上耗时最长。
经过无数次的泥模雕塑练习,前后经过3年多时间揣摩、尝试、练习,杨擎宇终于完成了第一尊雷锋半身煤精雕像。雷锋生前战友乔安山看到雕像后,激动地说:“像,太像了!”杨擎宇把这尊逼真传神的煤精雕刻雷锋像,当做镇店之宝摆放在工作室里。
后来,杨擎宇陆续雕塑雷锋像上万尊,无偿向全国学雷锋典型人物和团体赠送大大小小不同材质雷锋雕像达1000多尊。
当兵时学雷锋,退役后一如既往学雷锋,雷锋精神已刻在杨擎宇的骨子里。2014年6月,杨擎宇与抚顺市商界热心人士共同发起筹建抚顺市商界学雷锋发展促进会,并任副会长。
2016年11月,杨擎宇与好友曲林共同制作捐赠雷锋“风雨行”纯铜制塑像,安放于抚顺高尔山雷锋林。2017年9月,《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期间,主办方特别订购了130余尊雷锋雕像赠送给与会人员,让雷锋煤精雕塑走出了国门。
在创作、创业的过程中,杨擎宇希望自己的作品感染更多人,让雷锋精神得以传承和发扬。
杨擎宇喜欢与人聊天。一次,他得知居住在附近小区里的一名孤寡老人生病不能自己料理家务,他安排好店里的事就匆匆赶往老人家。
老人家里光线暗淡、凌乱不堪,弥漫着浑浊难闻的气息。老人虚弱无力、脸色干枯暗黄。得知老人还没有吃饭,杨擎宇打扫干净厨房,为他做了一碗热腾腾的汤面。老人吃着吃着,眼泪扑簌簌掉下来。杨擎宇说:“您要爱吃,我随时给您做。我的手机号码记在这张纸上,有事给我打电话。”
多年来,杨擎宇经常义务给20多名独居老人买蔬菜、米、面等生活用品,帮着他们做重活累活。他被选为居民区的楼院书记,义务对200多名無业人员进行雕刻技能培训,与80多个家庭作坊签订长期雕刻品供货合同。
杨擎宇也很关心青少年。李琴(化名)是个苦孩子,家庭生活困难,2岁失去母亲,杨擎宇资助她上学已有10年。2019年9月,李琴的父亲癌症晚期。杨擎宇像亲人一样前去看望,李琴很担心:“没有了爸爸,我以后怎么办。”
杨擎宇摸着她的头说:“别怕,有杨叔叔呢,我会把你当作自己的女儿一样。”
病床上,李琴父亲虚弱无力地说:“杨大哥,我的孩子就托付给你了。”
杨擎宇握着他的手,郑重承诺:“放心,我会一直资助孩子直到大学毕业。”
杨擎宇的煤精雕刻作品《雷锋半身像》(金箔漆面)。
2023年8月,李琴拿到沈阳药科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第一时间就是向杨擎宇报喜。
近年来,杨擎宇直接捐助贫困家庭学生4名,间接性捐助14名。
杨擎宇践行雷锋精神,对与雷锋精神相关者,更是倾情关注。
有一年,20世纪70年代的全军学雷锋标兵刘光建独自驾车来到抚顺宣扬雷锋精神。杨擎宇得知后,放下生意,和妻子专程前去看望这位风尘仆仆的老战士,并安排他与当地的“雷锋”们吃团圆饭。
席间,刘光建十分感慨:“我走了13年,以长征的方式宣传雷锋,来到雷锋第二故乡真是有了回家的感觉,抚顺人真好,都像雷锋!”
杨擎宇对当年接雷锋入伍的戴明章遗孀邹容老人更是关心,多年来不断前往看望、照顾、帮做家务。在戴老遗著《回忆雷锋》一书的扉页上,邹容为杨擎宇写下勉励的话语:“愿雷锋精神后继有人。”
雷锋精神、煤精工艺,抚顺两张不同的文化名片,杨擎宇用工匠精神、热烈情感、执着追求,将雷锋精神融于煤精之中,也激励更多人在新时代接续传承、学习雷锋。
(作者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朱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