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企政策是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惠企政策精准直达有利于有效发挥政策杠杆效应、优化营商环境、增强企业发展动能。
本文通过对惠企政策精准直达的意义、落实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推进惠企政策精准直达的建议,对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激活经营主体活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022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见》,要求在2022年底前,县级以上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在门户网站、政务服务平台等醒目位置设置惠企政策专区;加强涉企信息归集共享,对企业进行分类“画像”,推动惠企政策智能匹配、快速兑现;积极推动地方和部门构建惠企政策移动端服务体系。202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出,针对民营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建立支持政策“免申即享”机制,推广告知承诺制,有关部门能够通过公共数据平台提取的材料,不再要求重复提供。以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为统领,打造惠企政策文件库和“企业画像”库双向匹配、贯穿惠企政策全链服务、移动端网页端互通的一体化惠企政策精准直达平台,为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增加企业获得感、激活经营主体活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实现惠企政策精准直达的意义
2022年末,我国中小微企业已超过了2 500 万户,2022年平均每天新设企业2.38万户。根据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提供了80%的就业岗位,创造了70%的创新成果,创造了60%的GDP,贡献了50%的税收。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是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但是,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人才短缺、成本上升等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惠企政策是指由各级政府部门发布的包括企业全生命周期中的科技创新、知识产权、经济发展、税收优惠、产业扶持、人才激励等各类政策,目的是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发展指引方向,是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惠企政策的高效、精准落实,使惠企政策的助企、纾困、促发展初衷得以实现,从而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决心,提升企业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二、惠企政策落实的现状
在数字化和产业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经济的发展对政府为企业服务能力、质量及效率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政府致力于支持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惠企政策的精准推送和高效兑现,以期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发挥惠企政策杠杆效应。《2022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显示,80%受访企业知晓惠企政策,70%受访企业享受或受益于减税降费政策,70%受访企业对政策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助企纾困政策宣传普及和落地实施效果较好。
(一)强化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政企沟通
建立健全涉企政策机制,在政策出台前,广泛征求行业协会商会、相关部门、咨询机构和企业家代表意见建议,提升惠企政策的合理性、合规性和实效性。如《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细则》提出,政策制定机关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应当以适当方式征求利害关系人意见,或者通过政府部门网站、政务新媒体等便于社会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征求意见,并在书面审查结论中说明征求意见情况。湖南省《建立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的实施方案》指出,制定涉及企业切身利益或者权利义务、对企业生产经营有重大影响的有关专项政策,应听取企业家的意见建议。
(二)创新惠企政策宣传
传统的惠企政策宣传解读方式包括:召开政策宣讲会、入企宣讲惠企政策、组织惠企政策宣讲沙龙活动、发放惠企政策汇编等。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政务”的加速推进,各地政府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务微博、政务抖音、政务微信等政务新媒体推送政策,采用专设栏目、关键词检索、政策拆解、智能问答等形式解读政策。如深圳开发的“政策计算器”汇集各级部门发布的资金扶持事项,企业登录“深i企”可实现快速浏览、系统智能匹配扶持事项;福建设置惠企紓困政策汇总专区,按照发布机构、行业对政策进行分类,并设置专门的政策搜索框,提高政策检索效率。
(三)推动惠企政策直通尽享
各省市地方政府建立健全惠企政策精准直达机制,“一网通办”“掌上办”“智能推动”“跨区办理”等已经成为惠企服务的主要平台。如上海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平台设置智能服务专区,包含免申即享、线上帮办、好办快办;福建大力推广“政策云配”,实现政策供给端和企业需求端有效对接;江苏打造“苏企通”平台,实现政策发布、政策查询、政策申报、政策兑现“一站式”服务;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共同建立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平台,让企业和群众享受便利的“同城服务”。
三、惠企政策落实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在执行惠企政策过程中,存在企业对惠企政策的获得感较低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策自身的制约
部分惠企政策缺乏系统性、针对性、明确性、连续性。制定惠企政策时,只专注于制定该份惠企政策的目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缺乏全局性、系统性的考虑,容易出现同一政策措施在不同文件中重复或前后不一致的情况;部分惠企政策采用“支持”“鼓励”“推动”等词语表述,未明确具体的支持措施,导致政策缺乏执行要点;部分惠企政策未充分征求利益相关者意见,政策条件较高、扶持力度较小,导致政策落地率较低;政策有效期一般是从文件印发之日起3个月内、1年内、2年内、3年内等,每份政策有效期不一致,容易出现政策断档的情况。
(二)政策直达不到位
企业难以全面了解各类惠企政策。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以来印发涉企政策国家级100余份、省、市、县、乡政府也会根据自身需要制定涉企政策,此外,往年印发但仍在使用的涉企政策也不在少数,惠企政策数量多、体系复杂。虽然在传统惠企政策宣传方式的基础上,增加政府门户网站、政务新媒体等方式推送政策,知晓率有一定提升,但发布渠道多、杂、乱,企业要从海量政策中寻找到适合自己需要的有效惠企政策难度大。惠企政策文件库细分匹配度不高。为了方便企业检索政策,不少地区建立惠企政策文件库,可以使用关键词检索或使用特征词筛选,但惠企政策存在量多类繁、收录不完整且缺乏细分、解读及关键信息提炼等问题,不利于中小企业进行惠企政策的细分匹配。政策不易理解。由于惠企政策语言存在专业术语多、解读不到位等问题,导致部分企业看不懂、读不透政策,更谈不上灵活运用。
(三)数据共享不畅
惠企政策文件库与企业“画像”库双向匹配是实现惠企政策智能匹配、精准直达的核心。企业“画像”汇集企业税收、用水、用电等各类数据信息,用关键特性、标签来描述企业形象。数据主要来源于政务数据,数据完整、有标签和分类科学是政策精准匹配企业的基础。但是,目前政务数据资源存在底数不清,数据目录不完整、不规范、来源不一,数据缺乏统一标准规范,数据协同共享不畅,数据壁垒孤岛未打破等问题,影响涉企信息归集和数据共享,执行部门对企业的基本信息、荣誉、经营情况、投融资情况等信息的全面性、真实性掌握不够,影响服务效率。
(四)政策落实效率不高
执行部门不作为、少作为。有效落实政策的关键是政策执行部门,有些好的政策没有进行宣传解读和制定政策指南,导致政策没有执行;政策执行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定或标准,主观随意性大;政策兑现流程复杂,包括企业申报、各级业务部门审核(专家评审或第三方机构审计)、执行部门党组研究、联合财政部门下达指标并拨付资金,申报以线下申报为主或线上线下申报为主,企业需要准备的佐证材料繁多,影响惠企政策实施效果。执行主体不够明晰。由于可能出现职能重叠,部门或部门内部科室之间可能就政策执行主体进行推诿。部门协同不足。部分惠企政策在受理审核环节,需要多个职能部门认定或评价,但由于缺乏协同协作机制,容易出现部门间沟通不足、配合不够、联动协同不顺畅的问题。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目前,审计、纪检部门对惠企政策执行的监督以事后为主,缺乏事前、事中的全过程监督和指导;惠企政策落实可能面对各种复杂问题,监督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财务、税务、金融、科技等专业能力;惠企政策审计缺乏系统性、计划性,可能出现同一份惠企文件要接受各级各部门多次重复检查或审计。
四、推进惠企政策精准直达的建议
(一)构建惠企政策精准直达平台
依托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平台,打造“1+2+3+4+N”惠企政策精准直达平台,“1”是平台集“政策需求征集、发布、咨询、匹配、申报、执行、评估、监督”功能于一体,“2”是建设惠企政策文件库和企业“画像”库,“3”是参与对象有企业、执行部门(含)、监督评估部门,“4”是梳理认定培育类政策、项目类政策、资金类政策、其他类政策的政策清单,“N”是按照“先试先行、先易后难、逐步推广”原则分批上线N项惠企政策;以惠企政策服务为核心,吸引金融机构、咨询机构等服务机构,提供信息管理咨询服务、融资投贷服务、创业辅导服务、政企互动服务、人才培训服务等N项涉企服务。
平台通过惠企政策文件库和企业“画像”库进行智能分析、条件双向匹配、多重校验后,将适合申报的政策推送给企业,以高质量的数据和业务协同支撑政府资源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匹配。在企业申报时,对申报表格、申报材料智能校验,通过系统自动填充、数据抓取、对比分析、校验审核等,提供政策辅助申报服务。执行部门按照行政职能职责范围、审核时限进行线上审核并反馈,企业实时查询办理进度和结果,实现惠企政策全链条服务的全程网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平台定期对惠企政策的申报企业数、奖补资金额、审核效率、企业满意度等进行综合评估分析,反馈惠企政策的实施效果、优化建议等。同时,对新制定政策的覆盖行业、企业数量、资金需求进行评估,预测实施效果,提前调整、精准施策,避免政策资金閑置,发挥政策的最大效应。
(二)制定惠企政策服务规范标准
制定惠企政策全链服务工作规范,提高惠企政策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便利化水平;成立惠企政策服务的工作机构,组成一支提供包括惠企政策梳理、发布、解读、咨询、匹配、申报、兑现、评价等全链条服务的专业队伍;规范惠企政策分类方式,按照政策层级、主题、适用行业、所属区域、主管部门等进行分类;标准化梳理惠企政策,将政策“最小颗粒化”、标签化后纳入惠企政策文件库;加快推进政务数据目录、资源、标准一体化建设,以企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与其他标签、信息进行关联,分批逐步导入各类政务数据,不断完善属性、业务、行为、荣誉、兴趣等企业标签,丰富企业的“全景画像”;制定政务数据安全管理规范,完善数据安全防护和监测手段,建立数据分级分类、安全审查制度,按照职责、审核要求、必要性等合理设置数据管理权限,提高数据安全保护水平;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简化、规范惠企政策申报流程,压缩申报材料和审核时限,实现线上、并联审核,提高惠企政策执行效率。
(三)健全政策落地监督评估机制
以数字赋能审计、监督,提高监督检查的数据化、智能化水平,通过系统追踪、审批、兑现进程等数据,及时预警、督促执行部门抓紧执行;建立健全惠企政策执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机制,以政策制定、拆解、发布等是否规范合理为内容进行事前监督,以材料审核、企业材料完备度等是否合规为内容进行事中监督,以资金到位、使用情况为内容进行事后监督;科学制定监督计划,避免出现重复检查、检查频次多、检查不深入等情况;制定业务学习计划,组织政策执行人员、监督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学习内容包括政策申报要求、流程、材料等政策业务和财务、税务、金融、科技等专业知识,提升惠企政策执行和监督水平。
(作者单位:漳州市龙文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
作者简介:叶佩玉,女,1990年5月出生,汉族,福建漳州人,大学本科学历,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工业经济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