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表现技法”课程浸润式思政教学的架构策略与实践探索

2024-03-27 08:49杨秋华
纺织报告 2024年2期
关键词:服装设计服装思政

杨秋华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

在建构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背景下,如何使专业课程在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有效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培养创新能力、科研精神和行为引导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的关键问题[1]。教师是思政教育实施的主体,科学、系统、准确地把握教书与育人的相互关系,是思政课程实施的基础,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的接受程度、情感需求,在浸润式教学中开展思政教学工作是现代教学的需要。对于“服装设计表现技法”专业课程教学,如何把握好课程思政建设的契机,优化“服装设计表现技法”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融入的主要方法和路径,已经成为专业课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1 课程思政——浸润式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课程思政是一种全新的思政育人理念,而非独立的课程,是将课程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整合在一起,旨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道德品质,并融入自身精神系统,最终转化为优秀素质和能力[2]。以“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理念构建职业教育的育人格局是实现浸润式课程思政的重要手段,也是使专业学科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协同效应的必备条件。从根本上说,其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是在除思政课以外的其他课程中浸润式融入育人元素的教学途径,是一种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教育理念,属于隐性课程的范畴。因此,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在表现形式上有很大的区别。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在专业课育人元素的挖掘上多下功夫,将思政内容和专业知识巧妙融合,使“立德树人”这一人才培养理念深入各专业课程教学中,最终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 “服装设计表现技法”课程浸润式思政教学整体架构策略

2.1 浸润式课程思政整体设计理念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坚持将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作为办学特色,课程与深圳“文化立市”“文化经济”的发展理念和服装产业的集群化以及“数智化”转型发展紧密结合,形成在国际化视野下进行“科技+时尚”的创新设计引领与特区开拓精神相契合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服装设计表现技法”课程注重培养学生时装画绘画、服装设计和工艺绘图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符合市场就业需求的职业能力,着力从深圳时尚服装产业发展与设计应用中挖掘思政元素,凝练成以“文化传承信念、大国工匠精神、设计创新开拓、树立专业责任、增强团结协作意识”为核心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强国的理想信念,也十分契合目前国家倡导的“文化自信”“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的内涵与本质。

“服装设计表现技法”课程采用以任务为核心的教学设计,实现了教、学和实践的有机结合[3]。每个项目都以一个主要的知识点或技能模块为基础,融入行业发展历史、深圳品牌发展史以及真实的企业设计案例等丰富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和创新的意识,促使学生追求卓越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深化其对理想信念和文化强国战略的认识。

2.2 浸润式课程思政整体设计框架

“服装设计表现技法”课程设计以职业技能为基础,以企业项目为主线,专注于服装时尚行业领域,课程目标设置囊括了知识、能力和价值3个方面,将课程内容分解为六大项目,运用多学科融合、混合式教学的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理念[4],项目以企业真实需求为出发点,对应实践任务和知识技能点。教学以训练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为中心,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创新创作能力,将深圳服装行业发展史、模范人物事迹、校园故事等思政素材作为设计案例,以“讲述深圳故事,弘扬特区精神”等价值目标为主线,挖掘课程思政教育的切入点,优化整合专业教学内容和思政题材,形成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紧密融合的专业课程思政体系。

在课程的总体架构上,项目1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探讨时装画的概念、分类、起源和发展等知识点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求真务实的精神。在课程中结合中国时装画发展史、中国服装产业发展史以及深圳时尚产业的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强调文化强国理念。项目2至项目5以完成基于服装设计应用的绘画表达任务为重点,注重发展学生的实操能力,在服装画技法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追求卓越和坚韧不拔的工匠精神。面料质感、规范款式图和生产工艺单的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还使学生的操作规范意识得到了加强,同时,在服装人体动态、时装画构图和创新设计模块,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不断练习和实践,学生树立了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敬业精神。项目6是综合设计项目,包括个性化创意任务、主题特色创意任务和企业实战任务等多个综合训练项目。在该环节中,教师将思政元素灵活运用于实战训练项目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使他们获得持之以恒、勇往直前、团结合作、追求卓越的信念,使该课程的意义得到了最大化的提升。课程思政整体设计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思政整体设计架构

3 “服装设计表现技法”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3.1 教学案例一:树立“国际视野、文化自信”的思政理念

3.1.1 教学任务和思政教学设计

本教学任务主要围绕时装画的概念、分类、起源与发展等知识点,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突出思政教学的重点,尤其在介绍“中国时装画发展史”时引入该课程的思政重点案例。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服装与服饰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5],我国悠久的发展历史、灿烂的服饰文化遗产以及源远流长的服饰艺术设计历程同样也为思政教学提供了经典案例的良好资源。在专业教学中,教学主体应从不同的视域引导学生认识、探讨服饰艺术发展中体现的东方美学特征和设计方法,关注中国服饰艺术发展中对外来文化的吸纳、包容以及不断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基本模式,思考在现代如何承担为中国而设计的重大责任。在理论知识传授的不同环节,以我国古代至近当代服装设计史上的杰出人物和经典作品为例,探讨服饰设计与历史发展情境之间的关联性,通过不同案例的收集、整理、分析,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使命感和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的时代精神和学习积极性,使其充分认识、理解中国国情,自觉履行社会赋予的责任,提高其在专业学习中进行思政学习的热情。

3.1.2 教学目标

“服装设计表现技法”课程教学目标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阐述:(1)价值目标。通过介绍时装画的发展史,提高学生的专业内涵和修养,增强文化自信。一旦对自己民族的文化获得科学、系统的认知,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文化认同感,进而转化为对本民族文化的一种强烈自信。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学生们文化认同感获得、培育的根基,将其融入“服装设计表现技法”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中,让学生深知传统文化是千百年历史沉淀的结晶,是在与其他文化相互吸收、融合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本民族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可以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文化自信。(2)知识目标。了解时装画的概念和基本分类,掌握东西方时装画的起源、演变及发展现状,找到中国时装画与西方时装画发展历程的不同之处。(3)能力目标。学会辨别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的时装画,总结当下国内时装画发展情况,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使其从传统的绘画形式中汲取灵感,通过服装画作品的文化内核与外在载体充分抒发爱国情怀,产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专业学习和创新设计中。

3.1.3 教学过程

第一步:任务引入——提出问题。教师将中国古代仕女图作为课程的导入部分,如《簪花仕女图》《捣练图》等,引出中国时装画真正产生的时期和中国早期时装画形式—月份牌,并通过介绍中国近现代知名时装插画师和设计师的案例引导学生关注“中国设计”[6],展现时装画、时装设计预设在市场需求基础上与设计理念、工艺技能等的融合运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中国时装画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观察(线上视频资源):现代时装画的种类有哪些?特色是什么?时装画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怎样?

第二步:教师讲解——思政融入。绪论部分讲到时装画起源的各种学说时,穿插讲解开展科学研究的艰辛与所需坚韧的毅力。思政教育的设计方案以时间为主轴,以每个时期的时代背景为基础,设定合适的课程德育目标,如以叶浅予简介的视频作为课前热身,由此切入德育主题,再根据德育目标在该课程内容中挖掘思政教育切入点,最后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载体和途径实施。

第三步:案例探究——小组讨论。通过东西方时装画的比较,带领学生熟悉课程内容,布置资料查找任务,然后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讨论并探究东西方早期时装画的差异之处、中国时装画的缘起以及中国时装画和服装产业发展现状等。

第四步:教师讲评——思政点睛。针对讨论结果,教师进行集中讲解,利用教师收集到的相关历史资料和图片以及走访深圳服装企业(如玛丝菲尔)的照片,介绍时装画的用途、分类、起源与发展以及时装画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等,使学生的设计能力、审美能力、发散思维等得到进一步拓展,形成爱国、爱家的品质,激发他们为中国而设计的观念和情怀,加深其对专业发展前景和多元就业方向的理解和认识。思政点睛:专业教育是解决“知”的问题,思政教育除了解决“知”的问题之外,更重要的是解决“知行合一”的问题,不仅要讲授理论知识,更要面对实际问题。该课程项目内容一部分是以时间为线索,介绍从16世纪到近现代各个时期时装画的风格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这些内容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事实,因此包含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将这些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既响应了“三全育人”的号召,也实践了教书与育人合一的教育理念。价值引领:教导学生们做好当下,学好、用好时装画进行设计,引导学生们落脚到当下的第一个教学任务,脚踏实地,一丝不苟,从易到难逐渐掌握课程知识与技能,为今后文化报国打好根基。

第五步:课后作业——巩固提升。为了深入了解时装画的发展,教师课后会布置拓展任务,要求学生查阅时装画相关资料、艺术作品的赏析等,通过对时装画发展史的纵向和横向认识以及对世界服饰艺术的浏览,促使学生获取更多相关知识,拓展其设计思路和创作灵感。该过程是将理论内容向实践操作转化并在设计创作中呈现的有效途径。

3.1.4 教学评价

评价采用显隐结合的方式,从课前、课中、课后构建全流程评价过程体系。

(1)显性评价方式:线上教学平台布置课前测试、课后作业,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课中侧重考核知识的掌握程度,小组互评与教师评价结合。本次任务1.1的考核重点为时装画的概念、分类以及时装画的起源与发展。根据课程目标开发“文化自信测评”,课程作业则体现在传统服饰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社会风尚等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培育上。

(2)隐性评价方式:从学生对国内时装画的发展认知等方面观察学生对于国内时装行业的认识态度,评价学生通过本课学习在思想意识上潜移默化受到的影响和收获。

3.2 教学案例二:弘扬“文化传承,锐意创新”的现代工匠精神

3.2.1 教学任务和思政教学设计

本次教学任务是教授服装款式图的绘制方法,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服装款式图的绘制技巧,在介绍服装款式图的绘制及设计方法时引入思政案例。

近些年,市场经济逐步实现国际一体化发展,各个行业领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我国纺织业更是进入“后配额时代”,在此领域,我国正在进行从“大国”向“强国”的转变。中国服装产业也正处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践行正确的人生观和爱国主义情怀,主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发扬工匠精神,振兴我国民族服装产业。

3.2.2 教学目标

价值目标:通过对服装款式图绘制的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性和清晰的条理性,通过绘画与设计任务,学生掌握一名服装设计从业者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树立根植传统文化、锐意创新的现代工匠意识。

知识目标:学生掌握服装款式图的绘画技巧、特征规律和工艺结构等,将服装结构进行“分割”,明确服装结构和基本制图方法。

能力目标:学生掌握绘制服装结构图的技巧,了解服装款式结构的设计要点和工艺细节,实现服装款式图“整体—局部—整体”的转化过程。

3.2.3 教学过程

第一步:任务引入——提出问题。学生通过研究深圳时装周的秀场案例等资料,了解服装设计中服装款式图的重要作用。除了课本中的内容之外,教师还可以将中国传统服饰、典型国潮设计师作品以及与非遗传承相关的服饰作为教学案例纳入教学计划,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第二步:案例分享——思政融入。通过交流分享,学生们各抒己见,找深圳本土服装品牌并简单分享。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品牌的服装款式特点,并抽取1~2款具体案例进行讲解。思政融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关注那些被赋予中国文化内涵、以中国设计元素为载体的优秀服饰品牌,通过线上和线下调研,分析不同品牌产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文化内蕴以及设计主题和风格中可挖掘的思政内容,可以引入相关的文献和视频资料,增加学生对“东方设计”“国潮设计”的研究和品鉴,让学生在体验、设计的过程中领略传统艺术、民族精神和东方风情的魅力,从精神层面意识到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的迫切性、重要性,主动承担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7]。

第三步:教师讲解——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关注“中国设计”服装品牌,挖掘中国叙事的途径和方法,让学生从宏观和微观的不同角度领略、感受传统文化博大之美和匠心独具之韵,提升学生的设计鉴赏能力与历史文化素养,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增加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提高其在专业学习中的思政学习热情和自觉性。

第四步:聚焦任务——知行合一。(1)动手实践: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绘图练习时,充分考虑款式结构、工艺技术与文化呈现的融合。(2)总结升华:针对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对制版、制作技术的理解浅显以及对设计作品技术信息的理解不完善等问题,教师要求学生在作业中注重体现设计的文化内涵和提高设计效率,强调技术信息在主题表现中的充分展示。学生要坚持在画中学、学中做,在不断练习中掌握必要技能,从而培养勤奋好学、百折不挠的钻研精神。

第五步:课后作业——巩固提升。课后布置线下实践作业,进一步完善服装款式图的实操练习,规范款式规格以及注释等标注格式,同时布置进阶任务,有能力的学生完成工艺单的制作。

3.2.4 教学评价

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以“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构成三位一体的评价目标体系,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科学考核评价。

3.3 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服装设计表现技法”课程总体采用“OBE+”复合式教学理念,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任务驱动为核心,坚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产出导向、突出持续改进三大基本原则,主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课堂练习法和小组教学法,辅以官方网站、视频资源、时尚报道、应用案例等多种资料对课程进行探索与设计,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的交互性与有效性。

教学资源包括基本教学资源和拓展教学资源两部分,其中,基本教学资源包括线上教学平台、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等,新形态教材、微视频、虚拟仿真、交互动画、服装技能大赛服装工艺单、课件等数字化软件教学资源,在线学习支持系统完善;拓展教学资源则是通过与企业合作进行课程共建,在此过程中拓展了教学的维度,在以往“德才兼备”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增加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教师还会引导学生阅读服装设计师的基本素养资料、查找相关服装公司官网资料以及融入思政案例的教学微课,如“深圳服装产业发展史”等。

4 “服装设计表现技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的创新与反思

作为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服装设计表现技法”课程对思政教育的探索通过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模块和章节进行,在传承传统文化与创新现代设计的理念下,传递文化自信、人生哲理和正确的价值观。

利用课程教学项目的载体,在教学的每个环节融入中国优秀文化,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还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爱国情怀。服装画虽然属于功能型表现的画种,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从传统艺术的主题、形式中广泛地汲取灵感,学习、掌握传统艺术中的表现形式和方法等,有利于学生通过借鉴获得服装画技法的创新灵感和途径,做到知行统一,将精神价值的塑造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有机统一[8]。

5 结论

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不能停留在教学策略方法的建构以及简单课程说教上,而要更多地与实际课程和设计需求相结合,使深奥、刻板、空泛的说教在通俗易懂的讲解中得到有效的传播。根据“服装设计表现技法”课程的不同主题和内容,教师深入挖掘思政教育的元素和案例,让课程思政融入实际教学、贴近现代生活、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还要将服装相关的专业知识进行跨界融合,并将这些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设计方案和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形成多维、立体的课程思政体系,促进和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综合专业素养。

猜你喜欢
服装设计服装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让人心碎的服装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服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