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加强耕地保护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2024-03-26 09:10:18陆静超
奋斗 2024年2期
关键词:基本农田盐碱地高标准

■陆静超

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新华社记者 王松/摄)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视察时强调,黑龙江要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极端天气频发,粮食安全面临新的挑战。黑龙江省作为粮食生产第一大省,要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针对耕地因长期处于高强度利用状态产生的重点难点问题,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平时产得出、供得足,极端情况下顶得上、靠得住,坚决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

近年来,黑龙江省始终坚持量质并重、用养兼顾,不断强化各级政府保护责任,全面实行“田长制”,建立省、市、县、乡、村和网格、户“5+2”七级田长的责任分工体系,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新时代新征程上,耕地保护任务没有减轻,而是更加艰巨。应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拿出过硬实招,着力解决耕地保护中的难点问题,坚决守好种好“饭碗田”。

一、加强耕地保护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要密切关注保护和改进永久基本农田,守住粮食安全“生命线”

耕地是利用地表耕作层种植粮、棉、油、糖、蔬菜等农作物,每年可种植一季或一季以上的土地。根据2023 年自然资源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22 年底,全国共有耕地19.14 亿亩,黑龙江省拥有耕地2.39 亿亩,位居全国首位。当前,耕地保护的形势依然严峻。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显示,近10年间我国耕地流失(净流向林地或园地)超过1.7亿亩。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必然会增加建设用地,对耕地的占用不可避免;乡村产业振兴、县域招商引资等也都以土地作为支撑,耕地可利用空间将受到进一步挤压。此外,由于人为和极端天气造成的黑土地流失问题也不容忽视。

在富锦市现代农业万亩水稻科技示范园实验基地,气象员定期对大田土壤墒情进行测量(新华社记者王松/摄)

(二)要密切关注耕地质量退化对优质耕地存量的影响

耕地的长期超强度利用将导致耕地出现不同程度退化,耕地的地力下降。据统计,我国的耕地由高到低划分为10个等级,平均等级为4.76等,其中中低产田占比达三分之二以上。根据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黑龙江省耕地质量等级为3.46等,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耕地的退化问题仍需引起重视。以产量为导向的农业越来越高度依赖化肥农药的投入,化学肥料的过量投入是导致耕地退化的主要原因。2021 年,我国农业化肥的平均施用量为434.3千克/公顷,是发达国家施用上限的1.93倍。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不仅造成土壤板结和养分流失,也会导致农产品成本持续高企。畜禽养殖中过量使用兽药也会加剧农田重金属污染。此外,黑龙江省现有1500 万亩盐碱地和约1亿亩中低产田,其中重度盐碱地面积超过1000 万亩,连作障碍和用养脱节等因素将进一步加剧耕地的盐碱化程度。

(三)要密切关注耕地生态因素引发的气候变化效应

耕地的不合理利用打破了耕地原有的稳定生态系统,导致土壤生物多样性、养分维持、碳储存和水分调节等生态功能发生退化。我国是世界碳排放第一大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形成的碳排放问题不容忽视。化肥的过量施用与大气污染密切相关。我国化肥利用率偏低。2020 年,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40.2%,农药利用率为40.6%,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大量的化肥经过流失、渗透和挥发三个途径而损失,造成土壤板结和地下水的污染。此外,过量施用氮肥也会加剧温室气体排放,气候的变化反过来对农业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威胁粮食安全。

二、加强耕地保护的总体思路与现实路径

(一)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粮食安全的内涵包括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和结构安全等方面,粮食的数量安全以充足的耕地面积为基础。要强化耕地保护意识,全面压实地方责任。加强耕地用途管控,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严控农用地特别是耕地转为建设用地,严控永久基本农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和其他农用地,牢牢守住18 亿亩耕地红线。应优先保护好优质耕地,尤其是保护好黑土耕地。严控建设项目占用黑土耕地,从严约束城乡建设无序蔓延对黑土耕地的侵蚀。加强土地流转监管,对非法占用耕地或破坏耕地的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完善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坚持“以补定占”“占优补优”。充分运用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加强动态监测,严格控制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健全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制度,确保补充的耕地数量相等、质量相当、产能不降。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对耕地违法违规行为“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加强水土流失和坡耕地综合治理,加大撂荒地利用力度,摸清底数,分类推进。探索有效发展模式,开发利用各类非传统耕地资源,以弥补我国耕地后备资源的严重不足。

(二)用养结合重产能,全力提升耕地质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方案,以科技为支撑加强耕地保护和产能提升,真正把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高标准农田。黑龙江省现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 亿亩,农田抗灾减灾能力明显提升。要重点补齐土壤改良和农田灌排设施等短板,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和中低产田综合治理,健全长效管护机制,转变高标准农田重建设、轻管护的理念,从注重工程验收向注重排灌和产能验收转变。

推进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要强化科技、水源、资金等要素保障,加强现有盐碱耕地改造提升,有效遏制耕地盐碱化趋势。开展耐盐碱水稻和大豆品种的试验与研发,坚持“以种适地”与“以地适种”相结合,有序开展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试点,推动由主要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更多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

(三)优化耕地生态,建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耕地不仅具有农业生产功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同样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耕地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省应担负起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生态修复,确保国家生态安全。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打好“净土保卫战”。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和有机农业,促进化肥、农药、除草剂等投入品减量增效。推进测土配方施肥、侧深施肥和水肥一体化,逐步以有机肥替代化肥。切实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完善耕地地力补贴、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健全套作、轮作和休耕制度。完善秸秆、农膜、农药包装和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收集利用处理体系,加快农田修复,促进生产与生态相协调,实现耕地的永续利用。

猜你喜欢
基本农田盐碱地高标准
盐碱地也能种粮食?
军事文摘(2024年6期)2024-02-29 09:59:12
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禁废”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11-26 07:00:56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26
高标准高质量转入“三年行动”
张巍婷 盐碱地上拓出“常丰”路
河北画报(2020年21期)2020-12-14 03:16:10
盐碱地枸杞提质增效关键技术
河北果树(2020年1期)2020-02-09 12:31:34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
当代陕西(2018年12期)2018-08-04 05:49:08
山东省共划定永久基本农田9587万亩
山东画报(2017年9期)2017-04-29 00:44:03
浅析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划定与保护——以慈溪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