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的希望
——喀喇沁旗旺业甸实验林场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发展纪实

2024-03-26 02:45:02马茂
内蒙古林业 2024年1期
关键词:种子园樟子松落叶松

马茂

内蒙古喀喇沁旗旺业甸实验林场

喀喇沁旗旺业甸实验林场(以下简称“林场”)位于赤峰市西南部,地处蒙冀交界的燕山山脉北麓七老图山支脉,为东北、华北地区植物区系的交汇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是茅荆达坝天然次生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林场始建于1956年,是赤峰市重点国有林区之一。建场以来,林场坚持开展封山育林、植树造林,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持续增长,林分质量不断提高,形成了以落叶松、油松、樟子松、云杉为主要树种的人工林和以白桦、山杨、柞树为主要树种的天然次生林并存的华北地区典型的山地森林类型。林场现有林地面积2.2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152.7万立方米,年生长量3.8万立方米,已发展成为一个集森林经营、木材生产、良种培育、旅游开发于一体的综合性实验林场。

建场初期,林场积极响应国家“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号召,开展了大规模的人工造林,森林面积快速增长。随着林场及周边地区造林速度不断加快,种源不足、种子质量低劣等问题日渐凸显。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林场领导及专业技术人员注重抓种苗质量、抓长远发展,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和相关科研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从1964年营建母树林开始到现在,林木良种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已走过近60年的漫长发展历程。

艰苦创业基地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1964—1997年,基地艰苦创业阶段。基地建设初期,林场第一、二代务林人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创业精神,克服极其困难的条件,在山地上营建母树林、种子园、试验林。首先,通过疏伐改造的方式把生长快、品质好的落叶松用材林改建成母树林,快速解决了育苗用种的当务之急。其次,在“三北”地区选择优良种源的优良单株作为育种材料,通过选优、嫁接方式营建遗传品质更高的落叶松种子园。到1983年,国家累计投资20万元,基地营建落叶松母树林2669亩,初级种子园475亩,为基地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984年,基地实施部、区、市、旗和林场五级联营,加大了建设投入,国家累计投资134万元,在原有建设项目的基础上,开展了樟子松种子园建设,同时,落叶松母树林、种子园进入结实期。在此期间,成功引进栽培了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和樟子松、红松、华山松等优良树种,基地的总面积达到4320亩,基地建设得到快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当地及周边地区的造林树种。

1998—2009年,基地艰难维持阶段。林场由原来的全额财政拨款事业单位转变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基地五级联营结束,国家停止了投资,基地建设处于停滞状态。10年间,历届林场领导为保生产、保工资、保运转,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对良种资源进行经营管理,保证基地建设各项工作能够正常进行,为基地的后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2010—2021年,基地快速发展阶段。国家恢复实施良种补贴政策,基地迎来了建设和发展的第二个春天。林场第三代专业技术人员继承了前辈的光荣传统,发扬求真务实、苦干实干的精神,从基地的实际出发,科学规划基地的各项建设任务,重点开展了促进母树结实、营造多点子代测定林、促进种子园换代升级等工作。从2009年列入第一批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建设项目后,截至2023年,国家累计投资1120万元,林场自筹280万元,完善了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建种子园、试验林1273亩,生产各类良种3945千克,并全部调往“三北”地区。基地建设呈现出生产群体与育种群体设计布局合理、良种生产选育与软硬件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持之以恒基地建设取得辉煌成绩

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是几代务林人长期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从长远规划到年度生产建设,从经营管理到全面保障,从科技支撑到优化结构,无不凝聚了基地建设者的智慧。

为基地稳定发展提供组织与技术保障。拥有一支稳定的强有力的管理与技术队伍是基地建设的关键。长期以来,林场始终高度重视基地建设,成立由场长为组长、林场主要技术人员组成的领导小组。设立良种基地科,配备业务骨干,充实了基地的管理与技术队伍,为基地建设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和技术保障。

不断提高基地的经营管理水平。为不断提高基地的管理水平,规范基地的生产经营,制定和完善了良种补贴工作制度等五项管理制度。在经营管理上,做到年初有详细的计划、作业有科学的设计、作业过程中有不定期的检查、作业结束后有严格的验收;在资金管理上,严格实行专款专用及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在技术管理上,通过签订科技合作协议,明确合作事项和目标;在档案管理上,认真借鉴和学习其他先进基地的档案管理经验,将数据、文字、图表、声像等资料分类整理,分为综合档案、技术档案、基本建设档案、设备档案四类进行归档,实现了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同步建档,使基地档案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正规化。

科学编制基地发展规划。在科技支撑专家的精心指导下,根据基地原有的良种资源状况,科学确定良种选育路线。围绕选育路线编制了3个五年发展规划,将选育的方向确定为重点发展日本落叶松、樟子松、红松等树种。围绕建设日本落叶松、杂种落叶松、樟子松高世代种子园这一中心规划建设内容,力求在保证基地稳产高产的前提下,促进基地换代升级,提高基地经营管理水平。

优化资源结构,促进基地可持续发展。在做好良种生产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基地结合树种结构调整,合理布局良种资源结构。利用东北林业大学选育的优良材料,营建杂种落叶松二代种子园155亩、红松优良无性系种子园291亩,实现了基地的跨越式发展。引进杂种落叶松栽培材料和选育技术,填补了自治区育种科研空白。新建华北落叶松1.5代种子园139亩,杂种落叶松子代测定林65亩,华北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杂种落叶松育种园54亩,营造不同树种、不同繁殖方式落叶松示范林144亩。充分利用全国落叶松技术协作组这一技术平台,与兄弟省市的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紧密合作,分别在河北省围场县、辽宁省清原县以及本场营造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多点子代测定林120亩;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赤峰市敖汉旗以及本场营造樟子松多点子代测定林70亩;完成樟子松种子园控制授粉40个组合,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种子园控制授粉60个组合。截至目前,基地已培育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华北落叶松、杂种落叶松和樟子松、红松6个优良树种,基地建设总面积达到5593亩。这些良种资源分布在旺业甸实验林场4个营林区的20个林班内,基本形成了生产群体与育种群体布局合理、远近期发展目标兼顾的良好局面。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生产条件。为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投入,基地累计投资108万元,建设高标准种子晾晒场1500平方米;维修林道20.5千米;完成10块种子园、试验林造林地12570米的围封任务及种子园、试验林宣传展示牌的制作与安装;购置割灌机、喷粉机等抚育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设备,球果筛等种子调制、质检设备,超声波测高仪、相机、电脑、打印机等数据采集与处理设备。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基础设施,保障了基地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强化科技创新,推进基地建设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是保证基地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长期以来,在东北林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科技支撑专家的精心指导下,有计划地开展了林业科学试验与研究工作。先后承担16项育种课题研究,其中多项研究荣获科学技术奖。重点推广“创新运用科学配方防治鼠兔害”“撒毒锌颗粒防治落叶松球果花蝇”“山地条件下子代测定”等实用技术,应用效果显著。与东北林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赤峰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展多项科研课题;与河北、辽宁等省的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合作共建优良家系多点子代测定区域试验林;试验、推广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育苗及建园技术。通过开展科研项目,获取了试验数据,拓宽了技术渠道,丰富了良种资源,提高了基地的技术水平。基地先后有7个品种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的良种审定,被确定为省级良种。先后在《山东林业科技》等期刊合作发表论文6篇;同时涌现出一批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

持续提高良种产量,为林业建设提供基础保障。积极探索运用林业高新技术促进母树结实,自2009年被确定为首批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以来,累计生产各类良种3945千克,并与“三北”地区的39家单位签订65份种子销售协议,实现种子销售收入144万元。基地生产的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与樟子松良种及苗木在东北三省、内蒙古中西部、河北、山西北部等广大地区被大力推广,销售的各类良种可供育苗400亩,可生产良种合格苗木6000万株,可供工程造林27万亩。初步估算,用于林业重点工程造林后亩均增产木材1.2立方米、增加木材收入1000元,预估一个木材生产周期可增加经济效益2.7亿元。特别是这些良种推广到“三北”地区的特困山区,为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创造了条件,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为祖国的生态建设播下了绿色的希望。由于基地建设成绩突出,林场获得“全国林木良种先进单位”“全国质量信得过种苗基地”“种苗工程建设优秀奖”“全区林木种苗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集体荣誉。

继往开来实现基地更好更快发展

优化林种树种结构,推进红松优良无性系种子园建设。充分利用现有引种栽培研究成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程。推进红松优良无性系坚果园建设,提高红松坚果林的经济效益,探索和培育林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改变林区原有经济结构,推动林区经济绿色健康发展,保护生态建设成果。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地软硬件同步发展。改善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使专业技术人员能安下心、留得住,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改善基地通行、通信条件,运用现代林业信息技术,减少森林火灾、森林有害生物对良种资源的破坏,提高基地的建设水平。

探索运用现代林业高新技术,走集约化经营的路子。以现有基地发展基本框架为基础,促进良种生产和选育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探索运用林业高新技术促进母树结实,提高良种产量与质量,满足市场需求。对新建的高世代种子园,广开技术门路,学习先进的矮化栽培技术,实现基地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展望未来,基地建设将不断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夯实“林以种为本、种以质为先”的建设思路,加强基地的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良种产量,实现更高质量、更快速度发展。

猜你喜欢
种子园樟子松落叶松
山西落叶松杂交良种逾10万亩
今日农业(2021年10期)2021-11-27 09:45:24
落叶松种子园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长白落叶松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神奇的落叶松提取物
塞罕坝樟子松幼林抚育与管理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09
初探北方樟子松栽培关键技术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08
我眼中的樟子松
北极光(2018年12期)2018-03-07 01:01:58
马尾松初级种子园复壮技术
24年生马尾松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及家系选择
樟子松人工林的培育及其管理管窥
河南科技(2014年5期)2014-02-27 14: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