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业忠
(合肥市蜀山森林公园管理处,安徽合肥 23003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2005 年8 月15 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安吉县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的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理论”已成为引领我国走向绿色发展之路的基本国策。
绿色生态环境是一切生命繁衍生息的根本保障,是维护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和精神需求也在不断增长。现在的中国人民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进入了崭新的小康社会[1]。一个健康的体魄、轻松愉悦的生活状态、亲近自然的休闲时光是大家共同向往的生活状态和方式。保护绿色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自己。我们要在保护的基础上不断加强绿色生态环境建设,绿色生态环境建设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可以减少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可以防风固沙、可以清除污染、可以降低噪音、可以净化空气等。
自1954 年以来,合肥市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对战争年代砍伐殆尽的大蜀山逐年实行绿化造林,改善生态环境,使昔日荒芜旧貌发生根本性改变。2007 年以来,西扩景区绿化面积325.3hm2,已植各类树木36 万余株,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为了保护好大蜀山,为市民提供优美的绿色休闲环境,适应大量市民进山游览的需求,每年财政投入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现已建成园区车行道路20.55km,人行步道31.51km。停车场7处,总共停车798 个停车位。除此以外,财政资金扶持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购买园林绿化施工、养护,卫生保洁,安全保卫等第三方服务,进一步提升绿色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2]。
近年来,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绿色生态环境在不断的改造提升中,随着城市圈的扩大,大蜀山地理位置的优越性突显,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大蜀山,感受着原始生态环境的魅力,体验大蜀山独特的自然美。每逢节假日,玉兰大道两侧停满了车辆,游客络绎不绝、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水泄不通,上到80 岁老人,小到刚睁开眼睛的婴儿,在大蜀山的怀抱中尽情享受大自然带来的快乐,流露出无与伦比的喜悦[3]。
除了游客,山里的各种动物更加离不开这座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大蜀山风景区除了斑鸠、画眉、喜鹊这些留鸟外,还有鹭鸟等候鸟到访,也有松鼠、野兔、刺猬、野猪的踪影等,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不断的有“成员”加入蜀山大家庭中来,这也给大蜀山的保护与建设工作带来新的任务与挑战。如何保护、建设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如何将其打造成人民群众喜爱的、适应各种动植物栖息繁衍的绿色生态环境?这个问题关系着老百姓及成千上万种动植物的“幸福生活”,值得深思。要保护、建设好大美蜀山,共享美好绿色生态景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刻表明了发展与保护绿色生态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推动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绿色生态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1)成立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小组。设定组长1 人(具备园林专业高级工程师资格)、副组长1 人(具备园林专业高级工程师资格),区域护林员6 人(具备园林专业工程师资格),信息员2 人(具备园林专业初级资格,能熟练操作电脑)。
(2)了解绿植生态区域分布情况,排查统计主要森林植物品种、规格、数量、位置、状态等信息。组长与副组长根据森林植物分布情况研究划定六大保护区域,每一保护区域指定一位护林员,护林员负责统计各自区域范围内园林植物相关信息,做到详细、准确,经信息员汇总整理后,最终形成区域化森林植物的分布情况及主要森林植物的详尽信息。
(3)建立森林植物信息档案,记录绿植生长变化情况。信息人员根据不同区域分别建立以区域、路段为主的森林植物信息数据库,再以乔木、灌木、竹类、绿篱、花卉等为主记录详细信息,并将主要植物进行编号管理,做到有编号必悬挂、有变化必更新、有异常必记录、有问题必反馈。理清森林植物现状是开始下一阶段工作任务的基础,必须详细准确,植物信息档案建立后通过互联网实现共享,所有工作人员能够第一时间掌握植物现状,更好的实施保护生态环境策略[4]。
(4)根据不同区域特点研究制定实施保护方案,做好森林植物的养护管理工作。保护小组根据各个区域的不同绿植环境特点,研究制定具体的森林生态保护方案,包括日常养管工作方案、特殊季节保护方案、病虫害治理方案、在建工程特殊保护方案、古树名木的特殊保护措施等内容。
日常养管工作方案主要涉及日常管理维护的方方面面,如修剪整形、合理施肥、适量浇水、中耕除草、苗木补栽、垃圾清理、防风防汛、防寒防旱、营养输液等内容。
特殊季节保护方案主要内容为发生极端天气时所采取的一种保护措施,防风防汛、防寒防旱以及其他极端天气必须提前做好预案,采用规范方式进行保护,达到有效、快速、安全的效果[5]。如夏季持续高温天气,可以提前在园区的水路管道分留出用水口,安装喷淋系统,配合洒水车保障干旱用水需求。冬季雨雪冰冻天气来临之前筛查不能抗冻的绿植物种,特别要做好新栽植苗木的防冻保暖工作,防止根系、根茎、主杆、枝杈的冻害,通过根茎周围培土保护、树干涂白、裹草绳等方法进行,做好越冬保护工作,特殊情况下可以采用喷洒植物防冻剂的应急处理措施。
病虫害防治是养护作业中重要的一环,1984 年前,大蜀山的松树漫山遍野,一眼望不到边的松树林别有一番景象。1984 年后,松材线虫侵占了大蜀山,起初树皮干渴发黄、针叶变黄变红、接着枝条干枯下垂,最后树木腐烂死亡。随着松材线虫病的大面积出现,引起了老一代蜀山人的警觉,当时他们邀请病虫害专家寻找治理办法和保护松林措施,专家会诊后,最终使用对树木伤害小、治理松材线虫效果好的天牛化学引诱剂来清除病虫害,取得胜利,保护了大蜀山的松树林。今天的大蜀山依旧有病虫害的存在,我们要分析虫害形成的原因,如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引起大规模病虫害、砍伐导致森林虫害的发生、粗放式管理带来病虫害的侵袭等。针对这些病虫害的种类及形成的不同原因可采取大面积喷洒药物、局部处理等方式治理。
大蜀山新建工程项目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惠民便民工程及设施的建设项目必须层层审批把关,在确保不影响大蜀山的整体生态环境、不伤害古树名木的健康生长,与森林环境相协调、相适应,符合大蜀山建设发展规划、选址适当等条件下方能审批实施。经过立项审批、规划设计、招投标等程序才能真正进入实质性的建设施工阶段。在施工前、中、后各个阶段都要充分考虑到周边的古树名木,以不能影响古树名木的正常生长为宗旨,原则上古树名木树冠投影外围5m 范围内、树冠上方不得建设妨碍其生长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设备等。树冠垂直投影外缘5m 范围内,严禁动土或不透气硬化铺装。古树名木根系分布范围内,严禁使用融雪剂、堆放有害物质、焚烧及设置临时建筑物等有碍古树名木生长的活动。以下从4 个方面做好大蜀山风景区的规划建设工作。
大蜀山风景区主体共有两个主出入口,分别是位于进山路雪霁山庄西侧的北出入口以及紧邻望江西路的南出入口,一年四季进山游客不断,每逢节假日人流量更是暴增,两个出入口都是人满为患的景象。随着合肥地铁6 号线的开工建设,相信通车运营后的南出入口人流量会持续增大,而现在南出入口没有景区大门、没有服务中心、没有卫生间、没有停车场,仅仅靠着主路边设置了一个简单的道闸系统供游客出入。对于一个景区的整体形象,大门及配套设施的建设不可或缺,一个能够体现景区定位、紧扣景区主题、展现景区特色、增加景区视觉多样性的大门和配套设施将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景区大门位置选定与建设:景区大门是游客进入景区的第一展示点,也是游客进入景区的第一印象区,意义非凡。以老出入口主路为中轴线,后移80m 为大门建设地点,东侧与开福寺相连,西侧与野生动物园接壤,再与望江西路连接,将这片围合区域进行景区大门、服务用房、景观景点及配套设施设备等建设。南大门的规模、尺寸、样式尽量和周边景观、服务用房、设施设备相互协调,既能体现出大蜀山森林公园原生态自然环境之美,又能结合现代化的创新理念,力争做到敢创新、具新颖、有特色。
配套设施建设:大门后移80m,两侧和望江西路围合区域约7.5 万m2,完全满足建设配套的景区停车场、服务用房、公共卫生间、外围景观区域等设施。所有配套设施与大门相互辉映,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整体形象,为游客提供一个自然、唯美、和谐的大门景区生态环境。配套设施有生态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餐饮小吃纪念品门店、公共卫生间、游客休息座椅、生态垃圾箱、旅游引导标识系统等。
生态停车场以开福寺一侧建设为宜,为最大限度解决游客停车难问题,考虑增加地下停车场的建设;游客服务中心位于南大门东侧,分别与大门、停车场相邻;餐饮小吃纪念品等经营性的门店设置在大门西侧,与野生动物园相邻,靠近望江西路主干线;公共卫生间可以在东西两侧分别设置,为游客之急提供充足的便利;休息座椅、生态垃圾箱、旅游引导标识在东西两侧分散设置,最大程度服务好游客的游览路线需求。
如果把景区大门比作一个人的外貌,那么景区内的环境就是这个人的内在,其中的景区道路不仅是观光游览通道,也是景区内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是游客通往各处景点的桥梁,更是景区内的生态长廊。大蜀山风景区主体道路改造提升应以保障游客安全为前提,设置游览步道兼有应急车道,根据山体地貌完善园路排水设施,增强景区道路的生态性,配备智能化路灯、休息桌椅、生态垃圾桶等设施。
以现有环山路面为基础,向两侧拓宽,外侧设置为车行道,内侧步行道(靠山一侧),车行道和步行道分别标识。车行道应具备安全、稳定、耐用等特点,与步行道连为一体,颜色标识区分开,采用绿道设计,使用环保材料,最大程度保障游客生命安全。
安徽广播电视台大蜀山发射塔自1962 年建立,占去了主峰的核心位置,四周全封闭状态,游客禁止入内,难以眺望山下全貌,只能在东西两侧的小平台上观赏风景,无法发挥大蜀山风景区主峰的真正魅力。如果发射塔能够搬迁,大蜀山主峰将会打造出一个全新的山顶观景平台,集观赏、休息为一体,为游客带来全兴的游览体验。将东西两侧小观景平台与发射台坐落位置连为一体,构成全新的大蜀山山顶观景平台,总面积将达到8000m2,可同时容纳成千上万人观景驻足需求,大大缓解人流压力。
在现有地势基础上,对东西两侧小观景平台进行改造提升,对发射台位置新建观景平台,可采用新建观景建筑物的方式提高观赏视野,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将美丽的大合肥尽收眼底,达到360°无死角的观景效果。建设步行长廊(充分展示大蜀山的时代进程、历史文化等内容)、休息桌椅、生态垃圾桶、公共卫生间等配套设施。
名人园景区位于大蜀山风景区主体北侧,紧邻长江西路,地铁公交直达,交通便利,也是游客进山游览的必经之路。名人园景区于2000 年建设完成,目前园区道路老旧、绿植单调、草地杂乱、水面寂静,其生态环境已经严重影响了大蜀山风景区的整体面貌,名人园景区的改造提升迫在眉睫。
首先应该充分挖掘名人园景区的地下空间,根据测算地下可利用的空间能够达到9 万m2,按平均35m2一个车位计算,这个空间可以建设2571 个车位,设置两个车辆出入口,将大大缓解玉兰大道两侧停车压力,减少拥堵;其次将名人园景区道路进行改造提升,加装智能化路灯、休息座椅、公共卫生间等设施;接着就是名人湖的改造提升,变死水为活水,利用喷泉、假山等将水体流动起来,增加观赏性和趣味性。用木栈桥将中心小岛与外界相连接,岛内布置小景。湖边设置生态围栏及照明,确保游客安全。最后就是绿植的布置,保留湖边的垂柳,景区主杆道路两侧栽植香樟,其他区域根据情况增加乔灌木、草坪等,一个崭新的名人园绿色生态景观环境。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持续增加,我们有义务将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绿色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工作推向更高要求、更高标准。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绿色生态环境的保持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永远在路上。